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坦克鈑金厚度多少
鈑金常用規格尺寸表
liyanfu83上傳於2015-01-05|(12人評價)|8260人閱讀|582次下載|文檔簡介|舉報文檔
在手機打開
內含鈑金設計的各類資料
Item
Material
Thickness
Dection
Inside R
Angle
序號
材料
厚度
折彎系數
內
R
角
折彎角度
Radius
圓角
V Width
寬度
Radius
圓角
1
鋼板
SPCC/SECC/SGCC
0.8
1.50
1.3
90°
0.5
8
0.2
2
鋼板
SPCC/SECC/SGCC
0.9
1.70
1.3
90°
0.5
6
0.2
3
鋼板
SPCC/SECC/SGCC
1.0
1.80
1.3
90°
0.5
8
0.2
4
鋼板
SPCC/SECC/SGCC
1.2
1.91
1.0
90°
0.4
6
0.2
5
鋼板
SPCC/SECC/SGCC
1.2
2.10
1.3
90°
0.5
8
0.2
6
鋼板
SPCC/SECC/SGCC
1.5
2.50
1.3
90°
0.5
8
0.2
7
鋼板
SPCC/SECC/SGCC
1.6
2.65
1.3
90°
0.5
8
0.6
8
鋼板
SPCC/SECC/SGCC
1.8
3.40
2.0
90°
0.8
12
0.6
9
鋼板
SPCC/SECC/SGCC
2.0
3.50
2.0
90°
0.8
12
0.6
10
鋼板
SPCC/SECC/SGCC
2.3
3.75
2.0
90°
0.8
12
0.6
11
鋼板
SPCC/SECC/SGCC
2.5
4.20
2.6
90°
0.8
16
0.6
12
鋼板
SPCC/SECC/SGCC
3.0
5.05
2.6
90°
0.8
16
0.6
13
鋼板
SPCC/SECC/SGCC
4.0
6.90
4.0
90°
0.8
25
0.6
14
熱軋鋼板
SPHC
2.3
3.77
2.6
90°
0.8
16
0.6
15
熱軋鋼板
SPHC
3.2
5.20
2.6
90°
0.8
16
0.6
16
熱軋鋼板
SPHC
4.2
7.40
4.0
90°
0.8
25
0.6
17
熱軋鋼板
SPHC
4.8
8.10
4.0
90°
0.8
25
0.6
18
鋁板
AL5052-H32
0.8
1.50
1.3
90°
0.5
6
0.2
19
鋁板
AL5052-H32
1.0
1.60
1.3
90°
0.5
8
0.2
20
鋁板
AL5052-H32
1.2
2.10
1.3
90°
0.5
8
0.2
21
鋁板
AL5052-H32
1.5
2.45
1.3
90°
0.5
8
0.2
22
鋁板
AL5052-H32
1.6
2.70
1.3
90°
0.5
8
0.6
23
鋁板
AL5052-H32
1.6
2.40
1.3
90°
0.6
10
0.6
24
鋁板
AL5052-H32
2.0
3.25
2.0
90°
0.8
12
0.6
25
鋁板
AL5052-H32
2.3
3.60
2.6
90°
0.8
16
0.6
26
鋁板
AL5052-H32
2.5
4.20
2.6
90°
0.5
16
0.6
27
鋁板
AL5052-H32
3.0
4.70
2.6
90°
0.8
16
0.6
28
鋁板
AL5052-H32
3.2
5.00
2.6
90°
0.8
16
0.6
29
鋁板
AL5052-H32
3.5
5.90
4.0
90°
0.8
25
1.5
30
鋁板
AL5052-H32
4.0
6.80
4.0
90°
0.8
25
1.5
31
鋁板
AL5052-H32
5.0
8.10
4.0
90°
0.8
25
3.2
32
銅板
Copper
0.8
1.60
1.3
90°
0.5
6
0.2
33
銅板
Copper
1.0
1.90
1.3
90°
0.5
8
0.2
34
銅板
Copper
1.2
2.15
1.3
90°
0.5
8
0.2
35
銅板
Copper
1.5
2.55
1.3
90°
0.5
8
0.2
36
銅板
Copper
2.0
3.50
2.0
90°
0.8
12
0.6
37
銅板
Copper
2.5
4.20
2.6
90°
0.8
16
0.6
38
銅板
Copper
3.0
5.00
2.6
90°
0.8
16
0.6
39
銅板
Copper
3.2
5.10
2.6
90°
0.8
16
0.6
40
銅板
Copper
3.5
6.00
4.0
90°
0.8
25
1.5
41
銅板
Copper
4.0
7.00
4.0
90°
0.8
25
1.5
42
附表一:折彎參數表
Bend forming 0°
(
拍死邊
) L=A+B-0.43T, T=Thickness, Dection=0.43T
Note(
說明
): L(
展開長度
)=A(
料外尺寸
)+B(
料外尺寸
)-K(
折彎系數
)
,非
90°
折彎按中性層展開,中性層距材料內側為T/3,內
R
角參照上表。
Bending Factor List
折彎參數表
2006
年
4
月
7
日
Die
下模
Punch
上模
V
槽為板厚的
6-8
倍
,
非
90
度展開
=180
度
-
角度
/90
度
*
折彎系數
折彎系數為板厚的
1.8
倍
(
鐵板
),
鋁板為
(1.6
倍
)
在
2mm
以下的板材中,
K
因子為
0.432
,
R
=板厚時,展開尺寸能精確到
0.05
以內
Solidworks
如何設計鈑金折彎的
K
因子(原創)
2010-02-04 12:49
一般設計鈑金
最小內半徑
r=
厚度
/2
,如果小於這個數,工藝上要開槽解決。但客戶指定的
r
情況下:用比如客戶非要用
r4
或者
r20
對應
的
K
因子就不同了。不管
r=
多少,對普通
Q235
鋼的
K
因子可以這樣設置
請打開
EXCEL
用這個公式
K=POWER(
內半徑
/
板厚
,1/7)*0.41
其他
POWER
表示某數的乘冪
比如在
A1
輸入板厚
"2"
,
A2
輸入內半徑
"1"
,
A3
輸入
"=power(a2/a1,1/7)*0.41"
最後會在
A3
上顯示
0.371347
,這個就是
K
因子了。
大家注意到
0
。
41
了嗎?對不同材料可以用下面的數據。
軟黃銅或軟銅材料:
0.35
半硬銅或黃銅、軟鋼和鋁等材料:
0.41
青銅、硬銅、冷軋鋼和彈簧鋼等材料:
0.45
最後說明:
不同機器折彎的尺寸可能不一樣,要更精確的數據要自己根據這個數據的基礎上,折幾個實物去修正。
Angle
角度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內側為T/3,內
R
角參照上表。
❷ 坦克的鋼板大概有多厚
現代坦克都是復合裝甲,炮塔正面相當於600mm以上裝甲板,別的地方就薄多了,頂部和底部最薄,2,30mm
❸ 以下幾種坦克的裝甲各有多厚
1:謝爾曼坦克的正面和側面裝甲厚50毫米,正面有47度斜角,防護效果相當於70毫米,側面則內沒有斜容角。炮塔正面裝甲厚88毫米.
:2:「虎王」是以150毫米厚裝甲為標准設計的車型,並且車體與炮塔均有傾角,防護性能極其優異,當時盟軍普遍裝備的75毫米反坦克炮只能在零距離方能將其擊穿
3:豹2首上裝甲80mm,但因採用55度傾角所以相當於虎式的那種垂直裝甲140mm,而且採用了「表面滲透技術」將碳元素滲入裝甲表面10%的深度,極大的提高了裝甲硬度
4:T-34「車體前部焊接了2塊30-40毫米厚鋼板,炮塔前部也安裝了80毫米的附加防盾,炮塔前部另外又掛載了保護側面的裝甲板,這樣就使得T26E4超級潘興的炮塔正面裝甲達到了152毫米,車體前上裝甲為122毫米並有46度的傾角,車體前下裝甲96毫米。
5:因此裝甲厚度並非十分堅硬,。
:6:「,其裝甲類似於英國的「喬巴姆」多層復合裝甲,炮塔正面安裝了裝甲防護組件,炮塔內表面裝有防崩落襯層,履帶裙板也採用改進的復合裝甲,
7:斯大林2號。裝甲最厚處達到120MM。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❹ 坦克正面裝甲最厚有多厚
梅卡瓦MK-4型全重約70噸,抄坦克車體是鑄造的,前上裝甲焊接有良好防彈形狀的裝甲板,重要部分採用間隔裝甲技術。外掛模塊裝甲,採用發動機前置的設計最大限度的保護成員的安全。該坦克用於保護乘員的裝甲重量占坦克戰斗全重的70%,大大高於其他坦克。有報道稱其裝甲的厚度達1150mm如再加上發動機艙是的厚度和其隔層裝甲的厚度,其全部防護厚度早就超過一米了。
❺ 世界上的最重型坦克的鋼板是多少CM
240MM鼠式坦克是二戰期間德國製造的一種重型坦克,是世界上最重的坦克。重型坦克是早期坦克的一種類型。早期坦克是按照戰斗全重和火炮口徑來分類。重型坦克重40~60噸,火炮口徑最大為125 毫米,主要用於支援中型坦克戰斗。「鼠」式和其他計劃中的坦克還是沒能在二戰結束以前投入戰場使用。其開發史可追溯至德國陸軍在戰前對俄國T-35A、B和C型重型坦克的調查報告,另外還有傳聞說俄國人正在發展一種重達100噸的坦克,這種看似威力無比的「陸地戰列艦」深深地吸引住了希特勒。為了滿足希特勒的這個興趣,克虜伯公司早在1941年就接到了陸軍武器局的命令,發展一種類似俄國人的100噸坦克那樣的戰車。於是克虜伯公司的設計師們做了大量的110、130、150及170噸級坦克的發展研究,但是始終沒有一種走出圖紙階段而變為實車。因為它們的笨重的大塊頭,所以這些超重型戰車的第一個代號就稱為「猛獁」,後來為了迷惑敵人的情報,又改稱為「鼠」式。好像對已經超負荷運轉的德國軍工產業熟視無睹似的,希特勒在1942年3月21日亦同樣命令保時捷公司設計一種100噸的戰車,這種大坦克被稱為「保時捷鼠式」。1942年5月,希特勒再次要求用最高速度進行特大型坦克的開發,同時他認為將重量減至70噸是錯誤的,而增至120噸最佳。在他的觀點中,坦克上後中的裝甲和一門高性能的火炮比機動性更為重要。1942年12月,保時捷教授和克虜伯公司的穆勒博士呈交給希特勒一份關於「鼠」式坦克生產的預備工作狀況報告。產量力爭達到每個月5輛(聽著就知道這東西多麼難造了),在克虜伯公司生產。1943年1月,希特勒把參與與競爭的克虜伯公司和保時捷公司的設計進行了比較之後,決定採用「保時捷鼠式」法案,並贊成使用128毫米KWK主炮。1943年5月1日,「鼠」式的木製全尺寸模型向希特勒作了展示,最後他同意將其投入生產,並下達了150輛的定單。但到了1943年10月,希特勒原來的150輛定貨又被取消了。第一輛原型車製造出來後,全車重量達到了150噸,由於要滿足希特勒對更厚重裝甲的一再要求,最後裝甲的厚度達到了驚人的240MM,而「虎王」坦克的正面裝甲也只有150MM。而且全重一步一步增加到了188噸。
❻ 坦克的厚度是多少
我們來說坦克裝甲厚自度一般是相當於多少毫米的均質鋼板,不代表就是那麼厚,因為現代坦克多使用復合裝甲,那個厚度只是一個指標,坦克實際的裝甲厚度是很薄的,M1A1埃博拉姆斯的前裝甲實際厚度只有130毫米(貧鈾裝甲),我國的ZTZ2000(88C)也不過140毫米(陶瓷復合)。
❼ 目前主戰坦克的裝甲厚度是多少
現役三代坦克,前裝甲(最厚處)都在500毫米以上。下面是各國坦克前裝回甲列表(特別聲明,不掛答反應式裝甲):
M1A2(美國) 700毫米
豹IIA6 (德國) 700毫米
挑戰者IIE(英國) 700毫米
勒克萊爾(法國) 650毫米
90式(日本) 550毫米
K1A2(韓國)550毫米
梅卡瓦IV(以色列)700毫米
T-90(俄羅斯)600毫米
99G(中國)700毫米
96G(中國)600毫米
❽ 坦克的裝甲有多厚
由於坦克的裝甲厚度每個部分都不相同,且因為類型和型號的差別會有所差異,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坦克底部裝甲少說也有50mm厚,而且不同部位也會不同。
❾ 坦克鐵板多厚
現在坦克都是多層合成板,一般在十厘米左右厚,比幾十厘米厚的鋼板都要耐用
❿ 坦克的裝甲厚度像正面200mm是不是真的拿20厘米厚的鋼板造的
如果是現代坦克的話,那不是的,如果是二戰坦克那就是那麼厚的鋼板。
現在坦克防護力,用的是一個數值叫軋壓均質裝甲。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大部份坦克的裝甲形式以及其它裝甲車輛均覆蓋著鋼板。若要增加車輛的防護,即意味著要增加更厚的鋼板,而厚重的裝甲相對的也減低了其機動性。從那時以來,一些形式的裝甲開始發展出混入一些空氣、陶瓷或是貧鈾(depleted uranium,簡稱DU)於鋼質之中。在現代化武器攻擊下,更大的撞擊力量與更高的溫度切割沖擊,傳統的軋壓均質裝甲已不敷使用,遂由更高等級的裝甲取代,而測量單位也跟著有所改變。
更新的裝甲估量數我們稱做「等效軋壓均質裝甲(Rolled Homogeneous Armour equivalency,簡稱RHAe),其做為一種粗略估計的單位,或是被炮彈穿透的能力,或是其裝甲形式的保護能力,這些不一定是使用鋼材。但是,因為各裝甲間形式、質量、金屬以及分工組裝等不同,RHAe是否能有效的比對不同形式裝甲,仍有許多爭議性。
簡單點說就是現在坦克沒有純裝甲的了,都是復合裝甲+附加裝甲。說的防護力都是說這些裝甲的防護力相當於軋壓均質裝甲的數值是多少。
比如一輛坦克的復合裝甲+附加裝甲的防護力相當於1200毫米軋壓均質裝甲。其實復合裝甲和附加裝甲加一起估計也就600-800毫米厚,甚至更低。但是防護效果相當於1200毫米軋壓均質裝甲。
當然防護效果也跟打來的炮彈種類不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