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q235b鋼板什麼時候需要正火
正火是將鋼件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30-50℃,保溫適當時間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正火。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細化組織,改善鋼的性能,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的組織。 正火與退火工藝相比,其主要區別是正火的冷卻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熱處理的生產周期短。故退火與正火同樣能達到零件性能要求時,盡可能選用正火。大部分中、低碳鋼的坯料一般都採用正火熱處理。一般合金鋼坯料常採用退火,若用正火,由於冷卻速度較快,使其正火後硬度較高,不利於切削加工。
正火,又稱常化,是將工件加熱至727到912攝氏度之間以上40~60min,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其目的是在於使晶粒細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勻化,去除材料的內應力。
正火主要用於鋼鐵工件。一般鋼鐵正火與退火相似,但冷卻速度稍大,組織較細。有些臨界冷卻速度很小的鋼,在空氣中冷卻就可以使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這種處理不屬於正火性質,而稱為空冷淬火。與此相反,一些用臨界冷卻速度較大的鋼製作的大截面工件,即使在水中淬火也不能得到馬氏體,淬火的效果接近正火。鋼正火後的硬度比退火高。正火時不必像退火那樣使工件隨爐冷卻,佔用爐子時間短,生產效率高,所以在生產中一般盡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對於含碳量低於0.25%的低碳鋼,正火後達到的硬度適中,比退火更便於切削加工,一般均採用正火為切削加工作準備。對含碳量為0.25~0.5%的中碳鋼,正火後也可以滿足切削加工的要求。對於用這類鋼製作的輕載荷零件,正火還可以作為最終熱處理。高碳工具鋼和軸承鋼正火是為了消除組織中的網狀碳化物,為球化退火作組織准備。
普通結構零件的最終熱處理 ,由於正火後工件比退火狀態具有更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對於一些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結構零件可將正火作為最終熱處理,以減少工序、節約能源、提高生產效率。此外,對某些大型的或形狀較復雜的零件,當淬火有開裂的危險時,正火往往可以代替淬火、回火處理,作為最終熱處理
2. Q345R鋼板正火與正火加回火有什麼區別
正火
NORMALIZED
正火溫度:890-950℃.
正火時間:1.5-2.5min/mm.
正火的目的在於①消除鋼板在軋制過程中因工藝或其他問題所產生的偏析現象,②去除材料的內應力,③降低材料的硬度。正火後鋼板的沖擊功降低。
回火
TEMPERED
回火溫度:600-760℃.回火時間:2.0-3.5min/mm.
回火後用以減低或消除鋼板在軋制過程中所產生的內應力,以提高其延性或韌性。(提高沖擊功)
3. q345e的鋼板加熱到紅要達到多少度,在空氣中冷卻對鋼板有什麼危害
要看鋼板多厚
一般到700度表面就紅了
加熱到700度左右再空冷就相當於正火了
硬度強度降低
韌性延展性提高
焊接性會比原來好
但軟化金屬的效果不如退火明顯
4. 正火溫度一般是多少
727攝氏度-912攝氏度。
正火是—種改善鋼材韌性的熱處理。將鋼構件加熱到Ac3溫度以上30〜50℃後,保溫一段時間出爐空冷。主要特點是冷卻速度快於退火而低於淬火,正火時可在稍快的冷卻中使鋼材的結晶晶粒細化,不但可得到滿意的強度,而且可以明顯提高韌性(AKV值),降低構件的開裂傾向。
—些低合金熱軋鋼板、低合金鋼鍛件與鑄造件經正火處理後,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可以大大改善,而且也改善了切削性能。
區別
(1)正火的冷卻速度較退火快,得到的珠光體組織的片層間距較小,珠光體更為細薄,目的是使鋼的組織正常化,所以亦稱常化處理。例如,含碳小於0.4%時,可用正火代替完全退火。
(2)正火和完全退火相比,能獲得更高的強度和硬度。
(3)正火生產周期較短,設備利用率較高,節約能源,成本較低,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正火
5. 鋼板探傷和正火是什麼意思
一、鋼板無損探傷:
是指無損探傷是在不損壞工件或原材料工作狀態的前提下,對被檢驗部件的表面和內部質量進行檢查的一種測試手段。
方式:
X光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滲透探傷、渦流探傷、γ射線探傷、螢光探傷、著色探傷等;
目的:
1、改進製造工藝;2、降低製造成本;3、提高產品的可能性;4、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
二、鋼鐵整體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
1、 退火: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冷卻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准備。
2、正火: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於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
3、淬火: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它無機鹽、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
4、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71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為了獲得一定的強度和韌性,把淬火和高溫回火結合起來的工藝,稱為調質,
6. 鋼板熱處理的相關情況
預熱:計算碳當量,碳當量在0.45到0.6之間,局部預熱或100-150度預熱,碳當量大於版0.6,必須預熱,且預熱溫度一般權200度以上,對於碳當量小於0.45的鋼材,當厚度大於25毫米是也要預熱。這是焊接方面,在熱處理角度來講,預熱有去氫和減少熱應力的產生兩方面作用,因為之後還要去應力退火,所以不細說了。去氫就是使氫擴散或逸出,減少細微孔的數量,增加工件抗裂能力或裂紋產生的可能。
焊後去應力退火,PWHT,去除焊接後工件的殘余應力,提高工件穩定性。焊接時會在焊接部位產生熱應力,這一步是去除殘余應力的步驟不可省略。有時也叫回火(不規范的稱呼)。
以上2種都是提高焊接質量的方法。
7. 正火軋制和正火熱處理的區別
正火軋制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進行最終變形的一種軋制方法。它能使材料的回狀態與補答充正火處理的相同,其力學性能的規定值也與補充正火的一樣。
正火處理時,鋼要加熱到稍高於AC3轉變點的溫度,在此溫度下短時間停留,然後在靜止空氣中冷卻,所以奧氏體化的鋼是細晶粒的和未硬化的。為了在正火軋制時保持相應的奧氏體狀態,已變形的奧氏體需進行晶粒細化再結晶。為此必須針對要軋制鋼的再結晶特性來確定終軋溫度。正火軋制實際是通過更准確的控溫軋制(含終軋變形量)來獲得正火熱處理的組織、性能效果。
8. 熱處理中對鋼板的正火,回火,淬火等工序的解釋
正火,又稱常化,是將工件加熱至727到912攝氏度之間以上40~60min,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回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答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其目的是在於使晶粒細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勻化,去除材料的內應力。
回火是將淬火鋼加熱到奧氏體轉變溫度以下,保溫1到2小時後冷卻的工藝。回火往往是與淬火相伴,並且是熱處理的最後一道工序。經過回火,鋼的組織趨於穩定,淬火鋼的脆性降低,韌性與塑性提高,消除或者減少淬火應力,穩定鋼的形狀與尺寸,防止淬火零件變形和開裂,高溫回火還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1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9. 正火的溫度是多少退火的溫度是多少冷卻時間有要求嗎例如汽車用彈簧鋼板。金屬的不同,正回火的溫...
不需要鍛打的,燒刀櫻桃紅拍直,放到爐灰里自然冷卻,出型,打磨。鑽孔。燒到亮紅色後垂直插入機油淬火,烤箱300度回火2小時,裝柄 ok
請加分
10. 正火、調質和退火的區別
1、性質不同:退火是一種金屬熱處理工藝。調質是一種用以改善鋼鐵材料綜合力學性能的熱處理工藝。正火是—種改善鋼材韌性的熱處理。
2、使用溫度不同:正火是將鋼構件加熱到Ac3溫度以上30〜50℃後。調質是在500-650℃之間進行回火。退火緩慢加熱到Ac3(亞共析鋼)或Ac1(共析鋼或過共析鋼)以上30~50℃,緩慢冷卻下來。
3、組織不同:正火較退火組織細小,珠光體片間距窄小,晶粒細化。
(10)鋼板正火需要多久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正火溫度工藝規范相近的工件,允許同爐處理。
2、對表面質量要求高的工件加熱應採取防止氧化或脫碳的氣體保護措施。
3、工件採用工作溫度或稍高於工作溫度裝爐。若互相重疊裝料,應相應延長保溫時間1/4。
4、工件應均勻放置在爐膛有效工作區里。
5、工件出爐後,應散開放置在乾燥處空冷,不得將工件堆積,不得放在潮濕處。
6、進行高溫回火的正火,對於化學成分偏鋼號上限的正火鋼板或者會出現貝氏體等中低溫轉變產物的正火鋼板,強度性能往往偏高,而塑性和韌性不合,正火後進行高溫回火,雖然強度略有降低,但可提高塑性、沖擊韌性,特別是低溫沖擊韌性和冷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