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屈強比的大小
首先
屈強比是指
鋼材的屈服強度/鋼材的極限破壞強度
鋼材受力在沒有超過屈服點時,它的變形是線型的,也就是卸載後它會還原到
原來的形態。受力如果超過屈服點,鋼材就產生塑性變形。在同樣的荷載增量下,過了屈服點的鋼材產生的變形要比沒有過屈服點的鋼才產生的變形大。
所以對這機械構件,當然是變形小的鋼材好.那麼鋼材的屈服強度就應該以接近鋼材的極限破壞強度為佳,也就是說
屈強比大的鋼材用來做結構零件可靠性高.
❷ 什麼是屈強比說明鋼材屈強比意義
鋼材的 屈服點 ( 屈服強度 )與 抗拉強度 的比值,稱為 屈強比 .屈強比越大,結構零件的 可靠性 越低,一般 碳素鋼 屈強比為0.6-0.65,低合金 結構鋼 為0.65-0.75 合金結構鋼 為0.84-0.86.強屈比相反.
❸ 什麼是鋼筋的屈強比它對結構安全有什麼影響
鋼筋的「復屈強比」即鋼筋的屈服強度制與抗拉強度的比值。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是衡量鋼材強度的兩個重要指標,也是設計中的重要依據。在工程中,希望鋼材不僅有高的屈服點,並且應具有一定的「屈強比」,屈強比是反映鋼材利用率和安全可靠程度的一個指標。在同樣抗拉強度下,屈強比愈小,說明鋼材可利用的應力值愈小,其可靠性則愈高。若萬一超載,會由於其抗拉強遠高於屈服強度,而不至於立刻斷裂;但屈強比過低,有效利用率太低,會造成鋼材的浪費。反之,屈強比過大則鋼材利用率提高,但其安全可靠性卻降低了,所以,選用時應兩者兼顧。即在保證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盡量提高鋼材的利用率。合理的屈強比一般應在0.6~0.75范圍內,如碳素結構鋼屈強比一般為0.58~0.63,低合金鋼為0.65~0.75,合金結構鋼為0.85左右。
❹ 何謂鋼材的強屈比其大小對使用性能有何影響
鋼材的屈服點(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的比值,稱為屈強比。
屈強比越大,結構零版件的可靠性越大,一般權碳素鋼屈強比為0.6-0.65,低合金結構鋼為0.65-0.75合金結構鋼為0.84-0.86。 機器零件的屈強比高,節約材料,減輕重量。
屈強比是指鋼材的屈服點應力與抗拉強度的比值,屈強比小,結構安全性能高,屈強比太大,鋼材不能有效利用。
(4)什麼叫屈強比鋼材屈強比的大小說明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按塑性設計時,鋼材的力學性能應滿足強屈比fu/fy≥1.25。對於有延性要求的結構構件,鋼筋強屈比也不應過大,否則會造成預期屈服構件出現承載力超強而不能實現預期的延性屈服機制。主要是為了保證縱向鋼筋具有一定的延性,當構件某個部位出現塑性鉸後,塑性鉸處有足夠的轉動能力和耗能能力。一般用來檢測螺紋鋼筋,一般圓鋼不需要檢驗強屈比。
❺ 結構設計中鋼材強屈比不應小於1.25,屈強比不應大於1.3的目的是什麼
這是規定
鋼筋強屈比和屈強比不合格依據是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專比值小於屬 1. 25和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准值的比值大於 1. 30。
按一、二、三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其縱向受力普通鋼筋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 1. 25;
2 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 1. 30;
3 鋼筋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實測值不應小於 9% 。
❻ 鋼材的屈屈比強屈比是什麼意思
屈屈比就是實際測量屈服強度與標准屈服值之比;
強屈比就實際測量的抗拉強度與屈服強度實測值之比
❼ 材料的屈強比是什麼選擇工程材料時屈強比過高或過低有何弊端
鋼材的屈抄服點(屈服強度)與抗拉襲強度的比值,稱為屈強比。
屈強比越大,結構零件的可靠性越大,一般碳素鋼屈強比為0.6-0.65,低合金結構鋼為0.65-0.75合金結構鋼為0.84-0.86。 機器零件的屈強比高,節約材料,減輕重量。
❽ 屈強比是反應什麼的
屈強比(σs/σb)
鋼材的屈服點(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的比值,稱為屈強比。屈強比越大,結構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鋼屈強比為0.6-0.65,低合金結構鋼為0.65-0.75合金結構鋼為0.84-0.86。
1.屈服點(σs)
鋼材或試樣在拉伸時,當應力超過彈性極限,即使應力不再增加,而鋼材或試樣仍繼續發生明顯的塑性變形,稱此現象為屈服,而產生屈服現象時的最小應力值即為屈服點。
設Ps為屈服點s處的外力,Fo為試樣斷面積,則屈服點σs=Ps/Fo(MPa),MPa稱為兆帕等於N(牛頓)/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
2.屈服強度(σ0.2)
有的金屬材料的屈服點極不明顯,在測量上有困難,因此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規定產生永久殘余塑性變形等於一定值(一般為原長度的0.2%)時的應力,稱為條件屈服強度或簡稱屈服強度σ0.2。
3.抗拉強度(σb)
材料在拉伸過程中,從開始到發生斷裂時所達到的最大應力值。它表示鋼材抵抗斷裂的能力大小。與抗拉強度相應的還有抗壓強度、抗彎強度等。
設Pb為材料被拉斷前達到的最大拉力,Fo為試樣截面面積,則抗拉強度σ
b=Pb/Fo(MPa)。
4.伸長率(δs)
材料在拉斷後,其塑性伸長的長度與原試樣長度的百分比叫伸長率或延伸率。
參考資料:鋼鐵知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