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牆柱鋼筋什麼時候驗收

牆柱鋼筋什麼時候驗收

發布時間:2021-02-22 13:21:41

㈠ 柱鋼筋驗收,要注意哪些問題

鋼筋驗收要依據以下要點: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1.3.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採用纏扣法綁扎。
1.3.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
1.3.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扎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2.牆體、暗柱、聯系梁鋼筋:
2.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2.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調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
2.3.2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
2.3.4連系梁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
2.3.5連系梁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2.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扎范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中1.3倍搭接長度。
2.4.2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扎接頭錯開。
2.5豎向梯子筋要求:
2.5.1採用比牆筋大一個規格的鋼筋製作,以代替豎筋。
2.5.2頂模筋等於牆厚減2mm。250mm、300mm、350mm厚的牆頂模筋長度應為248mm、298mm、348mm。
2.5.3頂模筋自立筋至端頭的長度為水平筋保護層加水平筋直徑減1mm,如保護層為15mm,Φ12水平筋,長度為15+12-1=26mm,頂模的根數為3根。頂模筋端頭刷好防銹漆。
2.5.4非頂模筋每側長度為水平筋直徑。
2.5.5每段牆豎向梯子筋設置數量要求間距為1米,每段牆2個或2個以上,要求同一標高,綁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採用短斜鋼筋製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圖製作並符合該段牆體的鋼筋間距,專牆專用。 2.6.3 牆體筋綁扎時設在牆模板口以上300mm,並綁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2.7.1要求製作準確,綁扎牢固。

㈡ 剪力牆柱鋼筋綁扎驗收標准

柱子:縱筋接頭位置是否大於500mm,是否按鋼筋截面百分之五十回錯開,是答否箍筋加密,是否在 加密區范圍之內 剪力牆:注意豎筋和水平鋼筋起步鋼筋的間距,豎筋的接頭是否大於地面》0:間距是否按圖紙施工,看水平筋伸入框架柱、端柱、暗柱轉角柱長度都不一樣,是牆外側鋼筋和內牆鋼筋不一樣,拉筋間距,是否綁扎間距均勻

㈢ 柱鋼筋怎麼檢驗和它的驗收標准

鋼 筋 分 項 工 程
說明:5       鋼筋分項工程
鋼筋分項工程是普通鋼筋進場檢驗、鋼筋加工、鋼筋連接、鋼筋安裝等一系列技術工作和完成實體的總稱。鋼筋分項工程所含的檢驗批可根據施工工序和驗收的需要確定。
5.1   一 般 規 定
5.1.1  當鋼筋的品種、級別或規格需作變更時,應辦理設計變更文件。
說明:5.1.1  在施工過程中,當施工單位缺乏設計所要求的鋼筋品種、級別或規格時,可進行鋼筋代換。為了保證對設計意圖的理解不產生偏差,規定當需要作鋼筋代換時應辦理設計變更文件,以確保滿足原結構設計的要求,並明確鋼筋代換由設計單位負責。本條為強制性條文,應嚴格執行。
5.1.2  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應進行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其內容包括:
1 縱向受力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
    2 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等;
3 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等;
4 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
說明:5.1.2  鋼筋隱蔽工程反映鋼筋分項工程施工的綜合質量,在澆築混凝土之前驗收是為了確保受力鋼筋等的加工、連接和安裝滿足設計要求,並在結構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5.2   原 材 料
                                                主 控 項 目
5.2.1  鋼筋進場時,應按現行國家標准《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 1499等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說明:5.2.1  鋼筋對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至關重要,對其質量應從嚴要求。普通鋼筋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1499、《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GB13013和《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GB13014的要求。鋼筋進場時,應檢查產品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並按規定進行抽樣檢驗。本條為強制性條文,應嚴格執行。
由於工程量、運輸條件和各種鋼筋的用量等的差異,很難對各種鋼筋的進場檢查數量作出統一規定。實際檢查時,若有關標准中對進場檢驗數量作了具體規定,應遵照執行;若有關標准中只有對產品出廠檢驗數量的規定,則在進場檢驗時,檢查數量可按下列情況確定:
1  當一次進場的數量大於該產品的出廠檢驗批量時,應旬劃分為若干個出廠檢驗批量,然後按出廠檢驗的抽樣方案執行;
2  當一次進場的數量小於或等於該產品的出廠檢驗批量時,應作為一個檢驗批量,然後按出廠檢驗的抽樣方案執行;
3  對連續進場的同批鋼筋,當有可靠依據時,可按一次進場的鋼筋處理。
本條的檢驗方法中,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是對產品質量的證明資料,通常應列出產品的主要性能指標;當用戶有特別要求時,還應列出某些專門檢驗數據。有時,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可以合並;進場復驗報告理進場抽樣檢驗的結果,並作為判斷材料能否在工程中應用的依據。
本規范中,涉及原材料進場檢查數量和檢驗方法時,除有明確規定外,都應按以上敘述理解、執行。
5.2.2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一、二級抗震等級,檢驗所得的強度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
2  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3。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進場復驗報告。
說明:5.2.2  根據現行國家標准《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按一、二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結構中的縱向受力鋼筋,其強度實測值就滿足本條的要求,其目的是為了保證在地震作用下,結構某些部位出現塑性鉸以後,鋼筋具有足夠的變形能力。本條為強制性條文,應嚴格執行。
5.2.3  當發現鋼筋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時,應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或其他專項檢驗。
檢驗方法:檢查化學成分等專項檢驗報告。 
說明:5.2.3  在鋼筋分項工程施工過程中,若發現鋼筋性能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對同批鋼筋進行專項檢驗。
                    一  般  項  目
5.2.4  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檢查數量:進場時和使用前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說明:5.2.4  為了加強對鋼筋外觀質量的控制,鋼筋進場時和使用前均應對外觀質量進行檢查。彎折鋼筋不得敲直後作為受力鋼筋使用。鋼筋表面不應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以免影響鋼筋強度和錨固性能。本條也適用於加工以後較長時期未使用而可能造成外觀質量達不到要求的鋼筋半成品的檢查。
                 5.3     鋼  筋  加  工
                                               主  控  項  目
5.3.1  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
1  HPB235級鋼筋未端應作18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倍;
2  當設計要求鋼筋末端需作135°彎鉤時,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  鋼筋作不大於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於3件。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
5.3.2  除焊接封閉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箍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除應滿足本規范第5.3.1條的規定外,尚應不小於受力鋼筋直 徑;
2  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於90°;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應為
            135°;
3  箍筋彎後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於3件。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
說明:5.3.1~5.3.2  對各種級別普通鋼筋彎鉤、彎折和箍筋的彎弧內直徑、彎折角度、彎後平直部分長度分別提出了要求。受力鋼筋彎鉤、彎折的形狀和尺寸,對於保證鋼筋與混凝土協同受力非常重要。根據構件受力性能的不同要求,合理配置箍筋有利於保證混凝土構件的承載力,特別是對配筋率較高的柱、受扭的梁和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更為重要。
對規定抽樣檢查的項目,應在全數觀察的基礎上,對重要部位和觀察難以判定的部位進行抽樣檢查。抽樣檢查的數量通常採用「雙控」的方法。這與本規范第4.2.5條的說明是一致的。
                   一  般  項  目
5.3.3  鋼筋調直宜採用機械方法,也可採用冷拉方法。當採用冷拉方法調直鋼筋時,HPB235級的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於4%,HRB335級、HRB400級和RRB400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於1%。
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於3件;
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
說明:5.3.3  盤條供應的鋼筋使用前需要調直。調直宜優先採用機械方法,以有效控制調直鋼筋的質量;也可採用冷拉方法,但應控製冷拉伸長率,以免影響鋼筋的力學性能。
5.3.4  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偏差應符合表5.3.4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就少於3件。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
表5.3.4               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
         項           目       允許偏差(mm)
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全長的凈尺寸        ±10
      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        ±20
         箍筋內凈尺寸        ±5
 
  說明:5.3.4  本條提出了鋼筋加工形狀、尺寸偏差的要求。其中,箍筋內凈尺寸是新增項目,對保證受力鋼筋和箍筋本身的受力性能都較為重要。
  5.4    鋼  筋  連  接
                                              主  控  項  目
5.4.1  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說明:5.4.1  本條提出了縱向受力鋼筋連接方式的基本要求,這是保證受力鋼筋應力傳遞及結構構件的受力性能所必需的。目前,鋼筋的連接方式已有多種,應按設計要求採用。
5.4.2  在施工現場,應按國家現行標准《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規定抽取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有關規程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接頭力學性能試驗報告。
說明:5.4.2  近年來,鋼筋機械連接和焊接的技術發展較快,國家現行標准《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對其應用、質量驗收等都有明確的規定,驗收時應遵照執行。對鋼筋機械連接和焊接,除應按相應規定進行型式、工藝檢驗外,還應從結構中抽取試件進行力學性能檢驗。
                    一  般  項  目
5.4.3  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
說明:5.4.3  受力鋼筋的連接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鋼筋在同一受力區段內不宜多次連接,以保證鋼筋的承載、傳力性能。本條還對接頭距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作出了規定。
5.4.4  在施工現場,應按國家現行標准《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規定對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的外觀進行檢查,其質量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說明:5.4.4  本條對施工現場的機械連接接頭和焊接接頭提出了外觀質量要求。對全數檢查的項目,通常均採用觀察檢查的方法,但對觀察難以判定的部位,可輔以量測檢查。
5.4.5  當受力鋼筋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或焊接接頭時,設置在同一構件內的接頭宜相互錯開。
        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及焊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倍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小於500mm,凡接頭中點位於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及焊接的接頭面積在分率為該區段內有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在受拉區不宜大於50%;
2  接頭不宜設置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對等強度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不應大於50%;
3  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不宜採用焊接接頭;當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時,不應大於50%。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
       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
說明:5.4.5本條給出了受力鋼筋機械連接和焊接的應用范圍、連接區段的定義以及接頭面積百分率的限制。
5.4.6  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
  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ll(ll為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段內有搭接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5.4.6)。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梁類、板類及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
2  對柱類構件,不宜大於50%;
3  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於50%;對其他構件,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寬。
         縱向受力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最小搭接長度應符合本規范附錄B的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
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 
 
 
 
 
圖5.4.6書館 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及接頭面各百分率
註:圖中所示搭接接頭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搭接鋼筋為兩根,當各鋼筋直徑相同時,接頭面積百分率為50%。
說明:5.4.6  為了保證受力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傳力性能,本條給出了受力鋼筋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定義、接頭面積百分率的限制以及最小搭接接長度的要求。在本規范附錄B中給出了各種條件下確定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的方法。
5.4.7  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箍筋直徑不應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2  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3  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4  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范圍內各設置兩個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就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
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
說明:5.4.7  搭接區域的箍筋對於約束搭接傳力區域的混凝土、保證搭接鋼筋傳力至關重要。根據現行國家標准《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給出了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直徑、間距等構造要求。
                  5.5   鋼   筋   安   裝
                                               主  控   項    目
5.5.1  鋼筋安裝時,受力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
說明:5.5.1  受力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和數量對結構構件的受力性能有重要影響,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本條為強制性條文,應嚴格執行。
                     一   般    項    目
5.5.2  鋼筋安裝位置的偏差應符合表5.5.2的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行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
表5.5.2       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項   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綁扎鋼筋網
  長、寬     ±10 鋼尺檢查
網眼尺寸     ±20 鋼尺量連續三當,取最大值
綁扎鋼筋骨架 長     ±10 鋼尺檢查
寬、高     ±5 鋼尺檢查
 
 
受力鋼筋 間  距     ±10 鋼尺量兩端、中間各一點,
排  距     ±5  取最大值
保護層厚度 基 礎     ±10 鋼尺檢查
柱、梁     ±5 鋼尺檢查
板、牆、殼     ±3 鋼尺檢查
綁扎箍筋、橫向鋼筋間距     ±20 鋼尺量連接三檔,取最大值
鋼筋彎起點位置     20 鋼尺檢查
預埋件 中心線位置     5 鋼尺檢查
水平高差  +3,0 鋼尺和塞尺檢查
             註:1  檢查預埋件中心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並到其中的較大值;
3     表中梁類、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過表中數值1.5倍的尺寸偏差。
說明:5.5.2  本條規定了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梁、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位置對結構構件的承載能力和抗裂性能等有重要影響。由於上部縱向受力鋼筋移位而引發的事故通常較為嚴重,應加以避免。本條通過保護層厚度偏差的要求,對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偏差的合格點率要求規定為90%及以上。對其他部位,表中所列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合格點率要求仍為80%及以上。

㈣ 在建築施工中,梁、板柱、地基等鋼筋驗收一般有那些具體要求

重點依據11G101圖集。1暗柱內容: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1.3.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採用纏扣法綁扎。

1.3.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

1.3.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扎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2.牆體、暗柱、聯系梁鋼筋:

2.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2.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調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

2.3.2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

2.3.4連系梁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

2.3.5連系梁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2.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扎范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中1.3倍搭接長度。

2.4.2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扎接頭錯開。

2.5豎向梯子筋要求:

2.5.1採用比牆筋大一個規格的鋼筋製作,以代替豎筋。

2.5.2頂模筋等於牆厚減2mm。250mm、300mm、350mm厚的牆頂模筋長度應為248mm、298mm、348mm。

2.5.3頂模筋自立筋至端頭的長度為水平筋保護層加水平筋直徑減1mm,如保護層為15mm,Φ12水平筋,長度為15+12-1=26mm,頂模的根數為3根。頂模筋端頭刷好防銹漆。

2.5.4非頂模筋每側長度為水平筋直徑。

2.5.5每段牆豎向梯子筋設置數量要求間距為1米,每段牆2個或2個以上,要求同一標高,綁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採用短斜鋼筋製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圖製作並符合該段牆體的鋼筋間距,專牆專用。2.6.3牆體筋綁扎時設在牆模板口以上300mm,並綁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2.7.1要求製作準確,綁扎牢固。

2.8保護層要求:

2.8.1牆、柱、梁均採用塑料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

2.8.2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2.8.3梁、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2.9對箍筋的要求:

2.9.1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

2.9.2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

2.9.3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扎到位。

2.9.4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

2.9.5綁扎牢固。

2.9.6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

2.9.7對柱、過梁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2.9.8連系梁箍筋要求不傾斜,間距均勻,開口設置在上部兩邊。

2.9.9單支箍按圖紙要求設置,彎鉤為135。,平直長度為10d.

2.10洞口加筋要求:

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2.11連系梁鋼筋錨固:

2.11.1長度必須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2.12梁主筋必須設在箍筋四角,兩排主筋間距為鋼筋直徑小於或等於25mm。

3.頂板鋼筋:

3.1板筋綁扎前的控制:

3.1.1對牆筋、連系梁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3.1.2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扎。

3.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3.4綁絲要求:

3.4.1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

3.4.2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

3.4.3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3.5混凝土板面鋼筋:

3.5.1不準用電弧點焊。

3.5.2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扎牢固。

3.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

3.6.1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

3.6.2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3.7保護層頂板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3.8板筋墊塊:

3.8.1採用塑料墊塊,厚度和強度符合保護層要求。

3.8.2墊塊間距不大於600mm,梅花形設置。

3.9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3.10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㈤ 模板與鋼筋的報驗時間順序,我這里牆柱、梁板一起報驗的。

先報驗牆柱鋼筋,驗收合格後安裝牆柱模板進行隱蔽。然後梁板牆柱樓梯模板分一個檢驗批報驗,梁板樓梯鋼筋也是一個檢驗批報驗,這兩個檢驗批一般都隨著砼澆築令一起報驗的,驗收合格後就進行混凝土澆築了。

㈥ 牆柱筋驗收應注意哪些問題

1、柱縱向受力鋼筋有無位移;
2、柱鋼筋搭接(綁扎搭接)長度是否滿足設計或11G101國標要專求;
3、柱鋼筋搭接屬(焊接搭接)區域接頭率是否超出規范要求,鋼筋對接焊級別是否符合規范要求(例如:Φ16的鋼筋不能與Φ22的鋼筋對接焊);
4、箍筋間距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設計或抗震設防要求的加密區箍筋是否加密,加密間距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5、鋼筋保護層厚度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6、柱上有預留洞口的,預留洞口鋼筋是否作補強處理。
希望對你有用!祝順利!

㈦ 柱子剪力牆鋼筋綁扎如何驗收

柱子:縱筋接頭位置是否大於500mm,是否按鋼筋截面百分之五十錯開,是否箍筋加密版,是否在 加密區范權圍之內
剪力牆:注意豎筋和水平鋼筋起步鋼筋的間距,豎筋的接頭是否大於地面》0:間距是否按圖紙施工,看水平筋伸入框架柱、端柱、暗柱轉角柱長度都不一樣,是牆外側鋼筋和內牆鋼筋不一樣,拉筋間距,是否綁扎間距均勻

㈧ 牆柱鋼筋驗收規范及標准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15)
牆柱鋼筋:
1)牆、柱根部鋼筋上水內泥漿清理干凈。
2)起步容筋要求: 柱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
3)牆柱豎筋搭接要求:長度滿足設計及規范,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扎范圍不少於三個扣。牆柱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中1.3倍搭接長度。搭接區加密。
4)綁扎: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綁扣相互間應成八字形。箍筋彎鉤尺寸應滿足135度,彎鉤平直長度不少於10d,且不少於75mm。
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剪力牆水平分布鋼筋應伸至牆端,並向內水平彎折10d後截斷。
5)保護層要求:
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㈨ 監理驗收牆柱鋼筋怎麼驗

首先對照圖紙、圖集和規范,檢查鋼筋綁扎位置、數量、型號和方式對不對;有機械或焊接接頭的位置要著重檢查。
在拿尺量鋼筋錨固、搭接長度夠不夠;
最後在拿尺量鋼筋間距、保護層以及綁扎扣數。
一般來說第一步最重要。

閱讀全文

與牆柱鋼筋什麼時候驗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鋅合金導不導電怎麼辦 瀏覽:454
承鋼鋼材怎麼看出來 瀏覽:245
12鉻鉬釩焊接什麼焊絲 瀏覽:427
不銹鋼625的屈服強度是多少 瀏覽:343
高猛鋼和鈦合金哪個好 瀏覽:161
欄桿鋅鋼和鋁合金哪個好 瀏覽:223
天津市最大鋼材市場位置在哪裡 瀏覽:457
直螺紋鋼筋下料什麼方法 瀏覽:764
結構圖鋼筋平面標注怎麼理解 瀏覽:762
不銹鋼波紋管6寸是多少 瀏覽:190
8鋼筋1米多少錢 瀏覽:353
不銹鋼鍋怎麼畫 瀏覽:927
無縫管直徑多少厘米 瀏覽:878
腳氣取鋼板要多久能恢復 瀏覽:124
不銹鋼管怎麼弄彎 瀏覽:51
工程預算中鋼筋損耗如何 瀏覽:694
鄭州哪裡有加工不銹鋼 瀏覽:647
鋼鐵俠1票房多少 瀏覽:371
不銹鋼和石膏板哪個好 瀏覽:188
pc料的模具用什麼鋼材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