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影響鋼淬透性的因素有( ) A、奧氏體均勻化程度 B、奧氏體晶粒大小 C、鋼中的非金屬夾雜物 D、臨界冷卻
1.碳含量 在碳鋼中,共析鋼的臨界冷速最小,淬透性最好;亞共析鋼隨碳含量減少,臨界冷速增加,淬透性降低;過共析鋼隨碳含量增加,臨界冷速增加,淬透性降低。
2.合金元素 除鈷以外,其餘合金元素溶於奧氏體後,降低臨界冷卻速度,使C曲線右移,提高鋼的淬透性,因此合金鋼往往比碳鋼的淬透性要好。
3.奧氏體化溫度 提高奧氏體化溫度,將使奧氏體晶粒長大、成分均勻,可減少珠光體的生核率,降低鋼的臨界冷卻速度,增加其淬透性。
4.鋼中未溶第二相 鋼中未溶入奧氏體中的碳化物、氮化物及其它非金屬夾雜物,可成為奧氏體分解的非自發核心,使臨界冷卻速度增大,降低淬透性。
從第4條知可以看出殘余碳化物的存在使淬透性下降。
② 合金元素對對鋼的晶粒度和淬透性有什麼影響
影響奧氏體晶粒度的因素很多。鋼的脫氧和合金化情況均與「奧氏體本質晶粒度」有關。一般來說,一些不形成碳化物的元素,如鎳、硅、銅、鈷等,阻止奧氏體晶粒長大的作用較弱,而錳、磷則有促進晶粒長大的傾向。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鎢、鉬、鉻等,對阻止奧氏體晶粒長大起中等作用。強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釩、鈦、鈮、鋯等,強烈地阻止奧氏體晶粒長大,起細化晶粒作用。鋁雖然屬於不形成碳化物元素,但卻是細化晶粒和控制晶粒開始粗化溫度的最常用的元素。
鋼的淬透性(見淬火)高低主要取決於化學成分和晶粒度。除鈷和鋁等元素外,大部分合金元素溶入固溶體後都不同程度地抑制過冷奧氏體向珠光體和貝氏體的相變,增加獲得馬氏體組織的數量,即提高鋼的淬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