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筋量這么計算 (方法)
1、要看懂結來構圖,看不懂結構自圖,肯定算不了量,可以研究下03G101系列圖集
2、根據結構構件依次計算鋼筋,比如從基礎開始,然後計算柱、梁、板等構件;
3、根據計算的鋼筋長度乘以鋼筋的每米重量,就是鋼筋的重量了,然後再匯總,就是總重了。
4、你可以運用軟體計算鋼筋量,會更簡單一些,可以上「廣聯達服務新干線」上看看視頻!
❷ 建築工程裡面鋼筋量怎麼計算
鋼筋直徑的平方乘以0.617得到米的重量。
再用米數乘以重量就可以了。鋼筋理論內重量表
鋼筋容 Φ6 ;kg/m 0.222
鋼筋 Φ8 ;kg/m 0.3950
鋼筋 Φ10 ;kg/m 0.6169
鋼筋 Φ12 ;kg/m 0.8880
鋼筋 Φ14 ;kg/m 1.21
鋼筋 Φ16 ;kg/m 1.5800
鋼筋 Φ18 ;kg/m 2
鋼筋 Φ20 ;kg/m 2.4700
鋼筋 Φ22 ;kg/m 2.98
鋼筋 Φ25 ;kg/m 3.8500
鋼筋 Φ28 ;kg/m 4.8300
鋼筋 Φ32 ;kg/m 6.3100
鋼筋 Φ36 ;kg/m 7.9900
鋼筋 Φ40 ;kg/m 9.8700
鋼筋 Φ50 ;kg/m 15.42 謝謝!記得給好評哦
❸ 怎樣計算鋼筋量
你是想計算下料長度呢,還是鋼筋用量概算呢?我不明白。
❹ 鋼筋工程量如何計算
鋼筋工程區別現澆、預制構件、不同鋼種和規格,分別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重量,以噸計算。計算鋼筋長度時,鋼筋搭接、錨固按設計、規范規定計算;
❺ 鋼筋量的計算
接頭百分率是指構件同一截面內兩根鋼筋的數量不能超截面內總鋼筋數的百分率
❻ 如何手算鋼筋量,
去服務博找找有沒有會算這種的嘛,他們裡面好像有各方面的人在線,你可以去問一下,或者加相關的QQ群,去里邊問問也行
❼ 如何快速對量
幾天前有個住宅區項目對量,鋼筋總量3萬噸左右,我為某一施工單位做的標段約有4000噸,大概只用了一個小時就對完。我們送審量與審計初稿相差約8%
,對下來,核減只有區區3%。
這次對量之所以如此順利主要是承包商不貪婪,沒有預設對量目標,沒有不切實際的心理期望,該多少是多少,當然也不能虧,即不少於實際用量。有許多施工單位老闆胃口特別大,動輒要求調高10%甚至更高,讓搞造價的同志非常為難,一些人則共同參與造假。有時,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左右騰挪,使出渾身解數,雖然得出結果不一定各方都滿意,但至少要使各方都能接受。各方滿意本身是個偽命題和悖論,各方利益博弈中一定會存在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損,受益方滿意,受損方不滿,不太可能雙方都滿意,關鍵是如何把握,減少雙方的滿意度和不滿度,趨於平衡。
這個項目審計方初看面相就是個非常好打交道之人,並不斤斤計較故意剋扣糾纏和刁難。人有善惡之分,人的善惡雖然並不寫在臉上,但我也算閱人無數,初見面我基本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
本項目審計人員在審價之前與業主和施工溝通過,先確定計算原則,如除基礎底板按機械套筒外其餘均按綁扎計算等。對方沒在搭接區箍筋是否加密提出異議,按規范計算,這個量要佔到總量3%左右,施工方略佔便宜。
還有馬凳,對方也按常規預先給予計算,不是默認的直徑8
,馬凳直徑直接按10計算,不象有的審計人員要求施工單位提供依據,當然提供依據也是必要的對量程序和對量要求,但我個人認為按常規計算也無錯,立法精神也是按公序良俗。馬凳筋有新的工藝,用別的材料和做法取代傳統的馬凳,不一定非用鋼筋馬凳不可,但不能因此而不計取馬凳,其他工藝材料也是需要成本的。
鋼筋根數如何取整直接影響鋼筋重量,對方初稿按四捨五入計算,我是按向上取整加一,顯然前者算出來的量要少於後者。我向對方解釋說:鋼筋施工時可能就按四捨五入,甚至五入也未必,如果按四捨五入,那麼最後一檔鋼筋間距就會大於設計間距,這顯然不能滿足施工驗收規范,所以應按理論演算法,總長度除以間距產生的余數怎麼辦?只有向上取整能解決這根余數鋼筋,向上取整後最後一檔間距小於設計間距,滿足規范。至於加一,與取整方式無關,無論那種計算方式都要加一,鋼筋根數N=是總長度L÷間距@+1
。對方調整鋼筋根數計算方式後重新計算。因為雙方都按實計算,雖然用的是不同軟體,但相差不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沒在主結構上消耗多少時間。
這時我主要查看對方是否在零星和二結構上漏項和少算。我在對方文件中發現少了牆下無梁加筋、地下室外牆防裂鋼筋網片和圈樑,洞口鋼筋少算,當場補加進去。鋼筋直徑6是否按直徑
6.5
存在爭議,由業主決定,總是要留點問題提交業主,不能忽視業主的存在。其他單體共性問題由對方回去調整,沒必要在對量現場全部處理完,OK
,結束,再見。
快速對量的前提是雙方的共同點和相近點多,差距小,共同點多自然會縮小差距。相同點多的提前和原因是雙方都有良好正確的心態,不故意的多算和少算,態度決定一切,技術上的誤差畢竟是有限的。對那些共同點和相近點就不必浪費時間事無巨細一一核對。有人或許要問,雖然是相同,如果雙方都錯了怎麼辦?這個概率是不大的,如果雙方都錯了,也不指望在對量中發現,畢竟自己的錯誤是很難發現,否則就不會錯了。如何避免和減少錯誤?在做初稿時要認真仔細,對量一小時,事先計算可能需要10天甚至更多,對量僅僅是解決些其他議題如爭議等問題,即使是零星、設計修改和簽證等也需要在初稿中給予計算,不能什麼都留給對量,對量時間是很緊張的。對量可能是粗線條的速戰速決,又不是法院控辯雙方的激烈交鋒,但初始計算是極用功極精微的。
快速對量關鍵是取決於你遇上什麼樣的對量主體,不同的主體,不同的對量方式,不同的行事方式,效率截然不同。在我的對量生涯中也遇到過許多難弄之人,有的人根本不給你看他的文件,雙方文件和數據應該透明的,不是什麼機密,有人之所以諱莫如深是因為居心不良。有的人在有些顯而易見的問題上也要與你爭得不可開交,耗費時日,更讓人難以容忍的是有的人以錯誤、以不專業和惡意來對抗正確、專業和善意。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你做的時間長了,什麼樣的人你都會遇到。
在人的一生中,你會遇上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人。你的命運甚至取決於你遇到什麼樣的人,這個是決定性的。遇上貴人你一順百順,遇人不淑則夠你受的。貴人也不一定是權貴富貴高貴之人,只要與你的價值觀和行事方式相契合也是人生之萬幸,倒不一定是知音,但一定是好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是可遇不可求的。曾國藩言:「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任何事情再簡單,與多心之人交往,也將變得復雜;任何事情再復雜,與單純之人共事,也會變得簡單!
其實,世界的本質是簡單的,世界本來並不復雜,是人把它復雜化了,人原來也並不復雜,是人的進化而變得復雜。制度、程序、形式、內容和事情也不復雜,是人復雜才把事情搞復雜了。似乎人生來就是喜歡復雜的,其實,復雜是最不好的狀態,越簡單越好。把簡單的事搞復雜很簡單,把復雜的事搞簡單就極不簡單。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則無謂地增加人類負擔和痛苦指數,是最不可取的。那為什麼有人卻熱衷於復雜呢?因為他的內心不純不凈有太多的雜質,也顯得自己有深度或堅持原則,人有多復雜,程序就有多復雜。而喜歡簡單的人也只好被動地被復雜,長期浸淫於復雜中,再簡單的人也變復雜了。
任何專業學科的最高境界是哲學,即使是一次簡單的對量也離不開哲學指導。
❽ 怎樣快速計算鋼筋量
用軟體計算~!再粗一點的話就是按照建築面積乘以含量來計算
❾ 鋼筋工程量怎麼計算
先把鋼筋根數算出來,板長(板寬)/分布間距取整+1 N1 N2 鋼筋長度就回是通長-2倍保護層+2級抗震的答彎鉤長(一般都是幾倍d) N4 的長度更好求了。 然後就是根數乘以長度了。。。。好好學習吧,遲早你要用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