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出口美國鋼鐵最多企業
太原鋼鐵。根據央視網官方網站表示,4萬億美元的基礎建設投資,太鋼不銹是國內鋼鐵出口美國的主要企業之一,也是出口量最多的企業,每年可出口100萬噸鋼鐵去美國。
『貳』 美國徵收鋁鋼材關稅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北京時間3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命令,15天後對美國進口的鋼鐵和鋁分別徵收25%和10%關稅。該稅針對向美國出口鋼鐵、鋁的所有國家,但加拿大、墨西哥獲得30天的關稅豁免,後續是否延長將取決於正談判中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進展。
特朗普政府一名官員表示,相關國家的關稅豁免將帶來其他國家關稅的上升,以維持美國國內(鋼鐵和鋁)生產商80%的產能利用率目標。
直接而言,這一政策對中國鋼鐵業和鋁業的影響有限,尤其對鋼鐵業影響有限。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進口國。美國鋼鐵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進口鋼鐵產品3812.1萬噸,同比增長15.4%。其中成品鋼材2955.8萬噸,同比增長12.2%。在成品鋼材進口排名中,中國位列第7位,進口81.3萬噸,較2016年下降5.7%,佔美國成品鋼材進口總量的2.75%。
中國鋼鐵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左右,出口量也穩居世界首位。2011年以來,中國鋼材出口連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至2015年出口量到達頂峰1.12億噸。2015年後,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及國內供給側改革影響,鋼材出口進入下降通道,2016年出口1.08億噸,同比下降3.5%,2017年出口7541萬噸,同比大降三成。
美國徵收25%關稅對中國鋼鐵出口影響有多大?
(圖源新華社)
盡管出口總量一路上揚,但中國對美國鋼鐵出口卻逐年遞減。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出口美國鋼材產品540萬噸,佔中國當年鋼材出口總量12.56%;到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鋼材產品118萬噸,僅佔中國鋼材出口總量的1.56%。在中國鋼材出口國排名中,美國由2006年的第2位下降至2017年的第18位。
中國對美鋼鐵出口萎縮是受美國頻繁的貿易調查影響。
美國是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最多的國家。據美國商務部數據,截至2018年底,美國有169項針對鋼鐵產品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其中29項針對中國,同時美國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多項保障措施或特別保護調查,用多種形式的關稅限制中國鋼鐵產品出口美國。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告訴《財經》記者,從中國鋼鐵產品整體出口規模看,美國這次關稅保護涉及的中國鋼鐵產能規模並不大,但中國對美鋼材出口可能會進一步萎縮。
中國鋁出口量約占年產量的10%。2017年,對美出口約佔中國鋁產品出口總額的14%。由於國際鋁價大幅上漲,受雙反關稅打壓的中國鋁產品在美國競爭力上升。今年1-2月,中國未鍛軋鋁和鋁材對美出口合計81.7萬噸,同比增長26%。
特朗普政府對鋁徵收的關稅要遠低於鋼鐵。今年2月27日,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重要鋁出口類鋁箔產品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作出最終裁定,涉案中方鋁企最高面臨186%的「雙反」稅率。相比之下,10%的新增關稅並不是中國鋁業的優先考慮事項。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遲京東對《財經》記者表示,他更擔心美國的保護關稅產生壞的示範效應,在全球掀起新的貿易保護潮流,進而波及中國對其他國家的鋼鐵出口。
美國的貿易措施常常引起其他國家跟隨。以光伏行業為例,2011年11月,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一年之後,歐盟也跟隨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在鋼鐵行業,中國也時常遭受歐盟的雙反調查。
由於歐美的雙反保護關稅,中國鋼鐵出口重心已經向歐盟、美國之外的國家轉移。2016年,中國向東盟、中東地區和韓國出口鋼材6909.29萬噸,同比增加395.61萬噸,增長6.07%,占出口總量的63.69%。
東盟是中國鋼材出口的主要地區。2016年,中國向東盟出口鋼材3893.75萬噸,同比增長12.62%,占出口總量的35.89%,比2015年提高5.13個百分點。2016年,中國鋼鐵出口前5名的國家分別為韓國、越南、菲律賓、泰國、印尼。
2017年4月,美國商務部分別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啟動「232調查」(指美國商務部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對特定產品進口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立案調查)。今年2月16日,美國商務部公布調查報告,認為進口鋼鐵產品嚴重損害國內產業,威脅國家安全。
美國商務部在鋼鐵領域建議三種制裁措施:1、所有進入美國的鋼鐵出口國統一徵收24%的進口關稅;2、對特定國家或地區(巴西、中國、哥斯大黎加、埃及、印度、馬來西亞、韓國、俄國、南非、泰國、土耳其及越南)徵收至少53%的關稅,其他國家實施和2017年等額的進口配額;3、對所有鋼鐵進口國實施等額於2017年進口量63%的配額制度。
特朗普最終選擇了第一種方案,並將稅率提升至25%。關稅保護政策已經引發了美國鋼材的價格上漲。蘭格鋼鐵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以鋼產品熱軋卷板為例,2月初美國中西部鋼廠出廠價格為718美元/噸,月末已漲至789美元/噸;螺紋鋼月初為606美元噸,月末已漲至694美元/噸。
3月9日,中國最大的幾家鋼鐵出口企業股價均微跌。多年來排名第一的沙鋼股份(002075.SZ)處於停牌中。本鋼板材(000761.SZ)開盤價5.10元,收於5.08元,微跌0.59%;太鋼不銹(000825.SZ)開盤價6.71元,收於6.59元,跌2.37%;寶鋼股份(600019.SH)開盤價9.42元,收於9.10元,跌2.99%;鞍鋼股份(000898.SZ)開盤價6.75元,收於6.62元,跌2.07%。
『叄』 美國徵收鋼鐵關稅對國內鋼價有何影響
影響不大,美國進口的鋼鐵中只有不到百分之2來自中國,反而是美國的幾個回傳統盟友比較倒答霉,首當其沖的是加拿大,其次歐盟和日本所受的影響都比中國大。
。
美國政府認定,這對美國鋼鐵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因此,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將按照指示,根據這些公司所獲補貼比例來要求它們繳納關稅。 道瓊斯消息稱,此決定立即生效,如果明年1月做出的最終裁決也贊成征稅,那麼這一關稅料將實施五年。 「一般進口關稅也就百分之十幾,236%的稅率明顯過高。」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這將逼迫國內企業減少出口至美國的耐蝕鋼數量,並尋找其他出口途徑和渠道。
事實上,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鋼鐵數量正在減少。蘭格鋼鐵雲商平台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出口至美國鋼材340.08萬噸,佔2014年全部出口量9738.38萬噸的3.5%;今年1-9月,中國出口至美國鋼材208.48萬噸,占同期全部出口量的2.5%。從今年前九個月的出口數據看,美國是中國的第十大鋼鐵出口目的國。
『肆』 中國哪些鋼材出口美國
華盛頓時間2018年3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命令,認為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決定將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全面征稅,稅率分別為25%和10%,暫時排除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產品,而美國其他的安全及貿易夥伴則可通過談判避免徵收。本文藉此淺談該政策對我國鋼材出口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
1)直接影響:2017年我國直接出口鋼材至美國118萬噸,僅占鋼材出口總量1.57%
據美國商務部2018年2月公布的《》(以下簡稱「影響報告」)報告中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共進口鋼材3593萬噸,前20大鋼材來源國佔美國鋼材進口總量的91%。其中,加拿大(580萬噸)、巴西(468萬噸)、韓國(365萬噸)、墨西哥(325萬噸)、俄羅斯(312萬噸)為美國前5大鋼鐵產品進口國,合計佔美國鋼材進口總量的57%;進口中國鋼材產品78.4萬噸,位居第11位,僅佔美國進口總量的2.2%。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口鋼材7524萬噸,其中出口至美國118萬噸,僅占我國鋼材出口總量的1.57%。事實上,我國出口至美國的鋼材量在近幾年中佔比都較低,2015年為2.16%,2016年為1.08%,而這一比例在2006年時為12.22%。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我國鋼材出口總量同比增加19.9%,而出口至美國的鋼材卻同比下降了28.7%,2016年又繼續同比大幅下降51.8%。
在「影響報告」中統計了截止2018年1月11日,美國對全球鋼鐵行業已生效的反傾銷反補貼情況,其中有28項是針對進口自中國的鋼材。2001-2017年期間美國對進口自中國的鋼材「雙反」呈逐年疊加形勢,也就導致了我國鋼材出口至美國的情況每況愈下。故而時至今日,美國新的關稅政策對於我國直接出口至美國的鋼材影響量也就非常有限了。
從當前我國直接出口至美國的鋼材品種結構來看,我國出口至美國的鋼材主要為其他鋼材(如鋼絲、鋼管接頭等),2017年其他鋼材占出口至美國鋼材總量的45%。其次為管材、板材、棒線材等,其「雙反」主要針對的品種為管材、板材、棒線材,如果說「雙反」貿易救濟舉措對這類品種的出口影響已經體現,那麼後期加征的25%關稅或將更直接的體現在其他鋼材出口品種類別上。
2)間接影響:美國主要鋼材進口國是中國鋼材主要出口目的地,或產生較大間接影響
美國作為全球鋼鐵進口大國,中國作為全球鋼鐵出口大國,不論美國自中國進口的鋼材占其進口總量的比重還是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鋼材佔中國出口總量的比重都明顯過於偏低,加之美國鋼價長期以來處於全球高位,國內鋼材是具有明顯價格優勢的,市場上對出口數據是不信服的。普遍認為,中國鋼材出口至美國的量被低估了,其轉口貿易和加工成成品從其他國家出口的量或更大。而美國本次的全球鋼鐵25%的關稅,也將對這部分的鋼材出口情況造成影響。
在美國的前20進口國中,除了白俄羅斯和瑞士,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是我國鋼材出口的主要目的地,2017年我國合計出口到這些國家和地區3445萬噸(不包括加拿大),占出口總量的46%;而美國從這些國家和地區合計進口2274萬噸,占其進口總量的63%。美國主要鋼材進口國和中國鋼材主要出口國的高度重合,加大了我國間接出口至美國的可能性,也就更有可能對我國鋼材出口產生較大不利影響。不過關稅調整也有可能抬升整體國際出口報價,間接增加中國鋼材出口機會。同時,「影響報告」中顯示美國對全球鋼鐵行業已生效的164起貿易救濟案件中,已經涉及了其主要進口國和主要進口品種,在美國需求較穩定的情況下,新關稅對各國鋼材現有的出口情況影響或相對有限。但,隨著特朗普關於基建、製造業等下游用鋼行業的相關政策出台,美國國內鋼材需求有望提振,而國際市場或被當前的新關稅政策拒之門外,當然更包括中國。
『伍』 2021年中國鋼鐵出口歐盟的地區分布
、產量
鋼鐵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不僅廣泛應用於建築、橋梁、鐵道、車輛、船舶和各種機械製造工業,而且在近代的石油化學工業、海洋開發等方面也得到大量使用,鋼鐵材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鋼鐵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之一,近年來全球粗鋼產量穩步增長,2021年全球粗鋼產量達1951百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72百萬噸,同比增長3.83%。
2011-2021年全球粗鋼產量統計
2011-2021年全球粗鋼產量統計
資料來源:世界鋼鐵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2-2028年中國鋼鐵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
分國家來看,2021年中國粗鋼產量完成1032.8百萬噸,佔全球粗鋼總產量的52.94%,全球排名第一;印度粗鋼產量完成118.2百萬噸,佔全球粗鋼總產量的6.06%,全球排名第二;日本粗鋼產量完成96.3百萬噸,佔全球粗鋼總產量的4.94%,全球排名第三;美國粗鋼產量完成85.8百萬噸,佔全球粗鋼總產量的4.40%,全球排名第四;俄羅斯粗鋼產量完成75.6百萬噸,佔全球粗鋼總產量的3.87%,全球排名第五。
2021年全球粗鋼產量排名前十的國家統計(百萬噸)
2021年全球粗鋼產量排名前十的國家統計(百萬噸)
資料來源:世界鋼鐵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從連鑄鋼產量來看,2021年中國連鑄鋼產量完成1018.2百萬噸,較2020年減少了31.2百萬噸;印度連鑄鋼產量完成103百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15.8百萬噸;日本連鑄鋼產量完成94.8百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12.9百萬噸;美國連鑄鋼產量完成85.6百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13百萬噸;俄羅斯連鑄鋼產量完成62.4百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3.3百萬噸。
2019-2021年全球粗鋼產量排名前十的國家連鑄鋼產量統計(百萬噸)
2019-2021年全球粗鋼產量排名前十的國家連鑄鋼產量統計(百萬噸)
資料來源:世界鋼鐵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21年全球粗鋼產量排名前十的國家連鑄鋼產量占粗鋼產量的比例均超過八成以上,2021年土耳其和伊朗連鑄鋼產量占粗鋼產量的100.00%,美國連鑄鋼產量占粗鋼產量的99.77%,中國連鑄鋼產量占粗鋼產量的98.59%,韓國連鑄鋼產量占粗鋼產量的98.58%,日本連鑄鋼產量占粗鋼產量的98.44%,巴西連鑄鋼產量占粗鋼產量的97.51%。
2021年全球粗鋼產量排名前十的國家連鑄鋼產量占粗鋼產量的比例(%)
2021年全球粗鋼產量排名前十的國家連鑄鋼產量占粗鋼產量的比例(%)
資料來源:世界鋼鐵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消費量
在全球粗鋼產量增加的同時,消費量也在增加,2021年全球成品鋼表觀消費量達1833.7百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48.80百萬噸,同比增長2.73%。
2017-2021年全球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統計
2017-2021年全球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統計
資料來源:世界鋼鐵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分地區來看,2021年亞洲地區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為1290.8百萬噸,較2020年減少了19.9百萬噸,佔全球成品鋼總消費量的70.4%,佔比最大;歐盟27國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為152.8百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21.8百萬噸,佔全球成品鋼總消費量的8.3%;美墨加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為136.9百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23.3百萬噸,佔全球成品鋼總消費量的7.5%;中南美洲地區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為50.7百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11.9百萬噸,佔全球成品鋼總消費量的2.8%;中東地區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為48.3百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1.3百萬噸,佔全球成品鋼總消費量的2.6%;非洲地區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為37.4百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2.2百萬噸,佔全球成品鋼總消費量的2.0%;大洋洲地區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為7.3百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1.2百萬噸,佔全球成品鋼總消費量的0.4%。
2017-2021年全球各地區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統計(百萬噸)
2017-2021年全球各地區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統計(百萬噸)
資料來源:世界鋼鐵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分國家來看,2021年中國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為952百萬噸,佔全球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的51.9%,全國排名第一;印度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為106.1百萬噸,佔全球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的5.8%;美國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為97.1百萬噸,佔全球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的5.3%;日本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為57.5百萬噸,佔全球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的3.1%;韓國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為55.6百萬噸,佔全球成品鋼表觀消費量的3.0%。
『陸』 中國鋼材主要出口到哪些國家
原來擬建防城港的鋼鐵基地因為沿海環保取消了。幾乎沒什麼出口,自銷都不夠。鑄鋼6塊錢一斤。還砂眼一大堆,不能密封的。
『柒』 美國徵收關稅對中國鋼企業影響大嗎
美國針對鋼鐵的「232調查」及措施,意在進一步減少各國對美國的鋼鐵出口,使美國鋼鐵的產能利用率恢復至80%以上。
近年來鋼鐵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底,美方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了48起救濟調查,涉案金額76億美元。僅2015年以來,就發起了8起調查,涉案金額近16億美元。
事實上,在美國對中國鋼鐵產品揮舞的雙反「大棒」之下,過去10年來中國對美鋼鐵產品出口呈逐年下降趨勢。2016年中國對美出口鋼材僅118萬噸,金額17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51.5%和40.1%。
鋼鐵行業B2B網站「我的鋼鐵網」資深鋼鐵分析師徐向春指出,由於中國對美國的鋼鐵出口份額已經很小,目前一年的出口量僅維持在100萬-200萬噸的水平,美國對鋼鐵產品徵收關稅對中國鋼鐵出口量影響不大。
在他看來,關稅對中國鋼企的經營影響不會很大。「中國鋼鐵行業進行了供給側改革,產業調整力度很大,取得了切實的效果。這兩年鋼鐵價格、產業利潤都出現了顯著回升,出口也在大幅減少。中國鋼鐵已經瘦身了,所以關稅整體影響不大。」
『捌』 加入WTO後第一案-中美鋼鐵貿易糾紛案
中美鋼鐵貿易摩擦成因及我國政府應對路徑選擇摘 要:近來,中美鋼鐵貿易摩擦頻繁,版其主要權原因首先是國內鋼鐵產能擴張過快,促使中國對美出口量大幅增長,其次是由於國內鋼材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所帶來的利益驅動。政府應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包括鋼鐵出口法律法規的建設,鋼鐵出口的中長期規劃,政府應對貿易摩擦的預警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貿易摩擦應急預案的建立等。
『玖』 怎樣寫好一篇有關中鋼貿易的論文
1中美鋼鐵貿易摩擦的成因分析 近年來由於中國鋼鐵對美出口激增,我國鋼鐵出口頻頻遭遇美方的反傾銷申訴或調查。 造成中美鋼鐵摩擦加劇的原因主要存在於兩個方面。首先是國內鋼鐵產能擴張過快,促使中國對美出口大幅增長,引起美國鋼企對「中國製造」的恐慌。自2000年以來,國內鋼鐵產量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到2006年,鋼產量已達到4.23億噸,鋼鐵產能的快速擴張促使國內鋼鐵企業尋找更多的銷售渠道和更大的市場,又恰逢世界經濟正處於景氣期,國外市場便成為中國鋼鐵的一個重要渠道,美國是我國鋼鐵主要出口國之一,隨著國內鋼鐵出口量的大幅增長,大量的中國鋼鐵給美國鋼市帶來了不小的沖擊。2005年之前,中國輸美鋼材從未超過150萬噸,2005年出口到美國的鋼材達到了230萬噸,而2006年更增長到540萬噸,中國鋼鐵出口增長趨勢令美國鋼鐵業驚恐不已,擔心中國會主導國際鋼鐵市場。 其次,鋼材價格總體偏低,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利益驅動了大量的鋼鐵企業,尤其是中小鋼鐵企業進一步擴大產能,擴大出口,為美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提供了充足的證據。我國鋼鐵產品的售價在國際市場上是偏低的,同一品種,平均較國外鋼鐵每噸售價低180-300美元左右,這就使得國內鋼鐵在國外市場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總體來看,我國鋼材價格偏低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一是我國產業集中度過低。韓國僅浦項鋼鐵廠的鋼產量就佔全國鋼產量的65%,前3家鋼廠的產業集中度為88%;日本前6家鋼廠的產業集中度為81%;歐盟6家鋼鐵企業鋼產量占歐盟整個鋼產量的74%;美國前8家鋼廠的產業集中度為73%。鋼鐵產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產業,產業集中度過低會加劇鋼鐵行業內部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引起低價競銷,這為美國利用WTO的規則來限制我國鋼鐵產品的出口提供了條件。同時產業集中度低會制約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提高,2006年全球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企業中,我國共有21家,只佔全國鋼鐵量的47.9%。大量中小鋼鐵企業無力在產品研發上進行大量的投入,只能生產附加值低的產品,而這類產品由於技術要求低,國內生產廠家也很多,已經超出了國內的需求,只有通過低價銷售到國外,這也會引起國外廠家的反傾銷調查。二是從成本水平來看,我國鋼鐵產品的成本偏低,在土地、勞動力、能源等方面與國外相比有著較大的比較優勢,如2004年中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人工成本占成本費用總額的6.62%,人工成本佔主營業務收入的4.13%,而日本優勢鋼鐵企業人工成本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10%,美國為20%-25%,德國為25%,英國為20%,盧森堡(安賽樂)為19%。中國鋼鐵產品的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中國鋼鐵產品在世界鋼鐵市場上價格優勢,從而促進了中國鋼鐵產品的出口,但是我們應該看到,能源成本相對低廉只是因為能源的單價較低,並不是能耗低,相反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鋼鐵企業的噸鋼能耗是日本的1.5倍,歐洲的1.2倍,能耗水平相當高,這也是值得我們警醒,不能盲目擴大出口的原因所在。三是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我國鋼材出口以低附加值的粗鋼產品居多,且出口產品結構單一,出口到韓國的主要為長材,出口到美國的主要為無縫鋼管,出口企業「小、多、散、雜」。出口產品結構失衡造成某一品種出口量突發性增長的局面,容易引起反傾銷調查,如中國線材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已經超過20%,這是2005年末美國鋼廠對中國線材提出反傾銷的主要原因。 2 應對鋼鐵貿易摩擦的政府路徑選擇 頻繁的貿易摩擦將不利於我國鋼鐵業的長期發展,企業在應對貿易摩擦時往往需要行業協會或政府的支持。 2.1 加快制定行業法律法規,規范出口貿易秩序 目前,針對鋼鐵大量出口帶來的貿易摩擦,我國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主要包括出口退稅率的調控政策以及出口許可管理政策。 2007年初以來,國家頻繁出台了關於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調控政策,發改委與鋼鐵行業相關企業還劃定了鋼鐵出口不超過生產總量10%的政策底線。然而由於國內外鋼材價格差仍然較大,且需求旺盛,通過調整出口退稅率這樣的價格調節,效果並不顯著。 2007年4月30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2007年第41號公告《對部分鋼材出口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的公告,公告的核心內容是:決定從5月20日起對83個編號目錄的鋼材產品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規定只限於一般貿易出口貿易方式的企業須向省級發證機構申請,所列鋼材出口許可證實行「一批一證」管理,許可證有效期為許可證簽發之日起3個月有效。同時規定外商投資企業按《貨物出口許可證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該政策屬於一般許可,由於沒有涉及出口資質、數量(配額)及操作細則等實質性問題,所以對大型鋼鐵出口企業並沒有造成實質性影響,但對小貿易商、民營鋼鐵企業及靠「搭大企業出口便車」出口的企業因增加程序及時間則起到規范約束或限制的作用。 總體上,單純通過關稅調整以及細則不明確的許可管理政策並不能有效地控制過度出口所帶來的問題。因此,在鋼材出口貿易准入方面設置一些門檻,建立企業出口資質審核制度,對中國鋼材的出口數量、品種、企業環保節能情況是否符合國家鋼鐵產業政策等方面對出口企業進行資質認定,從而制約那些不符合國家整體利益及鋼鐵產業政策的落後產能的繼續膨脹,減少貿易摩擦。 2.2 制定應對貿易摩擦的中長期戰略 (1)通過提高行業集中度,使鋼鐵產能保持合理規模。行業集中度低是中國鋼鐵行業的核心問題,是我國鋼鐵業市場控制力差,自主創新能力低,企業綜合能力不強的根本原因,並由此導致了出口產品低價競爭、過度出口等問題。提高鋼鐵行業集中度是目前中國鋼鐵業的一項首要的任務,重組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式。然而,由於觀念、體制、利益以及人事上的種種阻力,鋼鐵重組舉步維艱,「聯」而不「合」的問題嚴重。政府應在觀念、體制、利益以及人事等實際問題上給予合適的解決方案以進一步引導和鼓勵企業走聯合重組的道路。 (2)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節能環保,改變出口結構不合理問題。出口產品的單一化是引發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盡管自2005年以來,國家開始逐步實施淘汰鋼鐵行業落後產能的政策,但隨著外貿形勢的好轉,一些小規模民營鋼鐵企業選擇在大鋼廠周邊或礦、焦、煤資源豐富的地區,扎堆生產,形成產業群,利用廉價勞動力,幾乎為零的社會負擔和環保投入形成低成本優勢佔領市場。同時,這些小企業由於技術能力有限,產品以低附加值的粗鋼產品居多,能耗水平高,形成出口產品的單一化。嚴格行業准入、行業監管、節能環保等等制度和措施,加快淘汰落後的產能,實現節能環保,規范這些小企業行為,對於改善出口結構不合理現象十分重要。 (3)建立新型外貿促進體系。2006年以來,鋼鐵出口就出現了出口量激增而價格下滑的現象。這不僅加劇了貿易摩擦,也使國內企業在低價競爭中背上了成本上漲和貿易摩擦的雙重負擔。在貿易摩擦增加的形勢下,政府應建立以鼓勵出口高端產品;鼓勵向多個地區和國家出口,尤其是向發展中國家出口;鼓勵不易產生貿易摩擦的產品和具有專有技術特色的產品出口並提供信息支持和技術服務、稅收支持為主要手段的新型外貿促進體系。這樣有利於降低國際貿易摩擦也能進一步減小出口征稅給鋼鐵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
『拾』 求2001年到2006年的中國對美國的總出口額和增長率
Mysteel:簡述我國鋼材出口的部分特點變化
多年來我國鋼材出口一直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勢頭,尤其近幾年出口增速更是強勁。鋼材出口的快速增長不僅極大的緩解了國內鋼材市場的壓力、提升了鋼材生產效益;而且對擴大中國鋼鐵產品參與世界經濟發展、加強鋼鐵技術溝通和交流、提升中國鋼鐵工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有著重要作用。
觀察近年來我國鋼材出口情況,可以大致理出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鋼材出口總量持續擴大,增長勢頭強勁
2001年我國鋼材出口量為485萬噸,到2007年則達到6264萬噸,增長了近12倍。2004年和2006年我國鋼材出口增幅均在100%以上,2005年和2007年出口增幅雖然只有41.4%和45.5%,此增幅依然比較強勁,尤其在出口的絕對量上相當龐大,如2007年出口量較2006年增加了1960萬噸。接近2005年全年的出口水平。
表一:2001年-2007年我國鋼材出口量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鋼材總出口(噸) 4845576 5579134 7120117 14518758 20523939 43036703 62638980
增幅% 15.1% 27.6% 103.9% 41.4% 109.7% 45.5%
二、我國鋼材出口傳統的目的地逐漸分化
我國鋼材出口傳統上主要以東亞和美國為主,其中香港特區、美國、韓國長期占據中國出口目的地前三名,但近年來主要出口目的地所佔比重開始調整。
1、韓國始終保持中國最大出口目的地國
自2002年韓國超越香港,成為中國鋼材出口的首選目的地以來,6年來,這一地位始終「無人可撼」。2003年-2006年間,中國對韓出口鋼材占總量的比例一直在20.5%-26.9%之間。2007年我國對韓出口鋼材達到1160萬噸,占總出口量的18.5%,呈現一定縮減趨勢,不過,在未來較長的時間里,韓國在中國出口地區中將依舊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
2、香港的地位穩步減弱
香港地區曾經是我國鋼材出口最大的集散地,2001年,大陸對其出口占據總出口量的比重在16.7%,近年來,盡管大陸對其出口也在持續擴大,但在比重上卻不斷縮減,2007年只佔到總出口量的3.4%。在中國出口國別和地區排名上,2007年香港已降到第10位。
3、對美國出口出現負增長
美國一直是中國鋼材出口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長期占據前三強,近年來,受美國國內市場影響,中國對美出口有所調整,2007年對美出口鋼材414.4萬噸,較2006年減少126萬噸,降幅達23.3%。與此同時,對美出口占出口總量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15.7%,降到2007年的6.6%。
圖一:主要目的地佔中國出口總量的份額比較
4、對歐盟出口大幅上升,貿易金額居各目的地之首
歐洲是中國鋼材出口的一個極為重要地區,不僅是因為其需求量大,更是因為其需求檔次高、產生的效益好。2006年以來,我國對歐盟出口大幅攀升,其中2007年對歐盟出口量達到1110萬噸,較韓國僅差50萬噸,但在貿易金額上,卻較韓國高出15億美元以上,平均噸材價格高出韓國166美元。因此,如果將歐盟作為一個整體來看的話,韓國是中國鋼材出口量最大的目的地,而歐盟就是中國鋼材出口總值最大的目的地。
表二:2007年中國鋼材出口貿易額前12個國家和地區排序
2007年中國鋼材出口貿易額前12個國家和地區排序
排序 國別 出口數量(噸) 出口金額(美元) 單價
1 歐盟(27國) 11,099,087.08 8,763,046,350 790
2 韓國 11,602,479.24 7,231,298,378 623
3 美國 4,144,248.67 4,074,994,007 983
4 印度 2,865,795.67 2,053,598,576 717
5 越南 3,370,904.70 1,955,431,859 580
6 伊朗 3,144,026.59 1,657,271,450 527
7 香港 2,120,449.44 1,511,386,457 713
8 新加坡 2,163,094.47 1,425,780,384 659
9 台灣省 1,693,999.05 1,326,858,297 783
10 阿聯酋 1,962,449.18 1,177,946,700 600
11 俄羅斯聯邦 961,564.18 913,761,913 950
12 泰國 1,396,118.51 882,780,488 632
三、對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出口增長加快
近年來,各大新興經濟體以及大量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明顯加快,一些國家投資強勁,帶動鋼鐵消費不斷攀升。其中對中國鋼鐵最具吸引力的有中東、印度、東南亞等。
1、對中東出口高速增長
以中東地區的伊朗、阿聯酋、沙特三國為例,2001年我國對這三個國家出口鋼材只有16萬噸,但到2007年已經達到628.6萬噸,其中06、07兩年出口到這三個國家的鋼材增幅均在200%以上。目前我國對這三國的出口量已經佔到總量的10%。隨著中東基本建設繼續開展和擴大,未來中國對這一地區出口前景依然樂觀。
2、對東南亞出口穩步擴大
東南亞是離中國較近的地區,並且也一直是中國鋼材出口的重要市場,多年來,東南亞始終占據中國出口市場的較大份額。2007年中國對東南亞地區出口鋼材1054萬噸,基本與歐盟平齊,佔中國出口總量的16.8%。目前在東南亞地區中,越南、新加坡、泰國占據中國出口前三名。其中尤以越南吸引中國鋼材最為強勁。
近幾年中國對越南出口始終保持高增長態勢,從2005年到2007年三年中,中國出口越南的鋼材增幅分別達到73.5%;99.1%;95.7%。2007年對越出口量達到337萬噸,在不將歐盟視為一個單獨國家的情況下,越南吸納中國鋼材的總量則僅次於韓國和美國,位列第三大出口目的國。今年1月份又超過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鋼材出口目的國。
圖二:中國對主要國家鋼材出口變化
3、對印度出口增加明顯
2001年我國鋼材出口印度只有1.4萬噸,但到了2007年,迅速擴大到286.6萬噸,數量擴大十分明顯。印度是重要的新興經濟體,近年來經濟高速發展,鑒於其大國特徵,未來對鋼鐵需求的增長將十分壯觀,因此,對中國鋼鐵產品而言,印度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市場。
四、我國鋼材出口的品種結構穩步調整
根據國際市場的需要,我國早期鋼材出口以板管材為主,2001年我國出口的板管材佔比達到65.1%。隨後板管材出口有所下降,長材出口迅速增長,2003年板管材出口佔比降到45.8%,而線棒材出口佔比則上升到33.6%。近年來隨著我國板卷產能的大幅提升,我國板材出口再度走強,管材和線棒材稍稍偏弱。2006年和2007年我國板材出口佔比分別為47.3%和45.2%,管材佔比在15%左右,線棒材在25-26%。型材出口近年來持續加快,2007年出口552萬噸,占總量的比重由2003年的3.8%上升到2007年的8.8%。
圖三:主要鋼材品種佔比變化
我國鋼材出口結構的變化一方面反映了我國新增產能方面的結構調整,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國際市場需求的強弱。比如2007年我國線棒材出口占總出口量的比重較06年有所提升,而板材略有下降,反映出近年來全球各國基本建設方面十分旺盛,建材價格的升幅也遠遠大於板材的升幅。當然,全球板材需求也依然穩健。相對於板材而言,我國管材出口比重有所下降,這方面也反映出我國管材遭遇國際貿易摩擦的不利處境。
除上述部分特點以外,實際上我國鋼材出口還呈現出鋼材檔次不斷提高的特點,以不銹鋼材、船板、冷軋塗鍍材、高品質石油管材等為代表的高端鋼材出口量持續擴大,而傳統的低端鋼材其生產標准和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為中國鋼材大舉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必要條件。另外,全球經濟的多元化及快速發展,也為今後我國開拓對非洲、南美等地區的出口提供了更大便利,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我國鋼材出口仍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當然,目前國家在對待鋼鐵出口的政策上相對偏緊,這需要國內相關企業繼續加強結構調整力度,多角度、多層面的尋找高效益市場,以彌補出口關稅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