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淬火應該有多高溫度
淬火溫度又叫淬火加熱溫度,是指對將進行淬火處理的工件進行加熱所達到的最高溫度,也是其進行冷卻處理時的初始溫度,其在臨界溫度以上。通常亞共析鋼的淬火溫度為Ac3以上30~50度;共析鋼或過共析鋼的淬火溫度為Ac1以上30~50度。
⑵ 亞共析,共析,過共析鋼的淬火加熱溫度如何確定為什麼
淬火的目的仔卜是調整金屬的硬度。
常用的亞共析鋼加熱溫度900--750度左右。
過共析鋼加熱溫度750度左右。
具體是多少要弄清鋼的碳含量後到鐵碳狀態圖上去查,在GSK線上加40度左右。
⑶ 怎樣確定調質鋼的淬火溫度
亞共析鋼調質淬火加熱溫度是在Ac3以上30~50攝氏度,不是Ac1而是Ac3,過共析鋼淬火加熱才是以Ac1作參照線的,注意區別一下。
⑷ 45,T8,T12鋼淬火溫度如何確定怎麼確定
確定淬火加熱溫度抄的襲原則可以參考熱處理原理或工藝,簡單說亞共析鋼常用完全淬火,過共析鋼常用不完全淬火。
也有簡單確定淬火溫度的方法,就是直接查熱處理手冊。
T12:760-780℃
T8:760-800℃
45:830-850℃
如果是新手,就選中間值加熱淬火最好。
⑸ 確定碳鋼淬火加熱溫度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Fe-Fe3C相圖。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確定碳鋼淬火溫度的主要依據是(碳鋼的含悔岩碳量)即Fe-Fe3C相圖。碳鋼是含碳量在0.0218%~2.11%的碧悉御鐵碳合金,也叫碳素鋼,還含陸知有少量的硅、錳、硫、磷。
⑹ 確定碳鋼淬火加熱溫度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確定碳鋼淬火加熱溫度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鋼在加熱過程中,其內部組織結構要發生變化,並因此引起鋼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等也相應變化。為了保證加熱質量,認識這些變化規律是十分必要的。
鋼在加熱中力學性能變化的—般規律是:隨著加熱海溫度升高,鋼的強度和硬度降低,而塑性提高。但是鋼在整個加熱過程中,力學性能變化是不均勻的,溫度在200℃~400℃,是強度極限高峰值區,而塑性卻為低值區,這就是鋼的「藍脆」范圍。超過這個溫度范圍後,隨著溫度提高,強度極限下降,而塑性則不斷上升。
金屬在加熱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缺陷有氧化(又稱燒損)脫碳、過熱、過燒和內部裂紋等。其中氧化和脫碳足由坯料外層組織化學狀態引起的缺陷,過熱和過燒是由內部組織異常變化引起的缺陷,內部裂紋是由於溫度分布不敬坦均引起的內應力(溫度應力、組織應力)過大引起的坯料裂紋和開裂。
這些缺陷均是坯料在加熱過程中,由於加熱工藝(加熱規范)制定不合理或加熱操作不當所引起。正確的加熱方法是制定合理的加熱規范,並嚴格執行加熱規范。應盡量減少缺陷或從根本上防止缺陷發生,並使坯料獲得優良加熱質量。
確定鍛造溫度范圍的基本原則:金屬鍛造開始溫度和鍛造終結溫度,即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之間的一段溫度埋吵間隔稱為鍛造溫度范圍。
從提高塑性和降低變形抗力出發,希望盡可能提高金屬的加熱溫度;但從保證產品質量、避免加熱中產生缺陷出發,加熱溫度太高又不好。為了減少火次,節約能源並提商勞動生產率,不僅希望加熱溫度高,還希望結束鍛造時溫度低些;但為了避免嚴重的加工硬化而導致鍛造裂紋的產生,停鍛溫度不宜太低。由此可見,這些因素都是互相矛盾的,互相制約的,所以確定鍛造溫度范圍必須全面考慮。
確定鍛造溫度范圍的基本原則:保證金屬在鍛造溫度范圍內有較好的塑性和較低的變形抗力。保證得到良好質量(指內部組織和力學性能)的鍛件。盡可能擴大鍛造溫度范圍,以便減少火次,節約能源,並提高鍛造生產率。
在考慮上述原則時,要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首先要保證坯料加熱優良,以確保鍛出優質鍛件和良好的塑性,同時要減少加熱火次,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減少熱能損失。
為了達到優質、高產和低消耗目的,在金屬加熱各個階段中,規定爐溫或料溫隨時間變化的關系,這就是加熱規范,坯溫指坯料從裝爐開始到加熱完整個過程對爐子溫度和坯料溫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定。為了應用方便,加熱規范採用溫度一時間變化曲線表示,通常以爐溫一時間變化曲線(又稱加熱曲線)表示。
制定金屬加熱規范基本原則是優質、高效、低消耗,要求坯彎稿侍料在加熱過程中不產生加熱缺陷(裂紋、過熱與過燒,氧化和脫碳少),溫度均勻,加熱時間短、生產效率高和節省燃料等。
⑺ 1. 熱處理工藝中淬火溫度是如何確定的
鋼鐵的淬火溫度指的是鋼材奧氏體轉變的臨界溫度。不同含碳量、合金含量的鋼材有著不同的臨界點,但臨界點有著一個范圍內的浮動,所以下臨界點溫度指的就是奧氏體轉變的最低溫度。
⑻ 亞共析,共析,過共析鋼的淬火加熱溫度如何確定為什麼
亞共析鋼 t=Ac3+30~70℃
亞共析鋼一般加熱到Ac3以上使完全奧氏體化,目的是將組織中先析鐵素體也奧氏體化,使隨後的冷卻中都獲得想要的組織(馬氏體下貝氏體和托氏體)否則先析鐵素體在淬火過程中不發生相變而保留下來,降低了淬火鋼的硬度。但加熱溫度超過Ac3過高時,鋼碳化脫碳嚴重,奧氏體晶粒粗化,淬火後馬氏體粗大,使鋼的性能變壞。
共析碳鋼和過共析鋼 t=Ac1+30~70℃
過共析鋼加熱到Ac1以上不完全2奧體化淬火,這是因為過共析碳鋼在淬火加熱以前,都已經過球化退火,加熱到Ac1以上時,其組織為奧氏體體和一部分未溶的細粒狀滲碳體。淬火後奧氏體變為馬氏體未溶滲碳體顆粒被保留下來,它不但不會降低淬火鋼的硬度,而且還可能提高它的耐磨性。
⑼ 淬火加熱溫度如何選擇選擇的主要根據是什麼
從金屬相圖的分知析,應該加熱到差喊運液相線附近,但是不能超過液相線。
但是對於一般金屬是無法確定他的成道分在金屬相圖中的位置的。
所以這個溫度選擇也是一個經驗取值。
一般我內們把普虛梁通鋼的淬火800~1000攝氏度。一般經驗認滲和容為,在這個范圍內,溫度越高,效果越好。
⑽ 鋼的等溫淬火加熱溫度如何確定
Ac1:加熱時珠光體向奧氏體轉變的溫度;
Ar1:冷卻時奧氏體向珠光體轉變的溫度;
Ac3:加熱時轉變為奧氏體的終了溫度;
Ar3:冷卻時鐵素體轉變的開始溫度;
Accm:加升陵熱時溶入奧氏體的終了溫度;
Arcm:冷皮笑帆卻時析出二次滲碳體的溫度。
(10)鋼材的淬火溫度怎麼確定擴展閱讀:
熱處理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在從石器時代進展到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過程中,熱處理的作用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早在公元前770至前222年,中國人在生產實踐中就已發現,鋼鐵的性能會因溫度燃雹和加壓變形的影響而變化。白口鑄鐵的柔化處理就是製造農具的重要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