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電加熱鐵板,我想自製一個電加熱的鐵板 ,該怎麼弄,最好可以控制溫度,有圖表最好
鐵板上打洞,埋入陶瓷套管保護的熱電阻絲。如果需要控溫,再埋入溫度感測器。
㈡ 如何將一塊300*300*5的鋼板用電加熱到500度,要求表面溫度均勻
找有鹽浴爐的熱處理廠,請他們將工件放在鹽浴中加溫
㈢ 電加熱用哪一種方式好
電磁抄加熱器會比較好喲。通過把電能轉換為磁能,使被加熱鋼體感應到磁能而發熱的一種加熱方式。它從根本上解決了電熱片、電熱圈等電阻式通過熱傳導方式加熱的效率低下的問題熱是通過把電能轉換為磁能,使被加熱鋼體感應到磁能而發熱的一種加熱方式。它從根本上解決了電熱片、電熱圈等電阻式通過熱傳導方式加熱的效率低下的問題. 更多詳細資料查閱
http://www.coretor.com/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㈣ 鋼板用什麼加熱設備淬火合適呢
鋼板淬火使用感應加熱設備的比較多,感應加熱爐作為一種新型節電加熱裝置內,原理為容電磁感應。其熱量是由工件自身產生。你需要詳細說明你加工的鋼板尺寸、要加熱的溫度、需要的功率等,只有知道這些參數。才可以為你提供詳細的技術方案。
㈤ 鋼板加熱後快速冷卻有哪些方法,有氣冷方法嗎
鋼材加熱到臨界點上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在水或鹽水油中急速冷卻的過程叫淬火。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並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廣泛用於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齒輪、軋輥、滲碳零件等)。通過淬火與不同溫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強度、韌性下降及疲勞強度,並可獲得這些性能之間的配合(綜合機械性能)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還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鋼獲得一定的物理化學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鋼增強其鐵磁性、不銹鋼提高其耐蝕性等。淬火工藝主要用於鋼件。常用的鋼在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時,原有在室溫下的組織將全部或大部轉變為奧氏體。隨後將鋼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卻,奧氏體即轉變為馬氏體。與鋼中其他組織相比,馬氏體硬度最高。淬火時的快速冷卻會使工件內部產生內應力,當其大到一定程度時工件便會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開裂。為此必須選擇合適的冷卻方法。根據冷卻方法,淬火工藝分為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4類。
㈥ 用什麼方式加熱最好
無論是什麼形狀電熱管,都避免不了浸泡在水中,而且與水的接觸面積僅僅是加熱管的表面面積。
優點:設備成本低,加熱快,熱效率高
缺點:使用壽命低,結水垢後安全性差,故障率高,維修頻率高,需配套軟化水
2. 非金屬管加熱
非金屬加熱實際上完成了水電分離,安全上有所改善,同時無法避免水垢問題,以及功率衰減問題
優點:投資適中,穩定性好,水電分離
缺點:熱效率略低,節能效果一般,加熱噪音大
3. 電磁加熱
一款良好的加熱器,水在加熱過程被磁化處理,磁線與容器接觸面積大,促使金屬自身發熱,發熱均勻,基本使用過程功率不衰減,目前是全球最節能實用的加熱器
優點:熱效率高,機器穩定,使用壽命長,安全性極高,徹底實現水電分離,不需要軟化水
缺點:前期投資費用較高,控制系統復雜,對電源電壓穩定性要求高
4. 光電加熱
綜合加熱管平面化,玻璃管的金屬化,水電分離,有效減少水垢產生,全方位加熱,在實際應用中相比其他元件發熱更好。
優點:水電分離,永不腐蝕經久耐用,徹底杜絕安全隱患,克服了結垢問題和電磁加熱的控制問題
缺點:設備投資費用高,外形大,安裝不便
5. 空氣源熱泵加熱
利用空氣中的熱能加熱水,用少量電能將空氣中熱能收集、搬運到水中,只要有空氣就能加熱,提供60℃的熱水
優點:在南方地區熱效率高達300%以上,節能高效
缺點:投資費用大,對環境依賴過大,北方冬天基本不能運行,高溫高壓下壓縮機容易燒壞,運輸過程易損。
6. 板式加熱
採用優質電阻絲加保溫材料全密閉式加熱,既保證高熱效率,有保證了水電分離,導熱性能好,壽命長
優點:投資合理,熱效率高,水電分離,安全可靠,壽命長
缺點:市場不成熟,產品不常見,售後目前跟不上
7. 空化液體動力加熱
該產品是一種全新熱源設備。利用液體「空化現象」產生強大沖擊波,轉化成熱能
優點:體積小,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使用壽命長,液體加熱溫度高達98℃
缺點:投資太大,不適合小面積取暖
8. 燃煤燃氣加熱
比較傳統的加熱方式,熱效率低,環保節能差其優缺點暫不做說明,相信大家對此有很多見解。
㈦ 如何給鋼板均勻加熱並保持一定溫度
給鋼板感應加熱可均勻加熱並保持一定溫度,給鋼板感應加熱是由交變電磁場在版鋼板局部表面權激起渦流而被加熱的,零件本身就是熱源,鋼板局部由於熱載荷的作用,產生熱彈塑性變形。這是電磁、熱與應力及變形多場相互作用的過程。
㈧ 電加熱方式
電磁加熱器會比較好喲。通過把電能轉換為磁能,使被加熱鋼體感應到專磁能而發熱的一種加熱屬方式。它從根本上解決了電熱片、電熱圈等電阻式通過熱傳導方式加熱的效率低下的問題熱是通過把電能轉換為磁能,使被加熱鋼體感應到磁能而發熱的一種加熱方式。它從根本上解決了電熱片、電熱圈等電阻式通過熱傳導方式加熱的效率低下的問題. 更多詳細資料查閱
㈨ 加熱有幾種方式常見的有幾種加熱方式如:電阻絲加
電阻加熱
利用電流的焦耳效應將電能轉變成熱能以加熱物體。通常分為直接電阻加熱和間接電阻加熱。前者的電源電壓直接加到被加熱物體上,當有電流流過時,被加熱物體本身(如電加熱熨平機)便發熱。可直接電阻加熱的物體必須是導體,但要有較高的電阻率。由於熱量產生於被加熱物體本身,屬於內部加熱,熱效率很高。間接電阻加熱需由專門的合金材料或非金屬材料製成發熱元件,由發熱元件產生熱能,通過輻射、對流和傳導等方式傳到被加熱物體上。由於被加熱物體和發熱元件分成兩部分,因此被加熱物體的種類一般不受限制,操作簡便。
間接電阻加熱的發熱元件所用材料,一般要求電阻率大、電阻溫度系數小,在高溫下變形小且不易脆化。常用的有鐵鋁合金、鎳鉻合金等金屬材料和碳化硅、二硅化鉬等非金屬材料。金屬發熱元件的最高工作溫度,根據材料種類可達1000~1500℃;非金屬發熱元件的最高工作溫度可達1500~1700℃。後者安裝方便,可熱爐更換,但它工作時需要調壓裝置,壽命比合金發熱元件短,一般用於高溫爐、溫度超過金屬材料發熱元件允許最高工作溫度的地方和某些特殊場合。
感應加熱
利用導體處於交變電磁場中產生感應電流(渦流)所形成的熱效應使導體本身發熱。根據不同的加熱工藝要求,感應加熱採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有工頻(50~60赫)、中頻(60~10000赫)和高頻(高於10000赫)。工頻電源就是通常工業上用的交流電源,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工頻為50赫。感應加熱用的工頻電源加到感應裝置上的電壓必須是可調的。根據加熱設備功率大小和供電網容量大小,可以用高壓電源(6~10千伏)通過變壓器供電;也可直接將加熱設備接在380伏的低壓電網上。
中頻電源曾在較長時間內採用中頻發電機組。它由中頻發電機和驅動非同步電動機組成。這種機組的輸出功率一般在50~1000千瓦范圍內。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已使用的是晶閘管變頻器中頻電源。這種中頻電源利用晶閘管先把工頻交流電變換成直流電,再把直流電轉變成所需頻率的交流電。由於這種變頻設備體積小,重量輕,無雜訊,運行可靠等,已逐漸取代了中頻發電機組。
高頻電源通常先用變壓器把三相 380伏的電壓升高到約2萬伏左右的高電壓,然後用閘流管或高壓硅整流元件把工頻交流電整流為直流電,再用電子振盪管把直流電轉變為高頻率、高電壓的交流電。高頻電源設備的輸出功率有從幾十千瓦到幾百千瓦。
感應加熱的物體必須是導體。當高頻交流電流通過導體時,導體產生趨膚效應,即導體表面電流密度大,導體中心電流密度小。
感應加熱可對物體進行整體均勻加熱和表層加熱;可熔煉金屬;在高頻段,改變加熱線圈(又稱感應器)的形狀,還可進行任意局部加熱。
電弧加熱
利用電弧產生的高溫加熱物體。電弧是兩電極間的氣體放電現象。電弧的電壓不高但電流很大,其強大的電流靠電極上蒸發的大量離子所維持,因而電弧易受周圍磁場的影響。當電極間形成電弧時,電弧柱的溫度可達3000~6000K,適於金屬的高溫熔煉。
電弧加熱有直接和間接電弧加熱兩種。直接電弧加熱的電弧電流直接通過被加熱物體,被加熱物體必須是電弧的一個電極或是媒質。間接電弧加熱的電弧電流不通過被加熱物體,主要靠電弧輻射的熱量加熱。電弧加熱的特點是:電弧溫度高,能量集中,煉鋼電弧爐溶池的表面功率可達560~1200千瓦/平方米。但電弧的雜訊大,其伏安特性為負阻特性(下降特性)。為了在電弧加熱時保持電弧的穩定、在電弧電流瞬時過零時電路電壓的瞬時值大於起弧電壓值,同時為了限制短路電流,在電源迴路中,必須串接一定數值的電阻器。
電子束加熱
利用在電場作用下高速運動的電子轟擊物體表面,使之被加熱。進行電子束加熱的主要部件是電子束發生器,又稱電子槍。電子槍主要由陰極、聚束極、陽極、電磁透鏡和偏轉線圈等部分組成。陽極接地,陰極接負高位,聚焦束通常和陰極同電位,陰極和陽極之間形成加速電場。由陰極發射的電子,在加速電場作用下加速到很高速度,通過電磁透鏡聚焦,再經偏轉線圈控制,使電子束按一定的方向射向被加熱物體。
電子束加熱的優點是:①控制電子束的電流值Ie,可以方便而迅速地改變加熱功率;②利用電磁透鏡可以自由地變更被加熱部分或可以自由地調整電子束轟擊部分的面積;③可增加功率密度,以使被轟擊點的物質在瞬間蒸發掉。
紅外線加熱
利用紅外線輻射物體,物體吸收紅外線後,將輻射能轉變為熱能而被加熱。
紅外線是一種電磁波。在太陽光譜中,處在可見光的紅端以外,是一種看不見的輻射能。在電磁波譜中,紅外線的波長范圍在0.75~1000微米之間,頻率范圍在3×10~4×10赫之間。在工業應用中,常將紅外光譜劃分為幾個波段:0.75~3.0微米為近紅外線區;3.0~6.0微米為中紅外線區;6.0~15.0微米為遠紅外線區;15.0~1000微米為極遠紅外線區。不同物體對紅外線吸收的能力不同,即使同一物體,對不同波長的紅外線吸收的能力也不一樣。因此應用紅外線加熱,須根據被加熱物體的種類,選擇合適的紅外線輻射源,使其輻射能量集中在被加熱物體的吸收波長范圍內,以得到良好的加熱效果。
電紅外線加熱實際上是電阻加熱的一種特殊形式,即以鎢、鐵鎳或鎳鉻合金等材料作為輻射體,製成輻射源。通電後,由於其電阻發熱而產生熱輻射。常用的電紅外線加熱輻射源有燈型(反射式)、管型(石英管式)和板型(平面式)三種。燈型是一種紅外線燈泡,以鎢絲為輻射體,鎢絲密封在充有惰性氣體的玻璃殼內,如同普通照明燈泡。輻射體通電後發熱(溫度比一般照明燈泡低),從而發射出大量波長為1.2微米左右的紅外線。若在玻璃殼內壁鍍反射層,可將紅外線集中向一個方向輻射,所以燈型紅外線輻射源也稱為反射式紅外線輻射器。管型紅外線輻射源的管子是用石英玻璃做成,中間是一根鎢絲,故亦稱石英管式紅外線輻射器。燈型和管型發射的紅外線的波長在0.7~3微米范圍內,工作溫度較低,一般用於輕、紡工業的加熱、烘烤、乾燥和醫療中的紅外線理療等。板型紅外線輻射源的輻射表面是一個平面,由扁平的電阻板組成,電阻板的正面塗有反射系數大的材料,反面則塗有反射系數小的材料,所以熱能大部分由正面輻射出去。板型的工作溫度可達到1000℃以上,可用於鋼鐵材料和大直徑管道及容器的焊縫的退火。
由於紅外線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易於被物體吸收,並一旦為物體吸收,立即轉變為熱能;紅外線加熱前後能量損失小,溫度容易控制,加熱質量高,因此,紅外線加熱應用發展很快。
介質加熱
利用高頻電場對絕緣材料進行加熱。主要加熱對象是電介質。電介質置於交變電場中,會被反復極化(電介質在電場作用下,其表面或內部出現等量而極性相反的電荷的現象),從而將電場中的電能轉變成熱能。
介質加熱使用的電場頻率很高。在中、短波和超短波波段內,頻率為幾百千赫到300兆赫,稱為高頻介質加熱,若高於300兆赫,達到微波波段,則稱為微波介質加熱。通常高頻介質加熱是在兩極板間的電場中進行的;而微波介質加熱則是在波導、諧振腔或者在微波天線的輻射場照射下進行的。
電介質在高頻電場中加熱時,其單位體積內吸取的電功率為P=0.566fEεrtgδ×10(瓦/厘米)
如果用熱量表示,則為:
H=1.33fEεrtgδ×10(卡/秒·厘米)
式中f為高頻電場的頻率,εr為電介質的相對介電常數,δ為電介質損耗角,E為電場強度。由公式可知,電介質從高頻電場中吸取的電功率與電場強度E的平方、電場的頻率f以及電介質的損耗角δ成正比。E和f由外加電場決定,而εr則取決於電介質本身的性質。所以介質加熱的對象主要是介質損耗較大的物質。
介質加熱由於熱量產生在電介質(被加熱物體)內部,因此與其他外部加熱相比,加熱速度快,熱效率高,而且加熱均勻。
介質加熱在工業上可以加熱熱凝膠,烘乾穀物、紙張、木材,以及其他纖維質材料;還可以對模製前塑料進行預熱,以及橡膠硫化和木材、塑料等的粘合。選擇適當的電場頻率和裝置,可以在加熱膠合板時只加熱粘合膠,而不影響膠合板本身。對於均質材料,可以進行整體加熱。
㈩ 有沒有可以快速電加熱小塊金屬的方法
1.不能直接接電池 ,會把你的電池燒壞的。等於電池短, 你的電池只能承受專5A,屬
2、比較麻煩,a你要買個逆變器(目的:把2.5V直流變成交 流) b 買個100/5的電流互感器 。C.把互感器的2次側接上2.5V交流電源) ,使用15平方以上導線從互感器的中間穿過,導線兩端與金屬針相連。OK了 等著熱吧 100A 夠你用了。絕對安全。該裝置我稱它為:{王式大電流發生器}。
3、該裝置我曾應用到很多方面。有問題請隨時聯系
如需細問:請提供你的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