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筋焊接焊劑是什麼
鋼筋焊接焊劑是焊接時能夠熔化形成熔渣對熔化金屬起保護和冶金作用的一種物質,它廣泛應用於埋弧焊和電渣焊中,是顆粒狀焊接材料。
鋼筋焊接焊劑在焊接過程中具有以下幾種作用:
機械保護作用:焊劑熔化後形成熔渣,覆蓋在熔池上,有效地將熔池與外界空氣隔離,防止空氣中的氧氣、氮氣等有害氣體侵入,從而保護焊縫金屬不受氧化、氮化等有害影響。
合金元素過渡作用:焊劑中的鐵合金或金屬氧化物可以直接或通過置換反應向熔池金屬過渡所需的合金元素,從而調整焊縫金屬的化學成分,提高焊縫的機械性能和耐腐蝕性。
改善焊縫表面成形:焊劑熔化後成為熔渣覆蓋在熔池表面,熔池即在熔渣的內表面進行凝固。熔渣的覆蓋作用使得焊縫表面成形更加光滑美觀,減少了焊縫表面的缺陷和瑕疵。
此外,焊劑還具有防止飛濺、提高熔敷系數等作用,有助於改善焊接過程的穩定性和提高焊接效率。
㈡ 6063鋁合金化學成分
6063鋁合金的化學成分是生產優質鋁合金建築型材的關鍵因素。該合金屬於AL-Mg-Si系,具有中等強度的可熱處理強化性能。Mg和Si是主要的合金元素,確定它們的百分含量(質量分數)是優選化學成分的主要工作。
鎂(Mg)和硅(Si)組成強化相Mg2Si。Mg的含量越高,Mg2Si的數量就越多,熱處理強化效果越大,型材的抗拉強度也越高,但變形抗力隨之增大,合金的塑性下降,加工性能變差,耐蝕性也變壞。硅的數量應使合金中所有的鎂都能以Mg2Si相的形式存在,確保鎂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隨著硅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晶粒變細,金屬流動性增大,鑄造性能變好,熱處理強化效果增加,型材的抗拉強度提高而塑性降低,耐蝕性變壞。
為了確定鎂2硅量,需要考慮其在合金中的作用。鎂2硅相在合金中的形態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包括彌散相β』』固溶體中的Mg2Si相、過渡相β』、以及沉澱相β。鎂2硅相能起強化作用,當其處於β』』彌散相狀態時,將β相變成β』』相的過程就是強化過程,反之則是軟化過程。因此,鎂2硅量的選擇直接影響著合金的熱處理強化效果。在0.71%~1.03%的范圍內,抗拉強度隨鎂2硅量的增加近似線性地提高,但變形抗力也跟著提高,加工變得困難。Mg2Si量小於0.72%時,對於擠壓系數偏小(小於或等於30)的製品,抗拉強度值有達不到標准要求的危險。當Mg2Si量超過0.9%時,合金的塑性有降低趨勢。
考慮到6063鋁合金的熱處理強化效果和生產效率,設計合金強度時,對於T5狀態交貨的型材,取200MPa為設計值。此時,Mg2Si量大約為0.8%;對於T6狀態的型材,抗拉強度設計值為230MPa,此時Mg2Si量就提高到0.95%。
鎂(Mg)含量的確定方法是計算式Mg%=(1.73×Mg2Si%)/2.73。硅(Si)的含量必須滿足所有鎂都形成Mg2Si的要求。基本Si量為Si基=Mg/1.73。然而,實踐證明,若按Si基進行配料時,生產出來的合金抗拉強度往往偏低而不合格,原因是合金中的Fe、Mn等雜質元素搶奪了Si。因此,合金中必須要有過剩的Si以補充Si的損失。過剩Si量選擇在0.09%~0.13%范圍內,合金中Si含量應為Si%=(Si基+Si過)%。
鎂(Mg)和硅(Si)的控制范圍是根據其易燃性以及熔煉操作的誤差來確定的。我們根據經驗和本廠的配料、熔煉和化驗水平,將Mg的波動范圍控制在0.04%之內,T5型材取0.47%~0.50%,T6型材取0.57%~0.60%。Si的控制范圍可由Mg/Si比來確定,考慮到Si過為0.09%~0.13%,Mg/Si應控制在1.18~1.32之間。
根據實際經驗,在6063鋁合金型材中,Mg2Si量控制在0.75%~0.80%范圍內,已完全能夠滿足力學性能的要求。在正常擠壓系數(大於或等於30)的情況下,型材的抗拉強度都處在200~240MPa范圍內。這樣控制合金不僅材料塑性好,易於擠壓,耐蝕性高和表面處理性能好,而且可節約合金元素。然而,應特別注意對雜質Fe進行嚴格控制。Fe含量過高會使擠壓力增大,擠壓材表面質量變差,陽極氧化色差增大,顏色灰暗而無光澤,Fe還降低合金的塑性和耐蝕性。實踐證明,將Fe含量控制在0.15%~0.25%范圍內是比較理想的。
㈢ 35CrMo的氣體保護焊焊絲及焊接方法選
35CrMo的氣體保護焊焊絲及焊接方法可以選用WEWELDING 600MIG 氣保焊絲焊接,這種材質焊接35CrMo的話,是不用做任何熱處理的,焊接後可以通過探傷,不過探傷口是建議用氬弧,焊絲選用WEWELDING600TIG的氬弧焊絲焊接,或者氬弧打底,電焊蓋面。
㈣ 焊接的基礎知識
焊接,也稱作熔接、鎔接,是一種以加熱、高溫或者高壓的方式接合金屬或其他熱塑性材料如塑料的製造工藝及技術。 焊接通過下列三種途徑達成接合的目的:
1、熔焊——加熱欲接合之工件使之局部熔化形成熔池,熔池冷卻凝固後便接合,必要時可加入熔填物輔助,它是適合各種金屬和合金的焊接加工,不需壓力。
2、壓焊——焊接過程必須對焊件施加壓力,屬於各種金屬材料和部分金屬材料的加工。
3、釺焊——採用比母材熔點低的金屬材料做釺料,利用液態釺料潤濕母材,填充接頭間隙,並與母材互相擴散實現鏈接焊件。適合於各種材料的焊接加工,也適合於不同金屬或異類材料的焊接加工。
19世紀末之前,唯一的焊接工藝是鐵匠沿用了數百年的金屬鍛焊。最早的現代焊接技術出現在19世紀末,先是弧焊和氧燃氣焊,稍後出現了電阻焊。
20世紀早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軍用設備的需求量很大,與之相應的廉價可靠的金屬連接工藝受到重視,進而促進了焊接技術的發展。戰後,先後出現了幾種現代焊接技術,包括目前最流行的手工電弧焊、以及諸如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埋弧焊(潛弧焊)、葯芯焊絲電弧焊和電渣焊這樣的自動或半自動焊接技術。
20世紀下半葉,焊接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激光焊接和電子束焊接被開發出來。今天,焊接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研究人員仍在深入研究焊接的本質,繼續開發新的焊接方法,並進一步提高焊接質量。
金屬連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早期的焊接技術見於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歐洲和中東。數千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文明已開始使用軟釺焊技術。公元前340年,在製造重達5.4噸的古印度德里鐵柱時,人們就採用了焊接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