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材的抗拉強度怎麼計算的
計算公式為:σ=Fb/So
式中:Fb--試樣拉斷時所承受的最大力,N(牛頓); So--試樣原始橫截面積,mm²。
試樣在拉伸過程中,材料經過屈服階段後進入強化階段後隨著橫向告衡截面尺寸明顯縮小在拉斷時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試樣原橫截面積(So)所得的應力(σ),稱為抗拉強度或銷腔者強度極限(σb)襪斗做,單位為N/
向左轉|向右轉
(MPa)。它表示金屬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壞的最大能力。
抗拉強度( Rm)指材料在拉斷前承受最大應力值。當鋼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後,由於內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變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時變形雖然發展很快,但卻只能隨著應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應力達最大值。
此後,鋼材抵抗變形的能力明顯降低,並在最薄弱處發生較大的塑性變形,此處試件截面迅速縮小,出現頸縮現象,直至斷裂破壞。鋼材受拉斷裂前的最大應力值稱為強度極限或抗拉強度。
單位:N/
2. 側移剛度怎麼求抗拉剛度
1、首先側移剛度計算公式為D=12i/(lo*lo)、森空側移剛度=剪力/層間位移。
2、其次側移剛度=k=M/θ,其中M為施加的力矩,θ為旋轉角度。
3、最後側移剛此告瞎度是指抵抗側向變形的能力,為施加於結構上的水平力與其引起的水平位移的比值;而且它的大小不僅與材料本身的性質有關,而且與構件或結構的截面友稿和形狀有關。
3. 抗拉剛度的定義 求~~~~
抗拉剛度為EA,E為彈性模量,A為桿件的截面面積,表示桿件的抗拉或抗壓變形的能力!
4. 直徑25的螺紋鋼的抗拉強度如何計算
直徑25的螺紋鋼的抗拉強度=該牌號螺紋鋼的抗拉強度x截面面積=41000牛頓~61000牛頓=4100kgf~6100kgf。
首先要版知道該螺紋鋼的牌號權,例如:HRB335、HRB400、HRB500。無論螺紋鋼的直徑為多少,只要是同一牌號的螺紋鋼其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是一樣的。
常見螺紋鋼的具體參數為:
HRB335:屈服強度:335Mpa、抗拉強度:445Mpa、斷後伸長率:≥17%
HRB400:屈服強度:400Mpa、抗拉強度:540Mpa、斷後伸長率:≥16%
HRB500:屈服強度:500Mpa、抗拉強度:630Mpa、斷後伸長率:≥15%
5. 鋼材抗拉強度計算公式
q235b鋼材的抗拉強度和彎曲強度值是375mpa
和
235mpa
q345b鋼材的抗拉強度和彎曲強度值是510mpa
和
345mpa
悄悄的告訴你:q就代表彎曲強度,後面的數值就代表強度值。
6. 壓力鋼管抗拉強度的計算
鋼管處於垂直狀抄態,因此其受力為頂段最大為其自重,底部最小為0。
最大應力和鋼管的最大形變出現在頂部(即懸吊位置):
由應力公式 σ=F/A 可知σ=F/A=ρgAL/A=ρgL(L為懸吊位置至底部的距離)
再由形變公式 ΔL=FL/EA=ρgALL/EA=ρgLL/E(L同上,E為彈性模量可查材料表得)
7. 鋼絞線抗拉強度如何計算
抗拉強度來不用計算,在預應力鋼筋混凝源土規范上有,查表就行。
抗拉強度:
抗拉強度(tensile strength)是金屬由均勻塑性變形向局部集中塑性變形過渡的臨界值,也是金屬在靜拉伸條件下的最大承載能力。
抗拉強度即表徵材料最大均勻塑性變形的抗力,拉伸試樣在承受最大拉應力之前,變形是均勻一致的,但超出之後,金屬開始出現縮頸現象,即產生集中變形;對於沒有(或很小)均勻塑性變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斷裂抗力。
抗拉強度( Rm)指材料在拉斷前承受最大應力值。當鋼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後,由於內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變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時變形雖然發展很快,但卻只能隨著應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應力達最大值。此後,鋼材抵抗變形的能力明顯降低,並在最薄弱處發生較大的塑性變形,此處試件截面迅速縮小,出現頸縮現象,直至斷裂破壞。鋼材受拉斷裂前的最大應力值稱為強度極限或抗拉強度。
符號為Rm(GB/T 228-1987舊國標規定抗拉強度符號為σb),單位為MPa。
8. 鋼材拉力計算公式是什麼
F0=K′*D2 *R0/1000
式中
F0 鋼絲繩最小破斷拉力,單位為kN;
D鋼絲繩公稱直徑,單位為mm;
R0鋼絲繩公稱抗拉強度,單位為MPa;
K′某一類別鋼絲繩的最小破斷拉力系數
9. 怎麼算鋼筋的屈服點、抗拉強度、伸長率
1、鋼筋屈服點 σs=Fs/A; ( Fs屈服力; A鋼筋橫截面版)
2、鋼筋抗拉強度 σb=Fb/A;;( Fb屈服力; A鋼筋橫截面)
3、鋼筋伸長率 δ=[(L1-L0)/L0]*100% (L1鋼筋拉權斷後標距;L0鋼筋原始標距)
10. 拉壓剛度計算公式,抗彎剛度計算公式分別是什麼謝謝!
拉壓剛度的計算公式是K=EI;
抗彎剛度的計算公式是D=ET*3.
1、抗彎強度=彈性模量x截面慣性矩。
2、是指物體抵抗其彎曲變形的能力。
3、抗彎剛度現多用於材料力學和混凝土理論中。以材料的彈性模量與被彎構件橫截面繞其中性軸的慣性昌盯滲矩的乘積來表示材料抵抗彎曲變形的能力。剛度是指材料或結構在受力時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是材料或結構彈性變形難易程度的表徵。材料的剛度通常用彈性模量E來衡量。
一、材料的抗彎剛度計算,實際上就是對材料製成的構件進行變形(即撓度)控制的依據,計算方法的由來,應該是從材料的性能特徵中得到的:
1、第一個特性決定材料的抗壓強度和抗拉強度,當材料的抗拉強度決定構件的承載力時,因其延伸率很大,而表現出延性破壞特徵,反之即為脆性破壞。如抗彎適筋梁和超筋梁,大小偏心受壓。
2、第二個是材料的離散性較大的特性決定了為了滿足相同的安全度,就需要更大的強度富裕(平均強度與設計強度之比),這一點在七四規范中反應在安全系數K中(抗彎 1.4,抗壓,抗剪是 1.55),新規范在公式中已經不見,但可從背景材料的統計回歸上找到由來;
3、第三個特性即材料的蠕變性能是塑性內力重分布的條件之一,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合理設計的材料結構能按設計者的意圖調節其內力。帶裂縫工作的構件其塑性鉸不是一點而是一個區域。
4、第四個特性在結構的概念設計中,有一條很重要,是在罕遇地震時,結構不存在強度的富裕而只有抵抗變形能力的好壞之分,即結構都要進入塑性變形階段(或彈塑性階段)。設計時,讓塑性鉸出現在什麼地方;讓多少構件適量破壞以吸收地震輸入能量,而地震之後又耐脊容易修復;
5、第五個特性是根據這個思路,就不難理解抗震規范中的許多要求了。比如說,短柱有典型的剪切破壞特徵,配箍率和軸壓比直接影響到柱的延性。框支剪力牆結構因變形過於集中而影響到抗震性能,轉換板結構剛度突變最大,在高烈度區盡量少用,這也是抗彎剛度計算方法的由來。
二、式中:
1、E是彈性模量,即產生單位應變時所需的應力,不同材料彈性模量不同,可以從材料手冊上查得
2、I是材料橫截面對彎曲中性軸的慣性矩,各常規型鋼慣性矩也則畢可以從材料手冊上查得,《石油化工設備設計便查手冊》中也可查到。
三、剛度計算公式:
1、一個結構的剛度(k)是指彈性體抵抗變形拉伸的能力。
2、計算公式:k=P/δ
3、P是作用於結構的恆力,δ是由於力而產生的形變。剛度的國際單位是牛頓每米(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