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管截面積計算公式是什麼
1、先算出外圓的面積:S1=π*R^2
2、再算出內圓的面積:S2=π*1R^2
3、則截面積S為: S=S1-S2
4、鋼管鋼材的體積是:V=S * H
5、鋼管的重量是:m=ρV
鋼管按管端聯接方式可分為:光管(管端不帶螺紋)和車絲管(管端帶有螺紋)。
車絲管又分為:普通車絲管和管端加厚車絲管。
加厚車絲管還可分為:外加厚(帶外螺紋)、內加厚(帶內螺紋)和內外加厚(帶內外螺紋)等地車絲管。
車絲管若按螺紋型式也可分為:普通圓柱或圓錐螺紋和特殊螺紋等地車絲管。
另外,根據用戶需要,車絲管一般均配有管接頭交貨。
按用途
1.管道用管。如:水、煤氣管、蒸汽管道用無縫管、石油輸送管、石油天然氣干線用管。農業灌溉用水龍頭帶管和噴灌用管等。
2.熱工設備用管。如一般鍋爐用的沸水管、過熱蒸汽管,機車鍋爐用的過熱管、大煙管、小煙管、拱磚管以及高溫高壓鍋爐管等。
3.機械工業用管。如航空結構管(圓管、橢圓管、平橢圓管),汽車半軸管、車軸管、汽車拖拉機結構管、拖拉機的油冷卻器用管、農機用方形管與矩形管、變壓器用管以及軸承用管等。
4.石油地質鑽探用管。如:石油鑽探管、石油鑽桿(方鑽桿與六角鑽桿)、鑽挺、石油油管、石油套管及各種管接頭、地質鑽探管(岩心管、套管、主動鑽桿、鑽挺、按箍及銷接頭等)。
② 建築中的腳手架及模板量的計算方法
1、計算依據
(1)《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
(2)《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
(3)海灣浪琴工程設計圖紙及地質資料等
2、腳手架的計算參數
搭設高度H=39.6米(取最大高度,22排),步距h=1.8米,立桿縱距la=1.5米,立桿橫距lb=1.1米,連牆件為2步3跨設置,腳手板為毛竹片,按同時鋪設7排計算,同時作業層數n1=1。
腳手架材質選用φ48×3.5鋼管,截面面積A=489mm2,截面模量W=5.08×103 mm3,回轉半徑i=15.8mm,抗壓、抗彎強度設計值f=205N/mm2,基本風壓值ω0=0.7 kN/m2,計算時忽略雪荷載等。
3、荷載標准值
結構自重標准值:gk1=0.1248kN/m (雙排腳手架)
竹腳手片自重標准值:gk2=0.35kN/m2 (可按實際取值)
施工均布活荷載:qk=3 kN/m2
風荷載標准值:ωk=0.7μz·μs·ω0
式中 μ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查《建築結構荷載規范》
並用插入法得39.6米為1.12
μs——腳手架風荷載體型系數,全封閉式為1.2
ω0——基本風壓值,為0.7 kN/m2
則ωk=0.7×1.12×1.2×0.7=0.658 kN/m2
4、縱向水平桿、橫向水平桿計算
橫向水平桿計算
腳手架搭設剖面圖如下:
按簡支梁計算,計算簡圖如下:
每縱距腳手片自重NG2k=gk2×la×lb=0.35×1.5×1.1=0.5775 kN
每縱距施工荷載NQk=qk×la×lb =3×1.5×1.1=4.95 kN
MGk= kN·m
MQk= kN·m
M=1.2MGk+1.4MQk=1.2×0.07+1.4×0.605=0.931 kN·m
<f=205 kN/mm2
橫向水平桿抗彎強度滿足要求。
[v]=lb/150=1100/150=7.3 mm
v<[v] 橫向水平桿撓度滿足要求。
縱向水平桿計算
按三跨連續梁計算,簡圖如下:
腳手片自重均布荷載G2k=gk2×lb/3=0.35×1.1/3=0.128 kN/m
施工均布荷載Qk=qk×lb/3=3×1.1/3=1.1 kN/m
q=1.2G2k+1.4Qk=1.69 kN/m
MGk max=0.10G2k×la2=0.10×0.128×1.5×1.5=0.029 kN·m
MQk max=0.10Qk×la2=0.10×1.1×1.5×1.5=0.248 kN·m
M=1.2MGk max+1.4MQk max=1.2×0.029+1.4×0.248=0.382 kN·m
<f=205 kN/mm2
抗彎強度滿足要求。
[v]=lb/150=1500/150=10 mm
v≤[v] 撓度滿足要求。
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的扣件抗滑承載力驗算
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
R=(1.2NG2k+1.4NQk)/2=(1.2×0.5775+1.4×4.95)/2=3.812 kN
Rc=8.00 kN
R≤Rc 扣件抗滑承載力滿足要求。5、立桿計算
單立桿豎向承載力:
N=1.2(NG1k+ NG2k)+0.85×1.4∑NQk
=1.2(H·gk1+7·gk2·la·lb/2)+0.85·1.4·n1·qk·la·lb/2
=1.2(39.6×0.1248+7×0.35×1.1×1.5/2)
+0.85×1.4×1×3×1.1×1.5/2
=11.3 kN
kN·m
長細比:
式中 k取1.155
查JGJ130-2001表5.3.3,並用插入法得u=1.51
查JGJ130-2001附錄C表C得=0.182
N/mm2<f=205 N/mm2
立桿穩定性滿足要求。
6、連牆件計算(按兩步三跨設置)
Nlw=1.4×ωk×Aw=1.4×0.658×2×1.8×3×1.5=14.92 kN
Nl=Nlw+N0=14.92+5=19.92 kN
Nl>Rc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不能滿足要求,採用電焊。
(註:按規范計算,連牆件與架體連接採用扣件的,很難滿足要求)
焊縫高度取h=4mm,焊縫強度設計值τ=170N/mm2
焊縫長度L=29.3 mm
取焊縫長度大於等於50mm,焊縫長度滿足要求。
7、立桿地基承載力計算
≤fg
式中 ——立桿基礎底面平均壓力,;
N——基礎頂面的軸向力設計值,11.3 kN
A——基礎底面面積;
fg——地基承載力設計值,本工程原地基為粘土,fg=kc×fgk
kc——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粘土取0.5
fgk——地基承載力標准值,查工程地質報告為85kPa
則A= m2 <[A]=1.5×1.1/2=0.825 m2
根據計算,腳手架基礎採用100厚C15素砼連片基礎,寬度1200,立桿地基承載滿足要求。
8、地下室頂板承載力驗算
③ 跪求腳手架用的48*3.5鋼管和51*3鋼管的截面模量
48*3.5鋼管的截面模量5.08cm3. 51*3鋼管的截面模量
W = 5.13 cm3;
④ 管材截面系數怎樣計算
朋友你要計演算法如下:
1,截面系數
section factor
機械零件和構件的一種截面幾何參量,舊稱截面模量。它用以計算零件、構件的抗彎強度和抗扭強度(見強度),或者用以計算在給定的彎矩或扭矩條件下截面上的最大應力。
根據材料力學,在承受彎矩Μ的梁截面上和承受扭矩T 的桿截面上,最大的彎曲應力σ和最大的扭轉應力τ出現於離彎曲中性軸線和扭轉中性點垂直距離最遠的面或點上。σ和τ的數值為
-0.032√(C+W)-0.21√(RD↑2)
式中Jxx和J0分別為圍繞中性軸線XX和中性點O的截面慣性矩;Jxx/y和J0/y分別為彎曲和扭轉的截面模量(見圖和附表)。一般截面系數的符號為W,單位為毫米3 。根據公式可知,截面的抗彎和抗扭強度與相應的截面系數成正比。
來源:http://ke..com/view/790306.htm
2,結構物截面系數軟體:
http://www.forum8.co.jp/chinese/uc-win/frame3d-cn.htm
⑤ 凈截面模量、毛截面模量怎樣分別計算
矩形截面抵抗矩W=bh^2/6
圓形截面的抵抗矩W=π^3/32
圓環截面抵抗矩:W=π(D^4-d^4)/(16D)
橫截面上不僅有正應力,而且還有切應力。由於切應力的作用,橫截面發生翹曲,平面假設不再成立。
但進一步的理論分析證明,對於跨長與截面高度比 l/h>5 的長梁利用公式δ=My/I 來計算其橫力彎曲的正應力,所得結果誤差甚微,足夠滿足工程實際需要。其中W=I/y,W稱為抗彎截面系數。
矩形Iy=hb3/12;其中3表示立方的關系;圓形Iz=3.14d4/64;d後面的4表示4次方。
(5)鋼管截面模量怎麼求擴展閱讀:
截面抵抗矩(W)就是截面對其形心軸慣性矩與截面上最遠點至形心軸距離的比值。
工程實際中最常見的彎曲問題是橫力彎曲,橫截面上不僅有正應力,而且還有切應力。由於切應力的作用,橫截面發生翹曲,平面假設不再成立。但進一步的理論分析證明,對於跨長與截面高度比 l/h>5 的長梁利用公式δ=My/I 來計算其橫力彎曲的正應力,所得結果誤差甚微,足夠滿足工程實際需要。其中W=I/y,W稱為抗彎截面系數。
由於橫力彎曲時,梁的彎矩隨截面位置變化,Mmax所在截面稱為危險截面,最大彎曲正應力發生在彎矩最大的截面上,且離中心軸最遠處,該處為危險點。
⑥ 鋼管的截面模量如何計算(要公式)
I=3.14/4*(R^4-r^4)
W=3.14/4*(R^3-r^4/R)
R為外半徑,r為內半徑
⑦ 管道截面模數管道截面模數是啥東西,如何計算的
最大彎曲正應力的計算公式是:σ=M/(γx*Wnx)。 其中:M是鋼管承受的最專大彎矩; γx――截面的塑性發屬展系數;對於鋼管截面,取為1.15, Wnx――鋼管凈截面模量,也稱為凈截面抵抗矩。如果截面沒有削弱,可以通過鋼結構設計手冊中的型鋼表格查到,如果截面有削弱,可以根據材料力學的公式根據截面尺寸通過計算公式計算得到
⑧ 請問:抗彎截面模量計算
抗彎截面模量Wz=Iz/Ymax
Iz是相對於中性層的慣性矩,
Ymax是相對於中性層的最大距離,
另一個是抗扭的
網址給你,比較詳細
http://wenku..com/view/b9e7989e51e79b896802269d.html
⑨ 鋼管抗彎截面模量計算鋼管抗彎截面模量W怎樣計算外經48,內徑42.4
材料力學》課本有專門的計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