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扣件式鋼管支模架搭設規范
扣件式模板支撐架的設計和搭建需嚴格遵循規范,以確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大梁部分必須採用雙排立桿支撐,立桿間距應當依據梁的大小來確定。立桿的高度不可超過板底模板的高度,這樣可以確保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為增加結構的穩固性,雙排架子之間必須設置拉桿,同時在橫向方向上要設置斜撐或剪刀撐。此外,立桿下方應安裝底座或墊板,以避免不均勻的沉降。同時,還應在立桿底部設置掃地桿,以防止結構因沉降而產生不穩定。
上部大橫桿的高度計算方式為:大橫桿的上部高度加上扣件的尺寸以及小橫桿的長度,最後再加上樑底模板的厚度,確保最終的高度能夠達到梁底的標高。這樣的設計可以確保大梁的穩定支撐,同時也保證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
此外,為了提高支撐架的承載能力,還應該在立桿之間增設水平拉桿,以增強整個結構的剛度。水平拉桿的設置位置應盡量靠近立桿底部,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立桿因荷載分布不均而產生傾斜或變形。
在施工過程中,還應定期檢查支撐架的穩固性和安全性。一旦發現有松動、變形或其他安全隱患,應及時進行加固或更換。只有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規范要求,才能保證整個工程的安全和質量。
㈡ 邊坡鋼管架子的搭法
在進行邊坡鋼管架子的搭設時,應遵循特定的要求,以確保施工安全和質量。首先,根據邊坡支護的特殊性,施工排架除了滿足相應規范外,還需要按照設計布孔的孔排間距要求進行調整,以適應施工需求。立桿基礎寬度為2.0米,長度則根據山體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松軟土質需挖去並夯實,採用C20商品混凝土硬化,厚度為20厘米。
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立桿和大、小橫桿(縱、橫水平桿)、坡面掃地桿均使用φ48鋼管,連接扣件採用標准扣件。滿堂腳手架的設計考慮了山體坡度,主受力立桿間距設定為1.2米,輔助受力立桿則依據坡度調整間距。連牆桿和卸載連壁鎖腳錨桿使用φ25mm螺紋鋼筋,按照1步2跨(1h×2L)設置,固定點拉桿深度不低於2米,角度需與邊坡錨桿角度相等,連牆桿和卸載連接桿分別設置在各級邊坡平台和斜坡面以上。錨桿施工從下至上進行,連牆桿、卸載連接需遵循要求操作、施工。
鋼管腳手架的搭建順序為:立桿→掃地桿→小橫桿→大橫桿(牽桿)→剪刀撐→連牆桿→腳手片鋪設→防護欄桿→刷油漆→掛安全網。地基必須平整硬化,減少掃地桿變形;腳手架基礎場地不得積水,需設置排水措施;打入岩層地錨的立桿周圍不得積水,必要時採用砂漿固定和封堵。
立桿縱距設定為1.2米,立桿橫距設定為1.2米,橫桿步距為1.4~1.6米。作業層腳手板的鋪設寬度:外腳手架≥750毫米,腳手板邊緣與坡面間隙≤200毫米,腳手板邊緣與外鋼管間隙≤100毫米。剪刀撐斜桿與水平面的交角宜在45°~60°之間,水平投影寬度不應小於兩跨(≥4米)且不應大於四跨(≤8米)。斜桿應與腳手架基本構架桿件可靠連接,至少與3~4根立桿連接,且斜桿相鄰連接點之間的長細比≤60。
腳手架搭設時,地面應設橫向、縱向掃地桿,貼坡面亦設掃地桿,掃地桿距離地面(坡面)20厘米;每兩跨設置水平內拉連牆桿,採用Ф25錨桿打入山體深2米,與縱橫桿連接,防止腳手架整體向外傾翻和下滑。為防止腳手架向外傾翻,在施工時採用φ12毫米以上柔性鋼繩對腳手架斜上方進行反拉,反拉鋼絲繩反拉口應不少於3個鋼絲繩卡,並交叉設置,反拉設置按照技術人員要求進行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