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搭設規范
根據《JGJ130-2011_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以下是關於腳手架搭建的關鍵規定:
1. 技術參數: 腳手架寬度為900mm,內立柱距建築物200mm,步距為1800mm(首步1500mm)。
2. 搭設順序: 從支撐梁開始,依次搭設縱向水平管、橫向水平管,隨後是拋撐和立柱,接著是第二步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管。在排底時,確保在轉角、門窗和開口處設立桿,然後向其他位置擴展。
3. 立桿連接: 立桿對接扣件交錯布置,相鄰節點錯開距離不得小於500mm,且接頭至主節點的距離不超過步距的1/3。
4. 支撐設置: 必須設置剪刀撐和橫向支撐。剪刀撐跨越立柱4-6根,寬度至少4跨且不小於6米,傾角45-60度。特殊情況下,需設置交叉或之字型斜撐。
5. 腳手板與卸料平台: 腳手板採用鋼笆,與鋼管捆紮牢固,外側設擋腳笆。卸料平台均勻布置,每個輻射面積200平方米,不得直接卸荷於外架,寬度1.8米,長度2米,懸挑部分用於防墜。
6. 安全防護: 所有結構均需設置防護,如扶手、密目網等,確保作業人員安全。
② 內腳手架怎麼扣防滑扣
內架防滑扣件加在頂部的水平管下部設置防滑扣件。腳手架防滑扣是扣件式鋼管腳手架上的扣件,是採用螺栓緊固的扣接連接件,扣件分為直角扣件、旋轉扣件、對接扣件等。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是指為建築施工而搭設的、承受荷載的由扣件和鋼管等構成的腳手架與支撐架,統稱腳手架。腳手架指施工現場為工人操作並解決垂直和水平運輸而搭設的各種支架。
相關介紹
腳手架搭設一般規定常用名稱防滑扣件根據抗滑要求增設的非連接用途扣件。底座設於立桿底部的墊座,包括固定底座、可調底座。可調托撐插入立桿鋼管頂部,可調節高度的頂撐。搭設高度不要超過24m,因為單排腳手架的支撐結構簡單。
腳手架防滑扣是扣件式鋼管腳手架上的扣件,是採用螺栓緊固的扣接連接件,扣件分為直角扣件十字扣件和定向扣件、旋轉扣件活動扣件和萬向扣件、對接扣件一字扣件和直接扣件等。
③ 扣件式鋼管內架搭設規范
在搭建扣件式鋼管內架時,確保立桿穩固是至關重要的。立桿應鋪設在平坦堅實的地面上,底部需配備底座和墊板,以防止積水。相鄰立桿的接頭必須錯開,立桿頂部應高出女兒牆1米,高出檐口1.5米。安裝過程中,第一節立桿每六跨應暫時設置一個拋撐,直至連牆件安裝完畢後,根據實際情況拆除。
在搭建縱、橫向水平桿時,單排設置時,橫向桿的一端需插入牆內不少於240毫米,另一端則用扣件與立桿連接,伸出部分不少於100毫米;若為雙排設置,則橫向桿端頭離牆距離應在50至100毫米之間。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的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同步或不同跨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的錯開距離不應小於500毫米。縱向水平桿應搭設在立桿內側,與橫向桿連接,長度不宜短於三跨;同一層的縱向桿間距不大於400毫米。縱向桿接長時,接頭位置應錯開,並使用對接扣件連接;若採用搭接連接,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米,並用三個回轉扣件固定。
剪刀撐的設置也極為關鍵。剪刀撐與地面的夾角應在45°至60°范圍內,利用回轉扣件將一根斜桿固定在立桿上,另一根斜桿固定在小橫桿的伸出部分上。斜桿與腳手架的連接點距節點(立桿和橫桿的交點)不應超過200毫米,除兩端外,中間還需增加2至4個扣節點,最下面一個連接點距地面不宜超過500毫米。每道剪刀撐寬度不應小於四跨,且不應小於6米,斜桿與地面的傾斜角度應在45°至60°之間。對於高度低於24米的單雙排腳手架,必須在外側兩端各設置一道剪刀撐,並由底至頂連續設置;中間各道剪刀撐之間的凈距不應超過15米;對於高度超過24米的雙排腳手架,則需在外側立面整個長度和高度上連續設置剪刀撐。
為確保腳手架的穩定性,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採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超過200毫米處的立桿上。當基礎不在同一高度時,高處的縱向掃地桿需向低處延長兩跨並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宜超過1米。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與邊坡的距離不應小於500毫米。
腳手板的鋪設需遵循一定的規范。沖壓鋼腳手板、木腳手板等應放置在三根橫向水平桿上,當腳手板長度小於2米時,可採用兩根橫向水平桿支撐,但必須將腳手板兩端固定,可採用對接平鋪或搭接鋪設。竹笆、竹串片腳手板則應按其主竹筋垂直於縱向水平桿方向鋪設,採用對接平鋪,並在四個角用直徑1.2毫米的鍍鋅鋼絲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
連牆件的布置也應靠近主節點,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超過300毫米,布置需均勻,每個連牆件能承受的最大風荷載面積應小於4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