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壓鑄模的排渣排氣系統應如何設計
壓鑄模,設計設計渣包,主要為了排冷料,防止產品有發黑和冷隔;
壓鑄模,設計排氣系統,主要為了減小模具型腔內的氣體反壓力,和最大限度排除型腔內的氣體;
所以,渣包設計,估計產品的外觀是否良好,布置渣包;
排氣系統,布置在金屬流最後合攏的區域;
風琴排氣,能夠使用,就盡量使用,設置在「合金最後合攏的區域」;
抽真空,也是設置在「合金最後合攏的區域」,但是,不是所有的壓鑄廠都有真空機。
❷ 模具設計中排位要注意什麼
一、應注意的問題主要是
1.便於脫模;
2.漲模力(塑料熔體壓強在型腔分型面投影面積上的乘積,即為漲模力。簡單說就是塑料熔體使模具漲開的力)應均衡;
3.分流道盡可能短,以減少澆口料,且注塑壓力易傳遞到型腔。
二、其次應注意的還有:
1、搭邊取值一般為材料厚度的1.2~1.5倍,並盡量使材料帶寬度和步距取整數。
2、排樣方式的選擇
3、排樣圖規范註明詳細工部名稱、料寬步距、送料方向、片紋方向、沖床噸位、閉模高度
4、壓延(料紋)方向;
5、毛邊方向;
6、接刀;
7、.沖頭形狀;
8、材料利用率;
9、成型工藝;
10、沖裁先後順序
11、先沖定位孔,在由小到大、由內到外,最後還要留一定的空工委留作整形等。
❸ 電鍍廠是怎麼解決鋅合金壓鑄件電鍍起泡的
1.鋅合金產品設計之始,就要考慮到模具的進料口與排渣口與排氣設置。因為進料與排渣的工件流道順暢不裹氣,不產生水漬紋,無暗泡,直接影響後道電鍍是否起泡,合格進料與排渣模具壓鑄出工件,表面光潔,白亮,無水漬紋。
2.模具開發中也要考慮裝模機台的噸位,壓力,我們就親身經歷一個鋅合金電鍍後起泡百份20-30事件。一五金廠朋友接一幾百萬大單,模具開一出8件,不論電鍍前處理如何解決總有20-30%起泡,最後將模具堵了4件,改成一模出4 件,再鍍就無一起泡。
3.前處理表面的滾光液,拋光膏,氧化層沒處理干凈,長有出現滾光,滾拋後的工件,表面光亮許多電鍍廠酸洗工序的員工就隨便酸洗下,導至表面附著的滾光劑沒洗凈,長長出現起泡。另滾光滾拋廠所選用的滾光劑關系也很大,有些滾光劑中的表面活性劑極難洗去。
4.產品進鹼銅(很多做五金朋友俗稱的銅底)鍍槽前工件表面仍有氧化膜(酸洗的膜)除蠟、除油的膜未處理凈.的、所以脫膜很關健,早些年還能使用防染鹽脫去,現環保不讓排放含防染鹽的廢水,建議使用LJ-D009脫膜粉,效果優過防染鹽,又能退鎳層並且COD排放符合國際標准
5.鹼銅鍍槽有機物,雜質多 ,游離氰不在范圍,化驗鹼銅缸成份,看是否氰化鈉偏低或氫氧化鈉偏高!如添加光劑的小心光亮劑偏高,鹼銅缸的清潔很關健,建議3-5天碳處理一次
6.鹼銅缸的導電也很重要,陽極是否溶解正常,陽極銅板是否充足都會導至起泡
7.鋅合金 產品烘箱里出來後起泡;可能是烘箱溫度不均勻導致即溫度過高. 由於壓鑄的時候不緊密,導致鋅合金水漬紋沙眼裡容易進酸,酸與鋅在即使有表面鍍層的情況下依然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的氫氣H當裡面的氣壓高過大氣壓一定的程度時加上高溫即會產生氣泡.
❹ 如何解決鋅合金壓鑄產品拋光後雜質問題
依據你的描述,應該與鋅湯溫度有關!你描述的雜質應該是充填是鋅料在模具中間與氫氣發生氧化,氧化物流動性差,集中在澆口和排渣位置!請你從溫度和工藝參數這兩塊中試著解決問題吧!
❺ 解決鋅合金壓鑄件氣孔的辦法有哪些
一、 鋅合金壓鑄件表面有花紋,並有金屬流痕跡產生原因:
1、通往鑄件進口處流道太淺。
2、壓射比壓太大,致使金屬流速過高,引起金屬液的飛濺。
二、鋅合金壓鑄件表面有細小的凸瘤產生原因:
1、表面粗糙。
2、型腔內表面有劃痕或凹坑、裂紋產生。
三、鋅合金壓鑄件表面有裂紋或局部變形產生原因:
1、頂料桿分布不均或數量不夠,受力不均:
2、推料桿固定板在工作時偏斜,致使一面受力大,一面受力小,使產品變形及產生裂紋。
3、鑄件壁太薄,收縮後變形。
鋅合金壓鑄件常見的質量原因分析,常見的質量問題表現為,縮水、縮孔,疏鬆、氣孔、氣泡、渣孔、針孔、冷紋、冷料、冷隔、變形、錯位、拉傷、開裂、崩缺、欠鑄等,這些問題點有多方面原因造成,主要的原因還是模具問題,模個要從多個方面去查找原因。
比如特別多人會把氣孔、針孔、渣孔、混淆,還會把冷紋當作冷料,冷料又當作冷隔之類的問題,這樣的認識與理解就容易讓人判斷有誤,解決的方式就會有所不同,結果會浪費好多時間而且造成的浪費也特別大。
鋅合金壓鑄的渣孔、氣孔、針孔為例做一說明,氣孔內部光滑,孔內較規則,造成氣孔的原因,主要是氣體排出不暢,型腔產生渦流,結構復雜無排氣流道而使兩側入水過快,溢流、氣道開設不理想,如充填時間與澆口流向不正確,料溫高,型腔內余留水分過多,鋁水含有氣體,速度太快等。渣孔表現為孔型及內部不均勻,造成渣孔的因素多數為,模溫低,料溫低,壓力不穩定,鋁液含有雜質等。針孔的主要原因是,鋁液含有氧化物,(大爐在清理爐壁時的殘留物)料溫、模溫低也有一定的因素。我們經過這樣細致的甄別,清晰的判斷,才能及時正確的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法,這樣才有序、順暢,質量有保障的生產。
❻ 鋅合金壓鑄工藝要求
一、鋅合金壓鑄工藝制定需考慮以下問題
1.金屬液在澆注系統內能否干凈、平穩地流動,不會產生分離和渦流。
2.有沒有尖角區或死亡區存在。
3.澆注系統是否有截面積的變化。
4.排氣槽、溢流槽位置是否正確?是否夠大?是否會被堵住?氣體能否有效、順暢排出?應用計算機模擬充填過程,就是為了分析以上現象,以作判斷來選擇合理的工藝參數。
二、塗料產生氣體分析
塗料性能:如發氣量大對鋅合金壓鑄件氣孔率有直接影響。
噴塗工藝:使用量過多,造成氣體揮發量大,沖頭潤滑劑太多,或被燒焦,都是氣體的來源。
1.解決鋅合金壓鑄件氣孔的辦法
先分析出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氣孔,再來取相應的措施。
(1)乾燥、干凈的合金料。
(2)控制熔煉溫度,避免過熱,進行除氣處理
(3)合理選擇壓鑄工藝參數,特別是壓射速度。調整高速切換起點。
(4)順序填充有利於型腔氣體排出,直澆道和橫澆道有足夠的長度(>50mm),以利於合金液平穩流動和氣體有機會排出。可改變澆口厚度、澆口方向、在形成氣孔的位置設置溢流槽、排氣槽。溢流品截面積總和不能小於內澆口截面積總和的60%,否則排渣效果差。
(5)選擇性能好的塗料及控制噴塗量。
三、如何測量爐溫呢
1.鋅合金壓鑄最佳的熔化溫度:壓鑄用的鋅合金熔點為382~386℃,合適的溫矮度控制是鋅合金成分控制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保證合金液良好的流動性充填型腔,壓鑄機鋅鍋內金屬液溫度為415~430℃,薄壁件、復雜件壓鑄溫度可取上限;厚壁件、簡單件可取下限。中央熔煉爐內金屬液溫度為430~450℃。進入鵝頸管的金屬液溫度與鋅鍋內的溫度基本一樣。通過控制鋅鍋金屬液溫度就能對澆注溫度進行准確的控制。
2.(熔化溫度過高時)
鐵質坩堝與鋅液反應加快,坩堝表面發生鐵的氧化反應生Fe2O3等氧化物鐵元素還會與鋅液反應生成FeZn13化合物(鋅渣),溶解在鋅液中。鋁、鎂元素燒損,金屬氧化速度加快,燒損量增加,鋅渣增加。熱膨脹作用會發生卡死錘頭現象。鑄鐵坩堝中鐵元素熔入合金更多,高溫下鋅與鐵反應加快。會形成鐵-鋁金屬間化合物的硬顆粒,使錘頭、鵝頸過度磨損。鑄鐵坩堝中鐵元素熔入合金更多,高溫下鋅與鐵反應加快。會形成鐵-鋁金屬間化合物的硬顆粒,使錘頭、鵝頸過度磨損。燃料消耗相應增加。溫度越高,鑄件結晶粗大而使力學性能降低。
3.(熔化溫度過低時)
合金流動性差,不利於成形,影響壓鑄件表面質量。
4.(如何保持溫度的穩定)
現在的壓鑄機熔鍋或熔爐都配備溫度測控系統,定時檢查以保證測溫儀器的准確性,定期用攜帶型測溫器(溫度表)實測熔爐實際溫度,予以校正。有經驗的壓鑄工會用肉眼觀察熔液,若刮渣後覺得熔液不太粘稠。
❼ 設計鋅合金壓鑄模具要注意什麼
在進行機械拋光前,首先必須對壓鑄質量進行檢驗。因為不恰當的模具設計與鑄造技術會導致表面層產生缺陷,如縫隙、皮下起泡、氣孔、裂紋等疵病,這是潛在的腐蝕源和影響鍍層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壓鑄質量不合格,不可進入拋光工序,要求表面光潔、緻密、平整,無冷紋,無氣孔。拋光時要注意壓鑄件表層細致而內部組織較為疏鬆的特點,若把表面緻密層拋掉而露出疏鬆層,就會出現越拋磨越毛的現象,從而嚴重影響電鍍層的結合力,而且鋅合金硬度低,因此對鋅壓鑄件,應盡量避免使用金剛砂布輪拋磨。若製件表面較粗糙,絲流和傷痕必須進行磨光時,宜採用較低的轉速(1200~1400r/min)和較小直徑的磨輪(≤250mm),操作時切忌用力過猛,不可將表面緻密層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