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碳鋼的熱處理
一、 實驗目的
1. 了解碳鋼的基本熱處理工藝方法
2. 研究冷卻條件與鋼性能的關系
3. 分析淬火和回火溫度對鋼性能的影響
二、 實驗設備和試件
1. 實驗設備:SX-10M-2.5型箱試電阻爐
2. 試件:45鋼、30鋼及T8鋼試件各一件
3. 45鋼淬火後的試件三件
三、 實驗原理
熱處理是一種重要的金屬加工工藝方法,目的是提高鋼的性能(使用性能和工藝性能)。鋼的熱處理的工藝特點是,將鋼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保溫一定的時間,然後以一定的冷卻速度進行冷卻。通過該工藝過程使鋼的性能發生改變。
四、實驗內容和步驟
(一) 鋼的淬火熱處理
淬火熱處理就是把碳鋼加熱到AC3或者AC1以上30-50°C,保溫後放到不同的冷卻介質中進行快速冷卻(冷卻速度大於臨界冷卻速度),以得到馬氏體組織(M)。淬火後的組織為馬氏體和殘余奧氏體。
1. 淬火溫度的確定
根據材料的不同,在表1中查得其臨界溫度AC3或者AC1,然後加上40°C,就可以得到其加熱溫度。
亞共析鋼(45鋼,30鋼):
加熱溫度=AC3 + 40°C
過共析鋼(T10鋼):
加熱溫度=AC1 + 40°C
所以最終30鋼的加熱溫度= °C + 40°C=
45鋼的加熱溫度= °C + 40°C=
45鋼的加熱溫度= °C + 40°C=
2. 保溫時間的確定
零件隨爐子加熱達到所需的加熱溫度以後,還要進行一段時間的保溫,以保證整個零件均勻充分地達到所需要的溫度。顯然保溫時間跟工件的大小和形狀有關系。
通過測量零件的尺寸,然後查表2,計算試件的保溫時間。
零件的尺寸為直徑二十毫米的圓柱形零件,所以30鋼、45鋼、T10鋼的保溫時間分別為:
3. 冷卻介質的選擇
冷卻是淬火的關鍵工序。它直接影響淬火後的鋼的性能。淬火的冷卻速度要大於臨界冷卻速度,以獲得過冷馬氏體組織。同時在冷卻過程中還要控制結晶過程中內應力的產生,防止變形和開裂的發生。
為了保證淬火效果,應選擇合適的冷卻介質和冷卻方法。本實驗中我們選擇室溫下的水作為冷卻介質。
4. 工件放入爐中,設定電爐溫度控制器的加熱控制溫度,開始加熱。
5. 電爐達到設定溫度後,開始保溫的計時。
6. 工件出爐,快速放入水中冷卻。
(二) 鋼的回火熱處理
鋼在淬火後得到的馬氏體組織硬而脆,且工件內部有很大的內應力。回火的目的是消除內應力,適當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根據不同的工藝要求,回火分為高溫回火,中溫回火和低溫回火三種工藝方法,其溫度的選擇及組織性能的變化見表3。
回火的冷卻方式為空冷,即工件出爐後放在室溫下慢慢冷卻。
1. 工件放入爐中,設定電爐溫度控制器的加熱控制溫度,開始加熱;
2.電爐達到設定溫度後,開始保溫的計時,保溫時間為30分鍾;
3. 工件出爐,放在室溫下慢慢冷卻。
❷ 中碳鋼怎麼淬火,燒紅了放油里還是放水裡,有知道的朋友說下
1、碳鋼淬火時,燒紅了放油里或放水裡冷卻均可以,由於水的冷卻速度比油快,容易產生較大專內應屬力,如方便還是採用油冷卻為好,這種方法叫單液淬火。也可先放在水裡再迅速放進油里冷卻,這種方法叫雙液淬火,可減少一部分內應力。
2、在沒有專用設備進行簡易淬火時,最容易產生的缺陷為淬火後鋼的硬度太硬,容易開裂或斷掉。正確的方法應是淬火後緊接著進行回火。
3、簡易回火方法:將工件燒紅後迅速放入水中(淬火),再迅速提出水中,一秒後再重新放入水中。因為在初次提出水中時,鋼的內部還未徹底冷卻,靠其餘熱對工件進行重新加熱,再次放入水中進行簡易回火。
❸ 為什麼一般碳鋼回火冷卻方式不限
碳鋼復回火方式的不同,是由制於碳鋼所含碳量的不同、使用目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回火方式;一般的來說,碳素工具鋼、低合金鋼製作的工具、模具、滲碳或者表面淬火零件,採用的是低溫回火,其目的是在保持高硬度的情況下降低鋼的淬火應力和脆性;一般的彈性元件為了得到高的彈性和屈服極限,和較好的韌性,採用的是中溫回火;高溫回火的零件可以得到優良的綜合力學性能,多用於結構零件淬火後的回火,如連桿、螺栓、齒輪、軸。淬火後的高溫回火稱為調質。
❹ 5.常見淬火的冷卻介質有哪些冷卻速度如何排列
熱處理工藝中淬火的常用方法有十種,分別是單介質(水、油、空氣)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低於Ms點的馬氏體分級淬火法、貝氏體等溫淬火法、復合淬火法、預冷等溫淬火法、延遲冷卻淬火法、淬火自回火法、噴射淬火法等。
一、單介質(水、油、空氣)淬火
單介質(水、油、空氣)淬火:把已加熱到淬火溫度的工件淬入一種淬火介質,使其完全冷卻。這種是最簡單的淬火方法,常用於形狀簡單的碳鋼和合金鋼工件。淬火介質根據零件傳熱系數大小、淬透性、尺寸、形狀等進行選擇。
二、雙介質淬火
雙介質淬火:把加熱到淬火溫度的工件,先在冷卻能力強的淬火介質中冷卻至接近Ms點,然後轉入慢冷的淬火介質中冷卻至室溫,以達到不同淬火冷卻溫度區間,並有比較理想的淬火冷卻速度。用於形狀復雜件或高碳鋼、合金鋼製作的大型工件,碳素工具鋼也多採用此法。常用冷卻介質有水-油、水-硝鹽、水-空氣、油-空氣,一般用水作快冷淬火介質,用油或空氣作慢冷淬火介質,較少採用空氣。
三、馬氏體分級淬火
馬氏體分級淬火:鋼材奧氏體化,隨之浸入溫度稍高或稍低於鋼的上馬氏點的液態介質(鹽浴或鹼浴)中,保持適當時間,待鋼件的內、外層都達到介質溫度後取出空冷,過冷奧氏體緩慢轉變成馬氏體的淬火工藝。一般用於形狀復雜和變形要求嚴的小型工件,高速鋼和高合金鋼工模具也常用此法淬火。
四、低於Ms點的馬氏體分級淬火法
低於Ms點的馬氏體分級淬火法:浴槽溫度低於工件用鋼的Ms而高於Mf時,工件在該浴槽中冷卻較快,尺寸較大時仍可獲得和分級淬火相同的結果。常用於尺寸較大的低淬透性鋼工件。
五、貝氏體等溫淬火法
貝氏體等溫淬火法:將工件淬入該鋼下貝氏體溫度的浴槽中等溫,使其發生下貝氏體轉變,一般在浴槽中保溫30~60min。貝氏體等溫淬火工藝主要三個步驟:①奧氏體化處理;②奧氏體化後冷卻處理;③貝氏體等溫處理;常用於合金鋼、高碳鋼小尺寸零件及球墨鑄鐵件。
六、復合淬火法
復合淬火法:先將工件急冷至Ms以下得體積分數為10%~30%的馬氏體,然後在下貝氏體區等溫,使較大截面工件得到馬氏體和貝氏體組織,常用於合金工具鋼工件。
七、預冷等溫淬火法
預冷等溫淬火法:又稱升溫等溫淬火,零件先在溫度較低(大於Ms)浴槽中冷卻,然後轉入溫度較高的浴槽中,使奧氏體進行等溫轉變。適用於淬透性較差的鋼件或尺寸較大又必須進行等溫淬火的工件。
八、延遲冷卻淬火法
延遲冷卻淬火法:零件先在空氣、熱水、鹽浴中預冷到稍高於Ar3或Ar1溫度,然後進行單介質淬火。常用於形狀復雜各部位厚薄懸殊及要求變形小的零件。
九、淬火自回火法
淬火自回火法:將被處理工件全部加熱,但在淬火時僅將需要淬硬的部分(常為工作部位)浸入淬火液冷卻,待到未浸入部分火色消失的瞬間,立即取出在空氣中冷卻的淬火工藝。淬火自回火法利用心部未全部冷透的熱量傳到表面,使表面回火。常用於承受沖擊的工具如鏨子、沖子、錘子等。
十、噴射淬火法
噴射淬火法:向工件噴射水流的淬火方法,水流可大可小,根據所要求的淬火深度而定。噴射淬火法不會在工件表面形成蒸汽膜,這樣就能夠保證得到比昔通水中淬火更深的淬硬層。主要用於局部表面淬火。
❺ 6. 簡答題正火、退火、淬火熱處理的冷卻方式有什麼區別
這三種熱處理冷卻方式主要是冷速不同。正火採用空冷。退火一般採用爐內冷卻到一定溫度後再出爐空冷,也有在爐內等溫後再緩冷的。而淬火一般採用快冷,當然,根據不同的材料可以選擇不同的冷卻方式,如水冷,鹽水冷,氣冷,油冷等等多種。
❻ 碳鋼淬火的冷卻速度是否越快越好,舉例說明
冷卻是淬火的關鍵工序,它直接影響到鋼淬火後的組織和性能。冷卻時應使冷卻速版度大權於臨界冷卻速度,以保證獲得馬氏體組織;在這個前提下又應盡量緩慢冷卻,以減少鋼中的內應力,防止變形和開裂。可使淬火工作在過冷奧氏體最不穩定的溫度范圍(650~550℃)進行快冷而在較低溫度(300~100℃)時冷卻速度則盡可能小些。
為了保證淬火效果,應選用合適的冷卻方法(如雙液淬火、分級淬火等).不同的冷卻介質在不同的溫度范圍內的冷卻速度有所差別。
❼ 碳素鋼回火防止脫碳用什麼冷卻方式
回火過程中的氧化作用不是特別劇烈,而在淬火加熱過程中才是脫碳最嚴重的。防止脫碳有多種方法。可以把工件埋在鑄鐵碎屑里加熱,可以使用可控氣氛爐或井式爐加熱。脫碳嚴重的工件可以在鹽浴爐中加熱或者淬火或回火。
❽ 碳素鋼淬火應選擇什麼作冷卻介質
可以用水和油。
水
水是冷卻能力較強的淬火介質。來源廣、價格低、成分穩定不易變質。缺點是在C曲線的「鼻子」區(500~600℃左右),水處於蒸汽膜階段,冷卻不夠快,會形成「軟點」;而在馬氏體轉變溫度區(300~100℃),水處於沸騰階段,冷卻太快,易使馬氏體轉變速度過快而產生很大的內應力,致使工件變形甚至開裂。當水溫升高,水中含有較多氣體或水中混入不溶雜質(如油、肥皂、泥漿等),均會顯著降低其冷卻能力。因此水適用於截面尺寸不大、形狀簡單的碳素鋼工件的淬火冷卻。
鹽水和鹼水
在水中加入適量的食鹽和鹼,使高溫工件浸入該冷卻介質後,在蒸汽膜階段析出鹽和鹼的晶體並立即爆裂,將蒸汽膜破壞,工件表面的氧化皮也被炸碎,這樣可以提高介質在高溫區的冷卻能力。其缺點是介質的腐蝕性大。一般情況下,鹽水的濃度為10%,苛性鈉水溶液的濃度為10%~15%。可用作碳鋼及低合金結構鋼工件的淬火介質,使用溫度不應超過60℃,淬火後應及時清洗並進行防銹處理。
油
冷卻介質一般採用礦物質油(礦物油)。如機油、變壓器油和柴油等。機油一般採用10號、20號、30號機油,油的號越大,黏度越大,閃點越高,冷卻能力越低,使用溫度相應提高。
目前使用的新型淬火油主要有高速淬火油、光亮淬火油和真空淬火油三種。
高速淬火油是在高溫區冷卻速度得到提高的淬火油。獲得高速淬火油的基本途徑有兩種,一種是選取不同類型和不同黏度的礦物油,以適當的配比相互混合,通過提高特性溫度來提高高溫區冷卻能力;另一種是在普通淬火油中加入添加劑,在油中形成粉灰狀浮游物。添加劑游磺酸的鋇鹽、鈉鹽、鈣鹽以及磷酸鹽、硬脂酸鹽等。生產實踐表明,高速淬火油在過冷奧氏體不穩定區冷卻速度明顯高於普通淬火油,而在低溫馬氏體轉變區冷速與普通淬火油相接近。這樣既可得到較高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又大大減少了變形,適用於形狀復雜的合金鋼工件的淬火。
光亮淬火油能使工件在淬火後保持光亮表面。在礦物油中加入不同性質的高分子添加物,可獲得不同冷卻速度的光亮淬火油。這些添加物的主要成分是光亮劑,其作用是將不溶解於油的老化產物懸浮起來,防止在工件上積聚和沉澱。另外,光亮淬火油添加劑中還含有抗氧化劑、表面活性劑和催冷劑等。
真空淬火油是用於真空熱處理淬火的冷卻介質。真空淬火油必須具備低的飽和蒸汽壓,較高而穩定的冷卻能力以及良好的光亮性和熱穩定性,否則會影響真空熱處理的效果。
2.加熱溫度 以鋼的相變臨界點為依據,加熱時要形成細小、均勻奧氏體晶粒,淬火後獲得細小馬氏體組織。碳素鋼的淬火加熱溫度范圍如圖1所示。由本圖示出的淬火溫度選擇原則也適用於大多數合金鋼,尤其低合金鋼。亞共析鋼加熱溫度為Ac3溫度以上30~50℃。
3.金屬熱處理是機械製造中的重要工藝之一,與其他加工工藝相比,熱處理一般不改變工件的形狀和整體的化學成分,而是通過改變工件內部的顯微組織,或改變工件表面的化學成分,賦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點是改善工件的內在質量,而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❾ 熱處理淬火有哪幾種冷卻方式
水冷,油冷,空冷,水淬油冷,硝鹽+空冷,鹼浴+空冷,汞液冷,鉛浴等
❿ 45#碳素結構鋼熱處理淬火用什麼冷卻介質防止開裂變形
45#鋼按道理是很好淬火的材料,現在出現開裂現象,如果不是材料本身的問題的話,應該在淬火前,有一道正火的工序,以消除材料內部的應力。這樣可以減小淬火時開裂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