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看低碳鋼脫碳
同一零件熱處理過程中應該是表面層都有脫碳,不會出現局部脫碳。
由於退火溫度高、時間長,肯定會存在脫碳現象(如果不是真空退火的話)。
可以通過化學方法或光譜分析法測一下表面層的含碳量就知道了。另外,通過金相分析的話,脫碳層中鐵素體的量更多。
B. 脫碳是什麼概念
隨著加熱溫度的升高,鋼的脫碳層深度會出現拐點,主要是因為在低溫加熱時,鋼的脫碳速度大於氧化速度,而在高溫加熱時,鋼的氧化速度變快而超過脫碳速度,脫碳層會隨氧化鐵皮的剝落而變淺。
加熱時間越長,脫碳層深度越大。
燃燒氣氛對鋼的脫碳也有影響,一般認為還原性氣氛有利於改善鋼的脫碳。
鋼中的Si含量越高,越容易脫碳。
C. 碳鋼管熱處理到多少度會碳化
1.45鋼屬亞共析鋼,其淬火溫度應該在ac3以上,如果溫度為達到ac3既冷卻,淬火組織中內必然存在兩相區組織,既存容在殘余的鐵素體組織,且鐵素體組織因為過熱晶粒粗大
2.45鋼調質處理得到的組織是回火馬氏體,t12鋼球化退火得到的組織是珠光體與滲碳體,45鋼硬度高於t12,且韌性也更好
D. 高碳鋼加熱到650度會產生脫碳嗎
可以的!
按照道理來講,因為鋼中含有碳,在加熱過程中必然出現氧化,再說合專金鋼中,有的合金增屬加了碳鋼的脫碳傾向,所以低碳鋼也會產生脫碳現象,特別是在高溫長時間停留過程中。
還有就是連鑄坯存在表面缺陷時,鑄坯的脫碳層因為缺陷的存在而在軋制過程中變形異常,使少量脫碳層得以少部分保存。
但是在理化檢驗的時候,低碳鋼是不進行脫碳層檢驗的,而正常生產過程中發生的脫碳也是局部的少量脫碳。
我們曾經出口的10B21,因為技術協議中註明低碳鋼不存在脫碳,給我引起了一宗質量異議,因為表面缺陷的存在,導致表面缺陷處存在輕微的局部脫碳。。。。
所以低碳合金鋼也可能出現脫碳,正常生產工藝和良好的表面質量下,不會存在如高碳鋼那樣的全脫碳層,但是局部的也是有可能的!!!
E. 使用金相法脫碳層的判斷依據有哪些
近日,由鋼鐵研究總院、首鋼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實國金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研發完成的《鋼的脫碳層深度測定法系列標准研製應用及能力驗證設計實施》項目獲得2019年冶金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致命缺陷 亟需修訂
表面脫碳是鋼鐵材料特別是中高碳鋼的常見缺陷,嚴重降低服役壽命,造成工件早期失效,脫碳層深度測定是許多鋼鐵產品的常規必檢項目。
隨著測試技術進步和新鋼種、新工藝的不斷出現,原有標准體系已不能完全滿足使用要求,必須通過系統技術創新進行標准修訂。
方法突破 實力驗證
本項目深入研究了脫碳層深度測定各種方法,並設計實施能力驗證項目,歷經11年,取得以下成果:
針對現有測試方法(金相法、硬度法),新增典型組織服片、不同產品典型取樣方法圖、操作要點參數及適用性說明等,顯著改善了測試結果的准確性和一致性;針對常規金相法難以測定的中高碳馬氏體、貝氏體鋼,開發了電子探針測定脫碳層深度的新方法;針對脫碳層低於100um的汽車板等產品,開發了輝光光譜新方法;最終形成滿足不同鋼材產品檢驗要求的系統完善的脫碳層深度測定方法體系,並寫入了國際標准。
GB/T13298 《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是金相法測定脫碳的基礎,也是電子探針和顯微硬度法制樣的依據,是脫碳層深度測定標准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本項目完成了GB/T13298的修訂,新增取樣方向圖、組織顯示新方法,為脫碳層試樣合理選取制備、脫碳層組織清晰顯示、邊界准確識別提供了全方位的保證;新增圖像採集校準、定量金相分析,建立了數字金相照片和樣品顯微組織的對應關系,保證了金相法測定脫碳層深度結果的准確性。以此為基礎,制定了ISO/TR20580《金相試樣的制備》,填補了IS0標准體系中金相制樣方法的空白。
在國內外首家設計實施"鋼的脫碳層深度測定"能力驗證項目,成功制備彈簧鋼、碳素鋼和軸承鋼脫碳層能力驗證實物樣品,其中碳素鋼樣品成為中國材料與試驗團體標准委員會(CSTM)首批公布的質控樣品之一。
揚名國際 效益顯著
該項目完成國家標准2項、國際標准1項、ISO技術報告1項,授權專利3項、授權計算機軟體著作權1項,形成質控樣品1套。修訂了1S03887: 2017《鋼脫碳層深度測定法》和GB/T224《鋼的脫碳層深度測定法》。
作為國內脫碳層能力驗證項目的唯一提供者, 設計鋼的脫碳層深度的能力驗證統計技術及結果評價方案,形成"能力驗證服務和管理系統"計算機軟體著作權,2009年至今共組織9次能力驗證,國內外參加實驗室776家次,結果滿意率平均89.3%,其中德國、加拿大、埃及等國參加達到了國際間實驗室驗證比對效果。
與此同時,鋼的脫碳層深度測定法系列標准研製提高了整個標准體系的先進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設計實施能力驗證項目,為相關產品質量控制及工藝改進提供檢驗支撐,社會效益
F. 低碳鋼金相裂紋是否脫碳怎麼區分
我認為應該看金相組織是不是正常的鐵素體+珠光體,和正常部位對比是否發生了變化來判斷是否脫碳。
G. 為什麼熱處理淬火會脫碳
因為熱處理淬火在氧化性介質中加熱,表面會發生氧化作用使零件表面碳的質量分數減,造成表面脫碳。
表面脫碳層的深度超過最後加工的留量就會使零件報廢。表面脫碳層深度的測定在金相檢驗中可用金相法和顯微硬度法。以表面層顯微硬度分布曲線測量法為准,可做仲裁判據。
軟點加熱不足,冷卻不良,淬火操作不當等原因造成的托輥軸承零件表面局部硬度不夠的現象稱為淬火軟點。它象表面脫碳一樣可以造成表面耐磨性和疲勞強度的嚴重下降。
金屬加熱時,工件暴露在空氣中,常常發生氧化、脫碳(即鋼鐵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這對於熱處理後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響。因而金屬通常應在可控氣氛或保護氣氛中、熔融鹽中和真空中加熱,也可用塗料或包裝方法進行保護加熱。加熱溫度是熱處理工藝的重要工藝參數之一,選擇和控制加熱溫度,是保證熱處理質量的主要問題。
(7)碳鋼脫碳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四把火」隨著加熱溫度和冷卻方式的不同,又演變出不同的熱處理工藝。為了獲得一定的強度和韌性,把淬火和高溫回火結合起來的工藝,稱為調質。某些合金淬火形成過飽和固溶體後,將其置於室溫或稍高的適當溫度下保持較長時間,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強度或電性磁性等。
這樣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時效處理。把壓力加工形變與熱處理有效而緊密地結合起來進行,使工件獲得很好的強度、韌性配合的方法稱為形變熱處理;在負壓氣氛或真空中進行的熱處理稱為真空熱處理,它不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脫碳,保持處理後工件表面光潔,提高工件的性能,還可以通入滲劑進行化學熱處理。
為了只加熱工件表層而不使過多的熱量傳入工件內部,使用的熱源須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單位面積的工件上給予較大的熱能,使工件表層或局部能短時或瞬時達到高溫。表面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應加熱熱處理,常用的熱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應電流、激光和電子束等。化學熱處理是通過改變工件表層化學成分、組織和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化學熱處理與表面熱處理不同之處是前者改變了工件表層的化學成分。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放在含碳、鹽類介質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質(氣體、液體、固體)中加熱,保溫較長時間,從而使工件表層滲入碳、氮、硼和鉻等元素。滲入元素後,有時還要進行其它熱處理工藝如淬火及回火。
大體來說,它可以保證和提高工件的各種性能 ,如耐磨、耐腐蝕等。還可以改善毛坯的組織和應力狀態,以利於進行各種冷、熱加工。
例如白口鑄鐵經過長時間退火處理可以獲得可鍛鑄鐵,提高塑性 ;齒輪採用正確的熱處理工藝,使用壽命可以比不經熱處理的齒輪成倍或幾十倍地提高;另外,價廉的碳鋼通過滲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價昂的合金鋼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熱鋼、不銹鋼;工模具則幾乎全部需要經過熱處理方可使用。
H. 什麼是脫碳深度其顯微組織有何特點
脫碳是指鋼的含碳量減少的現象稱為脫碳。鋼的加熱溫度過高或在高溫下停留時間過長時易發生脫碳。有時還伴有嚴重的表面氧化。出現全脫碳層時組織中已無珠光體存在。僅有部分脫碳層時還保留一部分珠光體。碳鋼及低合金鋼在臨氫高溫狀態下氫使鋼中的Fe3C還原生成甲烷,也使參光體脫碳,亦稱氫腐蝕。脫碳後的鋼材強度下降並軟化。
I. 高碳鋼在退火工藝中哪個溫度開始產生脫碳
脫碳,是鋼加熱時表面碳含量降低的現象。脫碳的過程就是鋼中碳在高溫下專與氫或氧發生作屬用生成甲烷或一氧化碳。脫碳是擴散作用的結果,脫碳時一方面是氧向鋼內擴散;另一方面鋼中的碳向外擴散。
溫度不是最關鍵,主要是氧含量和時間,如果普通熱處理爐500℃,30分鍾就有一層氧化膜了
J. 脫碳層的金相是什麼樣子
脫過碳的組織沒有碳化物,所以組織是很白的,在顯微鏡下是亮白色,由脫碳層往裡半脫碳層到芯部組織組件增加黑色的碳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