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材含碳量高於0.30%焊接後會出現什麼缺陷
這個水平的含碳量需要注意,如果環境溫度比較低的時候,焊接冷卻太快,容易產生裂紋。
製造工藝需做相應的優化,焊接前增加預熱,預熱到150°-200°,然後再焊接,這樣就不會產生裂紋了
⑵ 含碳量與焊接性的關系
含碳量高,焊接性硬,脆。反之,則韌性大,綿軟一些。對於不同的焊接效果,含碳量也會各異。
⑶ 用於焊接結構壓力容器受壓元件的碳素鋼和低合金鋼,含碳量一般是多少
用於焊接結構壓力容器受壓元件的碳素鋼和低合金鋼,含碳量一般不超過0.25%
⑷ 常用的鋼材五大元素影響鋼材焊接性能主要元素是什麼
常用的鋼材五大元素影響鋼材焊接性能主要元素是碳,硅,錳,磷,硫。
1.
鋼中含碳量增加,屈服點和抗拉強度升高,但塑性和沖擊性降低,當碳量0.23%超過時,鋼的焊接性能變壞,因此用於焊接的低合金結構鋼,含碳量一般不超過0.2%。碳量高還會降低鋼的耐大氣腐蝕能力,在露天料場的高碳鋼就易銹蝕。此外碳能增加鋼的冷脆性和時效敏感性。
2.
在煉鋼過程中加硅作為還原劑和脫氧劑,所以鎮靜鋼含有0.3%的硅。如果鋼中含硅量超過0.6%,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顯著提高鋼的彈性極限,屈服點和抗拉強度,故廣泛用於作彈簧鋼。在調質結構鋼中加入1.2%的硅,強度可提高15-20%。
3.
在煉鋼過程中,錳是良好的脫氧劑和脫硫劑,一般鋼中含錳0.3-0.5%。在碳素鋼中加入0.7%以上時就算「錳鋼」,較一般鋼量的鋼不但有足夠的韌性,且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提高鋼的淬性,改善鋼的熱加工性能。
4.
磷是鋼中有害元素,增加鋼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變壞,降低塑性,使冷彎性能變壞。因此通常要求鋼中含磷量小於0.045%,優質鋼要求更低些。
5.
硫在通常情況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鋼產生熱脆性,降低鋼的延展性和韌性,在鍛造和軋制時造成裂紋。硫對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蝕性。
⑸ 用於焊接壓力容器碳素鋼和低合金鋼含碳量一部大於多少
用於焊接結構壓力容器受壓元件的碳素鋼和低合金鋼,含碳量一般不超過0.25%
⑹ 焊接結構含碳量是多少
焊接結構件大部分都是低碳鋼,因此含碳量大多不會超過0.25%。
⑺ 含碳量的多少對鋼的性能有什麼影響
碳是決定鋼的力學性能的最主要因素,隨含碳量的增加,硬度增大,塑性、韌性下降。當含碳量<0.77%時,隨含碳量的增加,強度增加,而當含碳量>1.0%以後,強度反而下降。
碳素鋼按其含碳量的不同,可分為三種種類,分別是:低碳鋼——含碳量wc≤0.25% 、中碳鋼——含碳量wc0.25%~0.60% 、高碳鋼——含碳量wc>0.60%。
鋼的製取都是一項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如今,鋼以其低廉的價格、可靠的性能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是建築業、製造業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可以說鋼是現代社會的物質基礎。
不同含碳量鋼材的性能:
1、碳鋼:碳鋼的含碳量(wc)小於2%,碳鋼除含碳外一般還含有少量的硅、錳、硫、磷。按用途可以把碳鋼分為碳素結構鋼、碳素工具鋼和易切削結構鋼三類。碳素結構鋼又可分為建築結構鋼和機器製造結構鋼兩種。一般碳鋼中含碳量越高則硬度越高,強度也越高,但塑性降低。
2、碳素結構鋼:這類鋼主要保證力學性能,故其牌號體現其力學性能,用Q+數字表示,其中「Q」為屈服點「屈」字的漢語拼音字首,數字表示屈服點數值,例如Q275表示屈服點為275MPa。
若牌號後面標注字母A、B、C、D,則表示鋼材質量等級不同,含S、P的量依次降低,鋼材質量依次提高。若在牌號後面標注字母「F」則為沸騰鋼,標注「b」為半鎮靜鋼,不標注「F」或「b」者為鎮靜鋼。例如Q235-A·F表示屈服點為235MPa的A級沸騰鋼,Q235-c表示屈服點為235MPa的c級鎮靜鋼。
碳素結構鋼一般情況下都不經熱處理,而在供應狀態下直接使用。通常Q195、Q215、Q235鋼碳的質量分數低,焊接性能好,塑性、韌性好,有一定強度,常軋製成薄板、鋼筋、焊接鋼管等,用於橋梁、建築等結構和製造普通鉚釘、螺釘、螺母等零件。
Q255和Q275鋼碳的質量分數稍高,強度較高,塑性、韌性較好,可進行焊接,通常軋製成型鋼、條鋼和鋼板作結構件以及製造簡單機械的連桿、齒輪、聯軸節、銷等零件。
⑻ 什麼叫金屬材料的可焊性含碳量大於0.25%的鋼材,為什麼不應用於焊接鍋爐、壓力容器
金屬材料的可焊性是指金屬材料在一定的焊接工藝條件下能否獲得優良焊接接頭的性能。一種金屬,如果能用較普通又簡便的焊接工藝獲得優質接頭,則認為這種金屬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反之,如果要用很復雜或特殊的焊接工藝才能獲得優質接頭,則認為它的可焊性差。通常,把金屬材料在焊接時產生裂紋的敏感性及焊接接頭區力學性能的變化作為評價材料可焊性的主要指標。 鋼材的可焊性主要決定於它的化學組成,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碳元素。鋼中的其他合金元素大部分也不利於焊接,但其影響程度一般都比碳小得多。所以常把鋼中含碳量的多少作為判別鋼材可焊性的主要標志。鋼中含碳量增加,淬硬傾向就增大,塑性則下降,容易產生焊接裂紋。所以含碳量越高,可焊性越差。含碳量小於0.25%的碳鋼和低合金鋼,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含碳量增加,大大增加焊接的裂紋傾向,所以,含碳量大於0.25%的鋼材不應用於製造鍋爐、壓力容器。在特殊條件下,如選用含碳量超過0.25%的材料,必須得到設計單位總技術負責人批准。製造單位應對這類材料進行焊接性能試驗和焊接工藝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