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加工高鎳鑄鐵採用什麼牌號的刀具好
加工高鎳鑄鐵採用立方氮化硼刀具BN-K1牌號牌號的刀具好。
加工高硬度鑄鐵件的刀具選擇
高硬度鑄鐵屬於脆硬材料,表面硬度高,加工此類鑄件方式多為車削加工和銑削加工,欲實現對高硬度鑄鐵進行切削加工,刀具必須具備的條件是硬度高,耐磨性好,抗沖擊性好,化學穩定性穩定和傳熱導率好。現用塗層硬質合金刀具,陶瓷刀具和立方氮化硼刀具進行加工高硬度鑄鐵件。
(1)硬質合金刀具:加工高硬度鑄鐵件時,由於高硬度鑄鐵件硬度一般在HRC45以上,尤其加工大件時切削時間長,硬質合金刀具不耐磨,換刀頻次高,影響加工效率和表面粗糙度,所以硬質合金一般適合加工小批量小工件,如YG8等牌號。
(2)塗層硬質合金刀具:就是在硬質合金刀片的表面上塗覆耐磨的TiC或TiN、HfN、Al2O3等薄層,形成表面塗層硬質合金。由於表面上塗覆的一層耐磨材料,刀具較耐磨,適合小批量加工,但當大批量加工高硬度鑄鐵件時,由於切削時間長表面塗層的耐磨材料使用完之後刀具就和硬質合金刀具一樣,磨損加劇,導致換刀頻次高,影響加工效率和增加刀具費用。
(3)陶瓷刀具:陶瓷刀具硬度高於硬質合金,耐磨性好,但脆性大,橫向斷裂強度低,承受沖擊載荷能力弱,所以在切削硬度低於HRC55以下和採用小進給量時,陶瓷刀具是較好的選擇,但加工高硬度鑄鐵大件時由於毛坯表面伴隨有夾砂、氣孔等鑄造缺陷,使用陶瓷刀具容易崩刀。
(4)立方氮化硼刀具BN-K1牌號:立方氮化硼刀具具有較高的硬度,較好的耐磨性,但立方氮化硼刀具有和陶瓷刀具同樣的缺點脆性大,但BN-K1牌號立方氮化硼刀具屬於非金屬粘合劑,專門針對高硬度鑄鐵件而研發的立方氮化硼刀具,不僅增加了刀具的韌性,並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沖擊性,可實現高速切削。立方氮化硼刀具BN-K1牌號的硬度是硬質合金刀具的四倍,陶瓷刀具的兩倍,BN-K1牌號刀具的切削參數比硬質合金刀具高3--5倍的速度切削高硬度鑄鐵件。
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立方氮化硼刀具BN-K1牌號加工高硬度鑄鐵件的案例。
立方氮化硼刀具BN-K1牌號加工高鉻鑄鐵的案例
高鉻鑄鐵是一種高硬度高強度的具有抗磨耐腐性能的高合金白口鑄鐵,高鉻鑄鐵作為耐磨鑄件在不做任何熱處理的情況下,硬度一般在hrc45以上,抗拉強度為650--850mpa。但這種材料又硬又脆,切削狀態極不平穩,所以很難切削加工。
以加工高鉻鑄鐵工業泵零件為例:
加工材料:高鉻白口鑄鐵Cr26
加工零件:耐磨腐蝕工業泵葉輪,泵體等
材料硬度:60HRC
刀具牌號:BN-K1
切削參數:ap=3.5mm, Fr=0.1mm/r, Vc=75m/min
切削方式:乾式切削。
BN-K1與陶瓷刀片的效果對比如下圖:在BN-K1牌號的切削速度是陶瓷刀片一倍,進給量大於陶瓷刀具40%的情況下,BN-K1的單刃壽命是陶瓷刀片的七倍還要多。即提高了加工效率,又降低了加工成本。
㈡ 使用合金刀對純鐵切削的方式
平滑的排屑。合金刀具一般是指硬質合金,由難熔金屬的硬質化合物和粘結金屬通過粉末冶金工藝製成的一種合金材料,使用合金刀對純鐵切削的方式是平滑的排屑,硬質合金刀具有硬度高、耐磨、強度和韌性較好、耐熱。
㈢ 數控刀片apmt1135pderdp5320加工什麼材料的
硬質合金基材。硬質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強度和韌性較好、耐熱、耐腐蝕等一系列優良性能,特別是它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即使在500℃的溫度下也基本保持不變,在1000℃時仍有很高的硬度。
硬質合金廣泛用作刀具材料,如車刀、銑刀、刨刀、鑽頭、鏜刀等,用於切削鑄鐵、有色金屬、塑料、化纖、石墨、玻璃、石材和普通鋼材,也可以用來切削耐熱鋼、不銹鋼、高錳鋼、工具鋼等難加工的材料。
(3)合金刀ap是什麼擴展閱讀:
數控刀片的磨損,磨料磨損切屑或工件表面的一些微小硬質點(如碳化物、氧化物等)和雜質(如砂粒、氧化皮等),以及粘附的積屑瘤碎片等,在數控刀片表面刻劃出溝紋面造成的一種機械磨損。對於期望小速度較低、切削溫度不高的高速鋼刀具時(如拉刀、板牙、絲錐等),是最主要的磨損原因。
粘結磨損在數控刀片後刀面與工件表面和數控刀片前刀面與切屑之間正壓力及切削溫度的作用下,形成新鮮表面接觸。
當接觸表面達到原子間距離時,就會產生吸附粘結現象。站結點逐漸地被工件或切屑剪切、撕裂而帶走,數控刀片表面就產生粘結磨損。粘結磨損是硬質合金在以中等偏低的切削速度切削時磨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㈣ 已知可轉位立銑刀硬質合金刀片型號是APMT1135,不知道怎麼配同規格立方氮化硼刀片,求助
該型號似乎不符合國際標准。
按國際標准,第一個A代表85度刀尖角菱形刀片,這點你配刀片必須符合,否則裝不上。
第二個字母P代表刀片後角11度,這點你配刀片也基本上符合,否則裝不上。切削力不大時用7度以上的是備選方案,不是很理想。
第三個字母M是精度,應該可選不同精度,但精度過低可能使刀片與刀體接觸不好,要小心一點。
第四個字母T是單面刀片帶錐孔和槽形花紋。單面刀片帶孔這點需要符合,立方氮化硼(PCBN)一般是平的刀片,因此這個位置符號應該是「W」。
後面的11應該是刀片邊長整數部分為11毫米,這點你配刀片必須符合,否則裝不上。
問題是後面。11毫米邊長的刀片通常厚度的符號為03或者T3,厚度為3毫米多,其中T3快接近4毫米了,但提問者的35應該是不符合國際標準的。
如果整個編號是廠商自己的標准,那必須找廠商了解他們的代號含義。
㈤ 哪位知道硬質合金刀的切削用量,干加工中心的,先謝謝了
銑削加工的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進給速度、背吃刀量和側吃刀量。從刀具耐用度出發,切削用量的選擇方法是:先選擇背吃刀量或側吃刀量,其次選擇進給速度,最後確定切削速度。
1.背吃刀量ap或側吃刀量ae
背吃刀量ap為平行於銑刀軸線測量的切削層尺寸,單位為㎜。端銑時,ap為切削層深度;而圓周銑削時,為被加工表面的寬度。側吃刀量ae為垂直於銑刀軸線測量的切削層尺寸,單位為㎜。端銑時,ae為被加工表面寬度;而圓周銑削時,ae為切削層深度,見下圖。
銑削加工的切削用量圖
背吃刀量或側吃刀量的選取主要由加工餘量和對表面質量的要求決定:
①當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為Ra=12.5~25μm時,如果圓周銑削加工餘量小於5㎜,端面銑削加工餘量小於6㎜,粗銑一次進給就可以達到要求。但是在餘量較大,工藝系統剛性較差或機床動力不足時,可分為兩次進給完成。
②當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為Ra=3.2~12.5μm時,應分為粗銑和半精銑兩步進行。粗銑時背吃刀量或側吃刀量選取同前。粗銑後留0.5~1.0㎜餘量,在半精銑時切除。
③當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為Ra=0.8~3.2μm時,應分為粗銑、半精銑、精銑三步進行。半精銑時背吃刀量或側吃刀量取1.5~2㎜;精銑時,圓周銑側吃刀量取0.3~0.5 ㎜,面銑刀背吃刀量取0.5~1 ㎜。
2.進給量f與進給速度Vf的選擇
銑削加工的進給量f(㎜/r)是指刀具轉一周,工件與刀具沿進給運動方向的相對位移量;進給速度Vf(㎜/min)是單位時間內工件與銑刀沿進給方向的相對位移量。進給速度與進給量的關系為Vf = nf(n為銑刀轉速,單位r /min)。進給量與進給速度是數控銑床加工切削用量中的重要參數,根據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要求、刀具及工件材料等因素,參考切削用量手冊選取或通過選取每齒進給量fz,再根據公式f =Zfz(Z為銑刀齒數)計算。
每齒進給量fz的選取主要依據工件材料的力學性能、刀具材料、工件表面粗糙度等因素。工件材料強度和硬度越高,fz越小;反之則越大。硬質合金銑刀的每齒進給量高於同類高速鋼銑刀。工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越高,fz就越小。每齒進給量的確定可參考表2選取。工件剛性差或刀具強度低時,應取較小值。
表2 銑刀每齒進給量參考值
工件材料 fz/ ㎜
粗銑 精銑
高速鋼銑刀 硬質合金銑刀 高速鋼銑刀 硬質合金銑刀
鋼 0.10~0.15 0.10~0.25 0.02~0.05 0.10~0.15
鑄鐵 0.12~0.20 0.15~0.30
3.切削速度Vc
銑削的切削速度Vc與刀具的耐用度、每齒進給量、背吃刀量、側吃刀量以及銑刀齒數成反比,而與銑刀直徑成正比。其原因是當fz、ap、ae和Z增大時,刀刃負荷增加,而且同時工作的齒數也增多,使切削熱增加,刀具磨損加快,從而限制了切削速度的提高。為提高刀具耐用度允許使用較低的切削速度。但是加大銑刀直徑則可改善散熱條件,可以提高切削速度。
銑削加工的切削速度Vc可參考表3選取,也可參考有關切削用量手冊中的經驗公式通過計算選取。
表3 銑削加工的切削速度參考值
工件材料 硬度(HBS) Vc/(m.min-1)
高速鋼銑刀 硬質合金銑刀
鋼 <225 18~42 66~150
225~325 12~36 54~120
325~425 6~21 36~75
鑄鐵 <190 21~36 66~150
190~260 9~18 45~90
260~320
㈥ 刀具的前角,後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傾角各有何作用
1.前角γ0在主剖面中測量,是前刀面與基面之間的夾角。其作用是使刀刃鋒利,便於切削。但前角不能太大,否則會削弱刀刃的強度,容易磨損甚至崩壞。加工塑性材料時,前角可選大些,如用硬質合金車刀切削鋼件可取γ0=10~20,加工脆性材料,車刀的前角γ0應比粗加工大,以利於刀刃鋒利,工件的粗糙度小。
2.後角α0在主剖面中測量,是主後面與切削平面之間的夾角。其作用是減小車削時主後面與工件的摩擦,一般取α0=6~12°,粗車時取小值,精車時取大值。
3.主偏角Kr在基面中測量,它是主切削刃在基面的投影與進給方向的夾角。其作用是:
1)可改變主切削刃參加切削的長度,影響刀具壽命。 2)影響徑向切削力的大小。
小的主偏角可增加主切削刃參加切削的長度,因而散熱較好,對延長刀具使用壽命有利。但在加工細長軸時,工件剛度不足,小的主偏角會使刀具作用在工件上的徑向力增大,易產生彎曲和振動,因此,主偏角應選大些。
車刀常用的主偏角有45°、60°、75°、90°等幾種,其中45°多。
4.副偏角Kr』在基面中測量,是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與進給反方向的夾角。其主要作用是減小副切削刃與已加工表面之間的摩擦,以改善已加工表面的精糙度。
在切削深度ap、進給量f、主偏角Kr相等的條件下,減小副偏角Kr』,可減小車削後的殘留面積,從而減小表面粗糙度,一般選取Kr′=5~15°。
5.刃傾角入λs 在切削平面中測量,是主切削刃與基面的夾角。其作用主要是控制切屑的流動方向。主切削刃與基面平行,λs=0;刀尖處於主切削刃的最低點,λs為負值,刀尖強度增大,切屑流向已加工表面,用於粗加工;刀尖處於主切削刃的最高點,λs為正值,刀尖強度削弱,切屑流向待加工表面,用於精加工。車刀刃傾角λs,一般在-5-+5°之間選取。
㈦ 刀具的材質有哪些要求
刀具材料需滿足一些基本要求 :
(1)高硬度
刀具是從工件上去除材料,所以刀具材料的硬度必須高於工件材料的硬度。
刀具材料最低硬度應在60HRC以上。
對於碳素工具鋼材料,在室溫條件下硬度應在62HRC以上;高速鋼硬度為63HRC~70HRC;硬質合金刀具硬度為89HRC~93HRC。
(2)高強度與強韌性
刀具材料在切削時受到很大的切削力與沖擊力。
如車削45鋼,在背吃刀量ap=4㎜,進給量f =0.5㎜/r的條件下,刀片所承受的切削力達到4000N,可見,刀具材料必須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較強的韌性。
一般刀具材料的韌性用沖擊韌度aK表示,反映刀具材料抗脆性和崩刃能力。
(3)較強的耐磨性和耐熱性
A、刀具耐磨性是刀具抵抗磨損能力。
一般刀具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刀具金相組織中硬質點(如碳化物、氮化物等)越多,顆粒越小,分布越均勻,則刀具耐磨性越好。
B、刀具材料耐熱性是衡量刀具切削性能的主要標志,通常用高溫下保持高硬度的性能來衡量,也稱熱硬性。
刀具材料高溫硬度越高,則耐熱性越好,在高溫抗塑性變形能力、抗磨損能力越強。
(4)優良導熱性
刀具導熱性好,表示切削產生的熱量容易傳導出去,降低了刀具切削部分溫度,減少刀具磨損。
刀具材料導熱性好,其抗耐熱沖擊和抗熱裂紋性能也強。
(5)良好的工藝性與經濟性
刀具不但要有良好的切削性能,本身還應該易於製造,這要求刀具材料有較好的工藝性,如鍛造、熱處理、焊接、磨削、高溫塑性變形等功能。
經濟性也是刀具材料的重要指標之一,選擇刀具時,要考慮經濟效果,以降生產成本。
㈧ 刀具切削加工主要有幾種方式
用旋轉的銑刀作為刀具的切削加工。銑削一般在銑床或鏜床上進行﹐適於加工平面﹑溝槽﹑各種成形面(如花鍵﹑齒輪和螺紋)和模具的特殊形面等。銑削的特徵是﹕銑刀各刀齒周期性地參與間斷切削﹔每個刀齒在切削過程中的切削厚度是變化的。圖1 幾種常見的銑削方式 是幾種常見的銑削加工方式。
切削速度v(米/分)是銑刀刃的圓周速度。銑削進給量有3種表示方式﹕每分鍾進給量vf(毫米/分)﹐表示工件每分鍾相對於銑刀的位移量﹔每轉進給量f(毫米/轉)﹐表示在銑刀每轉一轉時與工件的相對位移量﹔每齒進給量af(毫米/齒)﹐表示銑刀每轉過一個刀齒的時間內工件的相對位移量。銑削深度ap(毫米)是在平行於銑刀軸心線方向測量的銑刀與工件的接觸長度。銑削切削弧深度ae(毫米)是垂直於銑刀軸心線方向測量的銑刀與工件接觸弧的深度。用高速鋼銑刀銑削中碳鋼的切削速度一般為20~30米/分﹔用硬質合金銑刀可達60~90米/分。
銑削一般分周銑和端銑兩種方式。周銑
(圖2 兩種周銑方式 )是用刀體圓周上的刀齒銑削﹐其周邊刃起切削作用﹐銑刀的軸線平行於工件的加工表面。端銑(圖3 三種端銑方式 )是用刀體端面上的刀齒銑削﹐周邊刃與端面刃同時起切削作用﹐銑刀的軸線垂直於一個加工表面。周銑和某些不對稱的端銑又有逆銑和順銑之分。凡刀刃切削方向與工件的進給運動方向相反的稱為逆銑﹔方向相同的稱為順銑。逆銑時﹐銑刀每齒的切削厚度是從零逐漸增大﹐所以刀齒在開始切入時﹐將與切削表面發生擠壓和滑擦﹐這對銑刀壽命和銑削工件的表面質量都有不利影響。順銑時的情況正相反﹐所以順銑能提高銑刀壽命和銑削表面質量﹐並能減小機床的功率消耗。但順銑時銑刀所受的切削沖擊力較大﹐當機床的進給傳動機構有間隙或鑄鍛毛坯有硬皮時不宜採用順銑﹐以免引起振動和損壞刀具。
銑刀是一種多齒刀具﹐同時參與切削的切削刃總長度較長﹐並可使用較高的切削速度﹐又無空行程﹐故在一般情況下銑削的生產率比用單刃刀具的切削加工(如刨削﹑插削)為高﹐但銑刀的製造和刃磨較為困難。
㈨ 車床刀具有那些材料,一般對應加工什麼材料的工件
1)高速鋼,也就是常說的白鋼刀.硬度一般,韌性較好,刀口易磨得鋒利.適於加工低硬度的鋼和一些易切削材料如工程塑料.
2)硬質合金類焊接刀片.一般分鎢鈷類(YG)和鎢鈷鈦類(YT),前者用於加工鑄鐵類,有YG8-YG3等常用的,數字越小硬度越高,不過強度亦相應下降.後者適於加工鋼,有YT30-YT15,也是數字越小硬度越高.另外還有一種所謂的萬能合金,YW類,有YW1,YW2等,硬度較高,強度不大好,只適於精車.
3)塗層類不重磨刀片.這類刀片是在基體上塗上一層超硬材料,一般是做成機夾刀.刀片的種類非常多,適於各種材料的加工,多用在生產線上,特點是不用修磨,也沒法修磨.
4)陶瓷類.陶瓷類刀片近年發展很快,在硬度,紅硬性方面有出色的性能,適於高速高溫加工,不過由於價格等因數應用還是較少.
5)超硬材料.以立方氮化硼和金剛石,人造聚晶金剛石為代表.前者加工范圍較廣,幾乎所有材料都可加工.後者不適於加工鐵基的產品,只適於有色金屬類.立方氮化硼(PCBN)一類的刀具可說是代表刀具發展的新方向,其極高的硬度與紅硬性化學穩定性可以說是刀具使用者夢寐以求的.只是其強度略為不足,需要精密的機床使用,且不甚抗沖擊.但對於切削HRC62的淬火鋼也易如反掌,可承受12米/秒的高速加工來說,還有什麼好要求呢?
㈩ 特固克合金刀片apmt1135 pder dp5320 硬度多少
這是子品牌 它的硬質合金基材 內部編號為uf10
為鈷為粘結劑且含量為百分之十的細顆粒硬質合金 大約顆粒度為0.8 塗層為pvd結構塗層 具體成分對您說太專業了 最外面一層為氮化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