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管焊管 > 脊柱側彎頭環怎麼固定

脊柱側彎頭環怎麼固定

發布時間:2022-12-08 08:10:23

A. 脊柱側凸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脊柱側凸的治療可分為兩大類,即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早期病例多採用非手術治療,包括:體操療法、電刺激療法、牽引療法、石膏矯形治療及支具治療等。而側彎在青春期發展較快,Cobb角在40°以上的特發性側凸,或非手術治療無效的僵硬型先天性側凸,均應給以早期手術治療。現重點將非手術治療和常用的手術治療介紹如下:
一、非手術治療
(一)矯正體操療法
矯正體操對脊柱側凸的療效尚有爭議。但根據作者對20°以內的特發性脊柱側凸採用矯正體操治療結果,治療組側凸消退率為29.6%,比沒有治療,單純觀察組的消退率明顯高。矯正體操的作用原理是有選擇地增強脊柱維持姿勢的肌肉。通過凸側的骶棘肌、腹肌、腰大肌、腰方肌,調整兩側的肌力平衡。牽引凹側的攣縮的肌肉、韌帶和其他軟組織,以達到矯形目的。矯正體操對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類型的脊柱側凸有不同的效果,特別對少兒或青春前期輕度特發性側凸、可屈性好尚無明顯結構性改變者,體操療法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而對結構性改變明顯及先天性側凸很難單獨通過矯正體操矯形,需與其它非手術治療特別是支具治療結合應用。因此,體操療法仍為一種必要的輔助療法,可防止肌肉萎縮及其他因制動引起的廢用性改變。下面介紹作者編制的一套矯形體操。按患者不同情況可選擇其中幾節重點練習。全套體操共九節:
1.前、後爬行患者肘膝卧位,用肘膝向前及向後爬行(圖1)。
圖1前、後爬行
2.左、右偏坐患者跪位,雙手上舉,先臀部向右側偏坐(a),然後再向左側偏坐(b、c),反復交替練習(圖2)。
圖2左、右偏坐
3.頭頂觸壁患者俯卧,鼻朝地,雙肩外展,雙肘屈曲,雙手向前,使頭盡力前伸,用頭頂觸牆壁,然後頭縮回,再以頭頂觸壁,反復練習(圖3)。
圖3頭頂觸壁
4.雙臂平伸患者俯卧,雙手枕於額前,雙手臂漸漸抬起離開地面,向前伸直,然後雙手再回額前,如此反復練習(圖4)。
圖4雙臂平伸
5.仰卧起坐患者仰卧,雙臂上伸平放墊上,然後仰卧起坐,軀體屈曲,雙臂前伸,雙手觸及趾尖,然後再慢慢雙臂上舉回至仰卧位(圖5)。
圖5仰卧起坐
6.下肢後伸患者俯卧,雙肩外展,雙肘半屈曲,雙手掌平放墊上,雙下肢後伸,從墊上抬起,左、右腿上、下交叉呈剪式運動(圖6)。
圖6下肢後伸
7.雙腿上舉患者仰卧,雙手枕於頭下,雙下肢半屈曲,雙足平放墊上,然後雙下肢上舉,兩腿前後交替作剪式運動(圖7)。
圖7雙腿上舉
8.深吸慢呼患者仰卧,雙上肢平放身體兩側,手掌向上,雙下肢半屈曲,雙足掌平放墊上,用鼻孔深吸氣,使胸廓擴展,然後作輕呼呼聲,將氣慢慢由口吐出(圖8)。
圖8深吸慢呼
9.挺拔站立患者雙足平行靠牆站立,使雙肩及髖部緊貼牆壁,使頭頸及脊柱盡力向上挺拔(圖9)。
圖9挺拔站立
(二)電刺激療法
支具是控制脊柱側凸加重的較好方法。但由於支具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動,外形臃腫,在炎熱地區,患者無法耐受透氣不佳的支具,常使患兒或家長中途放棄治療,而願意接受電刺激治療。目前常用的電刺激多為雙通道體表電刺激器。兩組電極分別放置在側彎凸側的體表特定位置,兩通道交替輸出的矩形電刺激波,使兩組椎旁肌輪替收縮與舒張,而使側彎的脊柱獲得持續的矯正力,以期達到防止側凸加重的目的。較好的適應證是年齡較小的可屈性較好的40°以下的特發性側凸及神經肌肉型側凸。具體治療方法:
1.定位治療前攝站立前後位脊柱X線像,根據X線像找出側凸的頂椎及與其相連的肋骨,此肋骨與患者腋後線,腋中線相交點A、B為參考中心,在參考中心上、下各5~6cm處的腋後線及腋中線上作標志點,為放電極板位置,同一組電極極板的距離不要小於10cm。
2.有效強度的確定電刺激需要有足夠的強度才能達到治療目的。一般電刺激強度通過以下方法來估計:①電刺激肌肉收縮時,肉眼觀察脊柱側凸有無改善或變直。②肌肉收縮時觸摸患兒棘突有無移動。③拍片觀察有電刺激與無電刺激時側凸角度有無10°以上的減小。如未達到以上要求,應向前或向後調整電極板位置,或略增大同一組兩電極板間距,找到最佳刺激點,並使電流強度逐漸增大到60~70mA。
3.治療處方第一周:第一天刺激為半小時,每日兩次,第二天刺激1小時,每日兩次,第三天刺激3小時,每日1次,以後每日一次,每次遞增1小時,至第七天刺激7小時。電流量由第一天30mA到第七日的70mA。經一周白天治療使患兒逐漸適應,並同時教會家長如何正確使用電刺激器和放置電極板,以後改為晚上治療。小兒入睡後開動儀器,使電流強度由30mA開始,幾分鍾後逐漸調到60~70mA,以免刺激太強,將患兒弄醒。
在開始治療階段,注意發生皮疹。要經常核對刺激點,防止刺激強度及刺激時間不足。電刺激療法需持之以恆。為達到好的治療效果也可與支具治療聯合應用。
(三)支具療法
在脊柱側凸非手術治療中支具治療占重要位置。Winter等曾對95例Cobb角在30~39°的特發性脊柱側凸用Milwaukee支具治療,骨生長成熟後停止使用,其後經過二年半的隨診,84%的側凸無變化或有減輕。作者對215例平均Cobb角28度的特發性側凸患者,頸胸段及胸段側凸採用Milwaukee支具,胸腰段及腰段側凸採用Boston支具治療。經平均26個月隨診,側凸無變化或減輕的有效率為82%。支具療法適用少年期和青春期的特發性側凸,對先天性側凸或骨發育成熟期的側凸支具治療無效。常使用的治療脊柱側凸的支具有兩大類:即CTLSO及TLSO。
1.CTLSO固定范圍包括頸椎、胸椎、腰椎和骶椎。Milwaukee支具是其代表,包繞骨盆的部分由塑料製成,外面附有三個立柱,一前二後。三根柱在頸部與頸圈相連,圈的後方為枕托,前方緊貼喉前托位下頜。CTLSO適用於頂椎在T8以上的側凸。根據需要在立柱上補加壓力墊或吊帶,主墊應安放在側凸頂椎的水平。壓墊位置應盡量偏向外側,以增加水平分力。
2.TLSO固定范圍包括中、下胸椎、腰椎和骶椎。其中Boston支具是它的代表。TLSO適用於側凸頂椎在T8以下的患者。支具由塑料製成,上端至腋下,下端包繞骨盆,該類支具可被衣服遮蓋,不影響美觀,患者容易接受。但這種支具必須用石膏取樣。甚至在牽引下或加壓墊下,取樣做成陰模,後製成陽模。再用塑料在陽模上作成支具,才有較好的矯形作用。
3.穿戴支具的時間支具穿戴時間每日不少於23小時,1小時留作洗澡、體操等活動練習。支具治療需持之以恆,若無禁忌,支具使用應至骨生長發育成熟。停用支具的指標:①4個月內身高未見增長。②Risser征4~5級(髂嵴骨骺長全及融合)。取下支具後4小時攝片,Cobb角。達到上述指標,支具穿戴時間每日可為20小時。4個月後復查無變化,減為16小時。如再復查仍穩定改為12小時。再隔3個月,去除支具24小時後拍脊柱正位片,Cobb角仍無變化,即停止使用。在此期間如有畸形加重,仍需恢復每日23小時著用支具。
(四)牽引療法
牽引治療可防止或減緩脊柱側凸的進一步加重,或使側凸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牽引療法,目前更重要的是用作脊柱側凸的術前准備,使手術達到最大限度地矯正。防止手術一次性地牽張,避免或減少脊髓神經損傷並發症的發生。牽引的方法很多,如頸牽引,斜台頸牽引,頸—骨盆套牽引、頭顱—骨盆環牽引、卧位反懸吊牽引等,現將後兩種介紹如下:
1.頭顱一骨盆環牽引該裝置首先由Dewald和Ray於1970年設計並應用臨床。它由頭環、骨盆環和四根支撐桿組成。頭環由特製螺釘固定在頭顱,骨盆環可由斯氏針、特製的螺釘、皮圍腰或腰部石膏固定。
(1)頭顱環安裝患者頭發剃光,仰卧、頭由助手扶持並固定於床緣之外,皮膚常規消毒,局麻下操作。頭環應套在頭顱最大徑線下方,位眉弓上和耳尖上各1cm。頭環至頭皮的距離為1~1.5cm,以4枚特製的顱骨螺釘將顱環與顱骨連接固定。前方兩枚顱釘在眉弓外1/3點上方1cm處刺入皮膚,後方兩枚顱釘與前方顱釘呈對角線擰入,直至扭力為6kg左右(三個手指擰不動)為止,將顱釘擰入顱骨外板。
(2)骨盆環安裝全麻或局麻後,患者取側卧位,手術側在上。由助手在後側髂後上棘處放一斯氏針作導向,術者在前側自髂前上棘下0.5cm向導針方向穿入斯氏針,理想的穿出點應在髂後上棘中心。一側穿針完畢,翻身操作對側,斯氏針操作法困難,並發症多。目前大多採用螺釘固定法,即患者平卧骨科手術床,使骨盆懸空,由一助手把持骨盆環,由兩位術者自兩側髂前上棘後下方各0.5cm處,由前向後每隔1.5~2.0cm同時由兩側對抗地各擰入三枚特製的螺釘,直到骨盆環牢固為止。
術後2~3天暫不牽引,待針眼疼痛消失後,安裝支撐桿。術後三天應每天擰緊固定螺釘,並每天擰調節螺絲1~2圈,直至達到理想的矯正度。
2.脊柱側凸反懸吊牽引該裝置由牽引帶、滑車、繩索及重錘組成。患者側卧在牽引帶中,側彎的凸側向下,重量由10kg逐漸加大到40kg使凸側頂點離床5~8cm,以患者的最大耐受度為限。若僅為術前准備,一般牽引時間兩周左右。通過牽引,使凹側軟組織得到松解,使脊柱凹側得到有效的伸展。該方法簡單,方便,並發症少,力學合理,效果也較確切。患者可自由出入牽引裝置,不需特殊護理。可在醫院中牽引,也可在家中或臨時病房中應用。
二、手術治療
(一)手術適應證
1.病因特發性側凸、青春期發展較快,Cobb角大於40°者應當手術治療。先天性側凸,特別是僵硬型,或神經肌肉型側凸致脊柱塌陷者,應當早期手術。因病程越長,發展愈嚴重矯正愈難。
2.年齡一般器械矯形固定融合手術在12歲以後施行。對先天性側凸,為防止側凸加重的局部融合應早期手術。
3.側凸程度目前國內外一般規定在Cobb角40°以上者行手術治療。40°以下者行非手術治療。
4.側凸部位旋轉較重的胸椎側凸,伴有明顯胸廓畸形或駝背(hump角大)畸形者,比腰椎側凸要提前手術,以防影響呼吸功能加重。
5.側凸並有早期截癱者應早期手術,進行減壓解除截癱因素,矯正和防止畸形進一步加重。
6.對年齡較大的成年人側凸,由於畸形部位椎骨增生所致腰背痛,或脊椎不穩,亦可考慮固定融合術。
(二)常用的手術
1.Harrington手術Harrington1962年首先報告用金屬內固定裝置支撐或和加壓來矯正側凸畸形。其裝置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為棒,二為鉤。放在側彎凹側用撐開棒,放在凸側用加壓棒。撐開棒的近段為棘齒狀,以便放在鉤子內只允許撐開,不允許反回。其尾端為方形,以防插入下鉤後旋轉。加壓棒較細,富有彈性;全長有螺紋。撐開棒的上鉤為圓孔,尾端鉤為方孔。加壓棒的Rochester型,鉤背面有槽,容易使加壓棒及墊圈放入。撐開棒的上鉤一般放在胸椎小關節間,下鉤放在腰椎椎板上緣。加壓棒上鉤放在肋骨橫突關節,下鉤放在腰椎椎板下緣。Harrington器械有較好的縱向支撐性能,對Cobb角大於50°效果較小,即角度小,矯正力差,而過大的角度可用2根撐開棒,或與加壓棒合並應用。
Harrington手術操作方法目前已經國際標准化。患者全麻後俯卧Hall-Relton手術支架上。皮膚滅菌,覆蓋無菌薄膜後,切皮前在皮下,肌肉注入1∶400,000腎上腺素溶液,以減少出血。在擬行融合節段的上一棘突及下一棘突作直線切口。骨膜下剝離棘突及兩側椎板的軟組織,直至顯露出兩側小關節或肋骨橫突關節。用自動撐開器撐開兩側肌肉。在側彎的凹側找到上終椎上一小關節,將其切開,放置上鉤。在下終椎的下一椎板上緣放置下鉤。在上、下鉤之上各放一間鉤。將脊柱外固定撐開器放在上、下兩間鉤之間。旋轉撐開器螺紐,從凹側將側彎撐開,選擇長度合適的撐開棒,使其穿入上、下鉤的孔。取掉外撐開器,用撐鉤器使上鉤在撐開棒上段棘齒狀台階上向上再撐開1~2棘齒,使達到最大限度的矯正。然後作術中喚醒試驗,或誘發電位監測。證明無過度矯正,再將擬融合節段棘突、椎板及小關節去皮質作植骨床。然後行髂骨取骨或合並應用異體骨行植骨融合。閉合傷口前,放置1~2根負壓引流管,以減少血腫,防止感染。
若Harrington撐開棒與加壓棒合並應用時,應先放置加壓棒。目前Harrington撐開器械矯形,多與Luque節段性椎板下鋼絲固定聯合應用,以減少單純Harrington手術後的脫鉤、斷棍等並發症。
2.Luque手術1976年由墨西哥Luque首先報告。他將兩根「L」形金屬棒置於側彎節段的兩側椎板。把一根金屬棒的短臂插入側彎,上終椎上一棘突中,另一「L」形金屬棒短臂插入側彎下終椎下一棘突中。如此使兩棒呈一長方形,控制金屬棒上、下滑動或旋轉,切除需要固定節段的所有棘間韌帶、黃韌帶,打開椎板間孔。自每一椎板間孔穿入鋼絲,通過椎板下,從相鄰的椎板間孔穿出。把每一節段椎板下穿過的鋼絲擰緊在每側的金屬棒上,使椎板和金屬棒完全固定在一起。
Luque手術步驟:體位、切口、顯露同Harrington手術,顯露完畢後行:
1)椎板間開窗咬除棘間韌帶或部分棘突後露出黃韌帶,先用咬骨鉗咬開一小孔,伸入神經剝離子將硬膜外間隙分開。然後用小斜面的Kerrison椎板咬骨鉗伸入硬膜外間隙,輕輕下壓硬膜外脂肪,上提咬除黃韌帶。在椎板間隙開一個0.5cm直徑的窗孔,以便鋼絲通過。
2)椎板下穿鋼絲把柔軟,無彈力的0.8~1.0mm直徑鋼絲剪成長約50cm,折成雙股,使頂端留有圓形小孔。將雙股鋼絲頂段彎成以兩椎板間開窗間距為直徑的弧形。把弧形鋼絲頂端伸入下一椎板間開孔,通過硬膜外間隙,緊貼椎板下,由上一椎板間孔開窗穿出。用小鉤鉤住鋼絲頂端小孔,使鋼絲緊貼椎板下提出。將雙股鋼絲頂端剪掉,使成單股,左右兩側分開,以備固定「L」形棒。
3)固定「L」形棒一般先在凹側放置「L」形棒將一鋼絲繞過金屬棒,然後鋼絲交叉擰緊。自上而下逐個結扎。在扭緊鋼絲過程中,助手可輕力推壓凸側,以利矯形。再把另一「L」形棒放在凸側,以同樣方法,自上而下,逐個結扎每一椎板下穿出的鋼絲。使兩根「L」形棒,利用側凸的頂椎為支點,如同「夾板」將側凸得到矯正。
植骨、融合等同Harrington手術。Luque手術固定牢靠,術後假關節發生率低,但每一鋼絲通過硬膜外腔,增加了脊髓損傷的機會。
3.Harri-Luque棘突基底骨扣鋼絲固定法作者自1985年採用Harrington與Luque聯合器械,但不是椎板下鋼絲固定,而是在椎骨最厚的部位棘突基底用打孔器平行椎板鑽兩個並行的1.5mm直徑的孔,分別由一側向對側通過兩鑽孔將帶有骨扣的鋼絲兩端穿出(骨扣預先制備好),用穿過來的鋼絲將該側Harrington棒或Luque棒固定。這樣,使鋼絲通過骨扣對棘突由Wisconsin法原為橫向拉力,變成對棘突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對峙的壓力(圖10),因而大大增強了鋼絲的固定能力。
圖10棘突基底穿骨扣鋼絲示意圖
作者通過生物力學測定及經100餘例臨床實用對比證明,該方向對側凸的矯正率及固定力,不弱於Luque法。但減少了Luque法椎板下穿鋼絲的復雜性,避免或減少了直接損傷脊髓神經的機會。
4.Dwyer手術1969年澳大利亞的Dwyer採用從椎體前方矯正脊柱側凸的手術方法。該手術主要適用於L1以下的側凸畸形,特別對椎板有嚴重缺如或畸形,不能置鉤的病例更為適合。手術一般從凸側作胸腹聯合切口,切除第10肋進入胸腔,在腹膜外顯露T11~L5脊椎前外側。結扎各橫行於椎體的血管。縱行切開前縱韌帶及骨膜,並向兩側作骨膜剝離,顯露出椎體。切除側凸范圍內的各椎間盤,每一椎體上釘入一帶孔的螺釘,鋼索從孔中通過,抽緊鋼索,使椎體靠近。凸側切除後的椎間隙消失,使脊柱變直。壓扁螺絲使鋼索不能回縮,使側彎得到矯正。該方法矯形滿意,但並發症多。
5.Zielke手術Zielke裝置實際是改良的Dwyer器械,其途徑也是前方入路。本方法最大優點是矯正度大,能夠去旋轉;固定節段少,對畸形節段只有加壓,沒有撐開作用,因而對神經牽拉損傷的機會少。
6.C.D手術法國Cotrel和Dubousset於1984年報告了他們的新型脊柱側凸矯形固定器械。主要適用於少年期特發性脊柱側凸,是目前脊柱後路矯形手術中最有效的固定器械之一。但方法復雜,並發症較多。

B. 脊柱側彎,要怎麼矯正

想矯正脊柱側彎,建議多使用護脊床墊,護脊床墊頭部是斜的。利用它來側睡可以矯正脊柱側彎的,如下圖這樣,但是不要使用枕頭。一次矯正三個小時左右。請大家參考。

C. 脊椎側彎怎麼辦該怎麼矯正呢

脊椎彎曲從大的方面,可以分為脊柱生理曲度的改變和脊柱側彎兩種情況。第一、從身體的前後縱切面看脊柱有四個生理曲度,分別是頸曲、胸曲、腰曲、骶曲。正常四個生理曲度都存在,並維持原有的曲度。只有在病理狀態下生理曲度才會變直或出現反曲,常見的疾病是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症。如果症狀輕微,可以採取保守治療。如葯物治療,口服舒筋活血葯、神經營養葯物、非甾體類抗炎葯並可配合牽引、理療、針灸等治療。如果保守治療效果不好或病情偏重,可以採用介入治療或微創手術治療。對於症狀嚴重者,可以開放手術治療。隨著疾病的恢復,生理曲度也會隨之恢復。第二、脊柱側彎,分為原發性脊柱側彎和繼發性脊柱側彎。對於輕度的原發性脊柱側彎,如果小於35度、進展緩慢,可採取支具固定矯正。超過35-40度或者進展迅速,需要手術矯正。對於繼發性脊柱側彎,要根據原發疾病做相應處理,如保守、介入、微創或開放手術。

D. 脊柱側彎如何糾正

脊柱側凸的治療目的是矯正畸形,穩定脊柱,維持平衡,減緩或阻止側彎進展。
對於不同類型的脊柱側凸,其治療原則及方法有所差異,因此對於脊柱側凸的患者需要實施個體化治療,有時需要綜合治療。
急性期治療
脊柱側凸多為緩慢進展,嚴重者將影響呼吸及心臟功能,勞動或上樓時會感到呼吸困難或心慌。此時需要患者休息,保持呼吸通暢,吸氧,如症狀無明顯緩解,應立即撥打120行高級生命支持治療。
一般治療
脊柱側凸的類型及嚴重程度不同,治療方法各異。
觀察
主要目的是觀察脊柱側凸是否發展。每4~6個月隨診1次,常規行站立位脊柱X線檢查,前後對比脊柱側凸角度、旋轉程度等。以免延誤手術時機。
運動矯正
對於輕度側彎患者(Cobb角<40°),可以通過加強肌肉鍛煉使凸側肌力更加有力,針對性的加強凸側肌肉的收縮,糾正側凸。常用運動矯正方法包括游泳及吊單杠。需要注意的是,運動鍛煉方法對特發性脊柱側凸矯正效果較好,但對先天性骨畸形患者收效甚微。
支具治療
適用於年齡小,彎度20°~40°患者,對於柔軟性側彎治療效果好。一般根據患者身材定做支具,每天需佩戴16~23小時,隨年齡增長適時更換合適的支具,直至骨骼發育成熟。在支具治療期間需要定期復查,按時調整或更換支具,如支具治療無效,側凸角度超過40°~50°,應手術治療。
葯物治療
葯物治療多為對症治療當患者因脊柱畸形出現背部疼痛不適時,可以使用非甾體抗炎葯治療,起效迅速,能減輕組織炎症、腫脹以緩解疼痛。
手術治療
手術矯形為脊柱側凸治療的有效手段,側彎早期治療效果好,因為此時年齡輕,彎度小,脊柱柔韌性可。但脊柱側凸矯正手術不是一般小手術,側彎波及的脊椎節段長,差不多整個背部都要切開,因此手術創傷極大,並發症多,手術費用高昂。患者及家屬應與醫生充分溝通,慎重決定是否行手術治療。
手術指征
約25%的先天性脊柱側凸患者由於進展較慢或身體代償而無需手術,但需要定期評估。而約75%的先天性脊柱側凸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時機主要取決於脊柱側凸的嚴重程度,通常局部側凸角度大於40°時考慮進行手術。對於一些先天性畸形影響心肺功能的患者,應當盡早進行手術。
青少年手術指征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患者,當側彎角度大於45°~50°時,應採用手術治療。由於特發性脊柱側凸的分型復雜,對於不同的患者要進行個性化的方案制定。醫生需要根據側彎的形態、嚴重程度以及進展趨勢,綜合評估後決定手術時機和具體方案。
當醫生建議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患者手術時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推遲可能因側彎繼續進展導致其繼發的畸形產生或加重,再手術時融合階段會相應增加,術後脊柱活動度減少,同時也增加了手術治療的風險和費用。
成人手術指征
成人脊柱側凸的主要手術指征為疼痛、畸形進展、功能障礙以及畸形對患者心理的影響。
術前准備
脊柱側凸患者術前需要進行以下特殊安排。
術前牽引:術前縱向牽引能把軀干拉直,減少彎度,牽引時間具體視病情而定。此方法能使各個椎骨間的韌帶、小關節初步松解,提高手術矯正效果。
呼吸訓練:脊柱側凸患者肺活量減少,手術常採用全身麻醉,術後容易發生肺炎或肺不張肺活量進一步下降,出現呼吸困難,引起嚴重的生命危險。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發生,需要患者每天進行深呼吸運動,也可以用器械輔助,如吹氣球,加強呼吸功能。
手術方法
由於脊柱側凸手術術式和時機受多種因素決定,所以術前需要完善檢查評價畸形的類型及其潛在進展風險,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後路手術:後路脊柱融合是矯正脊柱側凸最廣泛應用的方法。此術式首先對脊柱椎小關節進行松解,並採用椎弓根螺釘固定技術,可以很好地達到側彎畸形矯形的目的。
前路手術:適應證較少,主要適用於胸腰段及腰段為主的彎曲,特點在於融合節段少、椎體融合率高。但對於彎曲的矯正程度有限,如過度矯正則常帶來術後失代償。同時由於前路手術操作臨近腹部重要臟器、血管、神經等,手術風險較大 ,並可能影響肺功能。
前後路聯合手術:前、後路手術松解可以增加脊柱的柔韌性,再進行椎體融合將獲得更好的畸形矯正效果,主要用於解決非常嚴重的脊柱畸形。該術式手術創傷大、風險極高,對於術者水平要求嚴格。
對於復雜的合並多個椎體節段畸形的脊柱側凸患者,在進行常規手術時常需要進行椎體切除及椎體截骨,以獲得較好的畸形矯正。但這樣也大大增加了術中出血及神經損傷的風險,需要術前做好充分評估,同時術中進行輸血、實時電生理監測、術中喚醒等。
對於早發型脊柱側凸可以採用的非融合手術治療(以生長棒技術為代表)。最適合的年齡為5~8歲。其目的為控制畸形進展、維持脊柱生長、保持胸廓和肺的發育進而改善肺功能。
中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葯物可緩解症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E. 脊柱側彎怎麼矯正

脊柱側彎的矯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自我矯正,脊柱側彎在青少年發病,在學習時要注意正確的坐姿,避免向一側彎曲,同時避免在桌子上趴著睡覺,這樣能夠防止脊柱側彎進一步的加重。第二是肢具的糾正,佩戴肢具可以有效的對於脊柱側彎的早期進行良好的矯正,在矯正期間要定期的復查,定期的更換脊柱側彎的肢具,這樣能夠使矯正的效果更加的好。第三是手術的校正。如果通過以上的矯正效果不佳,可以通過手術的治療來矯正脊柱側彎,多數可以採用後路的釘抱系統的固定來進行校正,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拓展資料:
脊柱側凸俗稱脊柱側彎,它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包括冠狀位、矢狀位和軸位上的序列異常。正常人的脊柱從後面看應該是一條直線,並且軀干兩側對稱。如果從正面看有雙肩不等高或後面看到有後背左右不平,就應懷疑「脊柱側凸」。這個時候應拍攝站立位的全脊柱X線片,如果正位X線片顯示脊柱有大於10度的側方彎曲,即可診斷為脊柱側凸。輕度的脊柱側凸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外觀上也看不到明顯的軀體畸形。較重的脊柱側凸則會影響嬰幼兒及青少年的生長發育,使身體變形,嚴重者可以影響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癱瘓。輕度的脊柱側凸可以觀察,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脊柱側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兒童的常見疾病,關鍵是要早發現、早治療。
脊柱側凸的治療可分為兩大類,即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理療、體操療法、石膏、支具等,但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是支具治療。
一般20度以內的特發性脊柱側凸,可先不予治療,進行嚴密觀察,如果每年加重超過5度,則應進行支具治療。首診30度~40度的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應立即進行支具治療,因為這一組病人60%以上會發展加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在下列情況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胸彎大於40度、胸腰彎/腰彎大於35度者;
支具治療不能控制,側彎快速進展者;
腰背疼痛明顯或者有神經壓迫症狀者。
先天性脊柱側凸的病人,如果側彎是容易進展的類型或者在觀察期間出現側彎明顯進展,則應盡早手術治療,一般3~5歲是一個比較好的手術時機。
由於脊柱側凸病因復雜,類型繁多,是否需要手術絕非簡單地依據患者年齡或側彎度數,還應考慮到畸形的類型、特點、節段、進展速度、患者骨齡發育及畸形對患者體態的影響程度等因素。進展型的先天性脊柱側凸應早手術已成共識,因其隨年齡增長不僅畸形加重,且變得僵硬,難於矯治。但特發性脊柱側彎如在兒童期過早行後路矯正融合,可能會影響其脊柱生長發育,遠期很可能會出現畸形加重。另外,脊柱的平衡、手術對脊柱的生長和活動度的影響等因素也要考慮在內。因此每個脊柱側彎的患者都應該具體分析,採取個體化的治療措施。
脊柱側凸手術目的是:防止畸形進展;恢復脊柱平衡;盡可能的矯正畸形;盡量多的保留脊柱的活動節段;防止神經損害。採用當前的三維矯形技術和椎弓根螺釘固定技術,脊柱側凸可以獲得良好的手術矯形,但也不能得到100%的糾正,因為手術還要考慮患者脊柱和脊髓的耐受性,過分的矯正容易導致內固定物失敗,增加手術並發症發生率,甚至會導致神經損害和癱瘓。不同年齡、不同度數以及病因的側彎矯正度都有不同,一般特發性脊柱側凸其矯正率通常可達到60%~80%。

閱讀全文

與脊柱側彎頭環怎麼固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塑鋼窗與鋁合金窗各有什麼優缺點 瀏覽:413
長春市哪裡做家用鋁合金拉門 瀏覽:122
怎麼辨別女生是鋼鐵直女 瀏覽:719
不銹鋼真空杯脹氣了打不開怎麼辦 瀏覽:45
廢鋼材怎麼折標能耗 瀏覽:920
如何解決不銹鋼模具拉傷問題 瀏覽:826
釩合金是哪裡生產的 瀏覽:565
越南沙金是什麼銅合金 瀏覽:930
哪些車企沒有涉及神戶鋼鐵 瀏覽:58
醫院裝個鋼板多少錢 瀏覽:781
鋼材型號14a表示什麼意思 瀏覽:244
鋼筋伸出部分叫什麼 瀏覽:280
鋼鐵雄心怎麼全屏 瀏覽:545
泉州旋熔焊接機多少錢 瀏覽:514
模具設計如何保質保量 瀏覽:895
低溫鋼跟碳鋼有什麼區別 瀏覽:98
鋼鐵雄心4怎麼攻打國家 瀏覽:238
為什麼鋁合金要變質 瀏覽:344
貨車貨箱加裝護欄怎麼處罰 瀏覽:879
什麼是精密模具產品介紹 瀏覽: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