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防工程中電氣保護管暗敷設的保護層厚度是多少
人防工程一般都是按照《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電力裝置設計規范》施工的,其暗敷電氣保護管的保護層的厚度是根據房間或場所的性質不同也會有所不同的敷設方式。根據管路的長短其保護層也有所不同。一般室內牆體暗敷管保護層1.5m以下的35mm。1.5m-3m的50mm。3m-6m的70mm。6m以上的100mm。室外牆體暗敷為100mm。人防地面暗敷為150mm。
⑵ 電纜保護管長度規定
法律分析:電纜保護管長度一般要求地面以上2.5米電纜安裝保護管,一般選用3米長的保護管。電纜保護套管中只能裝一根電纜是為了防止渦流現象的發生而設計的,空間很大,則是為了防止電纜中有進水現象,也可以快速排出。電纜保護套管在以下特殊情況下要增加長度:
1、跨越公路溝道;
2、穿牆地埋;
3、交叉敷設;
4、遇熱源易碰撞的物薯地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第十一條 城市電網的建設與改造規劃,應當猛螞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規劃,安排變電設施用地、輸電線路走廊和電纜通道。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佔用變枝山電設施用地、輸電線路走廊和電纜通道。
⑶ 鋼管敷設工藝標準的質量標准
4.1基本規定
4.1.1一般規定
4.1.1.1建築電氣工程施工現場的質量管理,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准》GB50300—2001的3.0.1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4.1.1.1.1安裝電工、焊工、起重吊裝工和電氣調試人員等,按有關要求持證上崗:
4.1.1.1.2安裝和調試用各類計量器具,應檢定合格,使用時在有效期內。
4.1.1.2除設計要求外,承力建築鋼結構構件上,不得採用熔焊連接固定電氣線路、設備和器具的支架、螺栓等部件;且嚴禁熱加工開孔。
4.1.2主要設備、材料、成品和半成品進場驗收
4.1.2.1主要設備、材料、成品和半成品進場檢驗結論應有記錄,確認符合本規范規定,才能在施工中應用。
4.1.2.2因有異議送有資質試驗室進行抽樣檢測,試驗室應出具檢測報告,確認符合本規范和相關技術標准規定,才能在施工中應用。
4.1.2.3依法定程序批准進入市場的新電氣設備、器具和材料進場驗收,除符合本規范規定外,尚應提供安裝、使用、維修和試驗要求等技術文件。
4.1.2.4進口電氣設備、器具和材料進場驗收,除符合本規范規定外,尚應提供商檢證明和中文的質量合格證明文件、規格、型號、性能檢測報告以及中文的安裝、使用、維修和試驗要求等技術文件。
4.1.2.5經批準的免檢產品或認定的名牌產品,當進場驗收時,宜不做抽樣檢測。
4.1.2.6導管應符合下列規定:
4.1.2.6.1按批查驗合格證:
1按批查驗合格證:
2外觀檢查:鋼導管無壓扁、內壁光滑。非鍍鋅鋼導管無嚴重銹蝕,按製造標准油漆出廠的油漆完整;鍍鋅鋼導管鍍層覆蓋完整、表面無銹斑:絕緣導管及配件不碎裂、表面有阻燃標記和製造廠標;
1按批查驗合格證:
3按製造標准現場抽樣檢測導管的管徑、壁厚及均勻度。對絕緣導管及配件的阻燃性能有異議時,按批抽樣送有資質的試驗室檢測。
4.1.3工序交接確認
4.1.3.1電線導管、電纜導管和線槽敷設應按以下程序進行:
4.1.3.1.1除埋入混凝土中的非鍍鋅鋼導管外壁不做防腐處理外,其他場所的非鍍鋅鋼導管內外壁均做防腐處理,經檢查確認,才能配管;
4.1.3.1.2室外直埋導管的路徑、溝槽深度、寬度及墊層處理經檢查確認,才能埋設導管;
4.1.3.1.3現澆混凝土板內配管在底層鋼筋綁扎完成,上層鋼筋未綁扎前敷設,且檢查確認,才能綁紮上層鋼筋和澆搗混凝土;
4.1.3.1.4現澆混凝土牆體內的鋼筋網片綁扎完成,門、窗等位置已放線,經檢查確認,才能在牆體內配管:
4.1.3.1.5被隱蔽的接線盒和導管在隱蔽前檢查合格,才能隱蔽;
4.1.3.1.6在梁、板、柱等部位明配管的導管套管、埋件、支架等檢查合格,才能配管;
4.1.3.1.7吊頂上的燈位及電氣器具位置先放樣,且與土建及各專業施工單位商定,才能在吊項內配管;
4.1.3.1.8頂棚和牆面的噴漿、油漆或壁紙等基本完成,才能敷設線槽、槽板。
4.2主控項目
4.2.1金屬的導管和線槽必須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並符合下列規定:
4.2.1.1鍍鋅的鋼導管、可撓性導管和金屬線槽不得熔焊跨接接地線,以專用接地卡跨接的兩卡間連線為銅芯軟導線,截面積不小於4mm
4.2.1.2當非鍍鋅鋼導管採用螺紋連接時,連接處的兩端焊跨接接地線;當鍍鋅鋼導管採用螺紋連接時,連接處的兩端用專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線:
4.2.1.3金屬線槽不作設備的接地導體,當設計無要求時,金屬線槽全長不少於2處與接地(PE)或接零(PEN)干線連接;
4.2.1.4非鍍鋅金屬線槽間連接板的兩端跨接銅芯接地線,鍍鋅線槽間連接板的兩端不跨接接地線,但連接板兩端不少於2個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墊圈的連接固定螺栓。
4.2.2金屬導管嚴禁對口熔焊連接;鍍鋅和壁厚小於等於2mm的鋼導管不得套管熔焊連接。
4.2.3防爆導管不應採用倒扣連接;當連接有困難時,應採用防爆活接頭,其接合面應嚴密。
4.2.4當絕緣導管在砌體上剔槽埋設時,應採用強度等級不小於M10的水泥砂漿抹面保護,保護層厚度大於15mm。
4.3一般項目
4.3.1室外埋地敷設的電纜導管,埋深不應小於0.7m。壁厚小於等於2mm的鋼電線導管不應埋設於室外土壤內。
4.3.2室外導管的管口應設置在盒、箱內。在落地式配電箱內的管口,箱底無封板的,管口應高出基礎面50~80mm。所有管口在穿入電線、電纜後應做密封處理。由箱式變電所或落地式配電箱引向建築物的導管,建築物一側的導管管口應設在建築物內。
4.3.3電纜導管的彎曲半徑不應小於電纜最小允許彎曲半徑,電纜最小允許彎曲半徑應符合本規范表12.2.1-1的規定。
4.3.4金屬導管內外壁應防腐處理;埋設於混凝土內的導管內壁應防腐處理,外壁可不防腐處理。
4.3.5室內進入落地式櫃、台、箱、盤內的導管管口,應高出櫃、台、箱、盤的基礎面50~80mm。
4.3.6暗配的導管,埋設深度與建築物、構築物表面的距離不應小於15mm;明配的導管應排列整齊,固定點間距均勻,安裝牢固;在終端、彎頭中點或櫃、台、箱、盤等邊緣的距離150~500mm范圍內設有管卡,中間直線段管卡間的最大距離應符合表4.3.6的規定。
表4.3.6 敷設方式 導管種類 導管直徑(mm: 15~20 25~32 32~40 50~65 65以上 管卡 間最大距離(m) 支架或沿
牆明敷 壁厚>2mm剛性鋼導管 1.5 2.0 2.5 2.5 3.5 壁厚≤2mm剛性鋼導管 1.O 1.5 2.O 剛性絕緣導管 1.0 1.5 1.5 2.0 2.0 4.3.7線槽應安裝牢固,無扭曲變形,緊固件的螺母應在線槽外側。
4.3.8防爆導管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
4.3.8.1導管間及與燈具、開關、線盒等的螺紋連接處緊密牢固,除設計有特殊要求外,連接處不跨接接地線,在螺紋上塗以電力復合酯或導電性防銹酯;
4.3.8.2安裝牢固順直,鍍鋅層銹蝕或剝落處做防腐處理。
4.3.9絕緣導管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
4.3.9.1管口平整光滑:管與管、管與盒(箱)等器件採用插入法連接時,連接處結合面塗專用膠合劑,介面牢固密封:
4.3.9.2直埋於地下或樓板內的剛性絕緣導管,在穿出地面或樓板易受機械損傷的一段,採取保護措施;
4.3.9.3當設計無要求時,埋設在牆內或混凝土內的絕緣導管,採用中型以上的導管:
4.3.9.4沿建築物、構築物表面和在支架上敷設的剛性絕緣導管,按設計要求裝設溫度補償裝置。
4.3.10金屬、非金屬柔性導管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
4.3.10.1剛性導管經柔性導管與電氣設備、器具連接,柔性導管的長度在動力工程中不大於0.8m,在照明工程中不大於1.2m:
4.3.10.2可撓金屬管或其他柔性導管與剛性導管或電氣設備、器具間的連接採用專用接頭;復合型可撓金屬管或其他柔性導管的連接處密封良好,防液覆蓋層完整無損;
4.3.10.3可撓性金屬導管和金屬柔性導管不能做接地(PE)或接零(PEN)的接續導體。
4.3.11導管和線槽,在建築物變形縫處,應設補償裝置。
⑷ 鋼管敷設工藝標準的操作工藝
3.1暗管敷設工藝流程為:
3.2明管、吊頂內、護牆板內管路敷設工藝流程為:
3.3暗管敷設基本要求:
3.3.1敷設於多塵和潮濕場所的電線管路、管口、管子連接處均應作密封處理。
3.3.2暗配的電線管路宜沿最近的路線敷設並應減少彎曲:埋入牆或混凝土內的箱子,離表面的凈距不應小於15mm。
3.3.3進入落地式配電箱的電線管路,排列應整齊,管口應高出基礎面不小於50mm。
3.3.4埋入地下的電線管路不宜穿過設備基礎,在穿過建築物基礎時,應加保護管。
3.4預制加工:
根據設計圖,加工好各種盒、箱、管彎。鋼管煨彎可採用冷煨法或熱煨法。
3.4.1冷煨法:
一般管徑為20mm及其以下時,用手扳煨管器。先將管子插入煨管器,逐步煨出所需彎度。管徑為25mm及其以上時,使用液壓煨管器,即先將管子放入模具,然後扳動煨管器,煨出所需彎度。
3.4.2熱煨法:
首先炒干砂子,堵住管子一端,將干砂子灌入管內,用手錘敲打,直至砂子灌實,再將另一端管口堵住放在火上轉動加熱,燒紅後煨成所需彎度,隨煨彎隨冷卻。要求管路的彎曲處不應有折皺、凹穴和裂縫現象,彎扁程度不應大於管外徑的1/10;暗配管時,彎曲半徑不應小於管外徑的6倍;埋設於地下或混凝土樓板內時,不應小於管外徑的10倍。
3.4.3管子切斷:
常用鋼鋸、割管器、無齒鋸、砂輪鋸進行切管,將需要切斷的管子長度量准確,放在鉗口內卡牢固,斷口處平齊不歪斜,管口刮銑光滑,無毛刺,管內鐵屑除凈。
3.4.4管子套絲:
採用套絲板、套管機,根據管外徑選擇相應板牙。將管子用台虎鉗或龍門壓架鉗緊牢固,再把絞板套在管端,均勻用力不得過猛,隨套隨澆冷卻液,絲扣不亂不過長,消除渣屑,絲扣干凈清晰。管徑直20mm及其以下時,應分二極套成;管徑在25mm及其以上時,應分三板套成。
3.5測定盒、箱位置:
根據設計圖要求確定盒、箱軸線位置,以土建彈出的水平線為基準,掛線找平,線墜找正,標出盒、箱實際尺寸位置。
3.6穩注盒、箱:
3.6.1穩注盒、箱:
穩注盒、箱要求灰漿飽滿,平整牢固,坐標正確。盒、箱安裝要求見表3.6.1所示。現制混凝土板牆固定盒、箱加支鐵固定,盒、箱底距外牆面小於3cm時,需加金屬網固定後再抹灰,防止空裂。
盒、箱安裝要求 表3.6.1 實測項目 要求 允許偏差(mm) 盒、箱水平、垂直位置
盒箱1m內相鄰標高
盒子固定
盒子固定
盒、箱口與牆面 正確
一致
垂直
垂直
平齊 10(磚牆)、30(大模板)
2
3
3
最大凹進深度10mm 3.6.2托板穩注燈頭盒:
預制圓孔板(或其它頂板)打燈位洞時,找好位置後,用尖鏨子由下往上踢,洞口大小比燈頭盒外口略大1~2cm,燈頭盒焊好卡鐵(可用橋桿盒)後,用高標號砂漿穩注好,並用托板托牢,待砂漿凝固後,即可拆除托板。現澆混凝土樓板,將盒子堵好隨底板鋼筋固定牢,管路配好後,隨土建澆灌混凝土施工同時完成。
3.7管路連接:
3.7.1管路連接方法:
3.7.1.1管箍絲扣連接。套絲不得有亂扣現象;管箍必須使用通絲管箍。上好管箍後,管口應對嚴。外露絲應不多於2扣。
3.7.1.2套管連接宜用於暗配管,套管長度為連接管徑的1.5~3倍;連接管口的對口處應在套管的中心,焊口應焊接牢固嚴密。
3.7.1.3坡口(喇叭口)焊接。管徑80mm以上鋼管,先將管口除去毛刺,找平齊。用氣焊加熱管端,邊加熱邊用手錘沿管周邊,逐點均勻向外敲打出坡口,把兩管坡口對平齊,周邊焊嚴密。
3.7.2管與管的連接
管徑20mm及其以下鋼管以及各種管徑電線管,必須用管箍連接。管口銼光滑平整,接頭應牢固緊密。管徑25mm及其以上鋼管,可採用管箍連接或套管焊接。
3.7.2.1管路超過下列長度,應加裝接線盒,其位置應便於穿線。無彎時,45m;有一個彎時,30m;用二個彎時,20m;有三個子彎時,12m。
3.7.2.2管路垂直敷設時,根據導線截面設置接線盒距離;50mm及以下為30m;70~95mm時,為20m;120~240mm時,為18m;
3.7.2.3電線管路與其它管道最小距離見表3.7.2.3
配線與管道間最小距離 表3.7.2.3 管道名稱 配線方式 穿管配線 絕緣導線明配線 最小距離(mm) 蒸汽管 平行 1000
(500) 1000
(500) 交叉 300 300 暖、熱水管 平行 300
(200) 300
(200) 交叉 100 100 通風、上下
水壓縮空氣管 平行 100 200 交叉 50 100 註:1.表內有括弧者為在管道下邊的數據。
2.達不到表中距離時,應採取下列措施:
a.蒸汽管——在管外包隔熱層後,上下平行凈距可減至200mm,交叉距離須考慮便於維修,但管線周圍溫度應經常在35℃以下;
b.暖、熱水管——包隔熱層。
3.7.3管進盒、箱連接:
3.7.3.1盒、箱開孔應整齊並與管徑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開長孔。鐵制盒、箱嚴禁用電,用氣焊開孔,並應刷防銹漆。如用定型盒、箱,其敲落孔大而管徑小時,可用鐵皮墊圈墊嚴或用砂漿加石膏補平齊,不得露洞。
3.7.3.2管口入盒、箱,暗配管可用跨接地線焊接固定在盒棱邊上,嚴禁管口與敲落孔焊接,管口露出盒、箱應小於5mm。有鎖緊螺母者與鎖緊螺母平,露出鎖緊螺母子絲扣為2~4扣。兩根以上管入盒、箱要長短一致,間距均勻,排列整齊。
3.8暗管敷設方式:
3.8.1隨牆(砌體)配管:
磚牆、加砌氣混凝土塊牆、空心磚牆配合砌牆立管時,該管最好放在牆中心;管口向上者要堵好。為使盒子平整,標高准確,可將管先立偏高200mm左右,然後將盒子穩好,再接短管。短管入盒、箱端可不套絲,可用跨接線焊接固定,管口與盒、箱里口平。往上引管有吊頂時,管上端應煨成90°彎直進吊頂內。由頂板向下引管不宜過長,以達到開關盒上口為准。等砌好隔牆,先穩盒後接短管。
3.8.2大模板混凝土牆配管:
可將盒、箱焊在該牆的鋼筋上,接著敷管。每隔1m左右,用鉛絲綁扎牢。管進盒、箱要煨燈叉彎。往上引管不宜過長,以能煨彎為准。
3.8.3現澆混凝土樓板配管:
先找燈位,根據房間四周牆的厚度,彈出十字線,將堵好的盒子固定牢然後敷管。有兩個以上盒子時,要拉直線。如為吸頂燈或日光燈,應預下木磚。管進盒、箱長度要適宜,管路每隔1m左右用鉛絲綁扎牢。如有吊扇、花燈或超過3kg的燈具應焊好吊桿。
3.8.4預制圓孔板上配管,如為焦碴墊層,管路需用混凝土砂漿保護。素土內配管可用混凝土砂漿保護,也可纏兩層玻璃布,刷三道瀝青油加以保護。在管路下先用石塊墊起50mm,盡量減少接頭,管箍絲扣連接處抹油纏麻擰牢。
3.9變形縫處理:
3.9.1變形縫處理做法:
變形縫兩側各預埋一個接線箱,先把管的一端固定在接線箱上,另一側接線箱底部的垂直方向開長孔,其孔徑長寬度尺寸不小於被接入管直徑的2倍。兩側連接好補償跨接地線如圖3.9.1所示。
圖3.9.1開長孔做法
3.9.2普通接線箱在地板上(下)部做法:
3.9.2.1普通接線箱在地板上(下)部做法(一式):
箱體底口距離地面應不小於300mm,管路彎曲90°後,管進箱應加內、外鎖緊螺母;在板下部時,接線箱距頂板距離應不小於150mm,如圖3.9.2.1所示。
圖3.9.2.1地上(下)做法一式
3.9.2.2普通接線箱在地板上(下)部做法(二式)基本做法同(一式),(二式)採用的是直筒式接線箱,如圖3.9.2.2所示。
圖3.9.2.2地板上(下)做法(二式)
3.10地線焊接:
3.10.1管路應作整體接地連接,穿過建築物變形縫時,應有接地補償裝置。如採用跨接方法連接,跨接地線兩端焊接面不得小於該跨接線截面的6倍。焊縫均勻牢固,焊接處要清除葯皮,刷防腐漆。跨接線的規格見表3.10.1所示。
跨接地線規格表(mm) 表3-7 管徑 圓鋼 扁鋼 15~25
32~38
50~63
≥70 φ5
φ6
φ10
φ8×2 —
—
25×3
(25×3)×2 3.10.2卡接:鍍鋅鋼管或可撓金屬電線保護管,應用專用接地線卡連接,不得採用熔焊連接地線。
3.11明管敷設基本要求:根據設計圖加工支架、吊架、抱箍等鐵件以及各種盒、箱、彎管。明管敷設工藝與暗管敷設工藝相同處請見相關部分。在多粉塵,易爆等場所敷管,應按設計和有關防爆規程施工。
3.11.1管彎、支架、吊架預制加工:明配管彎曲半徑一般不小於管外徑6倍。如有一個彎時,可不小於管外徑的4倍。加工方法可採用冷煨法和熱煨法,支架、吊架應按設計圖要求進行加工。支架、吊架的規格設計無規定時,應不小於以下規定:扁鐵支架30mm×3mm;解鋼支架25mm×25mm×3mm;埋注支架應有燕尾,埋注深度應不小於120mm。
3.11.2測定盒、箱及固定點位置
3.11.2.1根據設計首先測出盒、箱與出線口等的准確位置。測量時最好使用自製尺桿。
3.11.2.2根據測定的盒、箱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彈出線來,按照安裝標准規定的固定點間距的尺寸要求,計算確定支架、吊架的具體位置。
3.11.2.3固定點的距離應均勻,管卡與終端、轉彎中點、電氣器具或接線盒邊緣的距離為150~500mm;中間的管卡最大距離見表3-8。
3.11.3固定方法:有脹管法,木磚法、預埋鐵件焊接法,穩注法、剔注法、抱箍法。
3.11.4盒、箱固定:
由地面引出管路至自製明盤、箱時,可直接焊在角鋼支架上,採用定型盤、箱,需在盤、箱下側100~150mm處加穩固支架,將管固定在支架上。盒、箱安裝應牢固平整,開孔整齊並與管徑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開長孔。鐵制盒、箱嚴禁用電氣焊開孔。
鋼管中間管卡最大距離 表3-8 鋼管名稱 鋼管直徑(mm) 15~20 25~30 40~50 65~100 厚鋼管
薄鋼管 1500
1000 2000
1500 2500
2000 3500
— 3.11.5管路敷設與連接:
3.11.5.1管路敷設:
水平或垂直敷設明配管允許偏差值,管路在2m以內時,偏差為3mm,全長不應超過管子內徑的1/2.
a檢查管路是否暢通,內側有無毛刺,鍍鋅層或防銹漆是否完整無損,管子不順直者應調直。
b敷管時,先將管卡一端的螺絲擰進一半,然後將管敷設在管卡內,逐個擰牢。使用鐵支架時,可將鋼管固定在支架上,不許將鋼管焊接在其它管道上。
3.11.5.2管路連接:管路連接應採用絲扣連接,或採用扣壓式管連接。
3.11.6鋼管與設備連接:
應將鋼管敷設到設備內,如不能直接進入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3.11.6.1在乾燥房屋內,可在鋼管出口處加保護軟管引入設備,管口應包紮嚴密。
3.11.6.2在室外或潮濕房間內,可在管口處裝設防水彎頭,由防水彎頭引出的導線應套絕緣保護軟管,經彎成防水弧度後再引入設備。
3.11.6.3管口距地面高度一般不宜低於200mm。
3.11.6.4埋入土層內的鋼管,應刷瀝青包纏玻璃絲布後,再刷瀝青油。或應採用水泥砂漿全面保護。
3.11.7金屬軟管引入設備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3.11.7.1金屬軟管與鋼管或設備連接時,應採用金屬軟管接頭連接,長度不宜超過1m。
3.11.7.2金屬軟管用管卡固定,其固定間距不應大於1m。
3.11.7.3不得利用金屬軟管作為接地導體。
3.11.8變形縫處理:
地線焊接及處理辦法見3.9及3.10有關部分。明配管跨接線應緊貼管箍,焊接處均勻美觀牢固。管路敷設應保證暢通,刷好防銹漆、調合漆,無遺漏。
3.12吊頂內,護牆板內管路敷設,其操作工藝及要求:材質、固定參照明配管工藝;連接、彎度、走向等可參照暗敷工藝要求施工,接線盒可使用暗盒。
3.12.1會審圖紙要與通風暖衛等專業協調,並繪制翻樣圖經審核無誤後,在頂板或地面進行彈線定位。如吊頂是有格塊線條的,燈位必須按格塊分均,作法如圖3.12.1.1和3.12.2所示。護牆板內配管應按設計要求,測定盒、箱位置、彈線定位。
圖3.12.1.1
圖3.12.1.2
3.12.2燈位測定後,用不少於2個螺絲把燈頭盒固定牢。如有防火要求,可用防火布或其它防火措施處理燈頭盒。無用的敲落孔不應敲掉,已脫落的要補好。
3.12.3管路應敷設在主龍骨的上邊,管入盒,箱必須煨燈叉彎,並應里外帶鎖緊螺母。採用內護口,管進盒、箱以內鎖緊螺母平為准。
3.12.4固定管路時,如為木龍骨可在管的兩側釘釘,用鉛絲綁扎後再把釘釘牢。如為輕鋼龍骨、可採用配套管卡和螺絲固定,或用拉鉚釘固定。直徑25mm以上和成排管路應單獨設架。
3.12.5花燈、大型燈具、吊扇等超過3kg的電氣器具的固定,應在結構施工時預埋鐵件或鋼筋吊鉤,要根據吊重考慮吊鉤直徑,一般按吊重的五倍來計算,達到牢固可靠。圓鋼最小直徑不應小於6mm,吊鉤做好防腐處理。潛入式燈頭盒距燈箱不應大於1m,以便於觀察維修。
3.12.6管路敷設應牢固通順,禁止做攔腰管或攔腳管。遇有長絲接管時,必須在管箍後面加鎖緊螺母。管路固定點的間距不得大於1.5m。受力燈頭盒應用吊桿固定,在管進盒處及彎曲部位兩端15~30cm處加固定卡固定。
3.12.7吊頂內燈頭盒至燈位可採用阻燃型普里卡金屬軟管過渡,長度不宜超過1m。其兩端應使用專用接頭。吊頂各種盒,箱的安裝盒箱口的方向應朝向檢查口以利於維修檢查。
⑸ 建築電氣工程中,預埋電線管保護層應大於15mm,直徑20的管子開槽深度應是多少
要看是在什麼情況下開槽。
如果是在結構層開槽,只需要開2cm足夠了,因為結構層智商還有找平層/面層。
如果是在完成面開槽,開到結構層,管子敷設、隱蔽,溝槽再恢復就行了。
⑹ 預埋(4*120+1*70)的電纜,(4*70+1*35)的電纜 要用直徑多少的鋼管呢
預埋(4*120+1*70)的電纜要用DN65的鋼管;預埋(4*70+1*35)的電纜要用DN65的鋼管。
(4*120+1*70)電纜理論外徑為43mm;(4*70+1*35)電纜理論外徑為35.7mm。因此對應的鋼管分別為43x1.5=64.5;35.7x1.5=53.6;因此均可選DN65的管。
規范規定在選擇電纜線保護管時是根據電纜線的外徑來確定鋼管規格的。在穿管長度小於30米及以內,鋼管的內徑一般不應小於電纜外徑的1.5倍;在大於30米時鋼管的內徑不應小於電纜外徑的2.5倍。
(6)鋼管保護敷設兩面超出多少擴展閱讀:
預埋電纜管敷設要求
(1)電纜與熱力管道(溝)平行、交叉時,電纜應穿石棉水泥管保護,並應採取隔熱措施。
(2)直埋電纜敷設時,應事先埋設好電纜保護管,待電纜敷設時穿在裡面,以保護電纜管免受損傷及方便更換和便於檢查。
(3)敷設在鐵路、公路下的保護管深度不應小於1m,管的長度除應滿足路面的寬度外,還應在兩端各伸出2m。
(4)電纜與熱力管道交叉時,敷設的保護管兩端各伸出長度不應小於2m。
(5)電纜保護管與其他管道(水、石油、煤氣管)交叉時兩端各伸出長度不應小於1m。
(6)引至設備的電纜管管口位置,應便於與設備連接,並不妨礙設備拆裝和進出。
(7)並列敷設的電纜管管口應排列整齊。
(8)保護管敷設完畢應將兩端管口堵嚴,防止進入異物影響電纜敷設。
⑺ 鋼管敷設工藝標準的依據標准
《建築工程虧敗施工質銷帶顫量驗收統一標准》GB50300-2001
《建築電氣工行譽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2002
⑻ 埋地電纜過路段保護用的鍍鋅鋼管保護管厚度有什麼要求依據是什麼呢設計沒明確
埋地電纜過路段保護用的鍍鋅鋼管保護管厚度有明確要求,壁厚小於等於2mm的鋼電線導管不應埋設於室外土壤內;室外埋地敷設的電纜導管,埋深不應小於0.7m。
依據是:
《建築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303—2002)中:
14.2 一 般 項 目
14.2.1 室外埋地敷設的電纜導管,埋深不應小於0.7m。壁厚小於等於2mm的鋼電線導管不應埋設於室外土壤內。
14.2.4 金屬導管內外壁應防腐處理;埋設於混凝土內的導管內壁應防腐處理,外壁可不作防腐處理。
(8)鋼管保護敷設兩面超出多少擴展閱讀:
鍍鋅鋼管技術要求
1、牌號和化學成分
鍍鋅鋼管用鋼的牌號和化學成分應符合GB/T3092所規定的黑管用鋼的牌號和化學成分。
2、製造方法
黑管的製造方法(爐焊或電焊)由製造廠選擇。鍍鋅採用熱浸鍍鋅法。
3、螺紋及管接頭
(a) 帶螺紋交貨的鍍鋅鋼管,螺紋應在鍍鋅後車制。螺紋應符合YB 822的規定。
(b)鋼制管接頭應符合YB 238的規定;可鍛鑄鐵管接頭應符合YB 230的規定。
4、力學性能 鋼管鍍鋅前的力學性能應符合GB 3092的規定。
5、鍍鋅層的均勻性鍍鋅鋼管應作鍍鋅層均勻性的試驗。鋼管試樣在硫酸銅溶液中連續浸漬5次不得變紅(鍍銅色)。
6、冷彎曲試驗公稱口徑不大於50mm的鍍鋅鋼管應作冷彎曲試驗。彎曲角度為90°,彎曲半徑為外徑的8倍。試驗時不帶填充物,試樣焊縫處應置於彎曲方向的外側或上部。試驗後,試樣上不應有裂縫及鋅層剝落同象。
7、水壓試驗水壓試驗應在黑管進行,也可用渦流探傷代替水壓試驗。試驗壓力或渦流探傷對比試樣尺寸應符合GB 3092的規定。鋼材力學性能是保證鋼材最終使用性能(機械性能)的重要指標。
⑼ 室外埋地敷設的電纜導管埋深不應小於多少
參見《 GB 50217-2007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5.3 地下直埋敷設:
5.3.1 直埋敷設電纜的路徑選擇,宜符合下列規定:
1 應避開含有酸、鹼強腐蝕或雜散電流電化學腐蝕嚴重影響的地段。
2 無防護措施時,宜避開白蟻危害地帶、熱源影響和易遭外力損傷的區段。
5.3.2 直埋敷設電纜方式,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電纜應敷設於壕溝里,並應沿電纜全長的上、下緊鄰側鋪以厚度不少於100mm 的軟土或砂層。
2 沿電纜全長應覆蓋寬度不小於電纜兩側各50mm 的保護板,保護板宜採用混凝土。
3 城鎮電纜直埋敷設時,宜在保護板上層鋪設醒目標志帶。
4 位於城郊或空曠地帶,沿電纜路徑的直線間隔100m、轉彎處或接頭部位,應豎立明顯的方位標志或標樁。
5 當採用電纜穿波紋管敷設於壕溝時,應沿波紋管頂全長澆注厚度不小於100mm 的素混凝土,寬度不應小於管外側50mm,電纜可不含鎧裝。
5.3.3 直埋敷設於非凍土地區時,電纜埋置深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電纜外皮至地下構築物基礎,不得小於0.3m。
2 電纜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於0.7m;當位於行車道或耕地下時,應適當加深,且不宜小於1.0m。
5.3.4 直埋敷設於凍土地區時,宜埋入凍土層以下,當無法深埋時可埋設在土壤排水性好的乾燥凍土層或
回填土中,也可採取其他防止電纜受到損傷的措施。
5.3.5 直埋敷設的電纜,嚴禁位於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電纜與電纜、管道、道路、構築物等之間的容許最小距離,應符合表5.3.5的規定。
5.3.6 直埋敷設的電纜與鐵路、公路或街道交叉時,應穿於保護管,保護范圍應超出路基、街道路面兩邊以及排水溝邊0.5m 以上。
5.3.7 直埋敷設的電纜引入構築物,在貫穿牆孔處應設置保護管,管口應實施阻水堵塞。
5.3.8 直埋敷設電纜的接頭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接頭與鄰近電纜的凈距,不得小於0.25m。
2 並列電纜的接頭位置宜相互錯開,且凈距不宜小於0.5m。
3 斜坡地形處的接頭安置,應呈水平狀。
4 重要迴路的電纜接頭,宜在其兩側約1.0m 開始的局部段,按留有備用量方式敷設電纜。
5.3.9 直埋敷設電纜採取特殊換土回填時,回填土的土質應對電纜外護層無腐蝕性。
⑽ 鍍鋅鋼管暗配敷設超過多少米應設置過線盒隱蔽穿線導管超過多米應設置轉線盒
敷設於多塵和潮濕場所的電線管路、管口管子連接外均應做密封處理;埋入地下內的電線管容路不宜穿過設備基礎,在穿過建築物時,應加保護管;敷設可撓管超過下列長度,中間應裝設分線盒:管子全長超過30米,無彎曲時;管子全長超過20米,只有一個彎時;管子全長超過15米,只有兩個彎曲;管子全長超過8米,有三個彎時;盒、箱開孔整齊,管孔不得開長孔,應採用手電筒鑽或液壓開孔器進行開孔,孔徑與管徑相吻合,嚴禁使用電氣焊進行開孔。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