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頸椎病的症狀及治療方法是什麼
頸椎病主要可分為四種類型,包括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不同類型的頸椎病,臨床症狀不同,相應的治療方法也不相同,建議頸椎病患者到醫院就診後,進行相關治療。
1、神經根型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可引起頸肩部疼痛、頸部僵硬,伴有上肢麻木無力、感覺異常等症狀。可遵醫囑服用頸復康顆粒緩解不適症狀,同時可配合按摩、推拿、牽引,以及針灸、艾灸、小針刀微創治療等方式,改善神經根受壓的情況,緩解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症狀;
2、椎動脈型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導致椎動脈受壓,可引起頭暈、惡心、嘔吐,伴有肢冷、感覺麻木等症狀,病情嚴重時甚至可出現暈厥,可遵醫囑服用尼莫地平片,靜脈滴注復方丹參注射液等,改善因為椎動脈型頸椎病導致的椎動脈供血不足症狀;
3、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頸椎病變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時,可引起頭暈、惡心、嘔吐、出汗、心慌、胸悶等症狀,可通過牽引療法減輕椎間盤壓力,改善交感神經受刺激的情況,通過運動療法增加頸椎穩定性,控制病情進展;
4、脊髓型頸椎病:屬於比較嚴重的類型,頸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可造成四肢麻木無力,伴有感覺障礙、行走活動受限等表現。可遵醫囑靜脈滴注甘露醇減輕脊髓水腫,經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頸椎前後路鋼板內固定術,促進頸椎結構和功能恢復正常。
❷ 頸椎病怎麼樣治療好
大部分患者可通過非手術治療,如物理療法、運動療法、葯物治療等來控制症狀,減少復發,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僅有少數嚴重壓迫神經根或脊髓的患者需行手術治療。
患者出現頭痛、頸痛症狀時可服用非甾體類鎮痛葯物緩解症狀。還可以採取傳統推拿
、按摩、牽引、針灸
等中醫治療,具體方法應當遵醫囑進行。
症狀嚴重時應立即就醫,聽從醫囑,如有必要,需住院行手術治療。
頸椎病急性期如何治療?
急性期患者頸部疼痛、上肢疼痛和麻木症狀較嚴重時,應注意休息,避免增加運動刺激頸部,及時就醫。
頸椎病有哪些一般治療措施?
改善生活方式
避免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者注意保持脊柱的正直,注意間隔休息,避免頸椎長時間維持在屈頸姿勢。
鍛煉肩頸肌肉
游泳是比較好的鍛煉頸肩腰背部肌肉的運動方式。
此外,平時還可適當做些頭頸部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活動,尤其是在較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後。既可緩解疲勞,又能鍛煉肌肉力量,有利於維持頸椎的穩定性,保護頸椎間盤和小關節。
適當做些頸後部肌肉等長收縮抗阻訓練,如雙手五指交叉放於枕後部、頭後仰對抗,可以明顯增強頸後部肌肉力量,糾正頸椎不穩定。
頸椎病有哪些葯物治療?
由於個體差異大,用葯不存在絕對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處方葯外,應在醫生指導下充分結合個人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葯物。
適當的用葯可以明顯改善頸椎病患者的症狀。
神經根型頸椎病
、交感型頸椎病、症狀輕微的脊髓型頸椎病
可以採用活血通絡類中成葯、神經營養葯。
急性期發作時,可選擇加用非甾體抗炎葯、肌松葯緩解症狀,必要時給予脫水
、激素等治療。
非甾體類抗炎葯
常用於肩頸臂疼痛的患者,主要是針對神經根受到刺激引起的損傷性炎症
,具有消炎鎮痛的作用。
常伴有惡心、嘔吐、飽脹、胃疼等不良反應。常用葯物有布洛芬
以及高選擇性COX2抑制劑類葯物(例如塞來昔布
、依託考昔
)等。
肌松葯
用於緩解肌肉痙攣所致的頸肩痛,解除對神經、血管的刺激,常伴有血壓下降、心動過緩
、心律紊亂
等不良反應。
鎮靜劑
適於精神興奮、緊張、激動的患者,可減輕神經的興奮性,也能使肌肉的緊張得到緩解,會有嗜睡、頭暈、乏力和記憶力下降等不良反應。常用葯物為安定
類,也可用健腦安神的中成葯。
頸椎病有哪些手術治療?
當患者出現以下症狀時,應採取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或者盡管有效,但是停止治療後症狀反復發作,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
神經根性疼痛劇烈,保守治療無效;
上肢某些肌肉出現肌無力、甚至肌萎縮
,經保守治療2~4周後仍有發展趨勢。
此外,由於脊髓型頸椎病隨著疾病發展,症狀將逐漸加重,甚至可以致殘,故確診後應及時手術治療。脊髓損傷
較重且病程時間長者,手術療效差。
頸椎病手術費用目前存在較大幅度差異,與病變性質、病變節段、病變復雜程度、手術方式、手術材料、所在地區、醫院等有關,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手術治療術式可分為頸椎前路手術和頸椎後路手術。
前路手術
指在頸部前方或側前方進行手術,手術步驟包括減壓和重建穩定兩大部分。
減壓是指切除突出的椎間盤、增生的骨贅或者大部分椎體、肥厚和骨化的後縱韌帶,徹底解除脊髓、神經根的壓迫。
重建穩定包括融合與非融合技術。融合術指採用自體骨塊、同種異體骨塊、椎間融合器、鈦籠、3D列印人工椎體等材料填充減壓時切除的椎間盤、椎體,輔以鈦板和螺釘固定,實現永久穩定。
對於椎間隙退變較輕、單純椎間盤突出
等「軟性」壓迫的患者,採取非融合技術,即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可以保留手術節段的活動。
後路手術
指在頸部後方進行的手術,主要包括椎管擴大、椎板成形術和椎板切除加固定融合術。通過擴大椎管的有效矢狀徑,實現解除脊髓壓迫的目的。
頸椎病如何進行中醫治療?
頸椎病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很多,包括針灸、推拿按摩、牽引、中葯外用和內服等。但須注意,並不是所有類型都適合中醫治療,建議在正規醫院明確診斷之後,到有相關醫療資質的專業機構接受治療。
針灸治療
包括針法與灸法,可以取頸項部的夾脊穴、風池、風府、天宗、大椎、外關、合谷進行針刺或艾灸
以調整氣血。
推拿按摩治療
以頸項部局部松解為主,配合手法整復,能夠使頸部氣血得以調暢,肌肉得以鬆弛。
牽引治療
一般採用頸椎牽引帶牽引治療,解除頸部肌肉痙攣,松解軟組織粘連,改善或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
中葯外用
將有行氣散瘀、溫經散寒、舒筋活絡或清熱解毒等不同作用的中葯制劑,應用在頸椎病患者的有關部位,如蘇木
、葛根
、杜仲
、川芎
等。常用治法有敷貼葯、噴葯等。
中葯內服
需要根據患者的中醫辨證分型給予中葯。風寒濕型可以給予防風湯;氣滯血瘀型可以給予通竅活血湯;痰濕阻滯型可以半夏白術天麻湯。
頸椎病有哪些其他治療措施?
物理治療
常用直流電離子導入療法、低頻調制的中頻電療法、超短波療法、超聲波療法、高電位療法等治療方法,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解除肌肉、血管痙攣,消除神經根、脊髓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炎症、水腫,減輕粘連,促進神經和肌肉功能恢復。
其他
目前有研究表明,治療骨關節炎
的葯物鹽酸氨基葡萄糖片
可能對頸椎病患者有療效,有助於緩解病情,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後進入頸椎病的臨床治療用葯范疇。
❸ 頸椎病手術的基本種類
按頸椎病的臨床分類有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四種。就手術途徑而言將頸椎病手術分為前路手術、前外側路手術和後路手術三種。
(1)前路手術。經頸前方切口、入路進行的手術,具有減壓和穩定脊柱兩種作用,即通過發病的椎間隙,從椎體前方鑽洞或切骨,從骨洞中切除退變的和突出的椎間盤,甚至椎體後緣的骨贅一並切除,以解除對脊髓和神經根的壓迫。然後在骨洞中植骨,使該段頸椎融合,以增強脊柱的穩定性。多個椎間盤受累者,可在同一手術中一起切除和融合。前路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可切除椎間盤及骨贅而不直接干擾脊髓,同時施行椎體間植骨,除去脊椎不穩的動力因素,術後功能受到的干擾小,恢復快等優點。其缺點是不能在直視下看到椎管內病變,手術范圍有限度,骨贅切除不易徹底,不適用於發育性椎管狹窄患者。
(2)前外側手術。手術途徑同前路手術,但其顯露范圍更大,包括椎體前方、前外側方的椎體橫突及鉤椎關節等,可開放橫突孔,切除增生的鉤狀突,擴大椎間孔,松解椎動脈的粘連狹窄,解除椎動脈、神經根或脊髓的受壓症狀,消除病理性刺激,增強脊柱的穩定性。
(3)後路手術。是指經頸後方切口入路進行的手術,具有在直視下明確病變部位及性質,減壓充分等優點。後路手術的目的是擴大椎管矢狀徑,解除對脊髓的壓迫,改善血液循環,擴大椎間孔後壁,解除神經根所受壓迫,包括各種椎板切除術、椎板成形術、關節突切除術等。但後路手術解剖結構復雜,操作困難,手術破壞性較大,術後易發生脊柱不穩,術後形成的骨窗瘢痕可繼續壓迫脊髓等,手術效果有時不甚理想。
總之,對於不同的頸椎病患者,可根據不同的需要採取不同的手術方式,只要嚴格掌握適應證,一般均能收到良好的手術效果。
❹ 頸椎做過開放手術,以後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問題
如果頸椎做過開放手術的話,那麼在以後一定要避免過度的使用頸椎,盡可能的讓它處於放鬆的狀況。因為頸椎它在做過手術之後本身就比較的脆弱,在日後的生活之中一定要注意對它的保護。首先就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來講,盡可能的要避免長期低頭。其實長期低頭這樣的一個姿勢對於我們的頸椎是有著很大的影響的,因為你長期處於一個低頭狀況的話,我們的頸椎會出現過度彎曲的情況,而且一直保持這一個姿勢,也會讓我們的頸椎變得過分的僵硬。
在天氣比較寒冷的時候,盡可能的戴上圍巾,這樣的話可以使得我們這個部位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其次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可以進入一些其他的器材來對我們的頸椎形成保護。比如說,擔心自己長期低頭的話可以購買一個防低頭的頸椎套,這樣的話也可以去支撐我們的頸椎。
❺ 神經根型頸椎病手術治療風險大嗎有什麼依據呢
對於神經根型頸椎病如果通過保守治療沒有很好效果可以考慮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這種類型的頸椎病的風險是不大的,但是也是有風險的。在手術的過程當中有可能會出現神經根的損傷,也有可能會出現脊髓的損傷,所以在手術之後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癱瘓症狀。
如果是神經根型頸椎病,後路壓迫較重的話,會通過後邊的椎板切開減壓固定。如果是鉤椎關節增生椎間盤壓迫造成的較重的,從前路做椎間盤摘除,鉤椎關節的再造,重新把增生的東西去掉,這種情況下做一個前路的融合從而達到截除神經根壓迫的目的。現在還有椎間盤的置換,就是頸椎如果骨錐關節增生厲害,椎間盤突出厲害,這種做完手術之後,它會進行頸椎椎間盤置換,這種情況下早期就會出現不用固定,活動跟正常人一樣。
本篇由小編進行網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本人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❻ 緩解頸椎病症狀的辦法有哪些
頸椎病通常有一般治療、物理治療、葯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可以緩解。一般治療需要注意多運動,物理治療可以通過超聲波治療,葯物治療可以使用頸復康顆粒等葯物,手術治療可以進行椎管減壓術等。具體情況如下:
1、一般治療:
患者可以進行啞鈴操、徒手操、頸椎肌力訓練等,以增加頸部、肩部和背部的肌力,減少肌肉痙攣,消除疼痛。平時應注意飲食清淡,保證膳食平衡,限制總熱量的攝入。注意作息規律,避免過度勞累。
2、物理治療:
如超聲波療法、激光照射、紫外線療法等,可以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緩解肌肉和血管痙攣,減少神經根水腫,促進神經肌肉功能的恢復。
3、葯物治療:
可以使用甲鈷胺片、頸復康顆粒或腺苷鈷胺片等葯物來進行治療。應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服葯,了解葯物的副作用,不得擅自減少或停止用葯。
4、手術治療:
包括頸椎前路髓核摘除鋼板螺釘內固定術、椎管減壓術等,通過手術可以減輕對脊髓和神經組織的壓力,充分放鬆頸髓和神經。術後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情緒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