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灌注樁完成後,後注水泥漿要求
JGJ94-2008規范要求
6.7 灌注樁後注漿
6.7.1 灌注樁後注漿工法可用於各類鑽、挖、沖孔灌注樁及地下連續牆的沉渣(虛土)、泥皮和樁底、樁側一定范圍土體的加固。
6.7.2 後注漿裝置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後注漿導管應採用鋼管,且應與鋼筋籠加勁筋綁扎固定或焊接;
2 樁端後注漿導管及注漿閥數量宜根據樁徑大小設置。對於直徑不大於1200mm的樁,宜沿鋼筋籠圓周對稱設置2根;對於直徑大於1200mm而不大於2500mm的樁,宜對稱設置3根;
3 對於樁長超過15m且承載力增幅要求較高者,宜採用樁端樁側復式注漿。樁側後注漿管閥設置數量應綜合地層情況、樁長和承載力增幅要求等因素確定,可在離樁底5~15m以上、樁頂8m以下,每隔 6~12m設置一道樁側注漿閥,當有粗粒土時,宜將注漿閥設置於粗粒土層下部,對於干作業成孔灌注樁宜設於粗粒土層中部;
4 對於非通長配筋樁,下部應有不少於2根與注漿管等長的主筋組成的鋼筋籠通底;
5 鋼筋籠應沉放到底,不得懸吊,下籠受阻時不得撞籠、墩籠、扭籠。
6.7.3 後注漿閥應具備下列性能:
1 注漿閥應能承受1MPa以上靜水壓力;注漿閥外部保護層應能抵抗砂石等硬質物的刮撞而不致使管閥受損;
2 注漿閥應具備逆止功能。
6.7.4 漿液配比、終止注漿壓力、流量、注漿量等參數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漿液的水灰比應根據土的飽和度、滲透性確定,對於飽和土水灰比宜為0. 45~0.65,對於非飽和土水灰比宜為0.7~0.9(鬆散碎石土、砂礫宜為0.5~0.6);低水灰比漿液宜摻入減水劑;
2 樁端注漿終止注漿壓力應根據土層性質及注漿點深度確定,對於風化岩、非飽和黏性土及粉土,注漿壓力宜為3~10Mpa;對於飽和土層注漿壓力宜為1.2~4MPa,軟土宜取低值,密實黏性土宜取高值;
3 注漿流量不宜超過75L/min;
4 單樁注漿量的設計應根據樁徑、樁長、樁端樁側土層性質、單樁承載力增幅及是否復式注漿等因素確定,可按下式估算:
(6.7.4)
式中 、——分別為樁端、樁側注漿量經驗系數,=1.5~1.8, =0.5~0.7;對於卵、礫石、中粗砂取較高值;
——樁側注漿斷面數;
——基樁設計直徑(m);
——注漿量,以水泥質量計(t);
對獨立單樁、樁距大於6d的群樁和群樁初始注漿的數根基樁的注漿量應按上述估算值乘以1.2的系數;
5 後注漿作業開始前,宜進行注漿試驗,優化並最終確定注漿參數。
6.7.5 後注漿作業起始時間、順序和速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注漿作業宜於成樁2d後開始;
2 注漿作業與成孔作業點的距離不宜小於8~10m;
3 對於飽和土中的復式注漿順序宜先樁側後樁端;對於非飽和土宜先樁端後樁側;多斷面樁側注漿應先上後下;樁側樁端注漿間隔時間不宜少於2h;
4 樁端注漿應對同一根樁的各注漿導管依次實施等量注漿;
5 對於樁群注漿宜先外圍、後內部。
6.7.6 當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可終止注漿:
1 注漿總量和注漿壓力均達到設計要求;
2 注漿總量已達到設計值的75%,且注漿壓力超過設計值。
6.7.7 當注漿壓力長時間低於正常值或地面出現冒漿或周圍樁孔串漿,應改為間歇注漿,間歇時間宜為30~60min,或調低漿液水灰比。
6.7.8 後注漿施工過程中,應經常對後注漿的各項工藝參數進行檢查,發現異常應採取相應處理措施。當注漿量等主要參數達不到設計值時,應根據工程具體情況採取相應措施。
6.7.9 後注漿樁基工程質量檢查和驗收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後注漿施工完成後應提供水泥材質檢驗報告、壓力表檢定證書、試注漿記錄、設計工藝參數、後注漿作業記錄、特殊情況處理記錄等資料;
2 在樁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條件下,承載力檢驗應在後注漿20d後進行,漿液中摻入早強劑時可於注漿15d後進行。
② 什麼是後注漿技術
注樁後注漿指灌注樁成樁後一定時間,通過預設於樁身內的注漿導管及與之相連的樁端、樁側注漿閥注入水泥漿,使樁端、樁側土體(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從而提高單樁承載力,減小沉降。
施工方法有以下三種:
1、在孔底設置注漿室。採用該工藝時鋼筋籠需下到樁底。
2、灌注樁成孔後,在孔內設置注漿管,注漿管的底部需製作螺紋絲扣並用管帽進行封堵。注漿管底部的位置需要伸出鋼筋籠15-20cm,使注漿閥能順利插入孔底。灌注砼前先往孔底倒入碎石或塊石,使出漿口埋入碎石或塊石內,然後再進行砼灌築。
3、將注漿管固定在鋼筋籠上(鋼管或黑鐵管),注漿導管底部採用單向專用注漿閥並插入樁底土中20~30cm。由於採用單向注漿閥,在進行樁身砼澆注時漿液不會灌入閥內,注漿時漿液也不會迴流。
第一種方法工藝復雜,成本高,國內很少使用。第二種方法主要用於樁底加固,在國內已有過多次實驗或使用,但由於工藝過於簡單,容易發生出漿口堵塞導致注漿失敗。第三種工藝由於採用單向截流閥作出漿口,注漿成功率可達97%以上,且壓力相對穩定,注漿效果顯著。
(2)灌注樁後注漿管為什麼採用鋼管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為防止水泥漿從空孔部分的壓漿管接頭處壓出,空孔部分的壓漿管接頭應採用生料帶進行密封,並且空孔部分的鋼管均應採用整根長鋼管連接。
2、壓漿應低檔慢壓,先稀後濃。低檔慢壓既能有效防止壓 力突然增大無法壓漿的情況,也能防止漿液順著樁身上竄或從其他的 地方冒出,使樁端或樁周土體被水泥漿液逐步填充,隨著壓漿量的增 加,壓力自然形成逐漸增加的狀況。
3、同一根樁的壓漿管,如其中一根確實無法壓漿或壓漿量 不夠,另一根壓漿管壓漿時應補足相應的壓漿量。鄰近樁的相鄰壓漿管也應補足相應的壓漿量。
4、如壓漿量未達到設計要求,就出現漿液冒出地面時,應 暫停壓漿,並將壓漿管內的水泥漿用緩凝型的水泥漿置換出,停止 1h 左右再進行復壓,如此往復,直至達到設計壓漿量。
5、當場地附近出現滲漿現象或壓漿量滿足要求、但壓力較 小時,不能盲目地認為壓漿量達到要求就終止壓漿。此時應採用間隔 復壓、摻早強劑、封閉滲漿通道等方法,保證有效壓漿量。
③ 後注漿灌注樁的施工問題
1、壓漿管和出漿口
實踐表明:壓漿管宜用鍍鋅鋼管或黑鐵管,直徑可採用Φ2.5cm或Φ3.0cm。對於超長樁,考慮到管內摩阻力對壓力的影響,可考慮採用Φ3.0cm或Φ3.8cm。出漿閥以單向截流閥為佳,實踐證明採用該出漿閥後注漿成功率達96%以上。
2、注漿壓力、速度
從理論上講,只要漿液能注入土中,宜用低壓、慢速注漿,這樣可以讓漿液在樁底或樁側較均勻滲透和緩慢刺入,以得到最佳加固效果。
3、注漿部位
在樁底注漿,出漿口宜埋入樁底以下土中的一定深度,一方面可避免出漿口被水泥漿包住,同時也可以讓水泥漿充分加固樁底沉渣或虛土。對於樁側注漿,出漿口宜選在砂性土層,因為在該土層樁的摩阻力損失最大,對該部位進行加固效果最好。
④ 成孔灌注樁施工時鋼筋籠邊上的鋼管是做什麼作的 我看到在鋼筋籠邊上加了4根25的鍍鋅管,然後再壓漿,為什麼
樁側兩根,樁端兩根。都是一備一用。以防有一根打不開。 壓水泥漿是專一種施工工藝。是屬為了加強樁側和樁端的摩擦承載力。 水泥漿就是水和水泥配起來的。也叫水灰比。我在的工地剛打了後壓漿鑽孔灌注樁,有什麼問題問我好了。
⑤ 後壓漿混凝土灌注樁使用的是什麼鋼管
用無縫鋼管,根據壓力的大小確定壁後,一般情況下使用鍍鋅鋼管(自來水管)
⑥ 混凝土灌注樁水下注漿時導管和注漿管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導管和注漿管的作用是樁端、樁側土體(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從而提高單樁承載力,減小沉降。
鑽孔灌注樁的後注漿基本上屬於劈裂注漿與滲透注漿相結合。所謂劈裂注漿,即壓入的高壓漿體克服土體主應力面上的初始壓應力,使土體產生劈裂破壞,漿體沿劈裂縫隙滲入土體填充空隙,並擠密樁側土,促使土體固結從而提高注漿區的土體強度。
如注漿區在樁底,則漿液首先在樁底沉渣區劈裂和滲透,使沉渣及樁端附近土體密實,產生「擴底」效應,使端承力提高,如注漿區在樁側某部位,則該部位也同樣出現「擴徑」效應。
從大量試樁實測資料可看出,樁底注漿後不僅樁的端承力提高了,在樁端以上5m甚至更大范圍內的樁側摩阻力也有較大提高。如果在樁側某段面注漿,同樣該斷面以上一定范圍內的樁側摩阻力也有明顯提高。
(6)灌注樁後注漿管為什麼採用鋼管擴展閱讀:
施工工藝
1、在孔底設置注漿室。採用該工藝時鋼筋籠需下到樁底。
2、灌注樁成孔後,在孔內設置注漿管,注漿管的底部需製作螺紋絲扣並用管帽進行封堵。注漿管底部的位置需要伸出鋼筋籠15-20cm,使注漿閥能順利插入孔底。灌注砼前先往孔底倒入碎石或塊石,使出漿口埋入碎石或塊石內,然後再進行砼灌築。
3、將注漿管固定在鋼筋籠上(鋼管或黑鐵管),注漿導管底部採用單向專用注漿閥並插入樁底土中20~30cm。由於採用單向注漿閥,在進行樁身砼澆注時漿液不會灌入閥內,注漿時漿液也不會迴流。
⑦ 鑽孔灌注樁基礎 那個鋼筋籠裡面綁了個5厘米的塑料管)(或鋼管)為什麼要這樣這有什麼作用
哥們,這是以後檢測樁基混凝土澆築質量的,叫做聲測管,也叫檢測管
具體的檢測方法有好幾種,超聲波檢測啊,小應變啊,還有射線檢測,振動檢測啊,,好像就這些
⑧ 混凝土灌注樁和鋼管灌注樁有什麼區別
一、性質不同
1、鋼管灌注樁:採用適合樁設計尺寸的鋼管(即套管)。將端套上的樁尖沉入土中後,將鋼筋骨架吊入套管內,在拔出混凝土管的同時進行混凝土管的振搗或錘擊,用振搗器將混凝土搗實,利用拔管時的振動搗實混凝土而形成所需要的灌注樁。
2、混凝土灌注樁:一種就位成孔,灌注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而製成的樁。
二、分類不同
1、鋼管灌注樁:
可分為錘擊沉管灌注樁,振動沉管灌注樁。
(1)利用錘擊沉樁設備沉管、拔管成樁,稱為錘擊沉管灌注樁。
(2)利用振動器振動沉管、拔管成樁,稱為振動沉管灌注樁。
2、混凝土灌注樁:
(1)鑽孔灌注樁
根據工程性質、地下水位和土壤性質的不同,鑽孔樁主要有沖擊鑽孔灌注樁、旋挖鑽孔灌注樁、潛孔灌注樁和鑽孔灌注樁。除鑽孔灌注樁外,其餘三樁均為泥漿護壁鑽孔樁。
(2)沉管灌注樁
沉管灌注樁是指用錘擊或振動樁將可移動的閥尖或預制鋼筋混凝土樁靴沉入土中,然後在錘擊或振動拔管的同時灌注混凝土(或先將鋼籠放入管內)的樁。前者稱為錘擊沉管灌注樁,後者稱為振動沉管灌注樁。
(3)人工挖孔灌注樁
人工挖孔灌注樁是由人工挖孔法、鋼筋籠和混凝土組成的樁。
(8)灌注樁後注漿管為什麼採用鋼管擴展閱讀:
混凝土灌注樁特點:
1、與沉入樁中的錘擊法相比,施工雜訊和振動小得多。
2、可建造直徑大於預制樁的樁。
3、可用於各種地基。
4、施工質量對樁的承載力影響很大。
5、由於混凝土是在泥漿中澆築的,混凝土的質量難以控制。
⑨ 灌注樁後注漿管用黑管與鍍鋅管哪個材質好
1.其一,使用范圍廣,灌注樁後注漿施工技術幾乎能夠適用於各種水文地質,例如中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等,並且通過採用聲波透射法對後注漿預埋的內導管進行檢測,能夠保證成樁的完整性,成樁之後的強度超過截面鋼筋,同時還能夠降低施工成本;
2.其二,節省工程造價,建築工程採用灌注樁後注漿施工技術進行施工,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基礎上,縮短樁長
⑩ 注漿管是什麼材料做的
注漿管,們見過的有塑料管和鋼管兩種。
在只需要利用漿液加固岩體時,采版用塑料管和鋼權管都可以,這時候鋼管在注漿後可以拔出來再重復利用。(塑料管也可以拔出來,但是塑料很便宜,就沒考慮那麼麻煩了。)
在需要注漿加固岩體,同時需要注漿管材在岩體中同時受力時,採用鋼管注漿,待注漿完畢後,鋼管需要留在岩體中。
例如抗滑鋼管樁,前期鋼管輔助注漿施工,後期鋼管在後期承擔抗滑鋼管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