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碳素鋼在常溫下的鐵-碳基本組織有哪些
鐵碳合金中鐵和碳結合的形式有:
一是碳溶於鐵中形成的固溶體;
二是碳與鐵形成的化合物;
三是固溶體和化合物組成混合物.
鐵碳合金常溫下的組織有:鐵素體,滲碳體,珠光體,萊氏體
( 1)鐵素體(F);碳原子溶人a-Fe中形成的間隙固溶體稱為鐵素體,呈體心立方晶格.鐵素體在室溫時的性能幾乎與純鐵相同,其強度、硬度較低,塑性較好.鐵素體存在於912℃以下,可以在室溫下存在.
(2)滲聯體:鐵與碳形成的化合物稱為滲碳體.它的分子式為Fe3C,含碳量為6.67%,它可在室溫下存在.
(3)珠光體(P);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混合物稱為珠光體.珠光體是含碳量為0.77%的奧氏體冷卻到727℃時發生轉變的產物,一般是鐵素作與滲碳體呈片層狀相間分布.它在727℃以下和室溫存在.
(4)萊氏體(Le):萊氏體在室溫時是珠光體和滲碳體所組成的機械混合物.其組織特徵是在亮白色滲碳體基底上相間地分布著暗黑色斑點及細條狀珠光體
㈡ 鐵碳合金有什麼分子構成
鐵碳合金,是以鐵和碳為組元的二元合金。鐵基材料中應用最多的一類——碳鋼和鑄鐵,就是一種工業鐵碳合金材料。鋼鐵材料適用范圍廣闊的原因,首先在於可用的成分跨度大,從近於無碳的工業純鐵到含碳4%左右的鑄鐵,在此范圍內合金的相結構和微觀組織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另外,還在於可採用各種熱加工工藝,尤其金屬熱處理技術,大幅度地改變某一成分合金的組織和性能。
鐵碳合金分子構成:
鐵碳合金中合金相的形成,與純鐵的晶體結構及碳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關。純鐵有三種同素異構狀態:912℃以下為體心立方晶體結構,稱α-Fe;912~1394℃為面心立方晶體結構,稱γ-Fe;1394℃以上,又呈體心立方結構,稱δ-Fe。在液態,在低於7%碳范圍,碳和鐵可完全互溶;在固態,碳在鐵中的溶解是有限的,並且溶解度取決於鐵(溶劑)的晶體結構。與鐵的三種同素異構物相對應,碳在鐵中形成的固溶體有三種:α固溶體(鐵素體)、γ固溶體(奧氏體)和δ固溶體(8鐵素體)。
這些固溶體中,鐵原子的空間分布與α-Fe、γ-Fe和δ-Fe一致,碳原子的尺寸遠比鐵原子為小,在固溶體中它處於點陣的間隙位置,造成點陣畸變。碳在γ-Fe中的溶解度最大,但不超過2.11%;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不超過0.0218%;而在δ6-Fe中不超過0.09%。當鐵碳合金的碳含量超過在鐵中的溶解度時,多餘的碳可以以鐵的碳化物形式或以單質狀態(石墨)存在於合金中,可形成一系列碳化物,其中Fe3C(滲碳體,6.69%C)是亞穩相,它是具有復雜結構的間隙化合物。石墨是鐵碳合金的穩定平衡相,具有簡單六方結構。Fe3C有可能分解成鐵和石墨穩定相,但該過程在室溫下是極其緩慢的。
㈢ 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有哪五種
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有鐵素體、奧氏體、滲碳體、珠光體、萊氏體五種。鐵碳合金,是以鐵和碳為組元的二元合金。鐵基材料中應用最多的碳鋼和鑄鐵,就是工業鐵碳合金材料。
鐵碳合金的介紹
碳素鋼有各種分類方法,如按化學成分即以含碳量可分為低碳鋼,中碳鋼和高碳鋼。按鋼的品質可分為普通碳素鋼和優質碳素鋼。按用途則又可分為碳素結構鋼,碳素工具鋼。此外,還可以按冶煉方法和所保證的性能要求等來進行分類。
普通碳素結構鋼又稱普通碳素鋼,對含碳量,性能范圍以及磷,硫和其它殘余元素含量的限制較寬。在中國和某些國家根據交貨的保證條件又分為三類,甲類鋼A類鋼是保證力學性能的鋼。乙類鋼B類鋼是保證化學成分的鋼。
特類鋼C類鋼是既保證力學性能又保證化學成分的鋼,常用於製造較重要的結構件。中國生產和使用最多的是含碳量在0.20%左右的A3鋼甲類3號鋼,主要用於工程結構。
有的碳素結構鋼還添加微量的鋁或鈮或其它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氮化物或碳化物微粒,以限制晶粒長大,使鋼強化,節約鋼材。
在中國和某些國家,為適應專業用鋼的特殊要求,對普通碳素結構鋼的化學成分和性能進行調整,從而發展了一系列普通碳素結構鋼的專業用鋼如橋梁,建築,鋼筋,壓力容器用鋼等。
㈣ 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是什麼
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有鐵素體、奧氏體、滲碳體、珠光體、萊氏體五種。
㈤ 鐵碳合金的五種基本組織是什麼
鐵碳合金
的五種組織分別是:
鐵素體
、
奧氏體
、
滲碳體
、
珠光體
、萊氏體。
㈥ 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有哪些
㈦ 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是什麼
鐵是具有同素異構的金屬。鐵碳合金的基本組元是Fe與Fe3C,屬於二元合金。其基本相有鐵素體、奧氏體和滲碳體三種。由基本相組成的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有鐵素體、奧氏體、滲碳體、珠光體、萊氏體和低溫萊氏體六種。
㈧ 含碳量0.4%的鐵碳合金常溫下組織組成物與相組成物分別是什麼
1)含碳量0.4%的鐵碳合金常溫下組織組成物與相組成物分別是什麼?
含碳量0.4%的鐵碳合金是亞共析鋼,你不是有鐵碳相圖嗎?從鐵碳相圖可以看出,常溫下組織組成物是P+F,即鐵素體+珠光體,相組成物是a-Fe+Fe3C,即鐵素體+滲碳體。
2)各組織組成物的質量含量是多少?
根據杠桿定律可知:
WF=(0.77-0.4)/(0.77-0.0218)=0.37/0.7482≈0.495=49.5%
WP=1-WF=1-0.495=50.5%
即兩組織為:鐵素體佔49.5%,珠光體佔50.5%。
3)各相組成物的質量含量是多少?
根據杠桿定律可知
WF=(6.69-0.4)/(6.69-0.0218)=6.29/6.6682≈0.943=94.3%
WFe3C=1-WF=1-0.943=0.057=5.7%
即兩相為:鐵素體相(a-Fe)佔94.3%,滲碳體相佔5.7%。
㈨ 1.什麼是相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有哪些概念、力學性能以及含碳量各是什麼樣的 2.布氏硬度、洛氏
1、相(phase)的概念比較抽象,相的定義是系統中結構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並以界面相互分開的組成部分。多相系統中,不同相之間一定有明顯的分界面,越過相界面時,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將發生突變。
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有:平衡組織有:單相組織有鐵素體、奧氏體和滲碳體組織。多相組織有珠光體、萊氏體組織。非平衡組織有:貝氏體、馬氏體組織。
鐵素體:是碳溶解在a-Fe中的間隙固溶體,常用符號F表示。具有體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很低,常溫下僅能溶解為0.0008%的碳,在727℃時最大的溶碳能力為0.0218%。鐵素體組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韌性,但強度和硬度都很低.
奧氏體:是碳溶解在r-Fe中的間隙固溶體,常用符號A表示。具有面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為0.%~2.11%。奧氏體組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韌性,強度和硬度都很低,但比鐵素體高.
滲碳體:是鐵與碳形成的金屬化合物,其化學式為Fe3C。滲碳體的含碳量為ωc=6.69%,為復雜的正交晶格,硬度很高,但是塑性、韌性幾乎為零,強度也很低。
珠光體:是由奧氏體發生共析轉變的產物,是鐵素體與滲碳體片層相間的組織。性能跟片層間距有關,一般來說,片層間距越小,則強度、硬度、塑性、韌性均提高。
萊氏體:是由液體發生共晶轉變的產物,是奧氏體體與滲碳體的混合組織。常溫下為珠光體、滲碳體和共晶滲碳體的混合物,性能硬而脆。
貝氏體:是鋼等溫淬火後的產物。貝氏體具有較高的強韌性配合。在硬度相同的情況下貝氏體組織的耐磨性明顯優於馬氏體。
馬氏體:是碳溶於α-Fe的過飽和的固溶體。一般具有高的強度和硬度。可以分為兩種,板條馬氏體和片狀馬氏體。板條馬氏體具有良好的強韌性配合,而片狀馬氏體具有高的強度硬度,而塑韌性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