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寶四口五臨邊是指什麼
四口的防護措施
1、樓面預留洞口大於1.5米以上,周圍用雙層鋼管護欄,中間兜設安全網,小於1.5米的洞口也可採用木板嚴密封閉牢固。
2、梯口採用雙層鋼管防護,如能利用結構護欄防護更好。
3、電梯井口應採用自製焊接鋼筋自動門(上下開啟式),既能開關又固定牢固。
4、施工現場的通道口上部搭設安全防護棚。
五臨邊控制措施
1、深基礎臨邊、樓梯口邊、屋面周邊、採光井周邊、轉料平台周邊、陽台邊、人行通道兩側邊、卸料平台兩側邊必須統一用兩道鋼管防護,並在鋼管上塗紅白標記。
2、綁鋼筋邊梁、柱用的臨時架子外側,必須架設兩道防護欄桿。
3、井字架提升機和人貨電梯卸料平台的側邊必須安裝防護門。防護門必須是用鋼筋焊接的開關門,不準使用彎曲鋼筋作防護門。
4、臨邊作業時,必須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5、臨邊作業外側靠近街道時,除設防護攔桿,擋腳板,封掛安全立網外,立面還應採取荊笆等硬封閉措施,防止施工中落物傷人。
建築安全員工作職責
1.根據工程項目的特點,依照項目重大危險識別和控制方案及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定期查驗特種作業人員持有效證件上崗情況和人員、證件與單位相符情況,加強對分包單位的安全管理;
2.檢查分包單位人員持有效證件上崗履職和專項施工方案編制與執行情況;
3.協助項目經理建立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安全防護保證體系、機械安全保證體系;並按規范做好安全記錄,建立隱患台帳;
4.對建設管理部門及其安監機構、現場監理部和施工企業在各類檢查中發現的安全生產問題認真組織整改落實;
5.及時檢查班組安全技術交底和安全活動記錄,驗收安全設施及機械安全裝置;
6. 經常檢查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時刻檢查「三寶」「四口」「五臨邊」等防護情況,發生隱患及時整改;
7.協助上級部門的安全檢查,如實匯報工程項目中的安全情況;
8.完成上級領導要求的其它工作。
進入施工現場安全注意事項
1、 進入施工現場應遵守乙方安全管理規定;
2、 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系好下頜帶,安全帽完好),不穿寬大服裝、拖鞋等不安全裝束;
3、不進入吊裝區域、垂直作業下方等危險區域,防止物體打擊;
4、 注意過往車輛,防止車輛傷害;
5、 遠離各種機械設備、電氣線路,防止機械、電氣傷害;
6、 進入基坑、屋面等臨邊處、各種洞口處,要精力集中,防止高處墜落;
7、 注意鐵釘、鋼筋等地面環境狀況,防止扎、碰、掛及摔倒等其他傷害。
8、 施工現場的腳手架、防護設施、安全標志、警告牌、腳手架連接鉛絲或連接件不得擅自拆除,需要拆除必須經過加固後經施工負責人同意。
9、 不準坐在腳手架防護欄桿上休息和在腳手架上睡覺。不準在現場追逐打鬧。
2. 教皒幾個打架旳秘訣,比如鋼管那些踢肚子和掌臉旳就不要說叻,試過、
控制好距離,要知道,你打對方的同時也給了對方打你的時機。側身站,雙手拿起來保護,拳護頭胸,臂護兩肋。擊打部位:兩腮、耳根、眼睛、兩眼之間、下巴、,肋部、腋下、心窩。腳可以用來踢膝關節外側、大腿根(腹股溝)。簡單的說,遠踢近打貼身摔。
使用鋼管么,只管打就行了。雙手握,虎口全部朝上,慣用的手握上側。使用中指、無名指、小指發力,拇指和食指是用來控制方向的。拇指和食指過於用力,小手臂肌肉容易抽搐。注意利用好慣性,提高機械效率。把手的位置最好包層橡膠,免得打滑。
3. 什麼的甩棍用著好啊
中國螞蟻 ANT的4代GAS
美國ASP
香港TUS
台灣PSD
都很好
只有ASP和TUS很貴
再的都是200-300元
一、甩棍概述
1、甩棍的種類
國內外甩棍品牌眾多,總體來說,國內能見到的甩棍,根據結構上的差別大致可以分為四種。
鋼卡式:被絕大多數甩棍採用。甩棍展開時依靠節與節重合部位之間的摩擦力鎖定,因此重合部分接合要良好,以確保甩棍在戳刺物體或受到震動時不會輕易解鎖。在甩棍的尾部,尾帽和手柄之間有一個鋼卡,由一個圓形底托和兩個簧片組成。在收縮狀態下,鋼卡的兩個簧片會撐在最細一節的內壁,使棍節不會自己滑出。鋼卡式的優點在於:一,可以通過調整鋼卡簧片外張的角度來改變甩棍甩出時的阻力;二,鋼卡可以很方便的更換。
磁吸式:與鋼卡式的區別是把後邊的鋼卡換成了磁鐵,磁吸式甩棍有兩個缺點:一,尾帽占據了相當大的長度,與鋼卡式相比,收縮長度相同的情況下,磁吸式的伸展長度要短了一截,也就是說,磁吸式甩棍的無效長度較大;二,磁吸式甩棍所用的磁鐵磁性較強,會對手機、手錶、磁卡等物品產生不利影響。
自彈式:某國產自彈式甩棍結構。棍子的第一節根部有一圈凹槽,在收縮時,手柄上的卡子會卡在凹槽內,按下手柄上的開關,卡子抬起,棍子內部的強力彈簧會把前兩節彈出。缺點:手柄上的開關會影響握持時的舒適度。
機械閉鎖式:前三種甩棍都屬於摩擦閉鎖式,打開時依靠摩擦力鎖定。而機械閉鎖式甩棍則是依靠連接部分的卡簧來完成伸展狀態下的閉鎖。收棍時按住尾部的按鈕即可輕松收回。優點:一,鎖定牢固,伸展狀態下可以承受很大的垂直作用力而不會縮回;二,收棍方便快捷。缺點:一,由於打開後連接部分並不像摩擦閉鎖式甩棍那樣緊密接觸,所以節與節之間會有輕微的晃動;二,結構復雜,易壞難修。
以上是按照結構進行的甩棍分類。依據其他不同的標准,甩棍還可以分為很多種,比如根據材質的不同可以分為鋼制甩棍、鋁合金甩棍、尼龍甩棍,根據手柄處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膠柄甩棍、全鋼壓花甩棍,根據節數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節、三節、四節甩棍,等等等等,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2、甩棍的特性
甩棍源於短棍,或者說,甩棍就是短棍的一種,但是它也有著一些自己的特性。
殺傷力:與普通短棍相比,如果使用相同的力量揮動,由於甩棍第一節較細,接觸面積小,相同壓力下產生的壓強較大,而本身又是鋼制,殺傷力比普通短棍肯定要強一些。因此切忌使用甩棍擊打人體的頭部頸部等要害部位。
重心:普通短棍重心在中間,在握持時需要在尾端空出大約一握的距離,使重心靠近握持手,以提高操控性。而甩棍的重心本身就比較靠後,在第二節靠近手柄處,可以說是具有與生具來的良好操控性。
鎖定:市面上所見甩棍多是靠節與節之間重疊處錐面的摩擦力來鎖定(機械閉鎖式除外),銜接處加工精度越高,接觸越緊密,鎖定也越牢固可靠。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是靠摩擦鎖定,在多次敲打硬物時受到強烈震動,再好的甩棍也有可能出現解鎖的趨勢,因此在實戰中不建議使用刺的技法。
3、甩棍的選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學習甩棍的使用技巧之前,你應該先懂得如何為自己挑選一條質量好又趁手的甩棍。
看做工。壁厚要均勻,鋼卡式甩棍的鋼卡彈性要好,還有倒角、手柄壓花、腕繩、棍套等等,質量好的棍子每一個細節都不應該粗製濫造。
把棍子拆開看一下連接部分,也就是節與節重疊的部分,長度和錐度都不能過小。重疊部分的正常長度,手柄與第二節之間應為2.5cm~3cm,第二節與最細節之間應為1.5cm~2cm。還有就是連接處要緊密無縫隙。很多劣質甩棍在正常使用幾次之後第一節會飛出,因此這個問題一定要多加註意。
管壁的厚度。質量好的棍子每一節的厚度都應該不小於1.5mm。
對於摩擦閉鎖式甩棍要甩開看一下鎖定是否牢固。為了在使用中更加可靠,一定要保證甩開後鎖定牢固。挑選時可以按照正確的出棍方式甩出(力度要稍微小一點),看各節連接處是否牢固無松動,然後再以手掌用力拍擊棍頭數次,看棍子是否會解鎖。
選擇鋼卡的還是磁吸的。上一節已經介紹過鋼卡式和磁吸式的區別,綜合考慮,建議選擇鋼卡式為佳。
強度。如果有可能,最好在購買之前要求經銷商拿樣品演示一下。最簡單的就是找一塊磚把兩端架空,用棍子把它敲斷,只要不是很劣質的棍子都不該有什麼問題。
根據自己的身高體重選擇趁手的棍子。甩棍適合的長度約為使用者手腕到腋窩的距離。一般來說,普通成年男子選擇21英寸的較為合宜。(1英寸摺合2.54厘米。鋼卡式甩棍收縮長度約等於伸展長度的三分之一再加2厘米。)
二、甩棍的日常使用
1、出棍方法
這里所介紹的出棍方法適用於自彈式甩棍以外的所有甩棍,全部為正手出棍。陰手(反手)出棍由於適用范圍不廣,所以並未專門介紹,動作要領可參考「上出棍(一)」,把上下方向互換即可。
上出棍(一):手握甩棍,棍頭向上,先將手迅速向上一抖,然後猛然向下一頓。手向上抖時,棍子整體向上快速運動;手向下頓時,手柄會隨著手向下運動,而前兩節由於慣性,仍保持向上的運動趨勢,於是手柄與前兩節便會形成對爭,完成出棍。手一抖一頓的速度越快,棍子鎖定的也就越牢固。
上出棍(二):手握甩棍自然下垂,棍頭向下,然後手臂快速向上揮甩,同時手腕上挑,在小臂達到基本與地面平行的位置時,以另一支手的掌根拍擊持棍手的手腕。出棍的原理與「上出棍(一)」基本相同,手臂的揮甩使甩棍整體獲得一個速度,手腕上挑的動作則使這個速度得到進一步加強,接下來的手掌拍擊手腕使手柄的運動突然停止,而前兩節由於慣性繼續向上運動,完成出棍。手臂向上揮甩及手腕上挑的動作越快,鎖定越牢固。
下出棍:手握甩棍上提,棍頭向上,然後手臂快速向下揮甩,同時手腕下壓。出棍原理與「上出棍(二)」類似,手臂的揮甩使甩棍整體獲得一個速度,手腕下壓的動作則使這個速度得到進一步加強,手柄向下運動到最低點時,前兩節由於慣性繼續向下運動,完成出棍。手臂向下揮甩及手腕下壓的動作越快,鎖定越牢固。
注意:有人提到過在出棍(下出棍)的同時完成第一擊,即以下出棍兼做攻擊。誠然,這是一個不錯的突襲方式,但是也有兩個很大的缺點,一是對距離的把握要求比較高,二是即便經過長期的練習,還是會出現擊中對方的時候棍子很還並未完全甩出的情況,這會影響到後續攻擊,在實戰中很可能是致命的。因此筆者建議慎用。
2、收棍方法
對於摩擦閉鎖式甩棍來說,收棍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一定要選擇堅硬平實地面,比如水泥地。如果怕損傷棍頭,可以墊一本薄書或者一沓報紙。不要選擇松軟、不平整的地面,也不要在地磚、水磨石、大理石地面,更不要在木地板,地毯上收棍,以免損壞地面。
注意棍身與地面盡可能垂直,如果棍身偏斜會導致收棍時棍頭滑向一旁,棍體有可能會無法解鎖,同時也容易造成棍頭表面劃傷。為了更好的使棍身保持垂直,可以選擇在台階處收棍。
用爆發力,力道要足,不要因為擔心損傷棍子而不敢用力。鎖定良好的棍子是需要較大的力道才能收回的。多嘗試幾次,由輕到重增加力道,直到你能一次讓棍子解鎖收回。以後你就可以一直採用這樣的力度。
經常有人反應收棍時總是手柄與中節連接處先解鎖,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棍子在甩出時越靠近前端獲得的速度越大,鎖定自然也越牢固,不必為此困擾,熟練以後是可以達到一次收棍成功的。
3、維護保養
就像你的身體和汽車一樣,甩棍也需要定期的保養。適當的保養可以讓它始終保持良好的性能。
不使用時要保持棍身清潔乾燥。不要長期放在棍套里,不要放在潮濕的環境中。要定期拆開擦拭,但除了最細一節的內壁可以用棉棒蘸少量機油擦拭以外,其他地方最好不要用油,那會影響甩出後的鎖定。
不要用暴力敲擊硬物,不要把甩棍當撬桿用。再好的甩棍也有疲勞極限,長期暴力使用會導致棍身變形或折斷。
每次使用後檢查一下節與節之間的連接部分。如果發現連接部分變形,甩出後節與節之間有松動,要盡快更換新棍子,以免在使用中棍節脫出,發生危險。
三、甩棍打法基礎
1、基本身體素質的提高
不管是徒手格鬥還是器械格鬥,都應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本章所介紹的幾個練習都是比較具有綜合性又簡便易行的動作,不需要特別的器械,也不需要寬敞的場地,在房間里即可練習。
眼功(一):手拿一支鉛筆,在眼前最大限度的前後、左右、順時針、逆時針移動。在鉛筆移動過程中雙眼要始終盯住筆尖,頭部不要隨之轉動。每天練習5-10分鍾,可以增強雙眼追蹤移動物體的能力。
眼功(二):備一盆清水,俯身,臉向下,距水面30cm左右。不斷用手從盆中向臉上撩水,在這個過程中雙眼要緊盯盆底,水濺在臉上時不要眨動。每天練習5-10分鍾,目的是克服在面對敵方攻擊時眨眼的本能。
鐵牛耕地:雙手以五指著地,間距略與肩寬,雙腳略分,腳尖著地。開始時雙臂伸直,然後腰胯盡量後弓,臀部突起,腹部內收。接著,雙臂肘關節屈曲,全身向前向下,以頭部接近地面為宜。隨後雙足後蹬助力,塌腰,並繼續向前向下運動,依次以胸腹胯等部位貼地面一滑而過,頭部向上抬起,直臂挺胸。腰胯再次向後弓,臀部凸起,恢復原來姿勢,如此往復,直至力盡而止。注意練習時動作不要太快或太慢,應連貫協調,中間不可停頓。此動作可以綜合增強指、腕、臂、肩、胸、背、腹的力量。
矮子步:屈膝下蹲至大腿與地面水平,腳跟踮起,挺胸直背,雙眼平視,雙腿夾緊,雙手叉腰(抱頭或交叉抱於胸前也可)。走起來時要邁小步,勻速前進,上身要保持平穩,不要上下起伏。常見的錯誤是邁大步,扭屁股,上身亂晃,這些都會影響練習效果,應當注意。此動作可以綜合增強大小腿各部肌肉的力量,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可以穿插向後以及左右橫向走動,力盡而止。
2、徒手發力練習
對於第一次接觸器械格鬥的初學者來說,甩棍的發力,尤其是手腕的發力是個難點。本節中將通過徒手練習來幫助大家理解和學習這個發力過程。
左劈:即手臂從右上方向左下方劈擊的動作。自然站立,雙腳分開略與肩寬。身體微右轉並上拔,右手握拳提起至右耳側,拳心向右。然後,身體左轉並下沉,以胯帶身,以身帶肩,以肩帶手,右手向左下劈至左腰處,同時手腕翻轉,動作完成時拳心轉為向左。動作過程中手臂應放鬆,隨著身體的動作輕快下劈,不可僵直。
右劈:即手臂從左上方向右下方劈擊的動作。自然站立,雙腳分開略與肩寬。身體微左轉並上拔,右手握拳提起至左耳側,拳心向右。然後,身體右轉並下沉,以胯帶身,以身帶肩,以肩帶手,右手向右下劈至右腰側,同時手腕翻轉,動作完成時拳心轉為向左。動作過程中手臂應放鬆,隨著身體的動作輕快下劈,不可僵直。
右撩:即手臂從左下方向右上方撩擊的動作。動作過程與左劈完全相反,身體先下沉,右手置於左腰處,拳心向左。然後身體右轉並上拔,帶動手臂向右上方撩至右耳側,同時拳心轉為向右。
左撩:即手臂從右下方向左上方撩擊的動作。動作過程與右劈完全相反,身體先下沉,右手置於右腰側,拳心向左。然後身體左轉並上拔,帶動手臂向左上方撩至左耳側,同時掌心轉為向右。
平掃:即手臂從左向右水平掃擊的動作。自然站立,雙腳分開略與肩寬。身體微左轉,右手握拳提起置於左胸前,拳心向上(圖3-14)。然後身體右轉,以胯帶身,以身帶肩,以肩帶手,右手向右平掃,同時手腕翻轉,動作完成時拳心轉為向下。
要點:練習時注意體會力量從腿到胯到肩到手層層傳遞,節節貫通的感覺,注意手腕的運用。開始練習時速度宜緩,力量宜小,重點體會力量傳遞過程。
以上的發力練習動作幅度較大,在實戰中則應盡可能的縮小手腕上提和翻轉的幅度,如果動作過大容易被對方窺破攻擊意圖。
3、格鬥式
握棍方法:甩棍的握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技術的發揮,因此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握棍方法。握棍時手握在甩棍手柄的中部略前一點,不要太靠前或靠後,太靠前會影響力量的發揮,靠後則會降低靈活性。拇指扣在食指上,手要握牢,棍子不能在手中搖動,但也不可過緊,以手腕能靈活轉動為度。
站立姿勢:雙腳分開,右腳在前,左腳腳跟提起,雙腳前後間距掌握在:左膝觸地時能與右腳踝在橫向的同一直線上為宜。雙腳腳跟橫向間距約為一個半腳寬。雙腳腳尖斜向右前方,雙腿微曲,膝部保持彈性。站立的姿勢要隨著與對手之間的距離變化而進行調整。
上體姿勢:下頜略回收,左手在後置於下頜處做好防護,右手持棍在前,棍身與地面近似成45度角,身體保持放鬆。
注意:與敵對峙時不要僵立不動,雙腳及雙手應保持在一種細微的動態中,這樣可以提高反應靈敏度,縮短動作起動時間。
4、步法
滑步:用於前後左右迅速移動的步法。要點是腳要貼著地面滑動,一腳先動,另一腳要緊隨而上,沒有明顯的先後之分;腳步移動的先後順序是,向哪個方向移動便先動哪只腳;移動後的姿勢要與原來姿勢保持一致。
向前滑步:後腳(左腳)蹬地,前腳向前滑出。右腳緊隨左腳前進,恢復原來姿勢。
向後滑步:前腳(右腳)蹬地,後腳向後滑退。左腳緊隨左腳後退,恢復原來姿勢。
向右滑步:左腳向左蹬地,右腳向右橫向滑出。左腳緊隨右腳向右滑動,恢復原來姿勢。
向左滑步:右腳向右蹬地,左腳向左橫向滑出。右腳緊隨左腳向左滑動,恢復原來姿勢。
右轉步:右腳貼地面沿一個小圓弧向右滑動。隨後左腳沿一個大圓弧向右移動,恢復原來姿勢。
左轉步:左腳貼地面沿一個大圓弧向左滑動。隨後右腳沿一個小圓弧向左移動,恢復原來姿勢。
左交叉步:右腳在前,左腳向左前方斜向滑出一步,全腳掌著地,步距大小視實際情況而定。隨後右腳腳跟提起,前腳掌貼地面向左後方滑動,變成左腳在前的格鬥式。
右交叉步:左腳在前,右腳向右前方斜向滑出一步,全腳掌著地,步距大小視實際情況而定。隨後左腳腳跟提起,前腳掌貼地面向右後方滑動,變成右腳在前的格鬥式。
疾步:用於遠距離快速前進或後退的步法,熟練之後一步可以跨越三米以上的距離。屬於跳躍型步法,要點是身體不要向上躍起過高,而應貼著地面前躍,另外由於過程中雙腿在一瞬間會出現交叉,因此動作的速度和連貫性很重要。
疾進步:先看分解動作。左腳提起,前擺。左腳落地,同時右腳跳起。右腳前擺,落地。接下來把動作連貫起來,左腳前擺的同時右腳跳起,然後右腳前擺,與左腳同時落地。熟練之後逐漸加大左腳前擺的速度和幅度。
疾退步:先看分解動作。右腳提起,後擺。右腳落地,同時左腳跳起。左腳後擺,落體。接下來把動作連貫起來,右腳後擺的同時左腳跳起,然後左腳後擺,與右腳同時落體。熟練之後逐漸加大右腳後擺的速度和幅度。
5、距離的掌握
持棍與敵方對峙時,距離宜保持在前進半步即可打到對方頭部,是為安全距離。第一擊攻擊目標為對方手臂,仍保持此距離即可。第二擊攻擊目標為對方身體,需向前進步以使目標進入我打擊范圍之內,至於具體保持多大距離並不是很重要,遠則劈,近則砸,隨機而變。
6、打擊部位的選擇
甩棍殺傷力很大,因此切勿以之劈擊人體要害部位,嚴禁劈擊頭部!建議選擇攻擊部位時以手臂及鎖骨為主,可以令對方喪失戰鬥力而又不至於造成致命傷害。
注意:擊打對方鎖骨時要小心,防止誤擊中頸部而造成致命傷害。
7.甩棍的有效打擊位置解析
在正文開始前先說點題外話,對不太了解甩棍的朋友希望有一點用.甩棍發明之初是作為一種警用戰術壓制武器,所以在使用甩棍時一定要注意使用技巧,而不是象刀子或水管一樣亂砍亂捅,也不是用於招架敵人大威力的攻擊武器使用的.
甩棍作為戰術壓制武器,所以追求的是點對點的精確打擊.第一節棍頭及其以下5CM左右的位置是甩棍威力最大的部分.所以在平時練習的時候就要練習甩擊時的精度和準度,避免在實戰中因為緊張而出現擊空等致命錯誤.
因為甩棍僅僅是一根50CM左右全鋼製造的鐵棍,所以在攻擊時需要非常注意攻擊位置,否則如果對方持有巨型武器的話,根本占不了任何便宜.因此甩棍在攻擊中一擊致敵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到在戰斗中因為腎上腺素的大量分泌導致肌肉和神經的疼痛不大敏感,所以擊打骨骼關節處顯得非常必要;第一能有效產生大量疼痛(骨骼外部神經和內部神經對刺激極為敏感),第二,如果力度適當,能使敵人關節位置失去作用,影響其移動能力或攻擊能力.
*注:總體原則攻擊多為骨骼外露部位,也就是說你再怎麼強壯這些部位還是會暴露出來,而不是被肌肉所覆蓋.
台產甩棍使用說明:收棍
1、一定要選擇堅硬平實地面,比如水泥地。如果怕損傷棍頭,可以墊一本薄書或者一沓報紙。不要選擇松軟、不平整的地面,也不要在地磚、水磨石、大理石地面,更不要在木地板,地毯上收棍,以免損壞地面。
2、注意棍身與地面盡可能垂直,如果棍身偏斜會導致收棍時棍頭滑向一旁,棍體無法解鎖,同時也容易造成棍頭表面劃傷。
3、力道要足,不要因為擔心損傷棍子而不敢用力。鎖定良好的棍子是需要較大的力道才能收回的。多嘗試幾次,由輕到重增加力道,直到你能一次讓棍子解鎖收回。以後你就可以一直採用這樣的力度。
4、經常有人反應收棍時總是手柄與中節連接處先解鎖,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棍子在甩出時越靠近前端獲得的速度越大,鎖定自然也越牢固,不必為此困擾,熟練以後是可以達到一次收棍成功的。(轉自【8818野戰旅】狩獵論壇 http://www.123gn.com)商品列表:http://www.8818gn.com
4. 施工現場的安全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建築施工特點和易發事故類別
建築施工的特點是在有限的場地上,集中大量的操作人員、施工機具、建築材料等進行的作業。建築物在建造過程中,施工現場的操作人員隨著從基礎—主體—屋面等分項工程的施工,要從地面到地下,再回到地面,再上到高空,經常處在露天、高處和交叉作業的環境中。建築施工的高處墜落、坍塌、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和觸電五個類別的事故多年以來一直居高不下,被稱為「五大傷害」。據2010年全國建築施工傷亡事故分析,高處墜落事故死亡人數占建築業死亡人數總數的45.52%、坍塌佔18.61%、物體打擊佔11.82%、觸電佔6.54%,機械傷害佔5.87%,五中事故類別總計佔全部事故死亡人數的88.36%。
二、建築施工中危險源的識別
五類事故發生的主要部位就是施工現場的危險源。
1、高處墜落:人員從臨邊、洞口(包括屋面邊、樓板邊、陽台邊、基坑邊、預留洞口、電梯井口、樓梯口)等處墜落;從腳手架上墜落;龍門架和塔吊在安裝、拆除過程墜落;安裝、拆除模板時墜落;結構和設備吊裝時墜落;
2、坍塌:現澆混凝土梁、板的模板支撐失穩倒塌;基坑邊坡失穩引起土石方坍塌;拆除工程中的坍塌;在建工程圍牆及屋面板質量低劣坍落。
3、物體打擊:人員受到同一垂直作業面的交叉作業和通道口等處墜落物體的打擊。
4、觸電:經過或靠近缺少防護的電氣線路造成觸電;搭設鋼管架、綁扎鋼筋或起重吊裝中碰觸電氣線路造成觸電;使用各類電器設備觸電;電線破皮老化,又無開關箱防護。
5、機械傷害:各類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鋼筋加工機械、木工機械、挖掘機械等。
6、其他傷害:各種運輸車輛容易造成車輛傷害;氧氣、乙炔氣瓶容易造成火災爆炸;地面各種鐵釘等容易造成扎傷等。
三、進入施工現場安全注意事項
1、 進入施工現場應遵守乙方安全管理規定;
2、 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系好下頜帶,安全帽完好),不穿寬大服裝、拖鞋等不安全裝束;
3、不進入吊裝區域、垂直作業下方等危險區域,防止物體打擊;
4、 注意過往車輛,防止車輛傷害;
5、 遠離各種機械設備、電氣線路,防止機械、電氣傷害;
6、 進入基坑、屋面等臨邊處、各種洞口處,要精力集中,防止高處墜落;
7、 注意鐵釘、鋼筋等地面環境狀況,防止扎、碰、掛及摔倒等其他傷害。
8、 施工現場的腳手架、防護設施、安全標志、警告牌、腳手架連接鉛絲或連接件不得擅自拆除,需要拆除必須經過加固後經施工負責人同意。
9、 不準坐在腳手架防護欄桿上休息和在腳手架上睡覺。不準在現場追逐打鬧。
四、進入施工現場安全教育要求
(一)進行現場規章制度和遵章守紀教育,主要內容是:
本工程施工特點及施工安全基本知識;
本工程(包括施工生產現場)安全生產制度、規定及安全注意事項;
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高處作業、機械設備、電氣安全基礎知識;
防火、防毒、防塵、防爆及緊急情況安全防範自救;
防護用品發放標准及防護用品、用具使用的基本知識。
(二)進行本工種崗位安全操作及班組安全制度、紀律教育,主要內容是:
本班組作業特點及安全操作規程;
班組安全活動制度及紀律;
愛護和正確使用安全防護裝置(設施)及個人勞動防護用品;
本崗位易發生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範對策;
本崗位的作業環境及使用的機械設備、工具的安全要求。
附:安全生產須知:
一、新工人安全須知
新工人進入工地前必須認真學習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未經安全知識教育和培訓,不得進入施工現場操作。
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帶。
在沒有防護設施的二米高處,懸崖和陡坡施工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
高空作業時,不準往下或向上拋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不懂電器和機械的人員,嚴禁使用和玩弄機電設備。
建築材料和構件要堆放整齊穩妥,不要過高。
危險區域要有明顯標志,要採取防護措施,夜間要設紅燈示警。
在操作中,應堅守工作崗位,嚴禁酒後操作。
特殊工種(電工、焊工、司爐工、爆破工、起重及打樁司機和指揮、架子工、各種機動車輛司機等)必須經過有關部門專業培訓考試合格發給操作證,方准獨立操作。
施工現場禁止穿拖鞋、高跟鞋、赤腳和易滑、帶釘的鞋和赤膊操作。
施工現場的腳手架、防護設施、安全標志、警告牌、腳手架連接鉛絲或連接件不得擅自拆除,需要拆除必須經過加固後經施工負責人同意。
施工現場的洞、坑、井架、升降口、漏斗等危險處,應有防護措施並有明顯標志。
任何人不準向下、向上亂丟材、物、垃圾、工具等。不準隨意開動一切機械。操作中思想要集中,不準開玩笑,做私活。
手推車裝運物料,應注意平穩,掌握重心,不得猛跑或撒把溜放。
拆下的腳手架、鋼模板、軋頭或木模、支撐要及時整理,鐵釘要及時拔除。
砌牆斬磚要朝里斬,不準朝外斬。防止碎磚墜落傷人。
工具用好後要隨時裝入工具袋。
不準在井架內穿行;不準在井架提升後不採取安全措施到下面去清理砂漿、混凝土等雜物;不準吊籃久停空中;下班後吊籃必須放在地面處,且切斷電源。
腳手架上霜、雪、泥等要及時清掃。
腳手板兩端間要扎牢、防止空頭板(竹腳手片應四點扎牢)。
腳手架超載危險。砌築腳手架均布荷載每平方米不得超過270kg,即在腳手架上堆放標准磚不得超過單行側放三側高。20孔多孔磚不得超過單行側放四側高,非承重三孔磚不得超過單行平放五皮高,只允許二排腳手架上同時堆放。腳手架連接物拆除危險;坐在防護欄桿上休息危險;搭、拆腳手架、井字架不系安全帶危險。
單梯上部要扎牢,下部要有防滑措施。
掛梯上部要掛牢,下部要綁扎。
人字梯中間要扎牢,下部要有防滑措施,不準人坐在上面,騎馬式移動。
高空從事高空作業的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嚴禁患有高血壓、貧血症、嚴重心臟病、精神症、癲癇病、深度近視眼在500度以上人員,以及經醫生檢查認為不適合高空作業的人員,不得從事高空作業,對井架、起重工等從事高空作業的工種人員要每年體檢檢查一次
(1) 在平台、屋沿口操作時,面部要朝外,系好安全帶。
(2) 高處作業不要用力過猛,防止失去平衡而墜落。
(3) 在平台等處拆木模撬棒要朝里,不要向外,防止人向外墜落。
(4) 遇有暴雨、濃霧和六級以上的強風應停止室外作業。
(5) 夜間施工必須要有充分的照明。
建築工安全三字經
建築工,責任重;三件寶,不能少;上班前,要做到;
安全帽,須戴好;安全帶,少不了;安全網,要綁牢;
嚴是愛,松是害;四道口,要知曉;九必須,要遵守;
十禁止,要記牢;飲酒後,應忌行;保安全,利三代;
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不得了;疲勞班,莫硬撐;
一人災,全家難;不違章,有保障。
建築工地安全注意事項
進工地,眼要明;墜物處,要繞行;防扎釘,防墜物;
朝天釘,撿邊扔;危險處,多慎重;不蠻干,不急噪;
夏三伏,防中暑;冬三九,防滑凍;保安全,把錢掙;
遠在外,親情牽;妻兒女,掛心間;喊爸爸,叫媽媽;
多親熱,多美滿;一人安,全家福。
建築安全施工三字經
萬丈樓,平地起;建築工,廣廈砌;
施工中,守法紀;不傷人,不傷己;
搞建築,抓三寶;安全帽,須戴好;
安全帶,少不了;安全網,要綁牢;
護欄桿,圍四口;五臨邊,防護好;
安全員,責任大;抓安全,全靠他;
把六關,重防範;訂制度,拿措施;
多宣傳,多檢查;心要細,腿須勤;
查隱患,杜違章;出事故,必查清;
追緣由,促改進;嚴是愛,松是害;
施工電,是關鍵;用三相,設五線;
有亂拉,禁亂接;三級保,不出事;
起重工,須牢記;十不弔,最重要;
架子工,在高空;不違章,不莽撞;
鋼筋工,模板工;五不準,記心中;
各工種,齊配合;保安全,促和諧;
講文明,樹新風;為新城,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