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板的性能
合金鋼
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的發展,對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更高的強版度,抗高溫、高壓、低溫,權耐腐蝕、磨損以及其它特殊物理、化學性能的要求,碳鋼已不能完全滿足要求。
碳鋼的在性能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1)淬透性低。一般情況下,碳鋼水淬的最大淬透直徑只有10mm-20mm。
(2) 強度和屈強比較低。如普通碳鋼Q235鋼的σs為235MPa,而低合金結構鋼16Mn的σs則為360MPa以上。40鋼的 σs /σb僅為0.43, 遠低於合金鋼。
(3) 回火穩定性差。由於回火穩定性差,碳鋼在進行調質處理時,為了保證較高的強度需採用較低的回火溫度,這樣鋼的韌性就偏低;為了保證較好的韌性,採用高的回火溫度時強度又偏低,所以碳鋼的綜合機械性能水平不高。
(4) 不能滿足特殊性能的要求。碳鋼在抗氧化、耐蝕、耐熱、耐低溫、耐磨損以及特殊電磁性等方面往往較差,不能滿足特殊使用性能的需求。
⑵ 鋼板厚度方向的力學性能如何測量
沒有單獨檢測一個方向的力學性能,比如給你一個鋼板,我們測的就是他的力學性能。而非哪一個方向的
比如強度和材料的外形有關,厚薄不同的綱板強度不一樣。
⑶ 鋼板性能中,深沖性能是指什麼性能
是指鋼板沖壓成型時,鋼板厚度方向上的變化和平面(長度和寬度版方向)變化。如果權在平面上性能不同,會出現制耳。在厚度上性能不好,會出現沖漏的現象。通常深沖性能用r值表示。
制耳是沖壓件邊部高低不平。
沖漏是指沖壓件局部有空洞。
⑷ 關於鋼板的性能
當然有不一樣,不過冷板和熱軋板差不多,因為他們的彈性系數是差不多的,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可以規為一類材質。因為誤差很小。
⑸ 鋼板做拉伸試驗一般取縱向軋制方向還是橫向縱向與橫向相比,哪個結果會大些
一般而言做拉伸測試都是選擇縱向,縱向方向因其經過軋制一般而言拉伸強度會比橫向的要高。
拉伸試驗是指在承受軸向拉伸載荷下測定材料特性的試驗方法。利用拉伸試驗得到的數據可以確定材料的彈性極限、伸長率、彈性模量、比例極限、面積縮減量、拉伸強度、屈服點、屈服強度和其它拉伸性能指標。從高溫下進行的拉伸試驗可以得到蠕變數據。
拉伸試驗中延伸率的大小不僅與材料有關,同時也與試件的標距長度有關,與此同時,試件局部變形較大的斷口部分,在不同長度的標距中所佔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試驗中必須採用標准試件或比例試件,這樣其相關性質才具有可比性。
(5)鋼板橫向性能是多少擴展閱讀:
拉伸試驗變數控制
高溫拉伸試驗時,試樣施力的時問,即拉伸速度對拉伸性能有顯著影響。為此,高溫拉伸試驗時必須將試樣的拉伸速度控制在規定范圍內。在國家標准中規定,測定非比例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時,屈服期間試樣標距內應變速率應在(0.001~0.005)/min范圍內,盡量保持某個恆定值。
在不能控制應變速率的情況下應調節應力速率,使在彈性范圍內應變速率保持於0.003/min之內,但應力速率不應超過300MPa/min。仲裁試驗採用中間應變速率。屈服後或不測規定非比例拉伸強度和屈服強度時,應變速率在(0.02~0.20)/min之間保持恆定。
通常採用熱電偶作為溫度感測器檢測試樣溫度。熱電偶的熱端用石棉繩捆綁緊貼試樣工作表面。冷端引出爐外而置於冰水中或零點補償裝置內,其溫度偏差不應超過±0.5攝氏度。高溫拉伸試驗時溫度測量儀器的精度不應低於0.1級,溫度記錄儀的精度不應低於0.5%。
⑹ 一般的熱軋鋼板,,平行軋制方向和垂直軋制方向的力學性能有區別么為什麼
熱軋鋼板,軋制方向和橫向的力學性能是有區別的,這主要和鋼板橫縱向變形差異造成內的。
軋制過程中,通容常縱向變形較大:鋼板長度通常為坯料長度的3倍以上,最多甚至可以達到20倍。
鋼板橫向變形通常較小:熱連軋鋼板基本沒有展寬,大部分鋼板在側壓和立棍作用下寬度會變小;中厚板中有一定展寬,但展寬比通常小於2.5。
鋼板內組織結構和織構的方向受到橫縱向變性差異的影響,導致橫縱向性能存在差異,縱向性能更好。展寬比與縱向鋼板延展比越接近,橫縱向性能差異也越小。
⑺ 厚度方向性能鋼板的基本狀況
厚度方向性能鋼板,俗稱「z向板」,是用於防止板材的層狀撕裂,主要連接處的板材或者在板厚方向承受重大拉應力的板材,也稱Z向鋼、又稱「抗層狀撕裂鋼 (lamellar tearing resistant steel)」,即平時所說的Z向性能。
Z向鋼板適用於因結構中承受厚度方向拉伸載荷而對剛才厚度方向有性能要求的地方,它是在某一等級結構鋼(稱為母級鋼)的基礎上,經過特殊處理(如鈣處理、真空脫氣、氬氣攪拌等)和適當熱處理的鋼材。
Z向板也稱Z向鋼、又稱「抗層狀撕裂鋼 (lamellar tearing resistant steel)」,即平時所說的Z向性能。
採用焊接連接的鋼結構中,當鋼板厚度不小於40 mm且承受沿板厚度方向的拉力時,為避免焊接時產生層狀撕裂,需採用抗層狀撕裂的鋼材(通常簡稱為「Z向鋼」)。厚板存在層狀撕裂問題,故要提出Z向性能測試。 鋼板和型鋼經過滾軋成型的,一般多高層鋼結構所用鋼材為熱軋成型,熱軋可以破壞鋼錠的鑄造組織,細化鋼材的晶粒。鋼錠澆築時形成的氣泡和裂紋,可在高溫和壓力作用下焊合,從而使鋼材的力學性能得到改善。然而這種改善主要體現在沿軋制方向上,因鋼材內部的非金屬夾雜物(主要為硫化物、氧化物、硅酸鹽等)經過軋壓後被壓成薄片,仍殘留在鋼板中(一般與鋼板表面平行),而使鋼板出現分層(夾層)現象。這種非金屬夾層現象。使鋼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惡化。因此鋼板在三個方向的機械性能是有差別的:沿軋制方向最好;垂直於軋制方向的性能稍差;沿厚度方向性能又次之。
一般厚鋼板較易產生層狀撕裂,因為鋼板越厚,非金屬夾雜缺陷越多,且焊縫也越厚,焊接應力和變形也越大。為解決這個問題,最好採用Z向鋼。這種鋼板是在某一級結構鋼(稱為母級鋼)的基礎上,經過特殊冶練、處理的鋼材,其含硫量為一般鋼材的1/5以下,截面收縮率在15%以上。鋼板沿厚度方向的受力性能(主要為延性性能)稱為Z向性能。鋼板的Z向性能可通過做試樣拉伸試驗得到,一般用斷面收縮率來度量。我國生產的Z向鋼板的標志是在母級鋼鋼號後面加上Z向鋼板等級標志Z15、Z25、Z35,Z字後面的數字為截面收縮率的指標(%)。 GB/T 5313-2010 《厚度方向性能鋼板》 。
⑻ 鋼板的抗拉性能怎麼計算
1.准備試件。用刻線機在原始標距 范圍內刻劃圓周線(或用小鋼沖打小沖點),將標距內分為等長的10格。用游標卡尺在試件原始標距內的兩端及中間處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測一次直徑,取其算術平均值作為該處截面的直徑,然後選用三處截面直徑的最小值來計算試件的原始截面面積A。(取三位有效數字)。 2.調整試驗機。根據低碳鋼的抗拉強度σb和原始橫截面面積估算試件的最大載荷,配置相應的擺錘,選擇合適的測力度盤。開動試驗機,使工作台上升10mm左右,以消除工作台系統自重的影響。調整主動指針對准零點,從動指針與主動指針靠攏,調整好自動繪圖裝置。 3.裝夾試件。先將試件裝夾在上夾頭內,再將下夾頭移動到合適的夾持位置,最後夾緊試件下端。 4.檢查與試車。請實驗指導教師檢查以上步驟完成情況。開動試驗機,預加少量載荷(載荷對應的應力不能超過材料的比例極限),然後卸載到零,以檢查試驗機工作是否正常。 5.進行試驗。開動試驗機,緩慢而均勻地載入,仔細觀察測力指針轉動和繪圖裝置繪出 圖的情況。注意捕捉屈服荷載值,將其記錄下來用以計算屈服點應力值σS,屈服階段注意觀察滑移現象。過了屈服階段,載入速度可以快些。將要達到最大值時,注意觀察「縮頸」現象。試件斷後立即停車,記錄最大荷載值。 6.取下試件和記錄紙。 7.用游標卡尺測量斷後標距。 8.用游標卡尺測量縮頸處最小直徑d1。
⑼ 鋼板試樣性能是縱向取樣還是橫向取樣的數據好
取樣的原則
(一)取樣對力學性能試驗結果的影響
取樣部位、取樣方向和取樣數版量是對材料性能試驗權結果影響較大的3
個田素,被稱為取樣三要素。
1.取樣部位
由於金屆材料在冷熱變形加工過程中,變形量不會處處均勻,材料內部的各種缺陷分布和金屬組織也不均勻,因此.在產
品的不同部位取樣時.力學性能斌驗結果必然不同。如大直徑圓鋼的中心部位的抗拉強度就低於其他部位的抗拉強度,槽鋼在其腰部不同高
度處取樣,其拉伸性能也有差異等等。
2.取樣方向
鋼材軋制或鍛造時,金屬沿主加工變形方向流動,品粒被拉長並排成行.且夾雜也沿主加工變形方向排列,由此造成材
料性能的各向異性。縱向試樣(試樣縱向軸線與主加工方向平行)和橫向試樣(試樣縱向軸向與主加工方向垂直)有較犬的差異。如薄板材縱向
試樣的抗拉強度,下屈服強度都高於橫向試樣,斷面收縮率更是遠遠大於橫向試樣。
3.取樣數量某些力學性能指標對試驗條件和材料本身的特性十分敏感,因此,一個試樣的試驗結果的可信度太低.但取樣數量太多,則
造成人力、材料和時問的浪費,為了確定最小取樣數量,須根據試驗類型、產品和材料性能的用途、試驗結果的分散性以及經濟因素對具體
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⑽ 在使用上面,鋼板的橫向和縱向有什麼區別
受力方來向設計在與軋制相源同方向左右方向理解為橫向,上下方向就是縱向。
工程上如果沒有特殊約定的話,則較長的的方向稱為縱向,較短的方向為橫向,這個說法也可以這么理解來和生活上的說法統一,將較長邊立起來,則較長邊即上下方向(縱向)。
因為人們習慣性的理解觀察物前進後退方向為直觀的上下(螃蟹的身前身後方向),所以螃蟹左右爬行就被理解為螃蟹橫著走。
市場上的板材大部分是標准尺寸的,較長的一邊(長)稱為縱向,而較短的一邊(寬)稱為橫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