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回火回火的目的是什麼
有時候對於大型鑄件、鍛件進行正火處理之後也採用相似的工藝處理叫做回火。
降低脆性,權消除或減少內應力,鋼件淬火後存在很大內應力和脆性,如不及時回火往往會使鋼件發生變形甚至開裂。
獲得工件所要求的機械性能,工件經淬火後硬度高而脆性大,為了滿足各種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過適當回火的配合來調整硬度,減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韌性、塑性。
穩定工件尺寸
對於退火難以軟化的某些合金鋼,在淬火(或正火)後常採用高溫回火,使鋼中碳化物適當聚集,將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將經過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熱到低於下臨界溫度Ac1(加熱時珠光體向奧氏體轉變的開始溫度)的適當溫度,保溫一段時間後在空氣或水、油等介質中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或將淬火後的合金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若干時間,然後緩慢或快速冷卻。一般用於減小或消除淬火鋼件中的內應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強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韌性。淬火後的工件應及時回火,通過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
『貳』 淬火鋼採用低溫或高溫回火各獲得什麼組織
低溫回來火的目的是降低淬火源鋼的內應力和脆性,但基本保持淬火所獲得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與材料的成分有關系,一般的低中碳鋼淬硬區為回火索氏體,心部沒淬硬的為回火索氏體和鐵素體;高碳鋼有滲碳體,回火索氏體及殘余奧氏體
『叄』 T12鋼1030度淬火再低溫回火得到的是什麼
回火後的組織為回火馬氏體。
低溫回火溫度范圍為150-250攝氏度,回火後的組織為回火馬氏體。回火一般不單獨使用,在零件淬火處理後進行回火,主要目的是消除淬火應力,得到要求的組織,回火根據回火溫度的不同分為低溫、中溫和高溫回火。分別得到回火馬氏體、屈氏體和索氏體。
低溫回火主要應用於高碳鋼和高碳合金鋼製造的工具模和滾動軸承,以及經滲碳和表面淬火的零件。
(3)高碳鋼鋼為什麼要低溫回火擴展閱讀
T12鋼應用
1、用於製作冷拔、拉深凹模, 在工作中磨損超差後, 可先經高溫回火, 然後重新常規淬火, 可自行縮孔修復。
2、該鋼適合於製作小型拉拔、拉深、擠光模具。
3、該鋼經過以下熱處理後,可顯著地提高鋼的沖擊韌度,明顯地提高模具的性能及使用壽命。預備熱處理:淬火溫度880~890°C,回⽕溫度350~400°C;最終熱處理:淬火溫度770~790°C,回火溫度180°C。
4、可用於尺寸小,形狀簡單,輕載荷的冷作模具,如小沖頭、剪板機的剪刀等。優點是可加工性好,價格便宜,來源容易,缺點是淬透性低,耐磨性差,淬火變形大。
5、適用於製作一些要求硬化層不深並保持高韌性的冷沖模等。
6、適用於各種中小生產批的模具和抗沖擊載荷的模具。
7、薄片切斷刀微變形處理後, 平面畸變數≤0.06mm, 全部符合要求。
8、碳素工具鋼僅適於製作尺寸不大, 受力較小, 形狀簡單以及變形要求不高的塑料模。
9、用於導柱、導套、推板導柱、推板導套,淬火硬度50~55HRC;用於塑料模具的斜銷、滑塊、鎖緊楔,淬火硬度54~58HRC;用於推桿、推管,淬火硬度54~58HRC;用於加料室、柱塞, 淬火硬度50~55HRC。
『肆』 低溫回火主要用於什麼場合
低溫回火主要用於各類高碳鋼的工具、刃具、量具、模具、滾動軸承、滲碳及表面淬火的零件等。低溫回火是指工件在150~250℃進行的回火。目的是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淬火殘留應力和脆性。回火後得到回火馬氏體,指淬火馬氏體低溫回火時得到的組織。力學性能:58~64HRC,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伍』 工具鋼的熱處理工藝,淬火溫度,回火溫度和回火的目的
工具鋼屬高碳鋼,常用碳素工具鋼淬火溫度在760~820間,隨碳含量增加,淬火溫度適當降低,回火溫度在180~200之間。一般淬透性低,需用水作淬火介質,易產生變形跟裂紋,一般會先進行球化退火。低合金工具鋼淬火溫度在830~880間,回火150~180。高速鋼一般會高點,淬火在1200~1300間,回火540~580。回火的目的無非是去除淬火應力等,提高韌脆配合。這些都是理論上的,結合實際設備跟材料可以適當增減,僅供參考。
『陸』 淬火後為何要快速回火
熱處理淬火後回火不及時對整個產品質量的影響,根據鋼種不同影響結果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鋼淬火後得到馬氏體組織,根據含碳量不同還有可能有殘余奧氏體或碳化物代,由於組織(除了碳化物)都是亞穩定組織,在室溫下有向穩定組織轉化的趨勢,淬火後的回火只不過加速了這個趨勢而已。同時,淬火產生了很大內應力,不管是組織應力造成的還是熱應力造成的,都會殘留在鋼中形成內應力。不穩定組織+殘余內應力,這就是淬火後的狀況。
1、對於低碳馬氏體鋼,由於淬火組織應力很小且有良好的強韌性,不及時回火也問題不大,甚至於可以不回火直接使用。
2、對於中碳鋼,由於淬火組織應力較小且有較好的強韌性,不及時回火問題也不是很大,就是時間不能間隔太長,時間太長不穩定組織發生變化,附加在內應力上會導致增加變形開裂的危險。因此,最好及時回火,不能及時回火的也不應該超過24小時。
3、對於高碳鋼,由於淬火組織為片狀馬氏體,內部產生孿晶和微裂紋,過飽和度大,因此,應力大且有較強的脆性,變形開裂的危險性加大,必須及時回火,最長不應該超過6~8小時。
當然上述說法沒有考慮合金元素的作用和零件形狀的影響,一般說來,合金元素越多,零件形狀越復雜,淬火和回火之間的間隔越短。
『柒』 鐵匠為什麼煮刀,因為算是低溫回火,因鋼材不.回火,溫度也不同,淬火後需要的一個技術指
低溫回火又稱「消除應力回火」。回火溫度范圍為150-250攝氏度,回火後的組織為回火馬氏體。鋼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但內應力和脆性降低。主要應用於高碳鋼和高碳合金鋼製造的工具模和滾動軸承,以及經滲碳和表面淬火的零件,回火後的硬度一般為58-64HRC。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捌』 感應加熱淬火高碳鋼後回火時對溫度有沒有要求
感應加熱淬火、回火對溫度都有要求的,不同的回火工藝得到不同的回火組織。1.低溫回火組織:感應加熱回火溫度為250-400℃,淬火馬氏體分解為細小碳化物沉澱和鐵素體組成的復相混合組織,這種混合組織保持板格狀馬氏體的外形,稱為回火馬氏體。回火馬氏體具有高硬度、高強度、低韌性的特點。2.中溫回火:感應加熱回火溫度為400-600℃時,鐵素體晶粒開始長大,細小的滲碳體開始聚集長大,兩者仍保持板條馬氏體的外形。由兩相組成的混合組織稱為回火托氏體、回火托氏體鋼顯示出高的彈性極限、屈服極限和較好的韌性。3.高溫回火組織:感應加熱回火溫度為600-750℃,鐵素體含碳量升高,達到平衡成分並開始由片狀轉變為等軸狀晶粒,片狀滲碳體長大成粒大的晶粒。這種由等軸晶粒鐵素價格政策 粗大滲碳組成的復相組織,稱為回火索氏體。回火索氏體鋼顯示出優良的綜合性能,既有一定的強度和硬度,又有良好的塑性與韌性。總之,不同的回火工藝得到不同的回火組織,不同的回火組織具有不同的特性。低溫回火組織適用於高碳工具鋼;中溫回火組織適用於彈簧鋼;高溫回火組織適用於碳素結構鋼。『玖』 為什麼淬火鋼必須經過回火才能使用
這是因為淬火造成鋼材內部應力,也正是出現了結構畸變和內部應力,才可以通過淬火版提高權鋼材的硬度,適當的回火是為了減少內部應力,防止鋼材淬火後由於持續的高應力存在造成材料的變形甚至開裂。
回火是將經過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熱到低於下臨界溫度Ac1(加熱時珠光體向奧氏體轉變的開始溫度)的適當溫度,保溫一段時間後在空氣或水、油等介質中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或將淬火後的合金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若干時間,然後緩慢或快速冷卻。
一般用於減小或消除淬火鋼件中的內應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強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韌性。淬火後的工件應及時回火,通過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
(9)高碳鋼鋼為什麼要低溫回火擴展閱讀:
回火的影響因素
1、回火處理之效果決定於回火溫度、時間即在冷卻速率等因素。隨著回火溫度的提高材料之強度與硬度跟著降低,然而材料之延展性卻跟著提高。
2、由於回火的溫度是低於相變化之臨界點,材料之強度不會與冷卻速率有關。然而由於回火脆化的原因,若材料在經過375~575℃間之冷卻速率太慢,易有脆化的現象。
若在300℃附近回火,亦有脆化的現象,這是由於不利之板狀碳化物析出所造成的,這一點是在做回火處理時必須注意的。
『拾』 鋼材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是什麼呢!各種熱處理加熱溫度范圍和冷卻方法如何讓選擇
鋼材各種熱處理的目的為:
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屬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壓力加工,減少殘余應力,提高組織和成分的均勻化,或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鋼的力學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細化晶粒,消除組織缺陷,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淬火的目的:使鋼件獲得所需的馬氏體組織,提高工件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鋼件在淬火時所產生的應力,使鋼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並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韌性等。
各種熱處理加熱溫度范圍
退火的合理的退火溫度從55℃到70℃。退火溫度一般設定比引物的 Tm低5℃。
正火是將工件加熱至Ac3(Ac是指加熱時自由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終了溫度,一般是從727℃到912℃之間)或Acm(Acm是實際加熱中過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的臨界溫度線 )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淬火的溫度通常亞共析鋼的淬火溫度為Ac3以上30~50度;共析鋼或過共析鋼的淬火溫度為Ac1以上30~50度。
回火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低溫回火是在150~250℃進行的回火;中溫回火工件在350~500 ℃之間進行的回;高溫回火工件在500~650℃以上進行的回火。
鋼廠熱處理的冷卻方式:
退火:在爐內以較快的速度冷卻到過冷奧氏體較不穩定的溫度下等溫停留,直至到結束後出爐冷卻,所需的工藝時間比較短,而且能獲得在同一溫度下轉變的均一組織。
正火:在空氣中冷卻,其冷卻速度比退火快。正火後鐵素體量減少,共棲體變細,低合金鋼正火後,常常出現混合組織。
淬火:先用較快的速度冷卻,然後等溫停留在奧氏體高溫分解完成,是低合金鋼得到俊逸的和硬度適度的預備組織,改善切削性能。
回火:回火通常使用空冷和水冷兩種方法;空冷速度慢,可以減小組織的偏析,使組織更穩定,是最常用的方法;水冷多用於45#和40Cr的調質回火,以獲得回火索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