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硬度試驗的試驗方法
1900年由瑞典人J.A.布里涅耳首先提出。圖1為布氏硬度試驗的原理。試驗時用一定大小的載荷P(牛頓)把直徑為D(毫米)的鋼球壓入被測材料表面,保持一定時間後卸除載荷,表面留下直徑為d(毫米)的壓痕,計算出壓痕的表面積F,根據下式得出布氏硬度值,用HB表示。
試驗在布氏硬度計上進行。適用於各種退火狀態下的鋼材、鑄鐵和有色金屬,一般用於硬度小於HB 450的場合。布氏硬度壓痕較大,一般以10mm及2.5mm的鋼球應用最為廣泛,因此布氏硬度檢測的硬度值最為代表性,較易得出材料的平均硬度,但所測工件表面壓痕明顯,不適用於檢測成品件。 由美國冶金學家S.P.洛克韋爾所提出,是應用最廣的試驗方法。試驗時以錐角為120°的金剛石圓錐或直徑為1.588毫米的鋼球為壓頭,先以初載荷P0壓入被測件表面,壓入深度為h0。再加主載荷P1,總載荷P=P0+P1,此時壓入總深度為h1。卸除主載荷P1,由於試樣的彈性變形恢復了h2,因此h=h1-h2-h0。由h值根據式可算出硬度值,式中k為常數。實際上,在洛氏硬度計上可以不經計算直接在表盤上讀出HR值。
為了用一種硬度計測定從軟到硬的材料硬度,須採用不同的壓頭和總載荷,組成不同的標尺,常用的有HRA、HRB、HRC 3種方法。
洛氏硬度試驗適用於各種鋼材、有色金屬、淬火後的高硬工件和硬質合金等,因其壓痕較小,常用於檢測成品及半成品的硬度,但對於組織不均勻的材質會出現檢測硬度差別較大的可能性。 英國維克斯公司提出的一種試驗方法,用兩相對夾角為136°的正棱形角錐以一定載荷P壓入被測件表面,由壓痕平均對角線長度d(毫米)計算壓痕表面積F(毫米2),則維氏硬度值HV可由下式計算得出
維氏硬度值也可根據壓痕對角線長度和載荷查表得出。維氏硬度試驗適於用來測定金屬鍍層或化學熱處理後的表面層硬度。
當維氏硬度試驗的作用載荷在 1千克力(980.5牛頓)以下時,稱為顯微硬度試驗。它可測定材料微小區域內的如金屬中的非金屬夾雜物或單個晶粒的硬度,可用來鑒別金相組織中的不同組成相,或測定極薄層內的硬度。 將鋼球在沖擊力作用下壓入試樣表面,測出被測件上的壓痕直徑,據此求出硬度值。有兩種測法:一種是將鋼球在已知的彈簧力的作用下,壓入被測件表面,根據壓痕大小,得出硬度值。另一種是將鋼球置於已知硬度的標准桿和被測件之間,用錘敲擊,測出標准桿和被測件的壓痕大小,進行比較後,求出被測件的硬度。
⑵ 庫存鋼材,硬質合金石頭,鍛件,台虎鉗鉗口合採用哪些方法檢查其硬度
庫存鋼材和鍛件用布氏硬度法檢驗。
硬質合金刀頭,台虎鉗鉗口用洛氏內硬度法檢驗。容
洛氏硬度法測試簡便,缺點是測量費時,且壓痕較大,不適於成品檢驗。 布氏硬度法測試值較穩定,准確度較洛氏法高。;迅速,因壓痕小,不損傷零件,可用於成品檢驗。其缺點是測得的硬度值重復性較差,需在不同部位測量數次。
⑶ 帶鋼硬度的現場檢測方法
帶鋼硬度的現場檢測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將成卷的帶鋼產品剪切下一部分,拿到台式硬度計上虛團盯來測量硬度(台式洛氏硬度計,測量HRC、HRB、HRA硬度值;台式維氏硬度計測量HV硬度值等)或祥。這種方法,雖然可以得出准確具體的硬度值,但沒有辦法做到在生產、進差和料現場對帶鋼產品進行就地、快速硬度值檢測,這是台式法的局限性;
另一種方法是用手持式韋氏硬度計進行檢測,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不必取樣,在現場可以直接對帶鋼硬度進行快速判斷,但是人手握力的大小和速度,會直接影響指針所指硬度值的偏大或偏低,這種方法最終得出的是韋氏硬度值,要通過查表才能轉換成對應的洛氏、維氏等硬度值。
⑷ 常用的測量硬度的方法有幾種其應用范圍如何
金屬材料的各種硬度值之間,硬度值與強度值之間具有近似的相應關系。因為硬度值是由起始塑性變形抗力和繼續塑性變形抗力決定的,材料的強度越高,塑性變形抗力越高,硬度值也就越高。
壓入法(布氏、洛氏、維氏)測量硬度,硬度值表示材料表面抵抗另一物體壓入時所引起的塑性變形的能力。
回跳法(肖氏、里氏)測量硬度,硬度值代表金屬彈性變形功能的大小。
刻劃法測量硬度,硬度值表示金屬抵抗表面局部破裂的能力。
1. HRA:(洛氏A)用於量測熱處理硬質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及其它軟硬材質的硬度測試。
2. HK:(Knoop 努氏)用於量測較軟材質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3. HRC:(Rockwell C洛氏)用於量測熱處理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等。
4. HRB:(Rockwell B洛氏)用於量測較軟材質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5. HR30T:(Rockwell 30T洛氏) 用於量測較軟材質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6. HB5:(Brinell 布氏5)用於量測鋁、軟質鋁合金、鑄鐵、銅、黃銅等。
7. HB30:(Brinell 布氏30)用於熱處理鋼、退火深冷處理鋼材、沖拉材料鋼、深沖鋼帶料等。
8. HV:(Vickers維氏)適用於量測各類材料。
9. R:(Tensile mole拉伸模數 N/mm2)用於熱處理鋼、退火深冷處理鋼材、沖拉材料鋼、深沖鋼帶料等。
10. HR15N:(Rockwell 洛氏HR15N)用於量測熱處理硬質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等。
⑸ 金屬材料的硬度測試方法有哪些
金屬的硬度,是指金屬表面局部體積內抵抗因外物壓入而引起的塑性變形的抗力,硬度越高表明金屬抵抗塑性變形的能力越強,金屬產生塑性變形越困難。硬度試驗方法簡單易行,又無損於零件。實際常使用的硬度試驗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維氏硬度三種。三種硬度試驗值有大致的換算關系,機械、機械工藝或金屬材料的手冊上面一般都有換算關系表。
[布氏硬度HB]
布氏硬度是用載荷為P的力把直接D的鋼球壓入金屬表面,並保持一定的時間,測量金屬表面上的壓痕直徑d,據此計算出的壓痕面積AB,求出每單位面積所受力,用作金屬的硬度值,叫布氏硬度,記作HB.
HB=P/AB=P/(πDh)=2P/(πD(D-SQD(D2-d2)))
單位:P-kgf,D,h-mm
對鋼來說,一般選用的鋼球D為10mm,載荷P為3000kgf,壓入時間為10秒。試驗所得直徑d應在0.25D-0.6D的范圍內。布氏硬度的使用上限是HB450,適用於測定退火、正火、調質鋼、鑄鐵及有色金屬的硬度。
[洛氏硬度HR]
洛氏硬度是工業生產中最常用的硬度測量的方法,因為操作簡便、迅速,可以直接讀出硬度值,不損傷工件表面,可測量的硬度范圍較寬。但洛氏硬度也有一些缺點,如因壓痕小,對材料有偏析及組織不均勻的情況,測量結果分離度大,再現性較差。
洛氏硬度(HR)也是用壓痕的方式試驗硬度。它是用測量凹陷深度來表示硬度值。洛氏硬度試驗用的壓頭分硬質和軟質兩種。硬質壓頭為頂角為120º的金剛石圓錐體,使用於淬火鋼等硬的材料。HRA以60kgf的負荷試驗,硬度有效范圍是>70,適用於硬質合金、表面淬火層及滲碳層;HRC以150kgf的負荷試驗,硬度有效范圍是20-67(相當於HB230-700),適用於淬火鋼及調質鋼。
軟質壓頭由直徑1.588mm(1/16")的鋼球製成,使用於退火鋼、有色金屬等,以HRB表示,硬度有效范圍是25-100(相當於HB60-230)。
這三種洛氏硬度在表盤上刻度的顏色有所規定,HRA和HRC為黑色刻度,HRB為紅色刻度。
[維氏硬度HV]
維氏硬度也是利用壓痕面積上單位應力作為硬度值計量。維氏硬度所使用的壓頭是錐面夾角為136º的金剛石四方錐體。
試驗時,在載荷P的作用下,在試樣試驗面上壓出一個正方形壓痕。測量壓痕兩對角線的平均長度d,藉以計算壓痕面積AV,以P/AV的數值表示試樣的硬度,以HV表示。
HV=P/AV=1.8544P/d2
載荷P的大小可根據試樣的不同選擇,一般為5-100kgf。
一般硬度測量方法對應的處理范圍:
1. HRA:(洛氏A)用於量測熱處理硬質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及其它軟硬材質的硬度測試。
2. HK:(Knoop 努氏)用於量測較軟材質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3. HRC:(Rockwell C洛氏)用於量測熱處理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等。
4. HRB:(Rockwell B洛氏)用於量測較軟材質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5. HR30T:(Rockwell 30T洛氏) 用於量測較軟材質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6. HB5:(Brinell 布氏5)用於量測鋁、軟質鋁合金、鑄鐵、銅、黃銅等。
7. HB30:(Brinell 布氏30)用於熱處理鋼、退火深冷處理鋼材、沖拉材料鋼、深沖鋼帶料等。
8. HV:(Vickers維氏)適用於量測各類材料。
9. R:(Tensile mole拉伸模數 N/mm2)用於熱處理鋼、退火深冷處理鋼材、沖拉材料鋼、深沖鋼帶料等。
10. HR15N:(Rockwell 洛氏HR15N)用於量測熱處理硬質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等。
⑹ 金屬材料的硬度測試方法有哪些
首先從硬度概念來講,硬度是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壓入其表面的能力,從概念理解測定方法。
其次從硬度的測量發展來講,硬度的測量包括的劃痕法、壓入法,但無非就是測量劃痕的深度、壓痕的面積或者深度。
對於鋼鐵廠比較常用的比如布氏硬度,是用載荷除以壓痕面積代表其硬度,方法容易實現,但在成品表面打布氏硬度的話會留下很明顯的壓痕;但對於洛氏硬度(金剛石圓錐壓頭),測量區域小,對成品表面影響小,當然他依靠的是卸載在和後的壓痕深度,與布氏硬度原理不一致,另外要求表面光潔度更高。
還有很多其他的測量表徵方法,但基本是採用壓入法。
剛度、強度和硬度都是材料的力學性能(或稱機械性能)指標,為了理解三者的意義,我們首先要知道:
彈性變形:當外力去掉後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和尺寸的變形。
塑性變形:當外力去掉後不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和尺寸的變形。
接下來,再來理解剛度、強度和硬度,就比較容易了:
剛度:金屬材料在受力時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
強度: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變形和斷裂的能力。
硬度:金屬材料抵抗更硬的物體壓入其內的能力。
其實,三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不過,硬度是一項綜合力學性能指標,一般硬度高的材料,其強度也高。
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變形和斷裂的能力稱為強度。按外力作用的性質不同,主要有屈服強度、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抗彎強度等,工程常用的是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這兩個強度指標可通過拉伸試驗測出。
⑺ 常用的測量硬度的方法有幾種其應用范圍如何
方法:塑料洛氏、邵氏、金屬洛氏、金屬布氏、金屬維氏、顯微維氏等。
具體操作:1、塑料洛氏:在規定的加荷時間內,在受試材料上面的鋼球上施加一個恆定的初 負荷,隨後施加主負荷,然後在恢復到相同的初負荷。 測量結果是由鋼球壓入材料的總深度,減去卸去主負荷後規定時間內的彈性恢復以及初負荷引起的壓入深度。洛氏硬度標尺每一分度表示壓頭垂直移動0.002mm,具體公式:HR=130-e/0.002 HR— 洛氏硬度值 e-主負荷卸除後的壓入深度
2、邵氏:使用邵氏A型硬度機測試,測試時需注意按照標准,測試環境須在標准狀態下(23±2℃,50±5% R.H) 進行,且測試前試片須在標准狀態下放置40小時以上。測試時,將試片置於硬度試驗機平台上。調整使壓針頭與試樣表面的距離至25.4±2.5mm,然後,施加合適力度(不沖擊被測物)使壓針頭壓在試樣上。待完全壓下,與測試物接觸1秒內,立即讀取刻度值到整數字並記錄其結果。
3、金屬洛氏:測試原理將壓頭(金剛石圓錐、鋼球或硬質合金球)分兩個步驟壓入試樣表面,經規定保持時間後,卸除主試驗力,測量在初試驗力下的殘余壓痕深度h,根據h值及常數N和S計算洛氏硬度。洛氏硬度應選擇在較小的溫度變化范圍內進行,因為溫度變化可能會對試驗結果有影響。所以試驗一般規定在10~35℃的室溫進行。試樣應平穩地放置在剛性支承物上,並使壓頭軸線與試樣表面垂直。避免試樣產生位移。使壓頭與試樣表面接觸,在無沖擊和振動的情況下施加試驗力,初試驗力保持不應超過3秒。將測在不小於1s且不大於8s的時間內,從初試驗力增加到總試驗力,並保持4s±2s,然後卸除主試驗力,保持初試驗力,經過短暫穩定後,進行讀數。為了讀書准確,在試驗過程中,硬度計應避免受到任何沖擊和震動。
4、金屬布氏:測試原理對一定直徑的硬質合金球施加試驗力壓入試樣表面,經規定保持時間後,卸除試驗力,測量試樣表面壓痕的直徑。布氏硬度與試驗力除以壓痕表面積的商成正比。壓痕被看作是具有一定半徑的球形,其半徑是壓頭槌直徑的二分之一。
5、金屬維氏:測試原理將頂部兩相對面具有規定角度的正四棱錐體金剛石壓頭用試驗力壓入試樣表面,保持規定時間後,卸除試驗力,測量試樣表面壓痕對角線長。維氏硬度值是試驗力除以壓痕表面積所得的商,壓痕被視為具有正方形基面並與壓頭角度相同的理想形狀。
6、顯微維氏:試驗一般在10~35℃的室溫進行。對溫度要求嚴格的試驗,試驗溫度應為23℃±5℃。根據試樣厚度和硬度選擇試驗力。使壓頭與試樣表面垂直接觸,垂直於試驗面施加試驗力,加力過程中不應有沖擊和震動,直至將試驗力施加至規定值。保持試驗力的時間為10~15秒。對特殊材料,試驗力保持時間可以延長,但誤差應在±2秒。
⑻ 怎麼算鋼鐵的硬度啊
硬度是衡量金屬材料軟硬程度的一項重要的性能指標,它既可理解為是材料抵抗彈性變形、塑性變形或破壞的能力,也可表述為材料抵抗殘余變形和反破壞的能力。硬度不是一個簡單的物理概念,而是材料彈性、塑性、強度和韌性等力學性能的綜合指標。硬度試驗根據其測試方法的不同可分為靜壓法(如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等)、劃痕法(如莫氏硬度)、回跳法(如肖氏硬度)及顯微硬度、高溫硬度等多種方法。
布氏硬度以HB[N(kgf/mm2)]表示(HBS\HBW)(參照GB/T231-1984),生產中常用布氏硬度法測定經退火、正火和調質的鋼件,以及鑄鐵、有色金屬、低合金結構鋼等毛胚或半成品的硬度。
洛氏硬度可分為HRA、HRB、HRC、HRD四種,它們的測量范圍和應用范圍也不同。一般生產中HRC用得最多。壓痕較小,可測較薄得材料和硬得材料和成品件得硬度。
維氏硬度以HV表示(參照GB/T4340-1999),測量極薄試樣。
1、鋼材的硬度
:金屬硬度(Hardness)的代號為H。按硬度試驗方法的不同,
常規表示有布氏(HB)、洛氏(HRC)、維氏(HV)、里氏(HL)硬度等,其中以HB及HRC較為常用。
⑼ 如何進行高合金鋼現場硬度檢測
在現場檢驗中,常用的檢驗方法有三種:一是用里氏硬度計對部件進行現場測試;二是用錘擊式硬度計對部件進行現場測試;三是對部件進行取樣,在實驗室中用台式布式硬度計進行檢驗。
布氏硬度是在一定的檢測力作用下,壓力與試樣壓痕面積的比值。其特點測量精度高、重復性好。里氏硬度是通過規定一定質量的沖擊體,以一定速度沖擊試樣表面,用沖擊頭在距離試樣表面1mm處的回彈速度與沖擊速度的比值計算其硬度值。其特點是精度高,可以保證±0.8%。錘擊式硬度的原理與布氏硬度測試方法一致,但其誤差較大,所以也稱「近似硬度檢測法」。
在現場進行硬度檢測時,台式布氏硬度測量時不可行的,多採用便攜里氏硬度進行測量,依據的測試標準是GB/T17394-1998《金屬里氏硬度試驗方法》。但是GB/T17394標准中明確規定其所測試對象為低碳鋼、低合金鋼和鑄鋼,超出這些材料的范圍應進行對比試驗,找出對應關系,這樣才能准確的記錄材料的真實硬度。GB/T17394第8條還規定,「應盡量避免將里氏硬度換算成其他硬度」,且「應在里氏硬度符號之前附以相應的硬度符號。例如400HVHLD表示用D型沖擊裝置測定的里氏硬度值換算的維氏硬度為400」。
因此,對於高合金剛,在現場進行硬度測試時,應對其進行實驗室模擬對比試驗,得出對應曲線關系圖,便於現場硬度試驗的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