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級控制點的基坑尺寸大小
施工標准尺寸規范:有效長度為10米,壁厚為0.25 米,即總長度為10.5,其豎直主筋採用16*300,水平筋採用8*300,拉筋採用8*300。
沉澱池應設置外徑尺寸長≥5.5m、寬≥3m、深≥2.5m,上沿口應離地面高度≤500 mm,池壁和三級沉澱隔離壁厚度≥200mm,底板厚度應≥200mm;設置圍擋的占路工地,其沉澱池的外徑尺寸可以適當減少,但是必須滿足排水需要。
剖面圖如下:
(1)方管水力半徑擴展閱讀:
沉澱池的設計
平流式沉澱池主要設計參數為水平流速、沉澱時間、池深、池寬、長寬比、長深比 等,設計有關要點如下:
(1)沉澱出水濁度,當作化學水處理進水水質時應不大於5NTU,當作冷卻水水質時 應不大於20NTU。
(2)池數或分格數一般不少於2座。
(3)沉澱時間一般採用1.0~3.0h。當處理低溫、低濁度水或高濁度水時,沉澱時間 應適當增長。
(4)沉澱池內平均水平流速一般為10~25mm/s。
(5)有效水深一般為3.0~3.5m,超高一般為0.3~0.5m。
(6)池的長寬比應不小於4:1,每格寬度或導流牆間距一般採用3~9m,最大為15m。
(7)池的長深比應不小於10:1。採用吸泥機排泥時,池底為平坡。
(8)平流式沉澱池進出口形式及布置,對沉澱池出水效果有較大的影響。一般情況 下,當進水端用穿孔牆配水時,穿孔牆在池底積泥面以上0.3~0.5m處至池底部分不設孔 眼,以免沖動沉泥。當沉澱池出口處流速較大時,可考慮在出水槽前增加指形槽的措施, 以降低出口槽堰口的負荷。
(9)防凍可利用冰蓋 (適用於斜坡式池子) 或加蓋板 (應有人孔、取樣孔),有條件 時亦可利用廢熱防凍。
(10)泄空時間一般不超過6h。
(11)弗勞德數一般控制在1×10~1×10之間。
(12)水平沉澱池內雷諾數一般為4000~15000間,多屬紊流。設計時應注意隔牆設 置,以減少水力半徑R,以降低雷諾數。
(13)為節約用地,大型水平沉澱池也可疊建於清水池之上,但沉澱池必須嚴格保證 不漏。
(14)平流沉澱池一般採用直流式布置,避免水流轉折。但是,為滿足沉澱時間和水 平流速的要求,往往池長較長,一般在80~100m之間。當地形條件受限制或處理規模較 小 (如3×10m/d) 以下,也可採用轉折布置。
② 矩形水力半徑計算公式
水力半徑是水力學中的一個專有名稱,指某輸水斷面的過流面積與輸水斷面和水專體接觸的邊長(濕周)之屬比,與斷面形狀有關,常用於計算渠道隧道的輸水能力。
例如直徑為d的圓管,當充滿液流時,A=πd^2/4,χ=πd 故水力半徑R=A/χ=d/4
A是面積
類比上面,矩形的話A是矩形面積,χ如果滿的話就是矩形長的那個邊長,不滿的話就是與水接觸長度
③ 當量直徑計算公式是什麼
等速當量直徑:
A=1/4*π*d^2(A為截面積,d為幾何直徑)
L=πd(此處四周為圓的周長)
則de=4A/L= (π*d^2) /(πd)=d,即圓形截面的管道當量直徑與幾何直徑相等。
非圓形截面管道的當量直徑(流速當量直徑)D也可以用下式計算:de=4A/L。
例如:
矩形管道的當量直徑(寬高為a,b)de=4*(a*b)/2*(a+b)=2a*b/(a+b)。
等流量當量直徑:de=1.3*(ab)^0.625/(a+b)^0.25。
定義:
把水力半徑相等的圓管直徑定義為非圓管的當量直徑。在總流的有效截面上,流體與固體壁面的接觸長度稱為濕周,用字母L表示。總流的有效截面積A和濕周L之比定義為水力半徑,用字母R表示。當量直徑定義為四倍的水力半徑,用de表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當量直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