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般家庭生活用具尺寸
呵呵,沒有具體特定的目標,應該是一個多選題。
好吧,主要的方向應該是鍋碗瓢盆之類的。
1,鍋
炒菜鋼鍋,以一次炒一盤菜為准。
口徑25厘米左右的、沉重的、圓底鍋為好,盡量不要平底鍋。
蒸鍋,電不銹鋼蒸鍋,口徑28厘米,深度不小於10厘米,兩屜過為妥。
可煮、蒸、燉等,使用率中等。
電飯鍋,不銹鋼,口徑18—22厘米左右,鍋、蓋分體。
悶米飯、煮粥、煮湯等,使用率較高。
電餅鐺,口徑25厘米左右,鍋、蓋分體。
可烙餅、煎、悶等,使用率中等。
配套:
炒菜勺,口徑8厘米左右,以不銹鋼長把、質感好的為妥。
笊籬,全不銹鋼、絲網,口徑12—15厘米。
飯鏟,竹製品,長把。
2,碗盤
飯碗、菜碟,純瓷,選購自己喜歡的就行,尺寸都差不多,有一打也夠用了。
不銹小鋼碗,口徑8厘米左右,小孩或廚房配料用,4隻。
大口徑冷麵碗,純瓷,2—4隻。
盤子,純瓷,八寸平盤6—8隻,一尺二寸平盤4隻,長盤(魚池)26厘米以內。
配套:
裸純竹筷子,不銹鋼小勺,純瓷、不銹鋼、竹木等湯勺。
3,盆
面盆,陶瓷缸盆,口徑24—30厘米。
菜盆,不銹鋼,口徑26厘米,深度大容量,兩只。
小菜盆,不銹鋼,口徑16—18厘米,深度大容量,兩只。
4,茶具
全水晶玻璃套裝,紫砂套裝、純瓷套裝等,各一套。
5,酒具
白酒酒具,純銀酒具套裝,全水晶玻璃套裝等,各一套。
紅酒酒杯,水晶玻璃,別太大了,自己喜歡的樣式就好,一個包裝單位(10—12隻)。
好了,這是2—4口之家的標配,其他的家庭用品,可根據實際情況漫漫的再配置。
其他的家庭用品,可根據房間大小、裝修、花色和實際情況配置,不再贅述。
注意,鍋、碗、盆、茶酒具等,千萬不要異型的,一律都是圓形的。
❷ 小學生衛生小常識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咽,要專心吃飯不要同時做別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鬧;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早餐要吃好,午餐要飽,晚餐要吃少,不能暴飲暴食。
2、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人的雙手每天都會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就會沾染各種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所以在吃東西以前一定要認真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凈雙手,並沖洗干凈,這樣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3、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凈。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會有殘留的農葯、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葯中毒。
4、不要吃腐爛變質的食物。因為食物腐爛後,就會出現味道變酸、變苦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疾病。
5、不能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是三無產品,生產環境十分臟亂,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飲用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影響我們的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凈,用肉眼很難分辨清楚,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經過高溫加熱的白開水對人體危害最小,所以我們就可以每天多喝白開水,幫助身體代謝。
❸ 用魚缸養魚要注意些什麼
餵食不宜過多
可能很多人養魚是在看到觀賞魚缸有著如此漂亮的景色之後才萌生的想法。其實養魚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只要做好換水、餵食等相關工作後就不需太過擔心。但是很多細小的問題不注意的話也會引起意想不到的問題。
一、餵食不必過多,八分飽即可
餵食過多是很多初次養寵人的通病,擔心魚吃不飽餓到了。但事實上,魚吃愈多,排泄也會增加,相對地,水質惡化也會加快,進而影響魚只的健康及招來病菌。
一般每天餵食一次即可,每次3~5分鍾內吃完比較好。由於,目前大多將魚缸擺設於室內,較少直接接觸陽光,所以晚上最好不要餵食。若飼養在室外,陰雨天時,要減少餵食量,因為,魚在消化食物過程需要消耗較大的氧氣,陰雨天、晚間氣壓較低,水中的溶氧較低,容易導致水中嚴重缺氧而死魚。
二、定期換水,注意水溫
觀賞魚缸飼養,不如大自然環境,有源源不斷的新水注入。因此,只能依賴定期換水來維持魚缸的生態平衡與水質凈化,換水,是養魚的基本工作。建議每星期定期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約為1/4,換水時,注水時要緩慢,切勿大量注水或直接對魚只沖水。絕對避免水溫驟降,導致魚只休克甚至死亡。定期的換水,新水水質、pH對魚不會產生太大影響,若突然全部換水,水質驟變,魚只當然無法適應,會導致體質下降,而易染病。
三、濾材不要過於清洗
當過濾器使用一段時間後,過濾材料上會自然布滿對魚有益的硝化細菌群。如果我們清洗的過於勤快,會將硝化細菌群沖洗掉,魚就失去最有效的天然保護,因此,濾材只要稍微清洗,只要將過濾棉表面臟物沖洗即可。
四、體型差異偏大的魚不要混養
最好不要將差異較大的魚放在一起混養,尤其是在觀賞魚缸不大的情況下。否則容易引起相互撕咬的問題。
❹ 東北菜的菜量有多大有試過的朋友么
我是南方人,具體是哪?蘇州的。
我在哈爾濱上的大學,在那邊整整待了四年。我只能說我們那時候的事,現在都過去二十多年了,現在的情況不清楚!我們那時一個宿舍六個人,再加上我們隔壁宿舍六個畜牲,一桌十二個人。去喝酒點四個大菜就夠了,一般都是小雞蘑菇,殺豬菜,地三鮮,尖椒豆腐,再來盤煮花生,來盤煮毛豆,下酒菜就夠了,然後來一箱52度的龍泉春或者黑土地。再整兩箱哈爾濱啤酒,塑料卡的24瓶的那種!黑土地和龍泉春都是光瓶一箱12瓶的那種,如果在小賣部里買的話黑土地是四塊多,龍泉春是五塊二,在飯店的話都是八塊!不過我個人覺得還是龍泉春好喝點!啤酒必須在店裡買,好像是一箱二十塊,在小賣部的話是六毛多一瓶!
我們十二個大小伙,吃四個大菜,兩個小菜,再來個湯,都吃不完。那個殺豬菜還有小雞蘑菇的盤子比炒菜鍋小不了多少,地三鮮和尖椒豆腐稍微小點,不過兩個人吃一盤菜肯定吃不完!
我後來在山東的聊城還有濰坊,河南的安陽濮陽,河北衡水還有邯鄲都吃過這幾個菜,量都沒有東北的多,總體來說山東的量比較大一點,河北要稍微少點,河南又要稍微少點!
然後我回蘇州,十二個人,點十二個菜都不夠吃,後來又加了兩個!東北一份菜要抵蘇州這邊的五份都不止!蘇州這邊菜量少價格還貴!
好懷念那時和那幫畜牲喝酒打屁撩妹的時光啊!現在都在天南海北的,想要聚一下還真不容易!還是好想喝當年的龍泉春,可惜我們這邊沒有賣的,黑土地倒是有,不過也沒有了當年的味道了!
年少輕狂,心比天高。紅塵游盪,摸爬滾打。苒苒時光,白駒過縫!再回首,往事如夢。曾經在意的,曾經相愛的,曾經討厭的,曾經奮斗的,曾經發誓守護的,現在都變成了回憶!通通都化成了一聲嘆息!!!
上世紀90年代,和同事去上海,放下行李,鎖好客房門,我們哥倆兒去找地兒吃飯。大館子去不起,沒錢,只好找小飯店。東轉西轉,終於找到一家,裡面就五張桌,我倆兒到時還剩兩張桌。坐下來,點完餐,我倆兒就東一句西一搭的閑聊,等著上菜飯。過了有二十分鍾,我倆兒點的菜上來了,同時還上了兩碗米飯。飢腸轆轆的我們,本該端起碗,發起沖鋒。可是,看到擺在我們倆兒面前的飯菜,我倆兒除了發傻就是發傻:我們點了四個菜,都上齊了。可那菜就用好像是茶杯托盤那麼大的小盤子盛放著,那兩碗米飯也是用在我們看來就是大茶盅盛放著……結果我們不得不加量再點,總算是勉強吃飽,可是卻把旁邊的上海人看的瞠目結舌。後來我們得知,上海人就是這么個吃法,就是這么個飯量。
2018年,我自駕游到黑龍江佳木斯的一個小鎮住宿吃飯,正趕上飯口,不大的小飯店裡坐滿了本地的外地的吃飯的人。我就哥一個,把服務員叫過來點菜,剛點一個尖椒干豆腐,想再點一個,這時那女服務員就說,大哥,別點了,你吃不了,就這個尖椒干豆腐你都吃不了的吃。我就奇怪,這么多年,也沒少下館子,還第一次遇到點菜不讓點的,覺得好有趣。等我要的尖椒干豆腐端上來,我可就傻了眼:那大盤子,以前從來沒見過,趕上一口小鍋了。就那麼實實惠惠的裝了滿滿一盤子,確實吃不了呀!這時,內心就一個感覺,還是東北老鄉好呀……
第二天,我再去那吃飯,那個女服務員就說,大哥今天你別點菜了,我就給你對付點得了。結果,菜是用二大碗端上來的,一共四樣菜,都是我鄰桌點的。女服務員告訴我,給鄰桌做菜時,每樣多下了一點兒料,就夠我吃的了。這時心裡翻湧的就一句話: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1998年,我曾去過黑龍江,在飯店點了兩個菜,一個是麻辣豆腐,一個是水餃。都是用大魚盤盛的,餃子的個有唐山的三個大,餡又足,油又大,非常好吃!價格兩個菜合起來二十多元錢,也不算貴!後來,我到過河南,去過北京,天津,廊坊,河北,就再也沒碰過像東北人,又大又實惠的菜了。東北人喝酒也實在,不耍賴,一句話,東北人可交!
說起東北菜,我最忘不了的是前幾年我們的戰友聚會飯店吃的幾飩飯菜。我們當兵的地方是在嫩江草原一個縣城,那裡是非鐵路的小縣城,公路交通比較發達。但是一個小縣城現在都是高速公路,所以外來客人比較少。近年來年輕人都到附近的哈爾濱大慶等大城市打工,本縣實際情況就是夏季有一個國家自然保護區,能有幾個月開展 旅遊 項目,還有一些小型的鞋廠等手工作坊和地下石油採集。縣城環境優美由於草原生態與濕地公園的結合人們生活品質不錯。
我們事先由當地的戰友聯系飯店聚會,在幾家當中選定一家綜合性的飯店活動。每天早餐油條當地人叫大果子,有一尺半長閃著油光冒著香氣現吃現炸制。正餐的炒菜都是用那種不銹鋼材質象過去商店那種盤稱盤子一樣大,有一盤螞蟻上樹的菜上桌之後我與對面人無法交談,能有近40公分高。我開始還認為是工藝品呢,只要帶湯的菜全是用盆來裝。烤羊肉串的肉塊就和我們吃的臭豆腐塊一樣大。我問老闆這兩佰元一桌能掙到錢嗎?她說這里的人工材料便宜,房子自己家蓋的而且每家每戶都是這樣,量小了就沒有人來了,希望我們以後常來就行。從老闆那個開心高興的臉上應該有收益。
網路圖片。
我有個同事是東北人,休息時我們一起去東北品味一下東北的生活。同事的飯量特大,他一個人就能吃下我們三個人的總和。你看這一個菜。還不夠他一個人吃,還得再來兩個饅頭。說真的東北的一個菜,足夠我們三個人吃,東北菜量大是在全國數一數二的。
東北人的吃飯碗特別的大,在我們眼裡這那裡是吃飯碗,就是個盆子。
10個人去吃飯點5個菜都吃不完。東北人熱情大方,對外來人向客人到家一樣都是滿滿的愛心,不信有機會來東北體驗一下吧。
2018年的冬天,我和朋友去東北雪鄉遊玩,返程時在哈爾濱住了兩天。
朋友想試試東北有名的鍋包肉,在手機上搜索,發現酒店附近就有一家不錯的店。我們倆興沖沖地走了進去,一進門就發現掛著一個獎狀:鍋包肉比賽第一名。看來是來對地方了,忙找小哥來點菜。首先點了一份鍋包肉,又點了一份素菜,還想點個湯菜和一份圖片看著讓人流口水的蘿卜餅。這時小哥說話了:姐,你倆吃不完的。最後在小哥的建議下,只點了一份鍋包肉,一份素菜和兩個蘿卜餅。我們倆心想,不夠吃再點。誰知上了菜把我們嚇了一跳,僅是那份鍋包肉我們倆就吃不完。最後我們倆是扶著牆回去的,手上還提著打包的蘿卜餅。
東北菜真的太實在了!
我在哈爾濱打工多年,上檔次的飯店幾乎沒有進過。時不時的去中檔或小餐館吃飯。我們這些在建築工地上乾重體力活的農民工,飯量大的可想而知。就這樣三四個人每次進飯店,要一份殺豬菜再配份米飯都吃的杠杠的飽。很多時候還剩餘菜。盛菜的盆和咱平時用的洗臉盆差不多。你說東北菜量大不大?
我去過兩次東北,每次都是大連。
第一次是在廣州期間,彼時,廣州開了極有特色的東北菜館,通常地盤都很大,招牌也顯眼,進門呼嘯而來的是一個小哥,或者一位靚女,不斷跟著你,哥前哥後的喊,宛如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相遇。
進店之前,對東北菜並不陌生,因為有一個朋友在東北上過學,已經為我們普及了東北菜的知識,拔絲系類,蘿卜,蘋果,香蕉,土豆幾乎什麼食材都可以拔,小雞燉蘑菇,地三鮮,豬肉燉粉條那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初次到大連,酒店電梯里忽然進來幾位彪形大漢,我們這些南方來的人,瞬間停止了交流,上了計程車,一色的彪形大漢,原來,彪形大漢是東北的標配。
大漢們吃菜的量必然大,這在第二次去大連後,印象極為深刻。我們三個從南通去的朋友,在一間熱鬧的大館子坐下吃宵夜,點了四個菜後,服務員建議我們不夠再點。
等四個菜齊活了,才知道東北人有多實在,東北菜的量有多巨大,擱在俺們南通,四個菜,起碼是八個菜的量。(以前在西安吃過蓋澆飯,飯與菜的量加在一起,很大的一隻盤,已經蠻嚇人,哪知道東北的菜,盤子比西北的還大。)
我們三個大老爺們兒,使命的吃喝,還是很遺憾的剩餘了菜。
那晚特別感受東北人的豪爽,還有一幕,諾大的飯館里,不少桌是從游泳場進酒店的客人,穿著泳衣泳褲,漢子們直接赤膊,於是我們三個也模仿,脫了上衣在東北喝白酒加啤酒的組合,豪爽!
在東北有很多菜餚聞名全國,其中又以燉菜為多,例如豬肉燉粉條,東北亂燉,小雞燉蘑菇,殺豬菜等等。在東北殺豬菜的做法中,是要等到過年殺豬的時候所作出來的一大鍋菜。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區又有著不同的飲食文化,尤其是南北差異很大,在很多人看來,東北菜都有量大這個特徵。量大到不可思議,量大到成了南方人的噩夢,怎麼吃都吃不完。
東北飯館的菜量為什麼這么大。事實證明在東北飯館里,盤子這種器皿的存在感特別低,幾乎除了餐位上象徵性的放幾個盤子之外,一切菜品能用盆絕對不用盤子,這在東北人心中幾乎是一道定律。當然你也可以用盤子裝菜,不過當你拿著深度不足兩厘米的精美西餐盤,看著大鐵鍋里上下翻飛的玉米茄子土豆和足足有你拳頭大小的「肉丁」時,你絕對會像其他東北人一樣把手裡的盤子摔細碎,翻箱倒櫃找出你姥姥當年盛菜用的搪瓷盆盛。在東北飯館的後廚,把盆填滿才算是完成了一道菜的最後工序,如果你裝了半盆菜就端上桌去,不出三天左鄰右舍就都會知道你的飯館「偷工減料」,這可比你用盤子的後果還要嚴重。眾所周知東北人都有兩個胃,第一個胃負責品嘗 美食 和供給身體日常的能量,而第二個胃吃下的所有食物都將獻祭給冬天屋外嚎叫的寒風,為了能填滿兩個胃,東北菜館的菜量自然而然的就大了起來。在東北的冬天如果吃不飽就出門和在冬天舔鐵欄桿是一個級別的挑戰,如果你不想在從單元門到車門的這段距離凍僵,最好讓你媽多做點菜填滿你第二個胃。更冷的天氣會消耗你更多的熱量,所有東北人都深諳這個道理,所以在東北的所有飯館都額外提供額外的熱量,而且絕對不額外收費。
吃過東北菜,就是溫飽而安詳的感覺。
一直渴望到真正的東北鄉下人家去吃一頓「亂燉」,這偉大的理想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實現。這是東北菜里最有趣的一道菜名。不講章法又最有滋味的一到菜。葷素紅綠一鍋端了。而且據說香氣撲鼻。應該能讓我這種在吃食上墮落很深的人的味蕾來一次鄉野氣息的陶醉罷。
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有點發言權的,一是地處沈陽,土生土長的東北人,二是從小吃東北菜長大,出去吃飯愛點東北菜,三是愛所謂廚藝尤其愛做東北菜。
菜量大小先看看之前去過的飯店拍的照片,坐標沈陽城鄉結合部。經常陪老爸回農村叔叔家做客,以前都是在家裡做飯,大鍋燉炒,現在他們年紀大了也經常出去農村飯店吃,省事。
東北經典菜 酸菜白肉血腸,這道菜在東北一般都是論盆或超大碗來上菜的,配上蒜醬或韭菜花。
溜肥腸 咬一口滋滋冒油,這么一大盤子,就是在沈陽城裡飯店也差不多夠至少兩盤的菜量了。
燒茄子,也是我最愛吃的一道菜,趁熱吃外酥里嫩,焦香四溢。
有時候很納悶,菜量那麼大其實價格並不比城裡貴很多,人少根本吃不了那麼多。
燉上一整條幾斤的大河魚燉粉
經常帶著老爸老媽去飯店解解饞,這菜量也不小吧
沈陽一家海鮮小館很火,菜量也可以了
四個菜就差不多擺滿了一桌子
東北菜很多都以燉菜出名「燉酸菜血腸」「豬肉燉粉條」「小笨雞燉蘑菇」「鐵鍋燉魚,燉大鵝」……菜量大我想和東北寒冷的天氣也不無關系,燉上一大鍋菜,解餓解饞又能燒炕取暖,而且越燉時間長越入味。
放上炕桌一家人團團圍坐,親切又熱鬧。記得小時候回爺爺奶奶家吃飯,大人在炕桌喝酒,小孩子根本就不能進屋,更別提上桌吃飯了。
(坐標東北沈陽新民城鄉結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