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梁的抗扭鋼筋
現澆梁板中,主樑上搭次梁端頭時,程序計算往往有很大的扭距,即使考慮0.4的折減系數後,抗扭鋼筋也相當可觀.我一般邊梁按計算值的1/3實配,在廈門審查沒有問題,在烏魯木齊不行,請各位談一談.
我是用PKPM系列
當次梁搭在主樑上,且距柱很近時,程序很難通過,提示「扭剪不夠」
做結構時,我盡量避免這種布置,真有發生時,把主梁調高50-100,@100箍筋通長配置,計算通不過也沒管,有時把現澆板調厚一點
1,加大次梁截面高度即可減小主梁扭矩
2.減小次梁在邊跨支座上部配筋,加大下部配筋, 防止次梁對主梁造成較大扭矩,甚至可只配2根14,因次梁為次要受力構件,可允許其上部產生變形
3.pkpm在計算樑上兩相近節點時(<300mm),其配筋會有激增,可用手算復核
4.抗扭縱筋面積亦包括上下部縱筋放大面積,如已對上下部縱筋放大,可在配筋時減去此部分面積
以前做設計都是手算,主次梁處按鉸接,也沒問題,現在計算結果中有抗扭縱筋,應1/3給上部縱筋,1/3給下部縱筋,1/3為腰筋。
一般是1/4給上部縱筋,1/4給下部縱筋,1/2給腰筋。
原則是:沿截面周邊均勻地分布。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中討論過這個問題,中間有這么一句"目前就工程實踐而言,尚未發現因抗扭不足而破壞的實例"
實在想不起在哪裡看到過,麻煩大家找一找
目前為配合建築要求,雨篷越飄越大,扭矩的影響不可忽視,但目前此類圈樑只有手算,尚未發現理想的程序。
抗扭一般是手算後可考慮內力重分布後乘以折減系數。
設計方法可分為「放」和「抗」兩大類,但是要求計算與實際必須嚴格相一致。決不能交叉。
鋼筋混凝土梁的抗扭設計也有兩大類:
1。《規范》規定的方法:即對支承梁按彈性分析所得的兩端彎矩設計值,經調幅後,在按彎剪扭構件進行配筋設計。根據國內的試驗研究:當框架梁、柱為現澆,而樑上的板為預制時,對扭矩調幅系數的取值,不宜大於0.4(即經調幅後的扭矩設計值不宜小於0.6倍的彈性扭矩設計值)。當框架的板、梁、柱均為現澆時,由於結構的整體剛度較好,對扭矩調幅系數的取值,可適當放鬆,但不宜大於0.6。
2。零剛度法:是根據研究分析和參考國外現行規范有關條文內容。所提出的較為簡便的設計方法,即假定支承梁(框架邊梁)的扭轉剛度為零(即取邊梁兩端的設計矩為零),在邊梁內僅需配置抗扭所需的構造鋼筋,以滿足邊梁的延性和限制裂縫寬度的要求。在構造配筋設計時,箍筋的最大間距,必須滿足構造的要求,這對防止出現過寬的裂縫是極為重要的措施。要注意到:按照上述兩種方法的設計,都是容許構件出現帶裂縫的工作狀態,但裂縫寬度一般不會超過設計規定的限值。
PM建模時作為次梁輸入可解決此類問題。
可否說清楚按次梁輸入的理由。請論證您的意見。
㈡ 請問問:樑上構造鋼筋和抗扭鋼筋在軟體集中標註上有何區別
答:樑上構復造鋼筋和抗扭鋼筋是制從這道梁的受力來區分的,是起到構造作用還是承受扭力的,所以圖紙上會用「G」和「N」來區分這兩種鋼筋,在軟體中構造鋼筋在標注時前面加一個G如:G4b25,抗扭鋼筋在標注時前面加一個字母N如:N4b25,一般情況下直接按照設計圖紙要求輸入鋼筋信息即可。
㈢ 在廣聯達鋼筋算量中梁平法標注中抗扭鋼筋怎麼標注
抗扭鋼筋的代號是N,你在梁鋼筋信息里的側面鋼筋里輸入例如「N4C14」就可以了
㈣ 平法G6φ14鋼筋再有N6φ16梁腰中抗扭鋼筋表示什麼
1、平法G6φ14鋼筋表示梁側的構造鋼筋。N6φ16梁腰中的抗扭鋼筋表示抵抗梁斜截面回扭距作用的答鋼筋。
2、二者的區別是:構造鋼筋的代號為G,抗扭鋼筋的代號為N。構造鋼筋的錨固長度為150mm,抗扭鋼筋的錨固長度同梁的主筋錨固長度。抗扭鋼筋的搭接為Ll或者Lle(抗震),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構造鋼筋錨固和搭接均取15d計算,在03G101-1中,規定梁的腹板hw大於等於(450)MM時,須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間距的兩倍)。
3、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按照構造需要設置的鋼筋,相對於受力鋼筋而言。 構造鋼筋圖 構造鋼筋圖(4張) 構造鋼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維護、拉結,分布作用。
4、扭鋼筋一般是指框架梁兩側荷載不同,對框架梁產生一定扭矩時,在梁側面設置的鋼筋。
㈤ 在下圖的原位標注中,有一個N2b14,指的是梁中部既有2根構造筋又有2根抗扭鋼筋嗎
原位標注未註明的按集中標注,如果原位標注有特殊註明的按原位標注,版你這兒表達的意思是權,這梁有3跨,都有腰筋,這特殊註明n2b14的這跨是抗扭腰筋配2根14的就可以,錨固長度為la,其餘兩跨沒有特殊註明的 按構造腰筋2根12的配錨固長度15d,並不是你理解的配4根鋼筋
㈥ 框架梁集中標注有4C18的抗扭鋼筋,中間跨原位標注梁下又標注有4c20的構造鋼筋,請問他倆怎麼搭接啊
抗扭筋安錨固長度搭接就好,構造筋150
㈦ 梁多高需要設抗扭鋼筋
抗扭鋼筋與梁高無關,以計算為依據是否設置。
梁腹板450高以上需設構造鋼筋(混規)。
㈧ 梁的側面抗扭鋼筋和構造鋼筋
11G101-1圖集,P28
1,當為梁側面構造鋼筋時,其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為15d
2,當為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時,其搭接長度和錨固長度均同樑上部鋼筋。
㈨ 梁抗扭鋼筋錨固
G是15d不是12d
N是同KL下部鋼筋,
即 在端支座處伸:至柱邊且大於0.4lae,做15d的彎鉤,內當支座寬容大於lae時 可以直錨
在中間支座處:大於lae且大於0.5hc+5d(hc表示支座寬),實際施工多採用搭接方式,將其做成通常的。但嚴格按照圖集來講是不對的,因為KL下部鋼筋不允許在跨內搭接,只能在每跨支座處斷開分別錨入支座,若單跨長度大於鋼筋定尺長度,KL下部鋼筋應咨詢設計師確定連接位置,不宜採用搭接連接
㈩ 地梁的腰筋屬於抗扭鋼筋還是構造鋼筋圖紙只是標注了6C16,前面沒有G或者是N啊哪位前輩指教一下,謝謝!
03g101-1 第63頁規定當腹板高度HW大於等於450時,在量的兩個側面應該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間距a《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