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腳手架是怎麼對接的呢
盤扣式腳手架的立桿對接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內鏈接,一種是外銜接,立桿的常用標准有1米,1.5米,2米,2.5米和3米,每根立桿的頂部預留100mm,底部預留400mm,與盤扣式腳手架的花盤距離一樣,這就確保了一切產品標准都通用。這樣每次搭接後的對接長度都是500mm在安全范圍內,立桿可無限接高,不過跟標准要求一樣,要適時進行懸挑和專家論證等。盤扣式腳手架一切配件均按照現行國標JGJ231-2010,立桿選用Q345的低合金結構鋼焊接製成,橫桿選用Q235原料鋼管,橫桿常用橫桿標准有1.8米和1.5米,比碗扣腳手架的0.6米和0.9米都要寬很多,直接減少了用鋼量,提升了施工空間。
盤扣式腳手架立桿盤扣式腳手架的立桿上部搭配無縫鋼管製成的空心絲杠頂托底托,重量輕,工人一天節省更多的力氣,降低施工難度,減少鋼管與絲杠的框度,提高支撐系統的穩定性。插頭和插銷經過上萬次實驗精確其規格,符合國標和EN及BS標准。九為盤扣腳手架是租賃企業協會的副會長單位,由國家建築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的檢驗報告。其中焊接部分採用CO2氣保焊,所有焊接部分全部採用滿焊,一般小廠的工人的焊接會有氣泡,夾渣及飛濺,影響桿件的壽命。盤扣式腳手架是單管腳手架的一種形式,主要由立桿、橫桿、斜桿、可調底座等組成,只是主桿與橫桿、斜桿之間的連接不是用扣件,而是在主桿上焊接插座,橫桿和斜桿上焊接插頭,將插頭插入插座,立桿與立桿之間是用套筒或者連接棒連接,即可拼裝成完整的腳手架系統。
㈡ 腳手架橫桿和豎桿之間採用什麼連接方式
現在都採用鋼管腳手架,所用的都是扣件,在計算力上,這個應該是按鉸結點計算
如果你要計算的是木桿或竹桿,也應計算為鉸結點
㈢ 如何搭建築鋼管外架
建築外架搭設規范
1.立桿垂直度偏差不得大於架高的1/200。立桿接頭除在頂層可採用搭接外,其餘接頭必須採用對接扣件,立桿上的接頭應交錯布置,兩相鄰立桿接頭不應設在同步跨內,兩相鄰立桿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於500mm,接頭中心距主接點的距離不應大於步距的1/3,同一步內不允許有二個接頭。
2.立桿頂端應高出施工作業層1.5米。
3.腳手架底部必須設置縱、橫連桿。縱向連桿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工字鋼頂面不大於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連桿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連桿下方的立桿上。
4.縱向水平桿(大橫桿)設於橫向水平桿(小橫桿)之下,在立桿內側,採用直角扣件與立桿扣緊,大橫桿長度不宜小於3跨,並不大於6米。
5.大橫桿對接扣件連接、對接應符合以下要求:對接接頭應交錯布置,不應設在同步、同跨內,相鄰接頭水平距離不應小於500mm,並應避免設在縱向水平跨的跨中。
6.架子四周大橫桿的縱向水平高差不超過±50mm,同一排大橫桿的水平偏差不得大於1/300,一根桿的兩端高差不得超過±20mm。
7.小橫桿兩端應採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大橫桿上。
8.每一主節點(即立桿、大橫桿交匯處)處必須設置一小橫桿,並採用直角扣件扣緊在立桿上,該桿軸線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於150mm,靠牆一側的外伸長度不應大於250mm,外架立面外伸長度以100mm為宜。作業層上非主節點處的橫向水平桿宜根據支撐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於立桿間距的1/2,作業層小橫桿間距為1米。
9.搭設中每一層,外架要及時與結構進行牢固拉結,以保證搭設過程中的安全,要隨搭隨校正桿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偏差,適度擰緊扣件螺栓。
10.拉桿必須從第一層與主體結構連接,拉桿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可稍微下斜,不容許向上翹起。保證垂直兩步,水平三跨一直拉接。
11.剪刀撐的接頭採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少於1000mm,採用不少於兩個旋轉扣件緊固。剪刀撐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距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於150mm 。.剪刀撐是在腳手架外側交叉成十字形的雙桿互相交叉,並與地面成45°~60°夾角。作用是把腳手架連成整體,增加腳手架整體穩定。
12.用於縱向水平桿對接的扣件開口,應朝向架子內側,螺栓向上,避免開口朝上,以免雨水進入,導致扣件銹蝕、銹腐後強度減弱,直角扣件不得朝上。
13.外架施工層應滿鋪腳手板。連牆桿按二步三跨設置。
㈣ 建築中的外腳手架的搭接要求和規范是什麼
外腳手架搭設規范(1)適用於能夠按「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計算建築面積的建築工程的腳手架。不適用於房屋加層、構築物及附屬工程腳手架。
綜合腳手架已綜合考慮了施工主體、一般裝飾和外牆抹灰腳手架。不包括無地下室的滿堂基礎架、室內凈高超過3.6m的天棚和內牆裝飾架、懸挑腳手架、設備安裝腳手架、人防通道、基礎高度超過1.2m的腳手架,該內容可另執行單項腳手架子目。
㈤ 腳手架的安裝方法
6 腳手架
6.1一般規定
6.1.1各種腳手架應根據建築施工的要求選擇合理的構架形式,並制定搭設、拆除作業的程序和安全措施,當搭設高度超過免計算僅構造要求的搭設高度時,必須按規定進行設計計算。
6.1.2腳手架材料及配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腳手架桿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木腳手架立桿、縱向水平桿、斜撐、剪刀撐、連牆件應選用剝皮杉、落葉松木桿,橫向水平桿應選用杉木、落葉松、柞木、水曲柳。不得使用折裂、扭裂、蟲蛀、縱向嚴重裂縫以及腐朽等木桿。立桿有效部分的小頭直徑不得小於70mm,縱向水平桿有效部分的小頭直徑不得小於80mm。
2) 竹桿應選用生長期三年以上毛竹或楠竹,不得使用彎曲、青嫩、枯脆、腐爛、裂紋連通兩節以上以及蟲蛀的竹桿。 立桿、頂撐、斜桿有效部分的小頭直徑不得小於75mm,橫向水平桿有效部分的小頭直徑不得小於90mm,擱柵、欄桿的有效部分小頭直徑不得小於60mm 。對於小頭直徑在60mm以上,不足90mm的竹桿可採用雙桿。
3)鋼管材質應符合Q235一A級標准,不得使用有明顯變形、裂紋、嚴重銹蝕材料。鋼管規格宜採用φ48×3.5,亦可採用φ51×3.0鋼管。
4)同一腳手架中,不得混用兩種材質,也不得將兩種規格鋼管用於同一腳手架中。
2 腳手架綁扎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鍍鋅鋼絲或回火鋼絲嚴禁有銹蝕和損傷,且嚴禁重復使用。
2)竹篾嚴禁發霉、蟲蛀、斷腰、有大節疤和摺痕,使用其它綁扎材料時,應符合其它規定。
3)扣件應與鋼管管徑相配合,並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的規定。
3 腳手架上腳手板應符合下列規定:
1)木腳手板厚度不得小於50mm,板寬宜為200~300mm,兩端應用鍍鋅鋼絲扎緊。材質不得低於國家Ⅱ等材標準的杉木和松木,且不得使用腐朽、劈裂的木板。
2)竹串片腳手板應使用寬度不小於50mm的竹片,拼接螺栓間距不得大於600mm,螺栓孔徑與螺栓應緊密配合。
3)各種形式金屬腳手板,單塊重量不宜超過0.3kN,性能應符合設計使用要求,表面應有防滑構造。
6.1.3 腳手架搭設高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管腳手架中扣件式單排架不宜超過24m,扣件式雙排架不宜超過50m。門式架不宜超過60m
2 木腳手架中單排架不宜超過20m,雙排架不宜超過30m。
3 竹腳手架中不得搭設單排架,雙排架不宜超過35m。
6.1.4腳手架構造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單、雙排腳手架的立桿縱距及水平桿步距不應大於2.1m,立桿橫距不
應大於1.6m。
2 應按規定的間隔採用連牆件(或連牆桿)與建築結構進行連接,在腳手架
使用期間不得拆除。
3 沿腳手架外側應設置剪刀撐,並隨腳手架同步搭設和拆除。
4 雙排扣件式鋼管腳手架高度超過24m時,應設置橫向斜撐。
5 門式鋼管腳手架的頂層門架上部、連牆件設置層、防護棚設置處必須設置水平架。
6 竹腳手架應設置頂撐桿,並與立桿綁扎在一起頂緊橫向水平桿。
7 架高超過40m且有風渦流作用時,應設置抗風渦流上翻作用的連牆措施。
8 腳手板必須按腳手架寬度鋪滿、鋪穩,腳手板與牆面的間隙不應大於
200mm,作業層腳手板的下方必須設置防護層。
9 作業層外側,應按規定設置防護欄桿和擋腳板。
10腳手架應按規定採用密目式安全立網封閉。
6.1.5腳手架荷載標准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恆荷載應符合以下規定:
包括構架、防護設施、腳手板等自重,應按《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選用,對木腳手板、竹串片腳手板可取自重標准值為0.35kN/m²(按厚度50mm計)。
2 施工荷載應符合下列規定:
施工荷載應包括作業層人員、器具、材料的重量:
結構作業架應取3kN /m²
裝修作業架應取2kN /m²
定型工具式腳手架按標准值取用,但不得低於1kN /m²
3 風荷載應符合下列規定:
作用於腳手架的水平風荷載標准值wk應按下式計算:
W k =µs µz Wo (6.1.5)
式中 µs——腳手架風荷載體型系數,按下表選用:
表6.1.5 腳手架的風荷載體型系數 µs
背靠建築物狀況 全封閉 敞開、開洞
µs 1.0ф 1.3ф
註:ф為擋風系數,按腳手架封閉狀況確定;ф=腳手架擋風面積/腳手架迎風面積
µ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按現行《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的規定取用;
Wo——基本風壓,按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的規定,取n=5 。
6.1.6鋼管腳手架結構設計應符合下列方法和基本計算模式:
1 鋼管腳手架的結構設計應採用概率極限狀態計演算法,同時要求其計算結果應按單一安全系數法計算的安全度進行校核:強度K1≥1.5;穩定K2≥2.0。
2 鋼管腳手架結構設計應採用以下基本計算模式:
γ。S ≤ R (6.1.6)
式中 γ。—— 結構重要性系數,取γ。≥ 1.0;
S —— 荷載效應,
R —— 結構抗力,
6.2 落地式腳手架
6.2.1落地式腳手架的基礎應堅實、平整,並應定期檢查。立桿不埋設時,每根立桿底部應設置墊板或底座,並應設置縱、橫向掃地桿。
6.2.2落地式腳手架連牆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雙排架高在50m以下或單排架在24m以下,按不大於40m²設置一處;雙排架高在50m以上,按不大於27m²設置一處。
門式鋼管腳手架架高在45m以下,基本風壓≤0.55kN/m²,按不大於48 m²設置一處;架高在45m以下,基本風壓>0.55kN/m² ,或架高在45m以上,按不大於24m²設置一處。
木腳手架按垂直不大於雙排3倍立桿步距、單排2倍立桿步距,水平不大於3倍立桿縱距設置。
竹腳手架按垂直不大於4m ,水平不大於4倍立桿縱距設置。
2 一字型、開口型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置連牆件。
3 連牆件必須採用可承受拉力和壓力的構造,並與建築結構連接。
6.2.3落地式腳手架剪刀撐及橫向斜撐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應沿全高設置剪刀撐。架高在24m以下時,可沿腳手
架長度間隔不大於15m設置;架高在24m以上時應沿腳手架全長連續設置剪刀撐,並應設置橫向斜撐,橫向斜撐由架底至架頂呈之字型連續布置,沿腳手架長度間隔6跨設置一道。
2 碗扣式鋼管腳手架,架高在24m以下時,於外側框格總數的1/5設置斜
桿;架高在24m以上時,按框格總數的1/3設置斜桿。
3 門式鋼管腳手架的內外兩個側面除應滿設交叉支撐桿外,當架高超過
20m時,還應在腳手架外側沿長度和高度連續設置剪刀撐,剪刀撐鋼管規格應與門架鋼管規格一致。當剪刀撐鋼管直徑與門架鋼管直徑不一致時,應採用異型扣件連接。
4 滿堂扣件式鋼管腳手架除沿腳手架外側四周和中間設置豎向剪刀撐外,當腳手架高於4m時,還應沿腳手架每兩步高度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
6.2.4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主節點處必須設置橫向水平桿,在腳手架使用期間嚴禁拆除。單排腳手架橫向水平桿插入牆內長度不應小於180mm。
6.2.5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除頂層外立桿桿件接長時,相臨桿件的對接接頭不應設在同步內。相臨縱向水平桿對接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立桿接長除頂層外應採用對接。木腳手架立桿接頭搭接長度應跨兩根縱向水平桿,且不得小於1.5m 。竹腳手架立桿接頭的搭接長度應超過一個步距,並不得小於1.5m 。
6.3懸挑式腳手架
6.3.1 懸挑一層的腳手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懸挑架斜立桿的底部必須擱置在樓板、梁或牆體等建築結構部位,並有
固定措施。立桿與牆面的夾角不得大於30º,挑出牆外寬度不得大於1.2m。
2 斜立桿必須與建築結構進行連接固定。不得與模板支架進行連接。
3 斜立桿縱距不得大於1.5m,底部應設置掃地桿並按不大於1.5m的步距設
置縱向水平桿。
4 作業層除應按規定滿鋪腳手板和設置臨邊防護外,還應在腳手板下部掛一層平網,在斜立桿里側用密目網封嚴。
6.3.2 懸挑多層的腳手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懸挑支承結構必須專門設計計算,應保證有足夠的強度、穩定性和剛度,
並將腳手架的荷載傳遞給建築結構。懸挑式腳手架的高度不得超過24m。
2 懸挑支承結構可採用懸挑梁或懸挑架等不同結構形式。懸挑梁應採用型
鋼製作,懸挑架應採用型鋼或鋼管製作成三角形桁架,其節點必須是螺栓或焊接的剛性節點,不得採用扣件(或碗扣)連接。
3 支撐結構以上的腳手架應符合落地式腳手架搭設規定,並按要求設置連牆件。腳手架立桿縱距不得大於1.5m,底部與懸挑結構必須進行可靠連接。
6.4 吊籃式腳手架
6.4.1吊籃式腳手架吊籃平台製作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吊籃平台應經設計計算並應採用型鋼、鋼管製作,其節點應採用焊接或螺栓連接,不得使用鋼管和扣件(或碗扣)組裝。
2 吊籃平台寬度宜為0.8~1.0m,長度不宜超過6m。當底板採用木板時,厚度不得小於50mm;採用鋼板時應有防滑構造。
3 吊籃平台四周應設防護欄桿,除靠建築物一側的欄桿高度不應低於0.8m外,其餘側面欄桿高度均不得低於1.2m。欄桿底部應設180mm高擋腳板,上部應用鋼板網封嚴。
4 吊籃應設固定吊環,其位置距底部不應小於800mm 。吊籃平台應在明顯處標明最大使用荷載(人數)及注意事項。
6.4.2吊籃式腳手架懸掛結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懸掛結構應經設計計算,可製作成懸挑梁或懸挑架,尾端與建築結構錨固連接;當採用壓重方法平衡挑梁的傾覆力矩時,應確認壓重的質量,並應有防止壓重移位的鎖緊裝置。懸掛結構抗傾覆應專門計算。
2 懸掛結構外伸長度應保證懸掛平台的鋼絲繩與地面呈垂直。挑梁與挑梁
之間應採用縱向水平桿連成穩定的結構整體。
6.4.3吊籃式腳手架提升機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提升機構的設計計算應按容許應力法,提升鋼絲繩安全系數不應小於10,提升機的安全系數不應小於2。
2 提升機可採用手搬葫蘆或電動葫蘆,應採用鋼芯鋼絲繩。手搬葫蘆可用於單跨(兩個吊點)的升降,當吊籃平台多跨同時升降時,必須使用電動葫蘆且應有同步控制裝置。
6.4.4吊籃式腳手架安全裝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使用手搬葫蘆應裝設防止吊籃平台發生自動下滑的閉鎖裝置。
2 吊籃平台必須裝設安全鎖,並應在各吊籃平台懸掛處增設一根與
提升鋼絲繩相同型號的安全繩,每根安全繩上應安裝安全鎖。
3 當使用電動提升機時,應在吊籃平台上、下兩個方向裝設對其上、下運行位置、距離進行限定的行程限位器。
4 電動提升機構宜配兩套獨立的制動器,每套制動器均可使帶有額定荷載125%的吊籃平台停住。
6.4.5吊籃式腳手架吊籃安裝完畢,應以2倍的均布額定荷載進行檢驗平台和懸掛結構的強度及穩定性的試壓試驗。
提升機構應進行運行試驗,其內容應包括空載、額定荷載、偏載及超載試驗,並應同時檢驗各安全裝置並進行墜落試驗。
6.4.6吊籃式腳手架必須經設計計算、吊籃升降應採用鋼絲繩傳動、裝設安全鎖等防護裝置並經檢驗確認。嚴禁使用懸空吊椅進行高層建築外裝修清洗等高處作業。
6.5 附著升降腳手架
6.5.1附著升降腳手架的架體結構和附著支撐結構應按「概率極限狀態法」進行設計計算;升降機構應按「容許應力計演算法」進行設計計算。荷載標准值應分別按使用、升降、墜落三種狀況確定。
6.5.2附著升降腳手架架體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架體尺寸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架體高度不應大於15m;寬度不應大於1.2m; 架體構架的全高與支撐跨度的乘積不應大於110m²。
2)升降和使用情況下,架體懸臂高度均不應大於6.0m和2/5架體高度。
2 架體結構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水平梁架應滿足承載和架體整體作用的要求,採用焊接或螺栓連接的定型桁架梁式結構,不得採用鋼管扣件、碗扣等腳手架連接方式。
2)架體必須在附著支撐部位沿全高設置定型的豎向主框架,且應採用焊接或螺栓連接結構,並應能與水平梁架和架體構架整體作用,且不得使用鋼管扣件或碗扣等腳手架桿件組裝。
3)架體外立面必須沿全高設置剪刀撐;懸挑端應與主框架設置對稱斜拉桿;架體遇塔吊、施工電梯、物料平台等設施而需斷開處應採取加強構造措施。
6.5.3附著升降腳手架的附著支撐結構必須滿足附著升降腳手架在各種情況下的支承、防傾和防墜落的承載力要求。在升降和使用工況下,確保每一豎向主框架的附著支撐不得少於二套,且每一套均應能獨立承受該跨全部設計荷載和傾覆作用。
6.5.4附著升降腳手架必須設置防傾裝置、防墜落裝置及整體(或多跨)同時升降作業的同步控制裝置,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防傾裝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防傾裝置必須與建築結構、附著支撐或豎向主框架可靠連接,應採用螺栓連接,不得採用鋼管扣件或碗扣方式連接;
2)升降和使用工況下在同一豎向平面的防傾裝置不得少於二處,二處的最小間距不得小於架體全高的1/3。
2 防墜裝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防墜裝置應設置在豎向主框架部位,且每一豎向主框架提升設備處必須設置一個;
2)防墜裝置與提升設備必須分別設置在兩套互不影響的附著支撐結構上,當有一套失效時另一套必須能獨立承擔全部墜落荷載;
3)防墜裝置應有專門的以確保其工作可靠、有效的檢查方法和管理措施。
3 同步裝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升降腳手架的吊點超過兩點時,不得使用手拉葫蘆,且必須裝設同步裝置。
2)同步裝置應能同時控制各提升設備間的升降差和荷載值。同步裝置應具備超載報警、欠載報警和自動顯示功能,在升降過程中,應顯示各機位實際荷載、平均高度、同步差,並自動調整使相臨機位同步差控制在限定值內。
6.5.5附著升降腳手架必須按要求用密目式安全立網封閉嚴密,腳手板底部應用平網及密目網雙層網兜底,腳手板與建築物的間隙不得大於200mm。單跨或多跨提升的腳手架,其兩端斷開處必須加設欄桿並用密目網封嚴。
6.5.6 附著升降腳手架組裝完畢後應經檢查、驗收確認合格後方可進行升降作
業。且每次升降到位架體固定後,必須進行交接驗收,確認符合要求時,方可繼續作業。
㈥ 腳手架按平、立桿的連接方式劃分為哪幾類
(1)承插式腳手架 在平桿與立桿之間採用承插連接的腳手架。常見的承插連接方式有插片和楔槽、插片和楔盤、插片和碗扣、套管與插頭以及U形托掛等承插連接構造的形式(2)扣接式腳手架 使用扣件箍緊連接的腳手架,即靠擰緊扣件螺栓所產生的摩擦作用構架和承載的腳手架。(3)銷栓式腳手架 採用對穿螺栓或銷桿連接的腳手架,此種型式已很少使用。此外,還按腳手架的材料劃分為竹腳手架、木腳手架、鋼管或金屬腳手架;按使用對象或場合劃分為高層建築腳手架、煙囪腳手架、水塔腳手架、涼水塔腳手架以及外腳手架、里腳手架。還有定型與非定型、多功能與單功能之分,但均非嚴格的界限。
㈦ 工地上模板支模架立桿搭接 實際一般採用何種方式
立桿必須採用對接扣件對接,不準搭接。還有,立桿的交錯排布等等。使桿間受力平均分布,增強整體穩定性。隨著立桿初始振幅、軸向壓力和立桿長度的增加,振動頻率將發生明顯變化。因此在實際腳手架搭設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守規范,避免腳手架立桿發生橫向非線性諧振。
雙排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是由大橫桿、小橫桿、立桿、連牆件及剪刀支撐桿件組成並用扣件節點連接起來的空間結構體系。
(7)腳手架鋼管拉桿如何連接擴展閱讀
1、扣件式鋼管模板支架施工前必須編制施工方案,制定比較嚴格周密的施工方案,如果方案制定的不好,在施工時就有可能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事件。
2、扣件外觀質量要求。經常對扣件的外觀質量進行檢測,如有裂縫、變形或螺栓出現滑絲的扣件嚴禁使用;以防使用這些不合格的扣件出現施工故障和事故。
3、搭設扣件式模板支架使用的鋼管、扣件,使用前必須進行抽樣檢測,抽樣檢測鋼管、扣件的質量和外觀是否符合標准,有關抽檢數量按有關規定執行,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抽樣檢測,未經檢測或檢測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
4、關於扣件的承載量,作業層上的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要承載一定的重量,腳手架不得與模板支架相連,相連時要進行一定的處理,保證扣件的合理承載重量。
㈧ 鋼管外牆腳手架的連牆桿怎樣設置
1、拉撐結合方法
拉撐結合方法通常適用於腳手架搭設高度小於24m的低層、多層建築,採用預埋鋼筋與腳手架拉結,再加水平鋼管撐住主體結構的方法或採用預埋鋼筋與短鋼管焊接後,再用扣件連接水平鋼管與腳手架連成一體。拉撐結合方法的連牆件做法詳見圖一。
拉撐結合方法具有成本低、無砌體後補洞工序,因此,在多層建築中使用較為普遍。
拉撐結合方法的不足之處是腳手架的橫向剛度相比於剛性連接方法較弱,起撐作用的鋼管無法緊密連接腳手架與主體結構,導致腳手架易產生晃動,並且在外牆粉刷時易被全部拆除從而產生安全隱患。
2、預埋鋼管方法
預埋鋼管方法是目前最為常用的連牆件做法,能起到剛性連接作用。預埋鋼管方法是在砼澆築前用一豎向短鋼管埋設於梁內約20cm,露出梁背約20cm,待砼澆築完成後,用水平長鋼管連接立桿與豎向短鋼管即可,如圖二所示。
預埋鋼管方法的連牆件優點是剛性好、埋設位置准確。
預埋鋼管方法的連牆件的不足之處是成本高,拆卸麻煩,並且必須對砌體的後留洞口進行後期封堵。
目前,鋼管扣件的租賃價格隨著鋼材原材料的價格的上漲而大幅上漲,預埋鋼管方法由於相比其他連牆件方法所使用的鋼管與扣件數量為相對較多,如預埋短鋼管方法必須採用2個扣件,且與短鋼管連接的扣件有相當比例無法拆卸,最終報廢,導致成本較高。採用預埋鋼管方法時,在砌體施工時必須對連牆件的豎向短鋼管位置留設洞口,待連牆件拆除後採用細石砼進行封堵。對洞口的封堵如稍不慎重,將導致洞口補不密實,從而給外牆防水留下難以彌補的隱患,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和內地多雨地區的建築,更應當引起重視。
㈨ 腳手架立桿的對接和搭接應符合哪些規定
腳手架立桿的對接和搭接應符合哪些規定具體如下:
1.
當立桿採用對接接長時,立桿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於500
㎜;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於步距的1/3
;
2.
縱向水平桿宜設置在立桿的內側,其長度不宜小於3跨,縱向水平桿可採用對接扣件,也可採用搭接。如採用對接扣件方法,則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如採用搭接連接,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
m,並應等間距設置3個旋轉扣件固定。
3.
腳手架主節點(即立桿、縱向水平桿、橫向水平桿三桿緊靠的扣接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主節點處兩個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應大150mm。在雙排腳手架中,橫向水平桿靠牆一端的外伸長度不應大於立桿橫距的0.4倍,且不應大於500mm;作業層上非主節點處的橫向水平桿,宜根據支承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於縱距的1/2
㈩ 外牆腳手架與主體建築如何連接
使用連牆件連接,設置位置、數量按照施工現場制定的專項方案確定。但還必須滿足《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表6.4.2連牆件布置最大間距中的規定。
註:1、不同搭設方式,不同高度,對豎向間距、水平間距、每根連牆件覆蓋面積有具體要求。
2、注意標準是JGJ 130-2011,不要再用JGJ130-2002老標准了,新舊標准對連牆件規定上有少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