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基礎埋深什麼是深基礎、淺基礎
(1)、基礎埋深是指從室外設計地坪至基礎底面的垂直距離。
(2)、埋深大於等於5
米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埋深在0.5
米~5
米之間的基礎稱為淺基礎。基礎埋深不得淺於0.5米。
MBA智庫文檔
。
『貳』 塔吊基礎的埋深是多少
塔吊基礎埋深是根據承載力要求和抗傾覆要求來計算的.
要知道最大起重量、最大起重力臂、配重、配重力臂 才能計算抗傾覆力矩
『叄』 一般高層基礎埋深是多少
高層建築的基礎埋深應該為多少?
高層建築設計與施工
根據《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規范》,高層建築的基礎埋深與基礎形式和抗震設防烈度有關。
當設防烈度為7度或7度以上時,對於天然地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2;對於樁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樁的長度不計在埋置深度內;
基礎埋置深度,一般從室外地面算起,如果地下室周圍無可靠側向限制時,埋置深度應從具有可靠側向限制的地面算起。
針對「樓脆脆」,對於基礎埋深是否足夠的問題,我們可以做如下兩個對比就可以很快得到結論。
1、基礎埋置深度是否滿足1/15建築物高度的要求;
2、埋入地下部分是否具有可靠的側向限制,沒有夯實的回填土、淤泥質土、軟土等都不能算作可靠的側向限制;也就是埋入老硬密實土的深度是否達到1/15建築物高度以上。
3、如果有裙房,高層建築的基礎埋深從裙房的地下室地面算起。
基礎埋深:
是指從室外設計地坪至基礎底面的垂直距離。
埋深大於等於5米或埋深大於等於基礎寬度的4倍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埋深在0.5米~5米之間或埋深小於基礎寬度的4倍的基礎稱為淺基礎。基礎埋深不得淺於0.5米。
實際工程施工角度來講,基礎埋深的原則是這樣的:要在冰凍線以下,同時盡可能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考慮腐殖土層具備承載力,基礎埋深要考慮與地基整體、協同承載建築物的壓力。
天然地基:
自然狀態下即可滿足承擔基礎全部荷載要求,不需要人工處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土分為四大類: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肆』 基礎埋深是什麼
是的,基礎埋深是指從基礎底面至室外設計地坪的垂直距離。
『伍』 8米鋼管塔埋深多少
8米鋼管塔埋深2米就可以的,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螺栓預埋件然後鐵塔底座使用大藍盤,這種結構才是正確的。
『陸』 塔吊基礎的深度有沒有標准
塔吊基礎的深度沒有規定限制,應以塔吊基礎對地基持力層岩土的承載能力特徵值要求為准,這個要求見塔吊出廠技術文件。施工項目部的技術負責人應對其地基的承載能力及穩定,經核算後確定塔吊基礎的埋置深度。
塔吊基礎標高問題,一般根據地基承載力和塔吊安裝的位置來確定,如果是高層建築安裝在地下室,那麼塔吊基礎的上表面標高必須低於基礎底板下100mm,或基礎梁下100mm。
塔吊接地安全防護
安裝塔機不得採用鋁導體和螺紋鋼作接地體或地下接地線。用螺栓連接的導線必須有一個端頭。接地主要由以下三種方式:
1.接地體採用正規的接地樁,或33*4.5長的1.5m的鋼管,或者70*70長的1.5m的角鋼。
2.接地板用鋼板,或者其他可延金屬板製作,面積為1平方米。立埋距地面1.5m的深處。
3.截面不小於28毫米,的銅導體或者截面不小於50毫米的鋼導體埋於線槽內,其埋入長度由接地電阻情況決定。
在上述三種方式中,接地體引出銅導線截面積應不小於25,若土壤導電不良,可在土中埋入氯化鈉(食鹽)。然後灌水。對於行走式塔吊,每根鋼軌必須接地,兩根軌道間應用導線連接。兩節鋼軌之間也應進行電氣連接,接地電阻不大於4。
(6)13米鋼管塔基礎埋深是多少擴展閱讀:
一、塔吊基礎參數
塔吊基礎基本尺寸為1.8m*1.9m,塔吊基礎墊層選用C20砼,厚100mm,四周每邊超出塔基400mm。塔吊基礎嚴禁超挖。 塔吊基礎選用強度不低於C35的商品砼澆築,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6。
二、塔吊基礎施工
2.1 放線定位
塔吊基礎須根據方案塔吊定點陣圖、平面布置圖放線。
2.2 基礎承台施工
1、塔吊基礎承台施工時土方開挖採用自然放坡,坡度為1:1,考慮工作面上部坑邊土方2.0高採用台階式挖除,確保坑壁的安全。塔吊基礎嚴禁超挖,在施工塔吊基礎時及後續塔樓承台施工時均需額外注意。
2、在土方開挖前,由項目施工員對挖土人員詳細的技術交底。放好坡頂線,坡底線經復測及驗收合格後開始挖土。
3、承台土方開挖用機械開挖至承台墊層底標高以上0.3m後停止,剩餘土方採用人工開挖。
4、挖土過程要注意保護好工程樁,挖土機械不得碰撞,防止破壞樁體。
5、挖至基底後應及時進行基槽驗收,合格後及時進行墊層等下一道工序施工,盡量避免土體暴露,防止土體水分蒸發損失,導致土體積膨脹或因下雨侵泡土體,必要時基底覆蓋塑料薄膜,帆布等措施。
6、基坑頂離坑邊500左右做臨邊防護欄桿,欄桿用黃黑相間的鋼管搭設,欄桿高度為1.5米,設三道水平橫向桿,並在圍護欄桿四周用密目網封閉圍護。
7、塔吊均在地下室底板上,均需要在基礎施工階段做好地下室的排水即可。
8、承台施工前,進行樁基檢測及管樁樁頂與承台構造處理。
9、塔吊基礎承台磚胎膜採用灰砂磚砌築 370mm 厚並用 15 厚防水砂漿兩邊抹面,磚胎膜出地下室底板面 500mm。
10、按塔吊說明書准確預埋件,防雷引下線一並預埋。基礎模板要牢固,混凝土一次澆築成型,振搗密實、砼面抄平。做好隱蔽驗收記錄及影像資料。基礎澆築完成後,要進行養護。
『柒』 桿塔基礎施工時,基礎的埋深必須在凍土層深度以下,且不應小於多少
你能夠獲取到的各地的凍土深度都是當地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大深度;基礎的埋深只要超過這個數值就行。當然,具體的尺度取決於構建的大小和工程需求。
『捌』 高層建築基礎埋深是多少
一般高層基礎埋深是多少
是指從室外設計地坪至基礎底面的垂直距離,埋深大於等於5米或埋深大於等於基礎寬度的4倍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埋深在0.5米~5米之間或埋深小於基礎寬度的4倍的基礎稱為淺基礎,基礎埋深不得淺於0.5米。
實際工程施工角度來講,基礎埋深的原則是這樣的:要在冰凍線以下,同時盡可能在地下水位以上,考慮腐殖土層具備承載力,基礎埋深要考慮與地基整體、協同承載建築物的壓力。
高層建築的基礎埋深與基礎形式和抗震設防烈度有關,當設防烈度為7度或7度以上時,對於天然地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2,對於樁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樁的長度不計在埋置深度內;基礎埋置深度,一般從室外地面算起。
如果地下室周圍無可靠側向限制時,埋置深度應從具有可靠側向限制的地面算起, 針對「樓脆脆」,對於基礎埋深是否足夠的問題,兩個對比就可以很快得到結論:
1、基礎埋置深度是否滿足1/15建築物高度的要求;
2、埋入地下部分是否具有可靠的側向限制,沒有夯實的回填土、淤泥質土、軟土等都不能算作可靠的側向限制;也就是埋入老硬密實土的深度是否達到1/15建築物高度以上。
3、如果有裙房,高層建築的基礎埋深從裙房的地下室地面算起。
基礎施工一般要多長時間
基礎施工如果是一層地下室,筏板基礎或CFG樁基礎,一般需要40天。當然這只是正常情況下順利完成的預期,但在事實上會受很多因素影響的:
1、比如現在資金是制約工程進度的一大因素
2、工序:土方開挖—墊層澆築—施工放線—基礎鋼筋、模板安裝—基礎澆築—基礎模板拆除—基礎柱、基礎牆放線—磚基礎施工—基礎柱、地圈樑鋼筋、模板安裝—基礎柱、地圈樑砼澆築—模板拆除—基礎驗收—土方回填
3、資料:土方開挖報審—墊層澆築報審—施工測量放線報審—基礎模板、鋼筋、砼報審—磚基礎報審—基礎柱、地圈樑模板、鋼筋、砼報審—土方回填報審(工序的每個分項工程都需要報審)
一般高層的層基礎埋深是多少都有明確的規定,這都是有嚴格要求把控的,必須結合地區環境狀況對質量有要求,但是基礎施工的一半時間是要多長都是不一定的,具體還會受工人效率的影響,幹得快、幹得好,會努力按著規范要求做好的,所以現在招標的條件都有一條是落實資金來源。
『玖』 基礎埋深不得小於多少MM
1、建築物基礎埋深一般應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
下室周圍無可靠之側限時,應從具有側限之標高算
起。
2、多層建築如滿足地基穩定、地基強度及地基變
形要求、同時又考慮了地溝、管道等因素後,基礎宜盡
量淺埋。除岩石地基外。基礎埋深不宜小於500mm。
3、一般情況下,基礎埋深宜不小於冰凍深度;若
採用灰土基礎,冰凍深度應算至灰土頂面;若為砼基
礎、毛石基礎,冰凍深度應算至基礎底部或砼墊層底
部。當建築基礎底面之下允許有一定厚度的凍土層
時,可按《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7 - 2002中
5. 1. 8確定。
4、在填方整平地區,基礎兩側的填土頂面標高基
本相同時,可自室外填土地面算起。
5、對坡地或山地,建築四周室外標高一般不等,
則基礎埋深應自室外標高低的一側算起。
6、對帶地下室的建築物,當為整體基礎(如箱基、
筏基等)四周外牆側限好時,則基礎埋深可自室外地
面算起;當僅有一層地下室,或若為獨立基礎或條形
基礎時,應從地下室室內地面標高算起。
7、當高層建築與裙房在±0. 000 以下連為一體
時,則基礎埋深應自室外標高算起。
8、當高層建築與相連的裙房之間設置沉降縫時,
可按以下情況區別對街:
(1) 、高層建築有地下室而裙房無地下室,則高層
建築及裙房的基礎埋深均從室外地面算起。
(2)高層建築和裙房均設地下室,若沉降縫地面
以下處用粗砂填實時,則高層建築及裙房的基礎埋深
均從室外地面算起。否則應視為無埋深。
9、鄰建建說:當原有建築物的地基為天然地基或
復合地基時,為保證在施工期間相鄰的已有建築物的
安全和正常使用,基礎埋深(或基坑開挖深度)不宜深
於已有相鄰建築物的基礎。在不得已情況下,當新建
建築物之基礎埋深(或基坑開挖深度)深於相鄰已有
建築物的基礎時,其基礎之間的凈距(或已有建築基
礎外緣到基坑開挖外緣之間的凈距) ,不應少於高差
的二倍。此要求如不能滿足時,必須採取可靠措施。
10、高層建築基礎的埋深宜以下要求;
(1) 、天然地基或復合地基,可取1 /15H;
(2) 、樁基,可取1 /18H;
H為室外地面(或約束側限標高)至主體結構檐口之高度。
當建築物採用岩石地基或採取有效措施時,在滿
足地基承載力、穩定性要求及《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
技術規程》12. 1. 6條規定的前提下,基礎埋深可不受
本條(1) 、(2)兩款的限制,但應滿足抗滑移。
11、《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12. 1. 6條
規定的計算.
『拾』 基礎埋深和基礎高度都是怎麼確定的
基礎埋深由其他條件和最小埋深確定。基礎高度主要由抗沖切要求確定,同時考慮柱縱筋的錨固和其它構造要求。
基礎埋深宜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區,可自填土地面標高計算,但填土在上部結構施工後完成時,應從天然地面標高算起。對於地下室,當採用箱形基礎或筏基時,基礎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當採用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時,應從室內地面標高算起。
埋深大於等於5米或埋深大於等於基礎寬度的4倍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埋深在0.5米~5米之間或埋深小於基礎寬度的4倍的基礎稱為淺基礎。基礎埋深不得淺於0.5米。
(10)13米鋼管塔基礎埋深是多少擴展閱讀
在選擇持力層和基礎埋深時,應通過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了解擬建場地的地層分布、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和地基承載力等資料。針對工程中常遇到的四種土層分布情況,說明基礎埋深的確定原則。
(1)在地基受力范圍內,自上而下都是良好土層。這時基礎埋深由其他條件和最小埋深確定。
(2)自上而下都是軟弱土層。如果地基承載力或地基變形不能滿足要求,則應考慮採用連續基礎、人工地基或深基礎方案。選擇哪種方案需要從安全可靠、施工難易、造價高低等方面綜合考慮。
(3)上部為軟弱土層而下部為良好土層。此時,持力層的選擇取決於上部軟弱土層的厚度。若小於2m,應選取下部良好土層作為持力層。
(4)上部為良好土層而下部為軟弱土層。對於一般中小型建築物或6層以下的住宅,宜選擇上部良好土層作為持力層,基礎盡量淺埋,即採用「寬基淺埋」方案。
當地基持力層頂面傾斜時,同一建築物的基礎可以採用不同的埋深。為保證基礎的整體性,牆下無筋基礎應沿傾斜方向做成台階形,並由深到淺逐漸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