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開瑞k50的後懸架是扭力梁的,和同級別當中的鋼板彈簧比有什麼優勢
看你怎麼用家用還是帶貨,家用的話扭力梁乘坐舒適性要好些,鋼板適合拉貨
⑵ 前途K50這款車怎麼樣
那麼前途K50究竟如何呢,我們先來說說他的一些基本參數
首先,380公里的續航里程、1.9噸重的車身、4.6秒的加速
加速成績在電動車裡面不算出色,甚至還不如比亞迪唐
其次是車身尺寸,4634*2069*1253(mm)
車身是挺低的,但是寬度甚至超過了大牛的2030mm,這意味著轉彎半徑可能很大。
廠商在7月份邀請一些知名汽車媒體進行了試駕,從試駕中流出的消息來看,有這么幾個點是要再提高的
1、作為跑車,方向盤行程比較大,單邊打死需要兩圈半以上,而且是採用的真空泵助力系統,並沒有採用電子助力,加上超寬的車身,車輛靈活性上是要打折扣的。
軟內飾在用料方面還是非常良心的
座椅面料也非常用心
撥桿略差
電子檔桿就有點掉檔次了
2、內飾做工方面,中控台和座椅都採用了高檔面料,確實比較良心,也對得起這個定位;然而,一些簡單的開關和撥桿卻採用了看起來比較廉價的塑料件,做工看起來也並不理想,所以廠商選擇的部分供應商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作為跑車,能否讓客戶不掉價,這點很重要。
3、作為超跑,在車身重量分配上廠家做的還是不錯的,前後比例為47:53,這點對將來的優化也非常重要,大大減輕了車輛轉向的壓力。
帥氣的車頭
尾部造型比較兇悍
稍顯不協調的側面
4、車身造型方面,採用了比較經典的超跑造型,無論是從前面還是後面觀看,顏值都很高,但網路菌個人認為從側面看,擋風玻璃到車頭的過度有點突兀,顯得車頭非常短,給人一種很笨重的感覺,也許我更喜歡的是馬自達的「魂動」風格。
前途K50車標
總結:
廠家之前從事了10年以上的汽車結構和底盤設計,因此在車輛結構和底盤方面的功力還是有足夠的功力。
董事長陸群也是工程師出身,在試駕會上接待媒體時將車輛各個技術環節都介紹的非常詳細;
從陸群先生的表現來看,前途這家廠商確實是立足於技術,從技術出發,真心想做好一台車的,這里還是要為他點贊,希望有條件的潛在用戶能夠多考慮一下。
從目前車輛的信息來看,我認為前途K50的定位應該還是有錢人的「玩具」,前途K50適合那些家裡不止有1輛車的人,畢竟只有4.6秒的加速成績和380公里的續航,如果作為剛需車輛,那麼他的競爭對手不僅多,而且都非常強悍。
經得起考驗的中國製造
設計並製造一款價格親民量產車型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雄厚的資本支持的,目前廠家這種戰略在我看來是沒有問題的,並且我也願意相信立足於技術的企業做出來的產品是可以對得起消費者,也是能夠走長遠的。
⑶ 前途K50報價是多少目前值得入手么
好吧,居然有人問這個車。前途K50,指導價75.43萬,補貼完售價68.68萬,這個數字還是很吉利的,不過要買這個車勇氣確實要很大。前途是個國產品牌,工廠在蘇州,是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根據前途自己的定位,K50定位是城市電動跑車,應該是主要賣給一線城市有錢人的,要花70萬買一個國產電動跑車,還是很考驗人的。比如這個價錢可以買到很好的世界豪華品牌混動車,也能買到特斯拉,可以買2輛比亞迪唐純電。
我覺得對於這個車的評價,我是這樣想的。對於一個沒有技術儲備、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強大的供應鏈支撐、甚至沒有對市場的研究的所謂新興車企,我是不太敢相信的,汽車這個行業的門檻其實是很高的,畢竟是重資產的非快消行業,不要看現在很多新的電動車品牌進入這個行業,出一個產品就想彎道超車,我覺得做出一個產品不難,甚至做到量產也不難,問題是你的渠道布局、市場底蘊、供應鏈把控、生產製造把控,是不是有這個能力做到讓消費者滿意。車子做出來不難,賣1輛2輛不難,賣1000輛不難,要賣10000輛就很難,而且賣完能活多久,賣完就倒了怎麼辦?資金有問題怎麼辦?供應商不合作了怎麼辦?我覺得這個車現在不適合買,不論是產品、價格、品牌、未來考慮,都不適合。
⑷ 汽車底盤加鋼板多少錢
我不知道你的是什麼車!鋼板都是一塊塊賣的,加裝之後懸掛會比原來的硬!一般一塊在70塊左右
⑸ 開瑞k50和宏光哪個好
開瑞和五菱兩個車都是商用車,因此你說的五菱宏光和開瑞K50也都屬於商用的麵包車。好在他們都是承載式的車身,因此對比那些非承載式的車來說,他們的優點也會比較明顯。
(五菱宏光)
商用麵包車的話,五菱有1.2L車型選擇,但是並不建議選擇。相反1.5L車型選擇的優點都比較多,比如更大的馬力對於驅動車輛來說,遠比1.2L車型要好很多。就實地的用車環境來說,1.5L車型也要好很多。對於這兩台車的話,我還是更願意推薦你買口碑更好的五菱宏光會更合適。
⑹ 開瑞汽車k50後面是剛板還是彈簧
你所說的後面應該是指後懸掛吧。K50的後懸掛是扭力梁的,也就是你所說「彈簧」的,大多數15萬以下轎車的後懸掛也是這種結構。
這也是不同於大多數國內麵包車廠生產的MPV的地方,大多數車廠還是沿用小麵包的底盤,使用鋼板減震,只是外殼和內飾有了些變化。這種鋼板的懸掛載貨能力很高,但是乘坐的舒適性很差,不適於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