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彩鋼板房 > 髖骨脫臼鋼板怎麼打啊

髖骨脫臼鋼板怎麼打啊

發布時間:2023-03-20 02:12:53

1. 髖關節脫位,股骨頭骨折伴髖臼骨折,怎麼手術好

髖臼骨折一直是臨床上治療的難點,因其並發症多,預後不良,加之手術本身較四肢手術難度大,往往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希望各鋒行位老師可以提供相關經驗學習。先說點個人淺見,僅供參考!從X線片及CT看,患者診斷明確,左側髖關節後脫位合並髖臼後壁及股骨頭骨折,股骨頭骨折的分型應該屬於PipkinII型。結合患者病情,手術指征具備,首先排除手術禁忌症及治療合並傷,行大重量骨牽引,完善檢查後,應該盡早手術,早日為骨折提供血供,盡量減少後期股骨頭壞死機率。手術入路可採用後外側入路,切開復位股骨頭骨折及髖臼後壁骨折及脫位的髖關節。內固定選擇,髖臼骨折重建骨盆鋼板、股骨頭骨折可以用可吸收螺釘內固定,此手術方案入路的優點是顯露方便、徹底,最主要是可以在一個切口內同時解決這幾個問題。患者因所受暴力較大,髖關節脫位、髖臼骨折、股骨頭骨折,股骨頭軟骨面損傷較重,後期股骨頭壞死及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率較高。術後繼續維持患肢骨牽引6~8周,期間間斷行髖關悔斗節的磨糙練習,減少後期的並發症。術後可輔助高壓氧、中醫中葯等治療,促進骨折的癒合及減低股骨頭的壞死率。術前一定要和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溝通,讓其充分認識這種病情的嚴重性及不碧基磨良的預後!

2. 關於成人的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怎麼治療效果好

人體的髖關節作為主要承重關節,特別容易因為一些勞損而引發髖部的疾病,那麼關於成人的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應前巧該怎麼治療效果最好呢?

3. 髖關節脫臼合並髖臼後壁骨折

你好,這種骨折屬於復雜性骨折,一般需要經過復查確認骨折完全癒合後方可逐漸負重活動,但是由於髖臼後壁骨折的部位血運差,因此癒合起來較為緩慢,單純從骨折癒合的角度講12周以後基本上就可以負重,但因為股骨頭壞死這種情況發生較晚,過早負重是導致股骨頭壞死的普遍原因;減少負重應一直堅持到1~1.5年後再完全負重;現在剛3個月如無疼痛、跛行,可棄拐行走但應避免外出或長距離行走,並可從事日常較輕的家務勞動。對於預防股骨頭壞死主要是根據醫生指導進行功能鍛煉。其次,不可動酒和煙,另外,短期內可用改善微循環的葯物。勤復查X線片,即使骨折癒合,也要追蹤3~5年。因為85%的股骨頭壞死發生在骨折後3年內,總之原則上盡量推遲負重時間,及早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負重功能鍛煉。定期拍x線片進行跟蹤復查,一般3個月拍片一次以便動態觀察恢復情況.祝早日恢復健康。

4. 小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如何治療費用是多少

本病的預後關鍵在於早期診斷。治療越早,效果越佳。隨年齡的增大,病理改變越重,治療效果越差。 1歲以內,使用帶蹬吊帶法。生後8-9周,發現髖關節有半脫位或脫位,可使用帶蹬吊帶6-9個月。僅限制髖關節的伸展活動,其他活動均不受限。除個別髖關節內有阻礙復位因素外,絕大多數患兒都可達到復位治療,亦不會發生股...骨頭無菌壞死。也有用連衣襪套法及外展為襁褓支具法,維持4個月以上。 1-3歲:對一部分輕型患兒,仍可使用帶蹬吊帶法治療。若使用4-6周後不能復位者,可改用手法整復,石膏固定法。 整復方法:全麻下,患兒仰卧位,患側髖、膝關節各屈曲90°,沿大腿長軸方向牽引,同時壓迫大轉子部位,使股骨頭納入髖臼內。達到整復後,由於蛙式石膏容易影響股骨頭發育及產生缺血性改變,故目前國內、外小兒外科已不用蛙式石膏而改為「人字位石膏」,即髖關節僅外展80°左右,膝關節微屈,上石膏後允許患兒帶石膏踩地活動。 4歲以上:此時脫位程度加重,骨與軟組織的繼發改變也較嚴重,手法整復難以成功,應採用手術治療。行沙爾特骨盆截骨術。股骨頸前傾角大於45°者應加作股骨旋轉截骨術。

5. 髖關節脫位如何診治

按股骨頭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後和中心脫位,以旅森後脫位最為常見,佔全部脫位的85%~ 90%。

(1)髖關節前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分類閉孔下、髂骨下與恥骨下脫位。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有強大暴力所致外傷史;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腹股溝處腫脹,可以摸到股骨頭;X 線片可以了解脫位方向滾鎮中。

③治療復位以Allis 法最常用。固定和功能鍛煉方法同髖關節後脫位。

(2)髖關節後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髖關節後脫位的分類按有無合並骨折可以分為5 型。

單純性髖關節後脫位,無骨折,或只有小片骨片;髖關節後緣有單塊大骨折片;髖臼後緣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塊可大可小;髖臼緣及壁亦有骨折;合並有股骨頭骨折。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明顯外傷史;明顯的疼痛,髖關節不能活動;肢縮短,髖關節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以在臀部摸到突出的股骨頭,大粗隆上移明顯;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經損傷表現;X 線檢查,了解脫位情況及有無骨折。

③治療。

第1 型的治療:復位宜早,最初24 ~ 48 小時是復位的黃金時期,最好盡可能在24 小時內復位完畢。常用的復位方法Allis 法,即提拉法。復位後,用綳帶將雙踝暫時捆在一起,於髖關節伸直位下將患者搬運到床上,患肢作皮膚牽引或穿丁字鞋2 ~ 3 周。不必石膏固定。需卧床休息4 周。卧床期間作股四頭肌收縮動作。2 ~ 3周後開始活動關節。4 周後扶雙拐下地活動。3 個月後可完全負重。

第2 ~ 5 型的治療:考慮到合並關節內骨折,日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的機會明顯增多,因此主張早期切開復位與內固定。

(3)髖關節中心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分類。髖關節中心脫位可分為下列各型。單純性髖臼內側壁骨折(恥骨部分),股骨頭脫出於骨盆腔內可輕可重;後壁有骨折(坐骨部分),股骨頭向後方脫出可有可無;髖臼頂部有骨折(髂骨部分);爆破型骨折,髖臼全部受累。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強大暴力外傷病史;後腹膜間隙內出血甚多,可以出現出血性休克;傷處腫脹、疼痛、活動障礙;大腿上段外側方往往有大血腫;肢體短縮情況取決於股骨頭內陷的程度;合並有腹腔內臟損傷的並不少見;X 線檢查可以了解傷情,CT 檢查可以對髖臼骨折有三維概念的了解。

③治療。髖關節中心脫位可以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合並腹部內臟損傷,必須及時處理。

第1 型的治療:輕度股骨頭內陷,髖臼骨折不重的可不必復位,需卧床休息10 ~ 12 周,作短期皮膚牽引以緩解症狀。內移明顯者,需用骨牽引復位,一般牽引4 ~ 6 周。3 個月後方能負重。

髖臼骨折復位不良者,股骨頭不能復位者,同側有股骨骨折者都需切開復位,用螺絲釘或特殊鋼板作內固定。

第2 ~ 4 型的治療:這類損傷髖臼損毀明顯,治大山療比較困難。

一般主張切開復位和合適的內固定。第4 型病例,髖臼損毀嚴重往往發生創傷性骨關節炎,必要時可施行關節融合或全髖置換術。

6. 髖關節脫位切開復位術的手術步驟

1.陳舊性脫位術前應作持續骨牽引1周左右。
2.顯露途徑的選擇:髖關節脫位的顯露途徑可選用前外側顯露途徑或後側顯露途徑。前者取仰卧位,手法復位比較方便,但脫位的股骨頭位於髂骨的後面,比較深,分離有一定困難。後側顯露一般取俯卧位,顯露股骨頭、坐骨神經及髖臼比較直接,容易;但手法復位不方便。如將體位改為側卧位或側俯卧位,則可克服此困難。因此,前脫位及某些不須探查坐骨神經,不須內固定髖臼的新鮮後脫位;或雖為陳舊性後脫位,但股骨頭的活動度較大者可考慮用前外側顯露。反之,後脫位並有坐骨神經損傷或大塊髖臼骨折,或脫位的股骨頭在髖臼以上,而且活動度甚小者,可考慮用後側顯露途徑。 1.體位、切口與顯露採用前外側顯露途徑(見下肢骨關節顯露途徑),病人仰卧,將患側腰背部及臀部墊高,與手術檯面成20°~30°。作前外側切口,近側於骨膜下剝離髂骨翼內、外側的肌肉,遠側自縫匠肌及闊筋膜張肌之間進入,下翻股直肌,即抵髖關節的前面。採用後側顯露則病人取側卧或側俯卧位,使病人腹部與手術台成45°角。作後側切口,裂牙臀大肌,先探查坐骨神經,予以分離和保護。自大轉子切斷梨狀肌、閉孔內肌及上、下孖肌肌腱,並翻向內側,即可見脫位的股骨頭。
2.分離股骨頭和頸部一般髖關節後脫位時,股骨頭穿破後側關節囊,位於髖臼的後上方。前外側顯露時,助手輕輕轉動傷肢,術者用手指查明股骨頭的位置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新鮮脫位在清除血腫後,仔細尋覓妨礙復位的原因。一般多為移位的骨折塊阻擋復位,或大片關節囊捲入髖臼。陳舊性脫位則需沿股骨頭及頸部分離周圍的粘連。先捫清頸部無條索狀物,即可在頸部切一小口,而後緊貼骨質逐漸向股骨頭分離,直至股骨頭及頸部游離。分離時應注意:①不要切開剝離股骨頸遠側1/3的關節囊,以免傷及供應股骨頭及頸部的血管;②關節囊盡可能T形切開,使附著於髖臼的關節囊保留0.5~1.0cm,以便修復。③避免損傷坐骨神經。偶有脫位時將坐骨神經套在股骨頸的前面,分離時如觸及索狀物,應仔細分離辨認,或用針刺激,如無肌肉收縮,以清差防損傷。後側顯露時,由於坐骨神經已被分離和保護,而且股骨頭和頸部顯露比較直接,可在直視下切開關節囊,逐漸分離股骨頭和頸部周圍的粘連。如有髖臼後上緣骨折,可於骨膜下向上剝離臀小肌,擴大顯露。
3.清理髖臼將傷側大腿外旋,使股骨頭不遮蓋髖臼,即可將髖臼內的血腫、肉芽、瘢痕組織、小骨片及圓韌帶等,用刀、剪或刮匙全部清除。清除時注意勿損傷關節軟骨。
4.骨折處理髖關節後脫位並發骨折常有三種情況:①完全游離的小骨塊,應清除之。②股骨頭骨折:常為圓韌帶的撕脫骨折,它在股骨頭上造成的缺損不在負重的關節面上,應連圓韌帶一起切除,以免妨礙股骨頭的復位。即使是負重關節面的骨折塊,也以切除較復位為佳。因為復位後骨折塊必將引起缺血性壞死,而致損傷談並性關節炎。③髖臼骨折:常為髖臼後上緣的三角形骨折塊,向外側和前側旋轉移位。復位後用1~2枚螺釘固定。螺釘應斜行向上,指向髂嵴中線,以免穿透關節。
5.復位在分離股骨頭和頸部的粘連,徹底清理髖臼以後,助手固定骨盆,屈髖牽引,術者用手指向髖臼方向推股骨頭,即可復位,並無困難。如不能復位,應查明原因。一般多為瘢痕和粘連剝離不含正跡夠,或股骨頭被攣縮的關節囊夾住,應進一步松解。此時切忌強行手法復位或利用剝離器等器械的杠桿作用進行復位,以免造成骨折或關節軟骨面的損傷。
6.修復關節囊及縫合復位後,專人維持位置。修整關節囊,盡可能縫合修復。止血後逐層縫合。 1.未並發骨折的脫位術後行皮牽引或骨牽引4周。4周後開始持拐行走,6~8周後逐漸開始負重。
2.並發骨折的脫位術後行骨牽引,盡早作股四頭肌舒縮的功能鍛煉。術後6~8周去牽引,並鍛煉髖關節功能。有股骨頭骨折者,術後12周才能負重。

7. 小孩一歲七個月,雙髖關節脫位需要做手術嗎,可以用綁帶固定嗎

根據問題的描述不可以判斷出是否需要手術治療,要根據X片和化驗單得出病情的嚴重程度,得出結果,一般情況下雙髖關節脫位是需要做手術的。
可以綳帶固定:
股骨旋轉截骨術及股骨短縮截骨術股骨旋轉截骨術適用於前傾角在45°~60°以上者,應與上述手術同時進行。一般於小轉子下截骨,通常用線猛粗鋸,截骨後近截骨端內旋或遠截骨端外旋,用4孔鋼板固段握定,但要注意矯正不要過度。股骨短縮握知慶截骨術適於年齡偏大,Ⅲ度脫位,特別是術前牽引未到位者,亦在小轉子下截骨,短縮2厘米左右,也可同時矯正前傾過大,然後也用4孔鋼板固定。

8.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常見的先天畸形疾病之一蘆汪或,患兒出生後如發現部分或少數股骨頭脫出髖臼,就可能屬於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情況,要及時進行矯正治療。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病因

小兒髖關節脫位是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特點是嬰兒在出生時,多數為部分或少數全部股骨頭脫出髖臼。病變累及髖臼、股骨頭、關節囊和髖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肌肉。本病有兩種類型,即典型性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和畸胎性髖關節脫位。

1、典型性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典型性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可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變,輕者僅為髖關節鬆弛、不穩,重者有半脫位或完全脫位。

2、畸胎性髖關節脫位

這種類型極少見,為胚胎器官生長時的畸形性疾病,常合並其他部位畸形如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症,先天性脊椎半椎體畸形等。

小兒髖關節脫位以後脫位多見,出生時即存在,女多於男,約6:1,左側比右側多一倍,雙側者較少,主要由於髖臼、股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肌肉陪伍先天性發育不良或異常,導致關節鬆弛,半脫位或脫位,此外,胎兒在子宮內位置不正常,髖關節過度屈曲,也易致本病。在本病中,遺傳因素也較明顯,可能是一種單基因或多基因的遺傳性疾病。

另外,原發性髓白發育不良及關節囊、韌帶鬆弛因素,女性腺激素的不平衡,環境因素及產後因素等,都有可能與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出現有關,但直至目前仍難以明確這些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症狀

1、初生至一歲患兒的臨床表現

症狀並不明顯,此時患兒還沒有開始行走,往往難以引起家長和醫務人員的注意,但如果發現有下列體征者,應引起密切注意並高度懷疑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可能。

(1)一側下肢活動少,蹬踩力量低於另一側。

(2)雙側大腿內側皮膚絞折不對稱,患側皮紋較健側深陷。

(3)在為患兒更換尿布或洗澡時,在髖關節部位可聞彈響聲。

(4)下肢伸直位或屈髖位,髖關節外屜受限。Ortolani試驗及Barlow征陽性。檢查方法為檢查者雙手握住患兒雙下肢,拇指放在大腿內側,其他手指放在股骨大粗隆處。首先要保持雙髓、膝關節屈曲90°,然後輕輕外展雙髖關節,並用手指向前方推頂股骨大粗隆,此時,檢查者可感到股骨頭滑入髓日內時的彈動聲音,即為Ortolani試驗陽性。

Barlow征與Ortotani試驗操作相反,檢查者被動使雙髖關節內收且用拇指向後方推壓股骨大粗隆,此時檢查者可感到另一個彈動聲音,說明股骨頭從髖臼中滑出去,即為Barlow征陽性。這二項體征是在一次檢查中同時完成的,並且要反復做幾次。在操作時,動作要求輕柔,切勿強力推壓,最好是在患兒熟睡時進行。

這二項體征,在新生兒期最為可靠典型,因為剛出生的罌兒肌張力較低,易引出這項體征。當年齡大時,患兒肌張力已增強,在檢查時肌肉下能鬆弛,很難引出典型體征。因此,上述體征只適應新生兒期的檢查,超過8個月者即使檢查陰性也不能排除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5)Albo征

雙髖、雙膝關節各屈曲90°,兩腿並攏,雙足跟對齊,患側膝平面低於健側。

(6)X線片所見

這一年齡組的患兒,特別是新生兒的髖關節尚未完全骨化,軟骨成分較多。因此。在髖關節的X線片卜,不能全部反映出髖臼與股骨頭之間的關系,在確定是否有髖關節脫位時應注意測量下述變化。

1)髖臼指數(也稱髖臼角),如大於 30°應懷疑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或髖臼發育不良。測量方法:在雙髖關節平位X線片上,通過雙側髖臼Y」形軟骨頂點畫一直線並加以延長,再從Y」形軟骨頂點向骨性髖臼頂部外側上緣最突出點連一直線,此線與陵李骨盆水干線的來角即為髖臼角或髖臼指數,正常應小於30°。

2)測量股臂近端干骺端中點與骨盆水干線(H線)及髖臼底的距離(0線)。在這一年齡組,正常者H線不超過1cm,0線不超過12cm。

3)Perkin方格,正常髖關節,股骨上端干骺端的鳥嘴狀突起應在內下象限內。

4)Shenton線中斷:沿閉孔上緣劃線並向外側延伸與股骨頸下緣相連,正常髖關節呈一連續性弧線,如該線中斷隨明股骨頭上移。

2、行走之後的兒童先天性髖脫位的臨床表現

(1)步態跛(單側髖脫位)或擂擺,即所謂鴨步」(雙側髖脫位)。

(2)臀部扁而寬,股骨大粗隆突出,如為雙側脫位,表現為會陰部增寬,臀部後聳,腰前突增大,腰部突出。

(3)觸診可見脫位側股三角空虛而凹陷,股動脈搏動減弱,髖關節外展受限,內收肌緊張。

(4)檢查者一隻手放在患側股骨上端大粗隆處,另一手被動旋轉患側,可以感到脫位的股骨頭滑動。

(5)Allis征及望遠鏡(Telescoping)陽性。

(6)(Trendelenburg)征陽性,患兒用脫臼側單腿站立,對側骨盆下降,因髓外展肌力量較弱,而正常側單腿站立時,對側骨盆保持稍抬高位,即陰性。

(7)絕大多數患兒沒有髖部痛症狀,只是主訴髖部疲勞無力,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有一部分患兒主訴髖部和下腰部疼痛。患側肢體輕度肌肉萎縮,骨盆傾斜,脊柱側彎。

(8)X線片所見

股骨頭脫出髖臼,根據脫位股骨頭與髖臼關系,可分為臼上方脫位及臼後上方脫位。前者一般在髖臼上方髂骨上形成繼發骨性凹陷,稱為假髖臼」,後者則不明顯。根據股骨上移高度不同可分為高、中、低或I、Ⅱ、Ⅲ度脫位。髖臼指數(髖臼角)大於30°,股骨頸干角大於135°。骨性髖臼上半部失去正常的弧形(拱形)結構,變為斜坡狀,股骨頭骨骺發育落後於健側,坐恥骨弓聯結慢於健側。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檢查

小兒髖關節脫位,又稱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出生時就已形成。主要原因是母親在懷孕2~3個月時,正逢胎兒髖關節形成時期,因孕媽媽的感冒、發燒或其他疾病導致胎兒生長停頓了一下,關節未正常發育,就出現了脫位。該病男女比例約為1:5,女孩兒出生時,年輕的爸爸媽媽必須注意檢查一下。

有一個簡單的檢查方法:寶寶躺著,將她的雙髖朝兩邊展開(膝蓋呈直角,大腿與身體垂直)。如果寶寶的雙腿硬硬的,不能展開,基本可肯定是此病;如果寶寶兩條大腿的條紋不對稱、腿有長短,也往往是此病。但由於有些輕度脫位、半脫位的很難靠手法檢查確診,而且寶寶腿上脂肪多、腿的長短也較難明確。因此,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做超聲波檢查確診。要注意的是,由於6個月以內的嬰兒骨骼未鈣化、骨化中心尚未出現,拍X光片只有一片空白,因此不要讓寶寶白白遭受X光的傷害。10個月以上的寶寶可用X光確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非常重要。3~6個月的寶寶診斷明確後,可用專用吊帶固定,3個月後95%以上可治癒,這種治療方法不損傷關節、並發症少。1歲左右、開始走路的寶寶,則需要先將脫位的關節整復,然後上3個月的蛙式石膏,再用蛙式支架固定9~12個月,才能恢復正常。2歲以上的孩子則要動手術、再上石膏。4~7歲的孩子必須通過手術才能痊癒。做同樣的手術,寶寶年齡越小,效果越好;年齡越大,手術創傷越大且效果越差。

如果髖關節脫位不予治療,就會導致腿部殘疾,走路瘸腿,長大後腿部不能受力,走路時就會感覺酸痛難忍。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

本病的治療原則是盡早診斷,及時治療。出生後一旦確立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診斷,應立即開始治療,可望獲得一個功能接近正常的髖關節。治療開始時的年齡越大,效果越差。

一、保守治療

1、手法復位和各種夾板、石膏固定:手法復位後,對年齡在1歲以下的患者可應用各種可調式夾板或支具固定;而對1歲以上的患者,由於年齡較大,復位易活動且力量較大,造成夾板與支具不穩而發生脫位,需用石膏固定2~3個月後再改用夾板或支具固定。若可實現手法復位,為防止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生,一般要採用以下各種措施加以預防。

首先,要進行復位前牽引,以克服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使肌肉鬆弛,以減輕復位後頭臼間的壓力。通常行懸吊皮牽引,對年齡2~3歲的Ⅲ度脫位者亦可選用骨牽引,一般牽引2~3周。

其次,切斷內收肌。旋股內動脈走行於內收肌與髂腰肌之間,當處於蛙式位時,此動脈受壓而影響股骨頭血供,因此切斷內收肌不僅可克服內收肌攣縮,對防止股骨頭壞死也有一定作用。

第三是在全身麻醉下輕柔手法操作。全身麻醉後肌肉鬆弛,有利於復位,但手法要輕柔,應採用一次復位的原則,即一次復位未獲成功,切忌反復進行整復,這樣會使股骨頭反復創傷,所以對一次復位未成功者,原則上應手術治療。

第四,用人位(human position)固定法,即從外展、外旋90°起,逐漸內收至發生脫位的角度,這兩個角度間為安全范圍,選擇這個角度的中間值。如外展、外旋90°,內收至60°時發生了脫位,其安全范圍為30°,故人位為外展、外旋75°位。

Ramsey指出,其安全范圍與內收肌攣縮程度有關,攣縮程度越重,安全范圍越小。人位有利於預防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生,一般需固定6個月。

2、影響復位的因素:影響復位成功的因素較多,主要有:

(1)髂腰肌攣縮橫過關節囊前方,使股骨頭與髖臼分離,久而久之使關節囊粘連,甚至形成葫蘆狀關節囊,或形成皮鼓狀覆蓋著髖臼口,因此復位難以實現。

(2)盂唇過大,阻塞了髖臼,影響股骨頭的復位。

(3)頭臼不相稱,通常是髖臼過小、過淺,包括圓韌帶過長、增寬,影響了股骨頭的回納,造成復位失敗。

(4)復位後髖關節發育的觀察:股骨頭與髖臼同心,創造了髖臼三角軟骨與股骨頭骨骺發育的基本條件。一般來說,復位後股骨頭發育較快,經觀察,復位後1~2年內兩側股骨頭發育相等,達到正常水平。

二、手術治療

1、Salter骨盆截骨術:Salter手術除了使股骨頭復位之外,主要是使異常的髖臼方向變為正常的生理方向,相對增加了髖臼深度,使股骨頭與髖臼達到同心。

適應證:年齡在1~6歲的髖關節脫位者,包括手法復位失敗者。髖臼指數應在45°以下,股骨頭大小應與髖臼基本適應。

2、Pemberton髖臼成形術:Pemberton髖臼成形術是通過髖臼上緣上1~1.5cm平行髖臼頂斜坡進行截骨,將髖臼端撬起向下,改變髖臼頂的傾斜度,使髖臼充分包容股骨頭,使髖臼達到正常形態。

適應證:年齡超過7歲,或6歲以下髖臼指數超過46°者可選用本術式。

3、股骨旋轉截骨術及股骨短縮截骨術:股骨旋轉截骨術適用於前傾角在45°~60°以上者,應與上述手術同時進行。一般於小轉子下截骨,通常用線鋸,截骨後近截骨端內旋或遠截骨端外旋,用4孔鋼板固定,但要注意矯正不要過度。

股骨短縮截骨術適於年齡偏大,Ⅲ度脫位,特別是術前牽引未到位者,亦在小轉子下截骨,短縮2cm左右,也可同時矯正前傾過大,然後也用4孔鋼板固定。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飲食

一、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應增進營養,多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類、雞蛋、豆製品等及適當增加鈣質。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如:青菜、芹菜、香蕉等。

宜吃食物1、豬皮: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對於本病具有促進病變部位血管組織生成的作用。

食用建議:100g與蘿卜同燉食用。

宜吃食物2、魚皮: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能夠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皮膚組織的修復。

食用建議:100g清炒食用。

宜吃食物3、阿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鐵元素,具有增加組織的修復,改善機體的免疫狀態的作用。

食用建議:20g與紅棗同燉食用。

二、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忌食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香煙、飲酒等嗜好應戒除。另外,患者應忌吃高脂肪的食物、忌吃厚味重的食物、忌吃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1、獼猴桃:獼猴桃在關節性損傷的患者中,可誘發組織過敏的現象出現。所以對於有體質過敏或者比較差的患者應該避免使用。建議患者宜吃楊桃。

忌吃食物2、小麻椒:含有豐富的脂肪組織,可增加血管的厚度,降低血管管壁的直徑,從而影響組織的修復以及恢復。建議患者宜吃精瘦肉。

忌吃食物3、咸魚:屬於比較厚味的食物,對於本病而言可以降低組織的免疫功能。可能會抑制髖關節功能性的恢復。建議患者宜吃新鮮的淡水魚。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預防

孕婦懷孕期間不要彎腰曲身幹活。盡量讓丈夫幹活。以避免出生後的孩子得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懷孕期間的10個月里,孕婦要仰坐,孕婦不要彎腰曲身幹活。

此病為新生兒期的常見畸形疾病,做好早期發現,診斷,及時處理,大多可獲得良好療效。

天性髖關節脫位的預防注意:自行檢查的方法

首先觀察新生兒下肢的外形,可見兩側,臀部增寬,大腿短粗,小腿細長,如為單側脫位,我們可看到兩側腹股溝的皮紋長短不一,而且患側臀部及大腿皮紋也會增多、加深,會陰部增寬。如發現上述情況,可再進行以下試驗,以進一步確定有無髖關節脫位。

1、新生兒平卧,將其兩足齊平,兩踝部靠攏,然後屈膝約90°。如發現雙膝高低不平,則是由於股骨脫位後上移引起,高側則為脫位側。

2、新生兒平卧,使其屈膝、屈髖各90°(成直角),然後握住毛毛雙膝外展,如為正常,應雙膝外側能夠觸及床面。如有脫位,則不能觸及床面。有的在外展至75~80°時會突然有一彈跳感,以後才觸及床面。

如果在孩子走路後才發現此病,那麼就要採取一系列的手術治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治療越早越好,如果在嬰兒期治療,孩子將來走路正常,也不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耽誤了治療,就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跛行,或是髖關節炎。

閱讀全文

與髖骨脫臼鋼板怎麼打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模具三角粽怎麼做 瀏覽:458
鋼板沖擊橫向是什麼意思 瀏覽:375
不銹鋼管的耐熱多少度 瀏覽:314
逆戰鋼管打手三連擊怎麼躲 瀏覽:917
冷拔無縫管和冷拔焊管 瀏覽:285
用什麼磨不銹鋼的邊才不傷手 瀏覽:222
鋼結構方管價格 瀏覽:864
做鋼材銷售有什麼平台 瀏覽:980
碳鋼與P92用什麼焊材 瀏覽:703
50標准方管 瀏覽:992
搭棚焊晶體管 瀏覽:228
不銹鋼生銹嗎為什麼 瀏覽:160
cad怎麼表示鋼筋 瀏覽:631
韶關硬質合金哪個好 瀏覽:471
鋼筋的屈曲比有什麼用 瀏覽:836
不銹鋼怎麼清洗用什麼方法 瀏覽:973
肇慶硬質合金多少錢 瀏覽:571
合金鋼材質是什麼代碼 瀏覽:4
ep4ce6e22c8n如何焊接 瀏覽:826
鋅合金軸承座和鑄鐵軸承座哪個好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