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的淬火是什麼意思
對鋼材進行加熱到一個很高的溫度,再急速冷卻,使鋼內部組織結構發生變化可以獲得很高的硬度
對鋼進行淬火,可以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1,提高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各種刃具,冷作模具,量具及表面要求耐磨的齒輪,軋輥,軋輥和滲碳件的硬度一般都要求達到HRC60左右。通過淬火可以達到要求的硬度和耐磨性。
2,賦予工件以需要的綜合機械性能,對於中碳鋼的各種工件,往往要求有較高的強度和較高的韌性相配合,通過淬火和高溫回火--調質,可以達到這種要求。
3,使工件獲得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通過淬火,可以使莫些鋼獲得特殊物理化學性能。如對用磁鋼進行淬火,可以增加其鐵磁性。(end)
㈡ 鋼材的什麼是淬火,回火,正火,退貨
鋼的熱處理種類分為整體熱處理和表面熱處理兩大類。常用的整體熱處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1.退火
把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在此溫度下保溫,然後緩慢冷卻到室溫.
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等幾種。
a將鋼加熱到預定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稱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鋼的硬度,消除鋼中不均勻組織和內應力.
b,把鋼加熱到750度,保溫一段時間,緩慢冷卻至500度下,最後在空氣中冷卻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鋼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於高碳鋼.
c,去應力退火又叫低溫退火,把鋼加熱到500~600度,保溫一段時間,隨爐緩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溫冷卻.退火過程中組織不發生變化,主要消除金屬的內應力.
2.正火
將鋼件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30-50℃,保溫適當時間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細化組織,改善鋼的性能,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的組織。
正火與退火工藝相比,其主要區別是正火的冷卻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熱處理的生產周期短。故退火與正火同樣能達到零件性能要求時,盡可能選用正火。
3.淬火
將鋼件加熱到臨界點以上某一溫度(45號鋼淬火溫度為840-860℃,碳素工具鋼的淬火溫度為760~780℃),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後以適當速度在水(油)中冷卻以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淬火與退火、正火處理在工藝上的主要區別是冷卻速度快,目的是為了獲得馬氏體組織。馬氏體組織是鋼經淬火後獲得的不平衡組織,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韌性差。馬氏體的硬度隨鋼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
鋼件淬硬後,再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下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稱為回火。
淬火後的鋼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須進行回火後才能使用。因為淬火鋼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發生脆斷。通過回火可以消除或減少內應力、降低脆性,提高韌性;另一方面可以調整淬火鋼的力學性能,達到鋼的使用性能。根據回火溫度的不同,回火可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三種。
A 低溫回火150~250.降低內應力,脆性,保持淬火後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B 中溫回火350~500;提高彈性,強度.
C 高溫回火500~650;淬火鋼件在高於500℃的回火稱為高溫回火。淬火鋼件經高溫淬火後,具有良好綜合力學性能(既有一定的強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韌性)。所以一般中碳鋼和中碳合金鋼常採用淬火後的高溫回火處理。軸類零件應用最多。
淬火+高溫回火稱為調質處理。
根據工件性能要求的不同,按其回火溫度的不同,可將回火分為以下幾種:
(一)低溫回火(150-250度)
低溫回火所得組織為回火馬氏體。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鋼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內應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時崩裂或過早損壞。它主要用於各種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沖模具,滾動軸承以及滲碳件等,回火後硬度一般為HRC58-64。
(二)中溫回火(350-500度)
中溫回火所得組織為回火屈氏體。其目的是獲得高的屈服強度,彈性極限和較高的韌性。因此,它主要用於各種彈簧和熱作模具的處理,回火後硬度一般為HRC35-50。
(三)高溫回火(500-650度)
高溫回火所得組織為回火索氏體。習慣上將淬火加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稱為調質處理,其目的是獲得強度,硬度和塑性,韌性都較好的綜合機械性能。因此,廣泛用於汽車,拖拉機,機床等的重要結構零件,如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回火後硬度一般為HB200-330。
從自來水淬火時工件容易淬裂、硬度不均且畸變大等現象,列出了自來水作為淬火介質的兩大缺點:一是低溫冷卻速度太快,二是冷卻特性對水溫變化太敏感。分析了自來水第二大缺點引起淬火硬度不均和畸變的原因。通過與氣態介質的對比,指出了液態淬火介質共同的兩類缺點:一是任何確定的液態介質,其冷卻速度的可調節范圍都很有限,以致同一個車間必須配備普通淬火油、中速淬火油和高速淬火油,才能滿足不同工件的需要;二是工件從蒸汽膜階段到沸騰階段期間,冷卻速度突然增大,可能引起較大的淬火變形。提供了克服液態淬火介質第二類缺點的七類技術方法。
淬火就是:工件加熱奧氏體化後以適當方式冷卻獲得馬氏體或(和)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最常見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空冷淬火等。
回火就是: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65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的工藝。
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淬火和高溫回火結合起來的工藝,稱為調質。
㈢ 什麼叫淬火什麼叫回火
淬火是把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定時間,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進行冷卻,從而獲得以馬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也有根據需要獲得貝氏體或保持單相奧氏體)的一種熱處理工藝方法。淬火是鋼熱處理工藝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工種工藝方法。
鋼鐵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
退火
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冷卻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准備。
正火
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於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
回火
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71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
淬火
工件加熱奧氏體化後以適當方式冷卻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最常見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空冷淬火等。
退火、正火、淬火 、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㈣ 什麼叫鋼淬火
鋼淬火是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並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版速冷卻的金屬權熱處理工藝。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廣泛用於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齒輪、軋輥、滲碳零件等)。通過淬火與不同溫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強度、韌性及疲勞強度,並可獲得這些性能之間的配合(綜合機械性能)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還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鋼獲得一定的物理化學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鋼增強其鐵磁性、不銹鋼提高其耐蝕性等。淬火工藝主要用於鋼件。常用的鋼在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時,原有在室溫下的組織將全部或大部轉變為奧氏體。隨後將鋼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卻,奧氏體即轉變為馬氏體。與鋼中其他組織相比,馬氏體硬度最高。鋼淬火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它的組織全部或大部轉變為馬氏體,獲得高硬度,然後在適當溫度下回火,使工件具有預期的性能。淬火時的快速冷卻會使工件內部產生內應力,當其大到一定程度時工件便會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開裂。為此必須選擇合適的冷卻方法。根據冷卻方法,淬火工藝分為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4類。
㈤ 什麼是淬火、回火。基本概念是什麼
淬火是把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然後採用水或油使工件迅速冷卻下來的一種熱處理方法,淬火的目的是為了得到高硬度的馬氏體組織。回火是將工件重新加熱到AC1以下某一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取出以一定方式冷卻下來。
退火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冷卻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准備。
目的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並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淬火
㈥ 淬火是什麼意思
淬火是把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定時間,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進行冷卻,從而獲得以馬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也有根據需要獲得貝氏體或保持單相奧氏體)的一種熱處理工藝方法。淬火是鋼熱處理工藝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工種工藝方法。
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6)什麼是鋼材的冷淬火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淬火時,最常用的冷卻介質是鹽水,水和油。鹽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潔的表面,不容易產生淬不硬的軟點,但卻易使工件變形嚴重,甚至發生開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質只適用於過冷奧氏體的穩定性比較大的一些合金鋼或小尺寸的碳鋼工件的淬火。
工件經局部加熱至奧氏體化溫度後,按通常方法冷卻,或用水流噴射加熱部位進行冷卻,以使工件局部變硬的淬火方法叫做局部淬火。生產中常用火焰加熱、感應加熱或鹽浴加熱實現工件的局部淬火。近年來,發展的激光加熱淬火時一種理想的局部淬火方法,並在生產中得到了應用。
㈦ 什麼是冷處理,鋼件淬火後為什麼要進行冷處理
冷處理鋼件淬火之後,要進行冷處理,剛經淬火之後的話就是溫度特別高,然後不進行冷處理的話,會發生變形嗯,氧化,然後就不純潔,所以進行立即的冷處理,讓這個剛才能夠更加的純凈無雜志,能夠有更好的質量出品
㈧ 鋼材淬火怎麼做 鋼材淬火怎麼操作
1、單液淬火:將鋼奧氏體化後,在單一淬火介質中冷卻到室溫熱處理。這種淬火方法適用於形狀簡單的碳鋼和合金鋼工件。碳鋼的冷卻介質一般採用水、鹽水或鹼水,合金鋼多採用油冷。單液淬火適宜大批量生產,並容易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其缺點是水淬性火鹽水淬時,中溫區的冷卻速度很低,有些鋼又不容易淬上火。
2、雙液淬火:鋼奧氏體化後,先進入一種冷卻能力強的介質中,在鋼的組織還未開始轉變時迅速取出,馬上進入另一種冷卻能力弱的介質中,緩冷到室溫。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形狀復雜的高碳鋼工件。雙液淬火通常用先水冷後油冷的方法冷卻工件,生產中叫做水淬油冷。對容易淬上火的鋼,可採取油淬空冷。
3、採用這種方式進行鋼材淬火時,工件在第一種冷卻介質中停留的時間難以掌握,要求操作者的技術應足夠熟練,故主要應用於碳素工具鋼製造的易開裂的工件,如絲錐等等。
㈨ 什麼是鋼淬火
淬火是將鋼件加熱到奧氏體化後以適當方式冷卻,獲得馬氏體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專工藝。淬火需與適屬當的回火工藝相配合,才能使鋼具有不同的力學性能,以滿足各類零件或工模具的使用要求。淬火與回火常作為零件的最終熱處理。
1、淬火+低溫回火(<250度)
可以減小淬火應力和脆性,保持淬火後的高硬度和耐磨性。主要用於處理刃具、量具、模具、滾動軸承以及滲碳、表面淬火的零件。
2、淬火+中溫回火(250~500度)
可以獲得高的彈性極限、屈服點和較好的韌性。主要用於處理各種彈簧、鍛模等。
3、淬火+高溫回火(>500度)
也稱為調質,可以獲得強度、硬度、塑性、韌性都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廣泛用於各種重要結構件,也也可作為某些精密零件的預預先熱處理。
㈩ 什麼叫鋼材的淬火與回火呢
淬火: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很快放入淬火劑中,使其溫度驟然降低,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卻,而獲得以馬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的熱處理方法。淬火能增加鋼的強度和硬度,但要減少其塑性。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劑有:水、油、鹼水和鹽類溶液等。而高速鋼的淬火劑可以是「風」,所以高速鋼又被稱為「風鋼」。
回火:將已經淬火的鋼重新加熱到一定溫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卻稱為回火。其目的是消除淬火產生的內應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預期的力學性能。回火分高溫回火、中溫回火和低溫回火三類。回火多與淬火、正火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