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保溫計算公式
一、工程量計算公式:
1、設備筒體或管道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V=π×(D+1.033δ)×1.033δ 5-1S=π×(D+2.1δ+0.0082)×L 5-2式中:D-設備筒體或管道直徑;1.033、2.1-調整系數;δ-絕熱層厚度;L-設備筒體和管道長;0.0082-捆紮線直徑或鋼帶厚。
2、伴熱管道絕熱工程量計算式:
(1)單管伴熱或雙管伴熱(管徑相同,夾角小於90°時):D'=D(1)+D(2)+(10~20mm) 5-3式中:D'-伴熱管道綜合值;D(1)-主管道直徑;D(2)-伴熱管道直徑;(10~20mm)-主管道與伴熱管道之間的間隙。
(2)雙管伴熱(管徑相同,夾角大於90°時):D'=D(1)+1.5D(2)+(10~20mm) 5-4
(3)雙管伴熱(管徑相同,夾角小於90°時):D'=D(1)+D伴大+(10~20mm) 5-5式中:D'-伴熱管道綜合值;D(1)-主管道直徑。將上述D'計算結果分別代入分式5-2、5-3,計算出伴熱管道的絕熱層、防潮層和保護層工程量。
3、設備封頭絕熱、防潮和保護層工程量計算分式:V=[(D+1.033δ)/2]2×π×1.033δ×1.5×N 5-6S=[(D+2.1δ)/2]2×π×1.5×N 5-7式中;N-封頭個數。
4、閥門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V=π×(D+1.033δ)×2.5D×1.033δ×1.05×N 5-8S=π×(D+2.1δ)×2.5D×1.05×N 5-9式中:N-閥門個數。
5、法蘭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V=π×(D+1.033δ)×1.5D×1.033δ×1.05×N 5-10S=π×(D+2.1δ)×1.5D×1.05×N 5-11式中:N-法蘭個數
6、彎頭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V=π×(D+1.033δ)×1.5D×2π×1.033δ×N/B 5-12S=π×(D+2.1δ)×1.5D××2π×N/B 5-13式中:N-彎頭個數;B取定值為:90°彎頭B=4;45°彎頭B=8。
7、拱頂罐封頭絕熱、防潮和保護層計算公式:V=2πr×(h+1.033δ)×1.033δ 5-14S=2πr×(h+2.1δ) 5-15式中:h-封頭垂直高度。
二、保溫管的立方米=(保溫管的內徑+保溫管的厚度)*厚度*3.14*長度
保溫管的平方米=(保溫管的內徑+保溫管的厚度+保溫管的厚度)*3.14*長度
貼鋁箔紙的幾尊方法:每根管的周長+20mm
例如:長度為1m,規格為60*30的保溫管,60mm為保溫半徑,30mm為保溫管厚度。
保溫管立方數=(60+30)*30*3.14*1/1000000=0.008478立方米
或者(0.06+0.03)*30*3.14=0.008478立方米
(1)45號鋼管保溫時間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正確計算工程量,其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程計價以工程量為基本依據,因此,工程量計算的准確與否,直接影響工程造價的准確性,以及工程建設的投資控制。
2、工程量是施工企業編制施工作業計劃,合理安排施工進度,組織現場勞動力、材料以及機械的重要依據。
3、工程量是施工企業編制工程形象進度統計報表,向工程建設投資方結算工程價款的重要依據。
工程量計算之前,首先應安排分部工程的計算順序,然後安排分部工程中各分項工程的計算順序。分部分項工程的計算順序,應根據其相互之間的關聯因素確定(見第二章、第二節,合理安排工程量計算順序)。
同一分項工程中不同部位的工程量計算順序,是工程量計算的基本方法。分項工程由同一種類的構件或同一工程做法的項目組成。
如「預應力空心板」為一個分項工程,但由於建築物的開間不同,板的荷載等級不同,因此出現各種不同的型號,其計算方法就是分別按板的型號逐層統計匯總數量,然後再查表計算出相應的混凝土體積及鋼筋用量。
再如「內牆面一般抹灰」為一個分項工程,按計算范圍應包括外牆的內面及內牆的雙面抹灰在內,其計算方法就是按照工程量計算規則的規定,將各樓層相同工程做法的內牆抹灰加在一起,算出內牆抹灰總面積。
❷ 大型45號型鋼焊後如何進行熱處理,都有哪些方法
焊後一般需虧基鬧要進鋒蠢行「去應力退火」
溫度600度就可以
保溫時間按厚度「3-4分鍾/毫米」計銷罩算
退火完成後再根據您的產品需求選擇直接使用或其它熱處理
❸ 45號鋼如何淬火
整體調質:850保溫3小時,水冷。560火,保溫4小時,水冷。
淬火保溫時間由設備加熱方回式、零件尺寸、鋼答的成分、裝爐量和設備功率等多種因素確定。對整體淬火而言,保溫的目的是使工件內部溫度均勻趨於一致。
對各類淬火,其保溫時間最終取決於在要求淬火的區域獲得良好的淬火加熱組織。加熱與保溫是影響淬火質量的重要環節,奧氏體化獲得的組織狀態直接影響淬火後的性能。一般鋼件奧氏體晶粒控制在5~8級。
(3)45號鋼管保溫時間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45#鋼是於中碳鋼,淬火硬度達不到55~62HRC,作為軸類的零件,一般的工藝只是調質,即使表面屬需要硬度,也不需要整個要那麼高的硬度,只需要給表面淬硬就可以。所以需要給表面進行滲碳淬火,才能夠達到所需的硬度。而且即使滲碳,滲碳層也滲不了那麼深,最多也就是一點幾毫米。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響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採用洛氏硬度計測定其HRC值。淬火的薄硬鋼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測定HRA值,而厚度小於0.8mm的淬火鋼板、淺層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徑小於5mm的淬火鋼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計測定其HRC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