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樁基鋼筋籠保護層是什麼意思
混凝土樁抄的鋼筋籠最外襲皮到樁外表的最近距離叫鋼筋保護層的厚度,這個厚度的混凝土是保護鋼筋不直接接觸孔壁而被銹蝕的,叫鋼筋籠保護層。
保護層尺寸的規范規定,直接關系結構的耐久性,規范按照結構所處不同環境,分別不同構件和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給予不同的最小厚度要求。樁處於直接接觸土、水的環境,其保護層厚度不得小於50mm。
聲明:回答本題,並不屬『80高質量』問題范圍,參不參加『80高質量』回答,網友自願,不可用強行拉進『認證』而又給打上『拒絕認證』的疤記!這豈不是有意給我這個網路建築副團臉上一擊耳光嗎?這也是違反網路答題規范吧!
況且此題太簡單,我開門見山的回答,直搗問題的本質核心,概念確切毫不含糊!
⑵ 什麼叫樁基鋼筋籠保護層
鋼筋籠保護層就是鋼筋籠箍筋最外側到孔壁的距離,這個圖紙一般給的凈保護層在5~8公分回左右,鋼筋籠偏位答7公分的話,那一側的鋼筋籠已經貼到孔壁上了,肯定是不可以的,規范規定的鋼筋籠保護層厚度與設計差值在±5mm應該!
⑶ 鑽孔灌注樁中鋼筋籠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多少
鑽孔灌注樁中鋼筋籠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5公分。在打樁施工前,首先要進行樁基專位置的定位屬,樁位的准確是保證樁基及鋼筋籠子位置准確的前提條件,這里就涉及到工程施工中樁基的定位的問題,施工員的工作不僅要把樁基的位置找准,而且還要做好保護樁的工作,以備樁基施工鋼筋定位等後期使用。
一般施工現場都要出入一些大型工程車輛,一不注意就將事先布置好的保護樁碾壓破壞掉,因此在做保護樁的時候,考慮的是不僅能方便恢復樁位點,而且還要盡量避免做好的保護樁遭到破壞。
(3)鋼筋籠保護層用什麼擴展閱讀
在橋梁施工中通常都需要施工混凝土灌注樁的樁基工作,為了保證橋梁工程施工質量,基礎施工中的樁基施工顯的很重要,只有樁基礎的保質、保量順利的完成,才能有效的開展下一道工序的工作。
在打樁的過程中,保證鋼筋籠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的位置准確是非常重要的,否則鋼筋籠位置偏移較多,就會引起樁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夠,從而造成工程施工的質量問題;另外防止在澆築樁基混凝土的過程中鋼筋籠子上浮,也是施工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⑷ 樁基礎的鋼筋籠沒什麼保護層對基礎有影響嗎
主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35mm,水下灌注混凝土,不得小於50mm。
樁基礎由基樁和連接於樁版頂權的承台共同組成。若樁身全部埋於土中,承台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台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於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台樁基。建築樁基通常為低承台樁基礎。高層建築中,樁基礎應用廣泛。
保護層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層小部分墊層。混凝土保護層是指混凝土構件中,起到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混凝土保護層定義:指混凝土構件中,起到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從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層鋼筋公稱直徑外邊緣之間的最小距離:對後張法預應力筋,為套管或孔道外邊緣到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保護層最小厚度的規定是為了使混凝土結構構件滿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對受力鋼筋有效錨固的要求。
⑸ 如何控制鋼筋籠鋼筋保護層厚度
混凝土灌注樁是一種直接在現場樁位上就地成孔,然後在孔內澆築混凝土或安放鋼筋籠再澆注混凝土而成的樁。與預制樁相比,具有施工低噪音、低振動、樁長和直徑可按設計要求變化自如、樁端能可靠地進入持力層或嵌入岩層、單樁承載力大、擠土影響小、含鋼量低等特點。但成樁工藝較復雜,成樁速度比預制打入樁慢,成樁質量與施工有密切關系。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為鑽孔灌注樁、沉管灌注樁、人工挖孔灌注樁、爆擴灌注樁等。
⑴灌注樁施工准備工作
1)確定成孔施工順序
鑽孔灌注樁和機械擴孔對土沒有擠密作用,一般可按鑽機行走最方便等現場條件確定成孔施工順序。沉管灌注樁和爆擴灌注樁對土有擠密、振動影響,可結合現場施工條件確定施工順序:間隔一個或兩個樁位成孔;在鄰樁混凝土初凝前或終凝後成孔;五根以上單樁組成的群樁基礎,中間的樁先成孔,外圍的樁後成孔;同一個樁基礎的爆擴灌注樁,可採用單爆或聯爆法成孔。
2)成孔深度的控制
摩擦型樁:摩擦樁以設計樁長控製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樁必須保證設計樁長及樁端進入
持力層深度;當採用錘擊沉管法成孔時,樁管入土深度以標高控制為主,以貫入度控制為輔。
端承型樁:當採用錘擊法成孔時,沉管深度控制以貫入度為主,設計持力層標高控制為
輔。
3)鋼筋籠的製作
製作鋼筋籠時,要求主筋環向均勻布置,箍筋的直徑及間距、主筋的保護層、加勁箍的間距等均應符合設計規定。箍筋和主筋之間一般採用點焊。分段製作的鋼筋籠,其接頭宜採用焊接並應遵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鋼筋籠吊放入孔時,不得碰撞孔壁。灌注混凝土時應採取措施固定鋼筋籠的位置,避免鋼筋籠受混凝土上浮力的影響而上浮。
也可待澆築完混凝土後,將鋼筋籠用帶帽的平板振動器振入混凝土灌注樁內。
4)混凝土的配製
配製混凝土所用的材料與性能要進行選用。灌注樁混凝土所用粗骨料可選用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徑不得大於鋼筋凈距的1/3,對於沉管灌注樁且不宜大於50mm;對於素混凝土樁,不得大於樁徑的1/4,一般不宜大於70mm。坍落度隨成孔工藝不同而有各自的規定。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於C15,水下澆注混凝土不應低於C20。水下澆注混凝土具有無振動、無排污的優點,又能在流砂、卵石、地下水、易塌孔等復雜地質條件下順利成樁,而且由於其擴散滲透的水泥漿而大大提高了樁體質量,其承載力為一般灌注樁的1.5~2倍。
⑵鑽孔灌注樁
鑽孔灌注樁是指利用鑽孔機械鑽出樁孔,並在孔中澆注混凝土(或先在孔中吊放鋼筋籠)而成的樁。根據鑽孔機械的鑽頭是否在土壤的含水層中施工,又分為泥漿護壁成孔和干作業成孔兩種施工方法。
1)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
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適用於地下水位較高的地質條件。先由鑽孔設備進行鑽孔,待孔深達到設計要求後清孔,方入鋼筋籠,然後進行水下澆注混凝土而成樁。為防止在鑽孔過程中塌孔,在孔中注入相對密度有一定要求的泥漿進行護壁。按設備又分沖抓、沖擊、回轉鑽及潛水鑽成孔法。前兩種適用於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及風化岩地基,後一種則適用於粘性土、淤泥、淤泥質土及砂土。
①施工設備
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所用的成孔機械主要有沖擊鑽機、回轉鑽機、潛水鑽機等。在此主要介紹潛水鑽機。
回轉鑽機是由動力裝置帶動鑽機回轉裝置轉動,由其帶動帶有鑽頭的鑽桿轉動,由鑽頭切削土壤。根據泥漿循環方式的不同,分為正循環回轉鑽機和反循環回轉鑽機。正循環回轉鑽機成孔的工藝為由空心鑽桿內部通入泥漿或高壓水,從鑽桿底部噴出,攜帶鑽下的土渣沿孔壁向上流動,將土渣從孔口帶出流入泥漿沉澱池。反循環回轉鑽機成孔的工藝為泥漿或清水由鑽桿與孔壁間的環狀間隙流入鑽孔,然後由吸泥泵等在鑽桿內形成真空,使之攜帶鑽下的土渣由鑽桿內腔返回地面而流向泥漿池。反循環工藝的泥漿上流的速度較高,能攜帶較大的土渣。
潛水鑽機是一種旋轉式機械,由防水電機、減速機構和鑽頭等組成。動力和變速機構裝設在具有絕緣和密封裝置的電鑽外殼內,且與鑽頭緊密連接在一起,因而能共同潛入水下作業。目前使用的潛水鑽機(QSZ一800型),鑽孔直徑400~800mm,最大鑽孔深度50m。潛水鑽機既適用於水下鑽孔,也可用於地下水位較低的干土層中鑽孔。
沖擊鑽主要用於在岩土層中成孔,成孔是將沖錐式鑽頭提升一定高度後以自由下落的沖擊力來破碎岩土層,然後用淘渣筒來淘取孔內的渣漿。
②施工方法
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的施工工藝流程如圖2-24所示。
圖2-24 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工藝流程圈
(a)鑽孔;(b)清孔;(c)放入鋼筋籠;(d)水下澆築混凝土
1-鑽機;2-護筒;3-泥漿護壁;4-壓縮空氣;5-清水;6-鋼筋籠;7-導管;8-混凝土;9-地下水位
測定樁位 根據建築的軸線控制樁定出樁基礎的每個樁位,可用小木樁標記。樁位放線允許偏差20mm。灌注混凝土之前,應對樁基軸線和樁位復查一次,以免木樁標記變動而影響施工。
埋設護筒 護筒一般由4~8mm厚鋼板製成的圓筒,其內徑應大於鑽頭直徑,當用回轉鑽時,宜大100mm;用沖擊鑽時,宜大200mm,以方便鑽頭提升等操作。其上部宜開設1~2個溢漿孔,便於溢出泥漿並流回泥漿池進行回收。埋設護筒時先挖去樁孔處表土,將護筒埋入土中。護筒的作用有:成孔時引導鑽頭方向;提高孔內泥漿水頭,防止塌孔;固定樁孔位置、保護孔口。因此,護筒位置應埋設准確並保持穩定。護筒中心與樁位的中心線偏差不得大於50mm。護筒與坑壁之間用粘土分層填實,以防漏水。護筒的埋深在粘土中不小於1.0m;在砂土中不宜小於1.5m。護筒頂面應高於地面0.4~0.6m,並應保持孔內泥漿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制備泥漿 制備泥漿的方法應根據土質條件確定:在粘性土中成孔時可在孔中注入清水,鑽機旋轉時,切削土屑與水拌合,用原土造漿護壁、排渣,泥漿相對密度應控制在1.1~1.2;在其它土中成孔時,泥漿制備應選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潤土。泥漿的作用是將鑽孔內不同土層中的空隙滲填密實,使孔內滲漏水達到最低限度,並保持孔內維持著一定的水壓以穩定孔壁。因此在成孔過程中嚴格控制泥漿的相對密度很重要。在砂土和較厚的夾砂層中成孔時,泥漿相對密度應控制在1.1~1.3;在穿過砂夾卵石層或容易塌孔的土層中成孔時,泥漿相對密度應控制在1.3~1.5。施工中應經常測定泥漿相對密度,並定期測定粘度、含砂率和膠體率等指標,及時調整。廢棄的泥漿、泥渣應妥善處理。
成孔 樁架就位後,鑽機進行鑽孔。鑽孔時應在孔中注入泥漿,並始終保持泥漿液面高於地下水位1.0m以上,以起護壁、攜渣、潤滑鑽頭、降低鑽頭發熱、減少鑽進阻力等作用。
鑽孔進尺速度應根據土層類別、孔徑大小、鑽孔深度和供水量確定。對於淤泥和淤泥質土不宜大於1m/min,其它土層以鑽機不超負荷為准,風化岩或其它硬土層以鑽機不產生跳動為准。
清孔 鑽孔深度達到設計要求後,必須進行清孔。對於孔壁土質較好不易塌孔的樁孔,可用空氣吸泥機清孔,氣壓為0.5Mpa,被攪動的泥渣隨著管內形成的強大高壓氣流向上涌,從噴口排出,直至孔口噴出清水為止;對於穩定性差的孔壁應用泥漿(正、反)循環法或掏渣筒清孔、排渣。用原土造漿的鑽孔,可使鑽機空轉不進尺,同時注入清水,等孔底殘余的泥塊已磨漿,排出泥漿比重降至1.1左右(以手觸泥漿無顆粒感覺),即可認為清孔己合格。對注入制備泥漿的鑽孔,可採用換漿法清孔,至換出泥漿比重小於1.15~1.25為合格。清孔過程中,必須及時補給足夠的泥漿,以保持漿面穩定。孔底沉渣厚度對於端承樁不大於100mm,對於摩擦樁不大於300mm。清孔滿足要求後,應立即吊放鋼筋籠並灌注混凝土。
下鋼筋籠,澆混凝土 清孔完畢後,應立即吊放鋼筋籠,及時進行水下澆注混凝土。鋼筋籠埋設前應在其上設置定位鋼筋環,混凝土墊塊或於孔中對稱設置3~4根導向鋼筋,以確保保護層厚度。水下澆注混凝土通常採用導管法施工。導管法水下澆注混凝土方法見第四章。
2)干作業成孔灌注樁
干作業成孔灌注樁施工工藝如圖2-25所示。與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類似而簡單,適用於地下水位較低、在成孔深度內無地下水的干土層中樁基的成孔施工。
①施工設備
主要有螺旋鑽機、鑽孔擴機、機動或人工洛陽鏟等。目前常用螺旋鑽機成孔。
螺旋鑽機利用動力帶動螺旋鑽桿旋轉,使鑽頭上的葉片旋轉向下切削土層,削下的土屑靠與土壁的摩擦力沿葉片上升排出孔外。適用於地下水位以上的一般粘性土、砂土或人工填土地基的成孔。
在軟塑土層含水量大時,可用疏紋葉片鑽桿,以便較快地鑽進。在可塑或硬塑粘土中,
或含水量較小的砂土中應用密紋葉片鑽桿,以便緩慢、均勻、平穩地鑽進。
常用的螺旋鑽機有履帶式和步履式兩種。前者一般由W1001履帶車、支架、導桿、鵝
頭架滑輪、電動機頭、螺旋鑽桿及出土筒組成。後者的行走度盤為步履式,在施工時用步履
進行移動。步履式機下裝有活動輪子,施工完畢後裝上輪子由機動車
⑹ 什麼叫樁基鋼筋籠保護層
混凝土樁的鋼筋籠最外皮到樁外表的最近距離叫鋼筋保護層的厚度,這個厚專度的混凝土是保護鋼筋不屬直接接觸孔壁而被銹蝕的,叫鋼筋籠保護層。
保護層尺寸的規范規定,直接關系結構的耐久性,規范按照結構所處不同環境,分別不同構件和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給予不同的最小厚度要求。樁處於直接接觸土、水的環境,其保護層厚度不得小於50mm。
聲明:回答本題,並不屬『80高質量』問題范圍,參不參加『80高質量』回答,網友自願,不可用強行拉進『認證』而又給打上『拒絕認證』的疤記!這豈不是有意給我這個網路建築副團臉上一擊耳光嗎?這也是違反網路答題規范吧!
況且此題太簡單,我開門見山的回答,直搗問題的本質核心,概念確切毫不含糊!
⑺ 混凝土灌注樁鋼筋籠孔底是否留保護層
要留的1.保護鋼筋不被銹蝕(空氣中含水量,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護層越厚) 專2.粘結錨固(鋼筋屬要通過保護層把均勻力傳到混凝土中,保護層厚度不夠的話,會過早出現裂縫,鋼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時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銹蝕鋼筋) 3。鋼筋內部是由無數三角組成,並不是一塊直版,為了承受車輛而設計的保護作用 4。鋼筋保護層的厚度: 鋼筋保護層指的是受力主筋的保護層即主筋的外皮到砼外邊的尺寸! 具體看一查看平法圖籍03G101-1中33頁規定,板、牆、殼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最 小厚度表中數值減10mm,且不應小於10mm;梁、柱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於15mm。
⑻ 水泥管裡面的鋼筋籠在什麼位置保護層最好!
應該是中間,這樣才能把混凝土裡外均勻的抓住,里外承受壓力一致。
⑼ 成孔灌注樁鋼筋籠保護層墊塊放置要求
國標GB51004規定,每節鋼筋籠不少於2組,每組不少於3個墊塊;鐵標QCR9603規定,不超過內2m設一組,每組容4-6個墊塊。
灌注樁鋼筋籠保護層墊塊為預制混凝土圓柱體,圓心處預留一個孔洞,採用圓鋼穿過墊塊中心孔洞,再將串有墊塊的圓鋼焊接在灌注樁鋼筋籠縱向鋼筋上。
採用圓鋼做軸,增加工程用鋼量。圓鋼與鋼筋籠縱向鋼筋焊接,增加工人工作量。圓鋼與鋼筋籠縱向鋼筋焊接,受鋼筋籠縱向鋼筋間距影響,無法精準控制保護層厚度。
(9)鋼筋籠保護層用什麼擴展閱讀:
在現有灌注樁鋼筋籠製作工序及方法的基礎上,在灌注樁鋼筋籠螺旋箍筋上安裝圓柱形混凝土墊塊較難實現。
工人把圓柱形混凝土墊塊安裝到螺旋箍筋上後,再把螺旋箍筋往鋼筋籠縱向鋼筋上實裝,效率低下,很難操作。另外,在鋼筋籠下方之前必須要提前將墊塊安裝至鋼筋籠上,因此在存放與周轉過程中極易損壞墊塊。
⑽ 灌注樁鋼筋籠的保護層墊塊有什麼作用
起到固定鋼筋的位置以免鋼筋外露,使鋼筋在混凝土中銹蝕,起不到受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