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碳鋼施焊的特點
中碳鋼含碳量較抄高,焊接性比低碳鋼差。中碳鋼焊接的主要問題是焊接熱影響區容易產生低塑性淬硬組織。這種淬硬傾向隨著鋼中含碳量增加而增大。當焊件剛性較大或焊接材料、焊接規范選擇不當時,容易產生冷裂紋。多層焊的第一層焊縫,由於母材金屬熔合到焊縫中的比例較高,使焊縫金屬含碳量及硫、磷雜質含量增高,容易產生熱裂紋。
㈡ 高碳鋼與低碳鋼哪個可焊性強
當然是低碳鋼可焊抄性好了襲,剛才的焊接性是與材料的碳當量來決定的,碳當量小於0.45,可焊性很好,碳當量在0.45與0.6之間,有條件焊接,比如低溫余熱,或多層多道焊,碳當量大於0.6,必須預熱焊接,且預熱溫度較高。碳當量計算公式中主要取決於含碳量。
㈢ 中碳鋼焊接的主要特點是什麼採取的工藝措施是什麼
(一)中碳鋼一般是指含碳量在0.25~0.60%左右的碳鋼,其焊接特點及採取的工藝措施 如下:
母材近縫區容易產生低塑性的淬硬組織。含碳量越高,板壁厚,這種淬硬傾向也越大。焊件剛度較大,冷卻速度較快和焊條選用不當時,容易產生冷裂紋。
由於母材熔化到第一層焊縫金屬中的比例為30%左右,所以焊縫的含碳量較高,其結果是焊縫金屬容易產生熱裂紋和冷裂紋。
(二)焊接中碳鋼採取的措施:
盡可能選用鹼性低氫型焊條。這類焊條的抗冷裂及抗熱裂能力較高。個別情況下,通過嚴格控制預熱溫度和盡量減少母材熔深即減少焊縫中的含碳量等工藝措施,採用鈦鐵鈣型焊條也可能得到滿意效果。
當焊接接頭的強度不要求和母材相等時,應選用強度低的鹼性低氫焊條,如J426、H427。這類焊條焊接的焊縫塑性好、產生冷裂及熱裂的危險性更小。
在特殊情況下,可採用鉻鎳不銹鋼焊條焊接或補焊中碳鋼。其特點是在焊前不預熱的情況下,也不容易產生近縫區冷裂紋。用於焊接中碳鋼的鉻鎳不銹鋼焊條有A302,A307、A402、A407等。採用這類焊條焊接時,電流要小,焊接層數要多,操作時母材熔深要淺。但成本高,一般不宜採用。
預熱是焊接和補焊中碳鋼的主要工藝措施,尤其是焊件的厚度、剛度較大時,預熱有利於減低熱影響區最高硬度,防止產生冷裂紋,並能改善接頭的塑性。例如35號鋼和45號鋼(包括鑄鋼)預熱溫度可選用150~250℃。含碳量再高或者因厚度和剛度很大,裂紋傾向大時,可將預熱溫度提高到250~400℃。局部預熱的加熱范圍為焊口兩側
150~200mm左右。
㈣ 低碳中碳高碳鋼在焊接施焊過程中有什麼現象為什麼
你好,低碳鋼可焊性良好,中碳鋼可焊性一段,高碳鋼可焊性差。
㈤ 什麼是可焊性
焊接性是指在一定焊接條件下,是否易於獲得優良焊接接頭的能力稱為焊接性或可焊性。它取決於焊縫產生裂紋、氣孔等傾向。焊接性能好的材料易於用一般的焊接方法和工藝焊接,焊接時不易產生裂紋、氣孔等缺陷,焊縫接頭有一定的力學性能。低碳鋼有較好的可焊性,高碳鋼較差,鑄鐵則更差。我也是剛接觸焊接沒多長時間,對後兩種的說法我能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吧。高碳鋼也具有較好的可焊性,鑄鐵的可焊性也不差,隨著社會的發展,焊條的種類也隨之增加,對於高碳鋼與鑄鐵也有相應的高碳鋼焊條,還有那些相應的特種焊條。鋼材焊接性能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它的化學組成。
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碳元素,也就是說金屬含碳量的多少決定了它的可焊性。鋼中的其他合金元素大部分也不利於焊接,但其影響程度一般都比碳小得多。鋼中含碳量增加,淬硬傾向就增大,塑性則下降,容易產生焊接裂紋。通常,把金屬材料在焊接時產生裂紋的敏感性及焊接接頭區力學性能的變化作為評價材料可焊性的主要指標。所以含碳量越高,可焊性越差。所以,常把鋼中含碳量的多少作為判別鋼材焊接性的主要標志。含碳量小於0.25%的低碳鋼和低合金鋼,塑性和沖擊韌性優良,焊後的焊接接頭塑性和沖擊韌性也很好。焊接時不需要預熱和焊後熱處理,焊接過程普通簡便,因此具有良好的焊接性。
㈥ 何謂鋼材的可焊性好如何選擇 求解釋
一般是指鋼在某種焊接方法下得到的優質焊接接頭的能力,常把鋼在焊接縫區產生脆性專的傾向屬作為衡量鋼的可焊性的主要指標。鋼的可焊性是相對的,它主要決定於鋼的化學成分。一般碳鋼以含碳量,合金鋼以含碳量或碳當量Ch%估價鋼的可焊性。
一般來說是含碳量影響金屬的可焊性:
碳含量 可焊性
工業純鐵 最大0.03% 鍍鋅和深度引長 非常好
低碳鋼 最大0.15% 焊條,各種形狀的板, 非常好
低碳鋼 0.15%-0.30% 各種結構形狀的板和條 好
中碳鋼 0.30%-0.50% 機器零部件 中等(預熱且經常要求後熱)
高碳鋼 0.50%-1.00% 彈簧,模具,鐵軌 低 /(沒有適當的預和後熱很難焊接)
一般情況下鐵基金屬你就記住含碳量影響且隨含碳量增高,可焊性降低就可以了。
㈦ 中碳鋼焊接時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
產生冷裂紋、氣孔,以及焊接接頭熱影響區變硬(產生淬火組織)。
㈧ 中碳鋼和低碳鋼哪個焊接性能好
低碳鋼好。
㈨ 什麼叫金屬材料的可焊性含碳量大於0.25%的鋼材,為什麼不應用於焊接鍋爐、壓力容器
金屬材料的可焊性是指金屬材料在一定的焊接工藝條件下能否獲得優良焊接接頭的性能。一種金屬,如果能用較普通又簡便的焊接工藝獲得優質接頭,則認為這種金屬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反之,如果要用很復雜或特殊的焊接工藝才能獲得優質接頭,則認為它的可焊性差。通常,把金屬材料在焊接時產生裂紋的敏感性及焊接接頭區力學性能的變化作為評價材料可焊性的主要指標。 鋼材的可焊性主要決定於它的化學組成,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碳元素。鋼中的其他合金元素大部分也不利於焊接,但其影響程度一般都比碳小得多。所以常把鋼中含碳量的多少作為判別鋼材可焊性的主要標志。鋼中含碳量增加,淬硬傾向就增大,塑性則下降,容易產生焊接裂紋。所以含碳量越高,可焊性越差。含碳量小於0.25%的碳鋼和低合金鋼,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含碳量增加,大大增加焊接的裂紋傾向,所以,含碳量大於0.25%的鋼材不應用於製造鍋爐、壓力容器。在特殊條件下,如選用含碳量超過0.25%的材料,必須得到設計單位總技術負責人批准。製造單位應對這類材料進行焊接性能試驗和焊接工藝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