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鈦合金潛艇哪家強:誰是世上惟一用鈦合金造核潛艇的
鈦及鈦合金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型結構材料,具有強度高、密度小、無磁、耐腐蝕等一系列優點,受到海軍強國的青睞,在艦船領域中廣泛應用。
早在1963年蘇聯就開始對鈦合金在潛艇上的應用進行研究,突破大量鈦合金加工工藝和使用問題,在潛艇上使用鈦合金的比例和水平均處於世界前列。此外,俄羅斯還擁有艦艇專用鈦合金研發生產體系,可生產艦艇用的各類鈦合金材料,如潛艇殼體用鈦合金nT-3B、船機用鈦合金nT-7M、動力裝置用鈦合金nT-5B等。然而,由於鈦合金生產成本問題,蘇/俄從建造「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開始就不再使用鈦合金耐壓艇體,但仍在艇載設備或系統中應用鈦合金。
長期以來鈦合金在潛艇艇載設備和系統上應用廣泛,除前述欽合金艇體應用外,蘇聯還在潛艇聲納裝置、核動力裝置、潛艇管系部件中大量應用鈦合金材料。
在鈦合金耐壓殼體潛艇上,蘇聯從1984年首艇服役的「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開始就不再使用鈦合金耐壓艇體(設計時間在「塞拉」和「台風」級之後),轉而使用高強度鋼。當前的俄羅斯政府都非常重視鈦合金產業的發展,俄羅斯為了挽救和復興蘇聯解體後四分五裂的鈦合金產業,出台了大量扶植政策,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綿鈦生產及加工廠商——VSMPO-AVISMA聯合公司,奠定了俄羅斯鈦合金在潛艇上廣泛應用的基礎。
此外,為保證俄羅斯海軍在鈦材應用領域繼續領先於其他國家,俄羅斯材料、潛艇領域相關專家不斷呼籲政府制定鈦合金發展計劃,同時加強鈦合金技術的研發攻關,包括強度大於1300MPa的高強度鈦合金、焊接性能更好的高成形性鈦合金、適用於大規模應用的低成本鈦合金材料等。隨著俄羅斯國力的恢復,以及上述鈦合金關鍵技術的突破,未來鈦合金材料在俄羅斯潛艇上的應用比例將進一步提高。
『貳』 冷戰時期蘇聯在哪些科技上領先於美國
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 這就領先了美國幾年 但優勢很快就失去了 美國人先登了月球
像這樣暫時領先一點的個別領域還有很多
但在冷戰的幾十年裡 蘇聯基本能一直保持領先的領域並不多 印象中蘇聯在大規模應用鈦合金造船方面是一直領先美國 蘇聯在60年代就開始用鈦合金建造數千噸的核潛艇
『叄』 鈦合金比鋼輕了一般以上,能不能用來做坦克裝甲
鈦合金是一種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結構金屬,而自鈦合金的誕生他便於軍工領域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系。在軍工領域的發展中,鈦合金被運用到了戰斗機、火箭、導彈等航空航天器的結構件上。而鈦合金也被認為是一種優秀的防彈材料,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蘇聯等國便大量的使用以鈦合金為主要材料的防彈破片衣和頭盔。
其次,鈦合金在加工工藝上也難以加工,尤其是焊接工作十分困難。拿飛機來說,飛機在材料上能使用鋁合金的地方便堅決不使用鈦合金,這也是因為鈦合金部分雖然能減重,但是加工難度太大會造成製造成本上的超標。而第三個原因便是,雖然鈦合金能夠抵禦部分使用全威力彈的輕武器直射,但是在面對坦克炮時依然十分薄弱。因此,這也是為什麼裝甲車不使用鈦合金的主要原因。
『肆』 蘇聯造米格25為什麼不用鈦合金材料這能說明蘇聯國內稀土造不了鈦合金或者是搞不到鈦合金嗎
蘇聯不缺鈦,但要來考慮綜合成本。美自軍之所以只採購了187架最先進的F22,就是因為太貴了。原計劃是要采購760架的。財大氣粗的美軍尚且如此,那經濟實力一直要遜於美軍的蘇軍,要能大批量采購某型飛機,也不得不壓低采購價格,製造廠也就無法使用更好更輕的鈦合金了。用不銹鋼只是要壓低成本。
『伍』 什麼是鈦合金
鈦合金
p
概念定義: 以鈦為基加入其他合金元素組成的合金稱作鈦合金。鈦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強度高、抗腐蝕性能好、工藝性能好等優點,是較為理想的航天工程結構材料。
研究范圍: 鈦合金可分為結構鈦合金和耐熱鈦合金,或α型鈦合金、β型鈦合金和α+β型鈦合金。研究范圍還包括鈦合金的成形技術、粉末冶金技術、快速凝固技術、鈦合金的軍用和民用等。
(一) 發展過程
50年代初~70年代初
需求動力: 為滿足航空工業對材料的需求,鈦合金受到重視並得以發展,技術基礎主要是冶金學和工藝學。
主要特點: 該階段的特點是從材料的探索研究逐步轉向應用。主要材料有Ti-6Al-4V、Ti-5Al-2.5Sn等,主要用於航空發動機、航天用壓力容器、發動機殼體等。
典型成果和產品:典型材料:Ti-6Al-4V, Ti-5Al-2.5Sn
70年代~90年代
需求動力: 鈦合金應用領域的擴大,使鈦工業得到迅速發展,新工藝和新技術推動鈦合金成形工藝的發展。
主要特點: 該階段的特點:(1)鈦在航空航天工業應用量不斷增加,在其它行業如海洋工程、化工、電力、冶金、醫療等方面的應用也日趨增多,成為第三金屬。(2)新型鈦合金不斷問世,如高強鈦合金、耐熱鈦合金等。(3)採用新工藝技術如超塑成形、快速凝固技術和等溫鍛造等。(4)為擴大應用而重視降低成本問題。
典型成果和產品:典型材料: Ti-1100, Ti-1023, IMI834, Timetal62S, SP-700等
(二) 現有水平及發展趨勢
鈦合金是航空航天工業應用較廣的一種金屬材料,按用途可分為結構鈦合金和高溫鈦合金(使用溫度>400℃)。
結構鈦合金以Ti-6Al-4V為代表,該合金已廣泛用於飛機、導彈上,並已由次承力結構件轉為主結構件。為適應更高強度和韌性的要求(如強度提高至1275~1373MPa,比強度提高至29~33,彈性模量提高至196GPa),近年研製了許多新型鈦合金,如美國的Ti-15V-3Cr-3Sn-3Al;Ti-3Al-8V-6Cr-4Mo-4Zr(β-C),Ti-6Al-2Sn-2Zr-2Cr-2Mo-0.23Si,Ti-4.5Al-1.5Cr;英國的Ti-4Al-4Mo-2Sn-0.5Si(IMI500)、日本的SPF00、CR800、SP700和前蘇聯的BT22等。其中Ti-15-333鑄件和β-C可取代沉澱硬化不銹鋼和鎳基合金,Ti-6-22-22在美國先進戰術戰斗機(ATF)的樣機F-22A中的用量佔22%(重量)。日本的SP700(Ti-4.5Al-3V-2Mo-2Fe),不僅強度高,而且在755℃達超塑性,延伸率可達2000%,成形性好,加工成本低,可取代Ti-6Al-4V,已用於航天構件。
高溫鈦合金近年來取得一定進展,在該領域中,美國和英國占據優勢。但兩國採用的開發方法和側重點則截然不同。英國採用的是以α相固溶強化為提高蠕變強度的必要手段而無需β相共存的方法,側重於研究近α型合金,即開發以提高蠕變強度為主的Ti-4Al-2Sn-4Mo-0.5Si(使用溫度400℃)、Ti-11Sn-2.25Al-5Zr-1Mo-0.2Si(IMI679,使用溫度450℃)、Ti-6Al-5Zr-0.5Mo-0.25Si(IMI685)合金和以改善疲勞強度為主的Ti-5.5Al-3.5Sn-3Zr-1Nb-0.3Mo-0.3Si(IMI829)和Ti-5.5Al-4.5Sn-4Zr-0.4Mo-0.8Nb-0.4Si(IMI834)。
美國則採用通過犧牲疲勞強度來提高蠕變強度的方法,側重研究鉬含量較高的合金,如Ti-6Al-2Sn-4Zr-2Mo(6242,使用溫度470℃)、6242S(使用溫度500℃)合金。隨後,又研究開發了Ti-6Al-2.7Sn-4Zr-0.4Mo-0.45Si合金(Ti-1100),其使用溫度提高到600℃。
最近美國又研製了Timetal21S(Ti-15Mo-2.7Nb-3Al-0.2Si)(又稱β21S),使用溫度704℃,可用於製造高溫導管及壓力管,被優選為美國國家空天飛機(NASP)機體用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基體材料。目前,這些新型高溫鈦合金均尚未進入實用化階段。
目前高強度鈦合金超塑性成形技術發展很快,其發展趨勢是氣壓成形等溫鍛造和真空成形法。
美國在鈦合金的研製和應用方面,一直處於領先水平,據統計在美國的航空工業中,鈦的消費比例為70%,美國在鈦合金的成形方面,主要採用了超塑性條件下的等溫鍛造和板材成形。為降低成本,擴大應用,美國推出新牌號的合金,如Timetal62S(Ti-6Al-2Fe-0.1Si),以鐵代釩在成本上優於Ti-6Al-V,而且性能與之相當。
前蘇聯鈦工業已有35年以上的歷史,它的發展過程平穩,沒有大的起伏。生產了大量的與Ti-6Al-4V及Ti-5Al-2.5Sn類似的合金以及一系列高溫高強合金,並研究了特種耐蝕鈦合金,如4200、4210、4207等,在航天工業中,前蘇聯廣泛採用超塑性條件下鈦合金的氣壓成形工藝。
英國在耐熱鈦合金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同美國各占優勢,但其側重研究近α型合金,即大力開發以提高蠕變強度為重點的合金,如Ti-4Al-2Sn-4Mo-0.5Si、Ti-11Sn-2.25Al-5Zr-1Mo-0.2Si(IMI879)、Ti-6Al-5Zr-0.5Mo-0.25Si(IMI685)等,其中IMI685在歐洲已獲得廣泛應用。
近年來,日本在鈦合金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較大進展,如為降低成本開發了SP-700(Ti-4.5Al-3V-2Mo-2Fe)合金,該合金的成形性能優於Ti-6Al-4V。日本採用低應變率的超塑性真空成形工藝。
(三) 主要研究機構
美國鈦金屬公司(American Titanium Metal Company),主攻技術及工程:鈦合金
蘇聯全蘇輕合金研究所(ВИЛС),主攻技術及工程:主攻技術: 鈦合金
=========================================
鋁合金是純鋁加入一些合金元素製成的,如鋁—錳合金、鋁—銅合金、鋁—銅—鎂系硬鋁合金、鋁—鋅—鎂—銅系超硬鋁合金。鋁合金比純鋁具有更好的物理力學性能:易加工、耐久性高、適用范圍廣、裝飾效果好、花色豐富。鋁合金分為防銹鋁、硬鋁、超硬鋁等種類,各種類均有各自的使用范圍,並有各自的代號,以供使用者選用。
鋁合金仍然保持了質輕的特點,但機械性能明顯提高。鋁合金材料的應用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作為受力構件;二是作為門、窗、管、蓋、殼等材料;三是作為裝飾和絕熱材料。利用鋁合金陽極氧化處理後可以進行著色的特點,製成各種裝飾品。鋁合金板材、型材表面可以進行防腐、軋花、塗裝、印刷等二次加工,製成各種裝飾板材、型材,作為裝飾材料。
『陸』 蘇聯鈦合金潛艇有幾艘
原蘇聯海軍共擁有4艘鈦合金潛艇:兩艘945型「梭魚」級,兩艘升級改進版的945A型「兀鷹」級。鈦合金潛艇的攻擊對象是航母和潛艇。它們擁有兩個直徑650毫米、4個直徑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與「梭魚」不同的是,「兀鷹」可發射「石榴石」核巡航導彈,下潛深度也要多出50米,達到600米。倘若遭遇空中進攻,它們還能發射「針」式對空導彈予以還擊。
『柒』 歷史上的前蘇聯有多少黑科技
說起蘇聯,那可是唯一能夠和超級大國美國相抗衡的國家。也正因為蘇聯實力的強大,讓不少社會主義國家紛紛投靠它,並親切地稱呼其為“老大哥”。那麼,作為老大哥,想要保護小弟,想要抗衡美國,自然就得有“兩把刷子”!而當年蘇聯的實力究竟如何,坊間流傳它所擁有的武器足以在短時間內攻陷整個歐洲。至於是否真假,我們就無從考究了,不過,我們也還是能從誕生於蘇聯的不少“黑科技”中管中窺豹。
為了對付美國的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與其戰略轟炸機,蘇聯曾經研發出代號為“狐蝠”的“米格25”戰斗機,這是一款高空高速截擊戰斗機,為了應對美國的威脅,這款戰斗機在設計上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它的原型機在1964年首次試飛,並於1969年開始裝備部隊。
八年之後,單純的美國人才發現,原來,一枚蝌蚪型的竊聽器被安裝在這枚精美的國徽上,蘇聯人早已竊取了數不盡的美國機密!這個竊聽器的發射器構造十分簡單,內部沒有復雜的電路,僅由天線、調譜柱、共振薄膜、共振腔四部分組成。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科學家們對這類竊聽設備的認知還是“這玩意得通電,才能工作”。然而,讓美國人費解的是,這枚竊聽器竟然在不用通電的情況下就能工作。乍一看,這簡直就是違背了物理學中最基本的能量守恆定律嘛!面對這么個神奇的蝌蚪型竊聽器,美國人也曾試圖仿製同樣的裝置,但毫無進展,關於這個新鮮玩意兒的秘密技術,實在是無法破解。
雖然早已解體,但前蘇聯所留下的“黑科技”,至今還是令人嘆為觀止,也有不少今天依舊在使用。載重量最大的“安-225”運輸機、噸位最高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排水量最大的“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服役達半世紀的“聯盟號”運載火箭等等,都是由前蘇聯“紅色帝國”所創造的,蘊含暴力美學的“黑科技”產品。
『捌』 不銹鋼也能造飛機,蘇聯飛機設計師的腦洞為何如此大開
提起蘇聯,我們能夠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粗獷。這種粗獷體現在方方面面,不僅僅是蘇聯人的生活。還有蘇聯在武器製造方面,統統體現了蘇聯人粗獷的風格。因為鈦合金太寶貴,蘇聯乾脆用不銹鋼製造了當時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截擊機。而且造出了米格25還不滿足,甚至還造出了升級版本的米格31。而且由於動力實在是太強了,這種飛機甚至還飛到以色列調戲了一波以色列空軍。甚至還利用自身的速度優勢躲過了以色列的導彈攻擊。並且強行拍照,然後離開。
那麼為什麼蘇聯要在米格25上使用不銹鋼呢?根本原因就是米格25的速度太快了,而鈦合金太貴。所以蘇聯設計師決定採取不銹鋼。畢竟不銹鋼的耐熱性能好。發動機推力也大。所以乾脆就上不銹鋼了。但是美國這邊,由於優厚的家底,還是採用了鈦合金。而隨著時間進入21世紀,各國不再追求告訴,而是在相對高速下的強大機動性。所以再也沒有不銹鋼飛機出現。
『玖』 前蘇聯核潛艇
蘇聯第一代核潛艇:
1.N("基特")級,這是蘇聯海軍最早期的核動力攻擊潛艇,速度較快,聲音巨大。
2.H級核潛艇,這是蘇聯海軍最早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在N級基礎上研製,擁有一個巨大的指揮台圍殼,內裝R-13導彈(SS-N-4"賽果"導彈,是"飛毛腿"導彈海基型)3枚,致命缺陷是只能在水面狀態發射導彈.
3.E(回聲)級核潛艇,這是蘇聯海軍最早的大展弦比飛航導彈核潛艇,是蘇聯60-70年代引以為豪的武器,裝備P5導彈(SS-N-3飛航導彈),是當時對美國航母威脅最大的武器.缺點也是不能在水下發射導彈.
4.V("維克托")級,蘇聯海軍建造最多的一級核潛艇,分為1.2.3型,是蘇聯首次採用水滴艇型的潛艇,其中在V-3型潛艇上首次使用的艉罩,成為蘇俄現代化制式核潛艇的標志,武器配備精良而且相當安靜.
蘇聯第二代核潛艇:
5.A("阿爾法")級,蘇聯首次採用鈦合金製造的攻擊核潛艇,排水量僅3000噸,採用不尋常的鉛鉍合金反應堆.該型潛艇航速達42節,火力強大.性能出眾但並不成功,戰績平平.
6.C("查里")級,蘇聯第二代飛航導彈核潛艇,分1.2.3型,排水量較小,強調高機動性,1型裝備SS-N-7飛航導彈8枚,2型裝備SS-N-9導彈8枚.3型為實驗艇裝備P1000火神導彈.
7.P級核潛艇,全世界速度最快的核潛艇,蘇聯首次使用鈦合金製造的核潛艇.航速44節,該艇並不成功,使用的鉛鉍合金反應堆性能很不穩定.
8.Y級("揚基")核潛艇,蘇聯首次使用西方艇型製造的彈道導彈核潛艇,裝備SS-N-6導彈16枚,射程3000公里,與美國"北極星"導彈相似.為蘇聯建造最多的彈道導彈潛艇.
蘇聯第3代核潛艇:
9.「阿庫拉」(AKULA,俄文акула,意為鯊魚)級,這款核動力攻擊潛艇可能是蘇聯時期(包括現在的俄羅斯),最先進的攻擊型潛艇,以銅合金為材質,結構堅固,武器裝備和電子系統精良,採用了一種獨特的懸掛系統來降低艇身噪音.
10.M("麥克")級,蘇聯的一款相當強大的核潛艇,是目前下潛深度最大的潛艇,下潛深度1350M.
11.S("塞拉")級,蘇聯鈦合金潛艇的封筆之作,該艇火力與後來的「阿庫拉」潛艇不相上下.
12.D("德爾塔")級,蘇聯第3代彈道導彈核潛艇,為Y及改進型,分為1.2.3.4型,D4級為其中最為強大的,裝備SS-N-23"輕舟"型彈道導彈.
13."台風"級核潛艇,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是蘇聯的一個絕筆,噸位令人景仰,達到了30000噸,是美國最為恐懼的武器,裝備SS-N-20"鱘魚"導彈20枚.
14.O("奧斯卡")級,蘇聯最為強大的飛航導彈核潛艇,分1.2型.火力無與倫比,裝備24枚SS-N-19"海難"巡航導彈,專門打擊美國航母,還具有強大的反潛能力.
蘇聯(俄羅斯)第四代核潛艇:
1."雅森"級,為多用途核潛艇,為蘇聯飛航導彈潛艇的終結.火力強大前所未有,裝備24枚SS-N-26"寶石"巡航導彈以及"俱樂部"系列導彈.作戰能力與美國"海狼"級不相上下.
2."北風之神"級,為彈道導彈核潛艇,裝備SS-NX-28彈道導彈12枚,首艇"尤里*多戈爾魯基"計劃06年3月服役.
『拾』 鈦合金潛艇哪家強:誰是世上惟一用鈦合金造潛艇的國家
據我所知,只有蘇聯試過用純粹的鈦合金來製造潛艇,但是也因為成本過於昂貴而停止了後續的建造。
因為各種技術的不足,蘇聯於是使用最好的材料鈦合金來製造潛艇,以獲得更堅固的艇身和更深的下潛深度。
但是由於成本過高而無法延續。
其他的國家,包括鈦儲量世界第一的中國,最富裕的美國,都僅僅在潛艇上部分採用鈦合金而放棄完全採用鈦合金--------因為蘇聯那幾艘鈦合金潛艇的表現也很一般。當然,還有一個因素是中國的鈦合金加工能力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