⑴ 剪力牆鋼筋搭接位置需要注意什麼誰知道具體的注意事項
1、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水平及豎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應小於8mm,間距不應大於300mm. 2、厚度大於160mm的剪力牆應配置雙排分布鋼筋網;結構中重要部位的剪力牆,當其厚度不大於160mm時,也宜配置雙排分布鋼筋網。雙排分布鋼筋網應沿牆的兩個側面布置,且應採用拉筋連系;拉筋直徑不宜小於6mm,間距不宜大於的600mm. 3、剪力牆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2La.同排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接頭之間以及上、下相鄰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接頭之間沿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宜小於500mm.剪力牆豎向分布鋼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2La. 4、剪力牆水平分布鋼筋應伸至牆端,並向內水平彎折10d後截斷(d為水平分布鋼筋直徑)。當剪力牆端部有翼牆或轉角牆時,內牆兩測的水平分布鋼筋和外牆內側的水平分布鋼筋應伸至翼牆或轉角牆外邊,並分別向兩側水平彎折15d後截斷。在轉角牆端處,外牆外側的水平分布鋼筋應在牆端外角處彎入翼牆,並與翼牆外側水平分布鋼筋搭接。帶邊框的剪力牆,其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宜分別貫穿柱、梁或錨固在柱、梁內。 5、剪力牆牆肢兩端的豎向受力鋼筋不宜少於4A12的鋼筋或2A16的鋼筋;沿該豎向鋼筋方向宜配置直徑不小於6mm、間距為250mm的拉筋。 6、剪力牆洞口上、下兩邊的水平縱向鋼筋截面面積分別不宜小於洞口截斷的水平分布鋼筋總面積的1/2.縱向鋼筋自洞口邊伸入牆內的長度不應小於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剪力牆洞口連梁應沿全長配置箍筋。箍筋直徑不宜小於6mm,間距不宜大於150mm.在頂層洞口連梁縱向鋼筋伸入牆內的錨固長度范圍內,應設置相同的箍筋。門窗洞邊的豎向鋼筋應接受拉鋼筋錨固在頂層連粱高度范圍內。 7、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於0.2%.結構中重要部位的剪力牆,其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率宜適當提高。剪力牆中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鋼筋的配筋率可適當提高。
⑵ 柱子鋼筋的搭接有哪些要求
柱子鋼筋的搭接的要求有:
(1)加密區內不可以搭接
(2) 搭接位置基礎頂面三分之一 樓面六分之一
具體要求:
主要是指綁扎搭接,關於搭接位置,各種構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論。有些重要構件,當受力縱筋直徑超過規定值,16或22或 25或28時,就不允許綁扎搭接而只許機械連接,甚至不允許出現連接點。
作為鋼筋工,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知曉鋼筋在各構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實是受拉的一種變形,再次起受扭作用。
鋼筋的接頭,是這根鋼筋的薄弱點,往壞處想,便是危險點或者是事故點,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這個不良點放在不吃勁的地方。
鋼筋的接點,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處,二不能放在受剪處,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處。
正彎矩梁的凈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靠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凈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區段內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靠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凈跨度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間靠近支座這兩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這里被確定為連接區,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確定為連接區。負彎矩梁即反梁的受力道理與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過來思索,在腦子里過電影,便一目瞭然,如101-3《筏型基礎》裡面的基礎梁則是。
在連接區,如果只有兩根縱筋,我想可以把搭接頭設在同一區段內,把錨固長度乘以1.6系數,即按100%接頭面積百分率來取,如果超過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數取1.4或1.2。
至於柱子鋼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區分是什麼柱,對於框架柱,要執行101-1圖集,只要是「非連接區」,便可搭接。非連接區便是箍筋的加密區,在底層,不一定是一層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凈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層柱凈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層柱凈高度靠近上下兩頭的六分之一不小於500mm范圍,都是箍筋加密區也是非連接區。
箍筋加密區等於非連接區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處,鋼筋連接點是薄弱處,所以這兩處不可共存,文字理論之要領其實也很簡單。
至於構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適用於101圖集。
剪力牆鋼筋的搭接與眾不同,豎向鋼筋的搭接分兩種類型,一二級抗震和鋼筋直徑大於28時的搭接頭需要錯開,中間隔500mm;三四級抗震和鋼筋直徑小於28時的搭接頭可在同一區段內,搭接長度均為錨固長度的1.2倍。
⑶ 鋼筋搭接位置
一般在圖紙沒有特別註明的情況下,地樑上下鋼筋搭接位置是與框架樑上下鋼筋搭接位置一樣的。但也有設計者根據地質的不同而設計了相反的受力筋,那他就會在圖紙上註明。
框架梁中間在跨中斷開的鋼筋,在專業術語上叫支座負彎矩筋,而在俗語上通稱支座挑筋。
從受力上分析,連續樑上部彎矩最大的地方是梁端,彎矩為0的地方一般是跨邊1/3處的地方,上部鋼筋接頭位置應該布置在彎矩為0的地方,所以一般樑上部鋼筋接頭布置在梁跨邊1/2處;
底部受力鋼筋,正彎矩最大的地方一般在梁中,最好接頭在跨邊1/3處或在梁端,而最不宜的地方就是跨中,所以,梁底部鋼筋焊接在跨中1/2處是不行的。
鋼筋在混凝土構件中主要是承受拉力,鋼筋接頭是鋼筋承受拉力時的薄弱環節,鋼筋的接頭應設置在構件受力較小處。
(1)單跨梁板的縱向受力筋接頭不宜設在跨中1/2范圍內;
(2)連續梁板的縱向受力筋接頭,上部負彎矩筋應設在跨中附近,下部主筋應設在支座處。但對滿堂基礎底板,因其彎矩圖和樓板方向相反,鋼筋的接頭位置也應相反,即上筋應在支座處,下筋則在跨中。
(3)鋼筋接頭還不宜設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范圍內。
(4)鋼筋接頭就不應該集中,要盡量錯開位置,讓薄弱環節分散開來。
鋼筋搭接原則:
1、接頭應盡量設置在受力較小處,應避開結構受力較大的關鍵部位。抗震設計時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范圍,如必須在該區域連接,則應採用機械連接或焊接。
2、在同一跨度或同一層高內的同一受力鋼筋上宜少設連接接頭,不宜設置2個或2個以上接頭。
3、接頭位置宜互相錯開,在連接范圍內,接頭鋼筋面積百分率應限制在一定范圍內。
4、在鋼筋連接區域應採取必要的構造措施,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配置橫向構造鋼筋或箍筋。
5、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桿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桿)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採用綁扎搭接接頭。
6、當受拉鋼筋的直徑d>25mm及受壓鋼筋的直徑d>28mm時,不宜採用綁扎搭接接頭。
⑷ 鋼筋機械連接的接頭位置的規范要求是什麼
徑向擠壓連接和軸向擠壓連接。
通過擠壓力使連接件鋼套筒塑性變形與帶版肋鋼筋緊密咬合形成權的接頭。有兩種形式,徑向擠壓連接和軸向擠壓連接。由於軸向擠壓連接現場施工不方便及接頭質量不夠穩定,沒有得到推廣。
徑向擠壓連接技術,連接接頭得到了大面積推廣使用。工程中使用的套筒擠壓連接接頭,都是徑向擠壓連接。由於其優良的質量,套筒擠壓連接接頭在我國從二十世紀90年代初至今被廣泛應用於建築工程中。
剝肋滾壓直螺紋連接接頭與其它滾壓直螺紋連接接頭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①螺紋牙型好,精度高,牙齒表面光滑;
②螺紋直徑大小一致性好,容易裝配,連接質量穩定可靠;
③滾絲輪壽命長,接頭附加成本低。滾絲輪可加工5000~8000個絲頭,比直接滾壓
壽命提高了3~5倍;
④接頭通過200萬次疲勞強度試驗,接頭處無破壞;
⑤在-40ºC低溫下試驗,其接頭仍能達到與母材等強,抗低溫性能好。
⑸ 板筋的底筋在搭接位置上有什麼要求
梁板底筋不準在梁板跨中1/3處搭接,應在支座搭接,梁板上筋不準在支座及支座附近搭接,應在跨中搭接,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受拉鋼筋的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對梁,板,牆類構件,不應大於百分之25,對柱類構件,不應大於百分之50。
梁板底筋不準在梁板跨中1/3處搭接,假如9米的梁,三等分,也就是底部鋼筋不能在3-6米這之間搭接,因為跨中的彎矩最大。
梁板是樓蓋中相互作用梁、板的結合。鋼筋混凝土現澆梁板體系是目前使用最多、適用范圍最廣泛的一種樓蓋形式,它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對建築物有著很大的影響。整澆樓蓋中梁、板是相互作用的整體,彼此之間密切聯系,共同受力和變形。
(5)鋼筋搭接位置有哪些要求擴展閱讀:
混凝土施工工藝眾多,涉及面很廣,無法一一論述;一般容易引起梁板裂縫原因歸納如下:
一是施工操作不當使支座負筋位置下降,鋼筋保護層過大,固定支座變成塑性鉸支,容易造成板面沿梁邊通長裂縫;
二是在澆築過程中,混凝土搗振不均勻,出現漏搗區域,從而在梁板內部產生不密實區,最終引發裂縫,混凝土搗振過振也會出現混凝土離析現象,使混凝土強度等級達不到要求,在後期混凝土使用中引發裂縫。
三是梁板表面保護層厚度不達標,導致梁板中鋼筋容易受到腐蝕並發生體積膨脹,這會誘發梁板縱向裂縫發生;
四是梁板混凝土施工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志,混凝土成型後的均勻性和密實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振搗各道工序中的疏漏和任何缺陷都可能引發裂縫產生。
五是混凝土養護不當是引發砼收縮開裂的主要原因,混凝土澆築面沒有及時覆蓋、澆水濕潤;面層水分會迅速蒸發,混凝土很容易收縮開裂。特別是我國南方夏天氣溫高、相對濕度低、風速大、混凝土中的水分蒸發快; 更容易引發砼表面裂縫。
⑹ 鋼筋接頭的規范要求是什麼
1、接頭宜設置在結構構件受拉鋼筋應力較小部位,當需要在高應力部位設置接版頭時,在同一連接權區段內Ⅲ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25%;
Ⅱ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I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除下面b條款所列情況外可不受限制。
2、接頭宜避開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Ⅱ級接頭或I級接頭,且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
3、受拉鋼筋應力較小部位或縱向受壓鋼筋,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4、對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
⑺ 一般構建鋼筋接頭位置錯開有哪些要求
鋼筋在混凝土構件中主要是承受拉力,鋼筋接頭是鋼筋承受拉力時的薄弱環節版,鋼筋的接頭應設置在權構件受力較小處。
(1)單跨梁板的縱向受力筋接頭不宜設在跨中1/2范圍內;
(2)連續梁板的縱向受力筋接頭,上部負彎矩筋應設在跨中附近,下部主筋應設在支座處。但對滿堂基礎底板,因其彎矩圖和樓板方向相反,鋼筋的接頭位置也應相反,即上筋應在支座處,下筋則在跨中。
(3)鋼筋接頭還不宜設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范圍內。
(4)鋼筋接頭就不應該集中,要盡量錯開位置,讓薄弱環節分散開來。 對重要構件,施工單位應根據所供應鋼筋的實際長度,在施工前先進行翻樣出鋼筋的接頭布置圖,才能確保接頭位置符合上述要求。
⑻ 鋼筋焊接接頭在構件中的位置有什麼要求
鋼筋在混凝土構件中主要是承受拉力,鋼筋接頭是鋼筋承受拉力時的薄弱環節回,鋼筋的接答頭應設置在構件受力較小處。
(1)單跨梁板的縱向受力筋接頭不宜設在跨中1/2范圍內;
(2)連續梁板的縱向受力筋接頭,上部負彎矩筋應設在跨中附近,下部主筋應設在支座處。但對滿堂基礎底板,因其彎矩圖和樓板方向相反,鋼筋的接頭位置也應相反,即上筋應在支座處,下筋則在跨中。
(3)鋼筋接頭還不宜設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范圍內。
(4)鋼筋接頭就不應該集中,要盡量錯開位置,讓薄弱環節分散開來。
對重要構件,施工單位應根據所供應鋼筋的實際長度,在施工前先進行翻樣出鋼筋的接頭布置圖,才能確保接頭位置符合上述要求。
同一接頭中縱筋數量有何規定?是指同一連接區段吧??是指接頭數量吧,沒聽說因為這還對縱筋有限制的!
「同一連接區段」的概念,它指的是35d(d—縱筋較大直徑)且不小於500mm的長度范圍,凡接頭中點位於此長度內的接頭均視為同一連接區段的接頭,並且要求縱筋焊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該小於等於50%。
⑼ 鋼筋機械連接的接頭位置的規范要求
徑向擠壓連接和軸向擠壓連接。
通過擠壓力使連接件鋼套筒塑性變形與版帶肋鋼筋緊密咬合形成權的接頭。有兩種形式,徑向擠壓連接和軸向擠壓連接。由於軸向擠壓連接現場施工不方便及接頭質量不夠穩定,沒有得到推廣。
徑向擠壓連接技術,連接接頭得到了大面積推廣使用。工程中使用的套筒擠壓連接接頭,都是徑向擠壓連接。由於其優良的質量,套筒擠壓連接接頭在我國從二十世紀90年代初至今被廣泛應用於建築工程中。
(9)鋼筋搭接位置有哪些要求擴展閱讀:
鋼筋機械連接要求規定:
1、適用於承受拉、壓雙向作用力的各類構築物鋼筋混凝結構中的鋼筋連接施工。
2、在同一跨度或同一層高內的同一受力鋼筋上宜少設連接接頭,不宜設置2個或2個以上接頭。接頭位置宜互相錯開,在連接范圍內,接頭鋼筋面積百分率應限制在一定范圍內。
3、正反絲扣型套筒適用於拐鐵鋼筋籠等不能轉動處鋼筋的連接。施工速度快,螺紋加工提前預制和現場加工,裝配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