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催化劑都有哪些呀
二氧化錳,氧化銅和氧化鐵等等。催化劑根據他的狀態可以分為液體催化劑和固體催化劑;如果是按照反應體系的相態又可以分為均相催化劑和多相催化劑,其中多相催化劑包含了有機鹼催化劑和金屬催化劑等;也可以按照作用大小去進行細分為主催化劑和助催化劑。

催化劑的作用: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有選擇地加速化學反應的作用稱之為催化劑的催化作用。工業上通常根據催化劑和反應物系的狀態將催化作用分為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兩類。
當催化劑與反應物處於不同的相時,例如:催化劑呈固相,反應物為液體或氣體,其催化作用稱為多相催化作用。催化轉化法凈化氣態污染物即屬多相催化作用。
2. 催化劑的分類都有哪些怎麼區分具體成分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反應物的化學反應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改變的物質叫催化劑(也叫觸媒)。
主要分類:
催化劑種類繁多,按狀態可分為液體催化劑和固體催化劑;按反應體系的相態分為均相催化劑和多相催化劑,均相催化劑有酸、鹼、可溶性過渡金屬化合物和過氧化物催化劑。多相催化劑有固體酸催化劑、有機鹼催化劑、金屬催化劑、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絡合物催化劑、稀土催化劑、分子篩催化劑、生物催化劑、納米催化劑等;按照反應類型又分為聚合、縮聚、酯化、縮醛化、加氫、脫氫、氧化、還原、烷基化、異構化等催化劑;按照作用大小還分為主催化劑和助催化劑。
催化劑成分的對比分析可以咨詢--青島科標分析中心
3. 催化劑有哪些
催化劑有:
一、按狀態可分為液體催化劑和固體催化劑。
二、按反應體系的相態分為均相催化劑和多相催化劑。
均相催化劑有酸、鹼、可溶性過渡金屬化合物和過氧化物催化劑。
多相催化劑有固體酸催化劑、有機鹼催化劑、金屬催化劑、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絡合物催化劑、稀土催化劑、分子篩催化劑、生物催化劑、納米催化劑等。
三、按照反應類型又分為聚合、縮聚、酯化、縮醛化、加氫、脫氫、氧化、還原、烷基化、異構化等催化劑。
四、按照作用大小還分為主催化劑和助催化劑。

催化劑的作用:
1、催化劑的作用就是改變反應途徑、降低或增加反應的活化能,能夠加快或減慢化學反應的速度。
2、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引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固體催化劑在工業上也稱為觸媒。
3、催化劑自身的組成、化學性質和質量在反應前後不發生變化;它和反應體系的關系就像鎖與鑰匙的關系一樣。
4. 催化劑都有哪些呢
中學化學實驗中用到的催化劑有:二氧化錳、硫酸、鐵粉、氧化鋁等。
1、二氧化錳催化劑。如,①KClO3分解製取氧氣的實驗;②過氧化氫分解實驗。
2、硫酸催化劑。如,①乙烯的實驗室製取實驗;②硝基苯的製取實驗;③乙酸乙酯的製取實驗;④纖維素硝酸酯的製取實驗;⑤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⑥糖類(包括二糖、澱粉和纖維素)水解實驗。
其中①-④的催化劑為濃硫酸,濃硫酸同時還作為脫水劑,⑤⑥的催化劑為稀硫酸,其中⑤也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做催化劑
3、鐵催化劑。如溴苯的製取實驗(實際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與鐵反應後生成的溴化鐵)。
4、氧化鋁催化劑。如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

生物催化劑
酶是生物催化劑,是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機物(絕大多數的蛋白質。但少量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舊稱酵素。生物體的化學反應幾乎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進行。酶的催化作用同樣具有選擇性。
例如,澱粉酶催化澱粉水解為糊精和麥芽糖,蛋白酶催化蛋白質水解成肽等。活的生物體利用它們來加速體內的化學反應。如果沒有酶,生物體內的許多化學反應就會進行得很慢,難以維持生命。大約在37℃的溫度中(人體的溫度),酶的工作狀態是最佳的。
如果溫度高於50℃或60℃,酶就會被破壞掉而不能再發生作用。因此,利用酶來分解衣物上的污漬的生物洗滌劑,在低溫下使用最有效。酶在生理學、醫學、農業、工業等方面,都有重大意義。目前,酶制劑的應用日益廣泛。
5. 鎳鋁合金粉的簡介
產品中各金屬(鎳鋁等)的百分含量及顆粒強度,活性穩定性等性能指標可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進行配製生產也可代料加工。
鎳鋁合金粉末鎳基催化劑是以鎳元素為基礎的金屬催化劑,應用於有機合成工業加氫,脫氫。在金屬鎳中添加鋁及其它微量元素,熔融成多元合金,再經粉碎,篩選成20-400目金屬粉末。鎳基催化劑是一種灰黑色顆粒狀的活潑合金。經過活化處理後,鎳具有多孔性骨架結構,呈現出很高的加氫,脫氫活性。由於骨架鎳催化劑活性好,機械強度高,可重復使用多次。
應用於各種不飽和烴的加氫,而且也是脫氫、氧化、脫鹵、脫硫等某些轉化過程的良好催化劑。在石油、化工、醫葯、雙氧水、香料、合成纖維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6. 求鋁合金化學氧化著黑色的工藝配方。
鋁合金化學發黑新工藝
1前言
在鋁合金產品應用中,黑色是一種重要的常見色調。它不僅可作大方典雅的表面裝飾色,還是鋁合金制備吸熱材料、光學材料和零部件時必不可少的顏色。鋁合金著黑色有較大的市場需求。目前鋁合金著黑色多採用傳統的電解著色和硬質陽極氧化著色法,耗電量大,需專用設備及工夾具,不適用於超小型工件及結構復雜的工件。採用一種化學氧化著黑色的新技術,通過兩步氧化著色,得到了結合力好、耐蝕性強、顏色鮮艷美觀的鋁合金黑色氧化膜。
2實驗部分
2.1實驗過程
鋁合金兩步法氧化發黑工藝流程:
工件→化學脫脂+超聲波→鹼蝕→酸蝕出光→化學氧化→發黑→封閉→乾燥→成品
2.1.1前處理
(1)化學脫脂
用60~65℃鹼性化學脫脂液處理工件約2 min,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以保證鹼蝕均勻,防止工件產生花斑。其脫脂液配方如下:
NaOH5~6 S/L
Na2CO320~25 g/L
Na3PO4•12H2O10~15 g/L
表面活性劑1 g/L
(2)鹼蝕
在60℃的NaOH(ρ(NaOH)=40~50g/L)溶液中鹼蝕l~2min,以除去工件表面殘存的自然氧化膜及變質合金層,並調整基體表面,使之均勻一致。為了減少腐蝕過程中沉澱的氧化鋁絮凝物,可採用檸檬酸銨(ρ=10g/L)作為螯合劑。
(3)酸蝕出光
用H2SO4和HNO3體積濃度分別為15~20 mL/L、3~5 mL/L的酸蝕液中和殘留鹼,同時溶去掛灰附著物,使工件露出光潔的活性表面。
2.1.2氧化著色
氧化著色分兩步,第1步採用傳統的鉻酸鹽氧化工藝,對經前處理的工件及時進行化學氧化,以免再次污染或生成新的自然氧化膜,其工藝規范如下:Na2CrO418
g/L
Na2CO45 g/L
NaOH4g/L
Na3PO48g/L
θ60~70℃
t10 min
經該步處理,可得到耐蝕性基本達標的氧化膜。
第2步為對經氧化處理的工件著黑色。該步工藝配方採用某過渡金屬化合物A為著色劑,KMnO4為氧化劑,NiSO4為催化劑,並加HNO3調節pH值為5左右。工件在80~90℃處理約8min即可。
2.1.3封閉
可採用水解鹽法進行封閉,在已形成的發黑膜孔隙中產生氫氧化物沉澱,將微孔堵塞。經封閉可進一步提高耐蝕性,增加光澤度。水解鹽法封閉工藝規范如下:
NiSO4 4~5 9/L
NaAc•3H2O4~6g/L
CoSO4•7H2O0.5~0.8g/L
H3BO34~5 9/L
pH值4~6
θ80~85 ℃
t15~20 min
2.2膜層主要性能評價指標
因採用兩步氧化成膜,該配方在較大試驗范圍內均可得到耐蝕性好的氧化膜,故確定正交評分及檢驗標准時著重選用了膜層色度、均勻度、附著力三個指標(見表1)。表中,均勻度由顯微鏡(100目)觀察,用同樣面積內膜上小坑或突起的多少計分;附著力以脫脂棉力度均勻地擦拭膜表面至露基底的次數計分。綜合評分z由公式計算。
3結果與討論
3.1各因素對著色效果的影響
經初步試驗,選取了影響著黑色效果的4個主要因素:著色劑A質量濃度,KMnO4質量濃度,著色溫度,著色時間。採用L9(34)正交表進行正交試驗優選,並固定NiSO4質量濃度為2g/L,各配方均用HNO3)調節pH值為5。
以正交試驗的結果作極差分析,繪制極差分析圖見圖1。由圖可知,著色劑A用量對色度及附著力均有較大影響,用量大有利於提高膜層整體性能;KMnO4濃度有一最佳值,用量過高膜層各項指標反而有所下降;著色溫度可在一較大范圍內波動,易於操作控制。
3.2最佳工藝條件
根據正交試驗極差分析結果,綜合進行單因素試驗的結果,得到了最佳工藝條件。
著色劑A16~18g/L
KMnO48~10 g/L
NiSo42g/L
θ80~85 ℃
pH值4.5~5
t8~10 min
3.3氧化層測試結果
以最佳工藝條件處理鋁合金錶面,得到了黑色鮮艷、附著力強、平整、光潔、均勻緻密的黑色氧化膜,且表面無掛灰。
由膜層表面電鏡照片(圖2)分析可知,其表面明顯為具有高耐蝕性的非晶型結構,膜層均勻緻密;由側面電鏡照片(圖3)可知該膜層非常均勻,兩層氧化膜結合良好。
由電子能譜分析(圖4)可知膜層主要成分為Al2O3、MnO2、NiO及另一關鍵著色成分,質量分數分別為25%、44.5%、13.5%、17%。
對本試驗獲得的著色工件採用銼刀法評價其結合力,用扁銼呈45。由基體金屬向鍍層方向銼鍍層的邊棱,鍍層未見揭起或脫落。
4結論
利用該鋁合金化學發黑新技術對經鹼性鉻酸鹽氧化液處理後的鋁合金化學著色,得到了顏色鮮艷、結合力好、耐蝕性強、有很好的裝飾及防蝕效果的黑色氧化膜。且該法耗電量低,設備簡單,投資小,操作簡便,便於批量生產,尤其適用於形狀復雜的鋁合金工件表面著黑色,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7. 催化劑都有哪些呢
催化劑種類繁多。
1、按狀態可分為液體催化劑和固體催化劑。
2、按反應體系的相態分為均相催化劑和多相催化劑,均相催化劑有酸、鹼、可溶性過渡金屬化合物和過氧化物催化劑。多相催化劑有固體酸催化劑、有機鹼催化劑、金屬催化劑、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絡合物催化劑、稀土催化劑、分子篩催化劑、生物催化劑、納米催化劑等。
3、按照反應類型又分為聚合、縮聚、接枝、酯化、縮醛化、加氫、脫氫、氧化、還原、烷基化、異構化等催化劑。
4、按照作用大小還分為主催化劑和助催化劑。

催化劑作用
1、加快化學反應速率,提高生產能力。
2、催化劑只加速反應趨於平衡,不能改變反應的平衡位置。
3、催化劑對反應有選擇性,當反應有一個以上不同方向時,催化劑只加速其中一種,促進反應速率和選擇性是統一的。
4、催化劑的壽命。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自身並不進入反應,理想情況下催化劑不為反應所改變。實際反應過程中,催化劑長期受熱和化學作用,也會發生物理化學變化。
5、對於復雜反應,可選擇加快主反應的速率,抑制副反應,提高目的產物的收率。
6、改善操作條件,降低對設備的要求,改進生產條件。
7、開發新的反應過程,擴大原料的利用途徑,簡化生產工藝路線。
8、消除污染,保護環境。
8. 常用催化劑由哪幾部分構成,各有什麼作用
常用催化劑有主體和載體兩部分構成,各自的作用是:
主體又稱催化劑的活化組分,它是催化劑的主要部分,能對一定的化學反應起催化作用。在主體中有主催化劑、助催化劑和阻化劑之分。
載體多是孔性結構的物質,它是催化劑的支架,它能附載催化劑的活性組分和其它附和物。
9. 石油加氫催化劑是什麼成分
石油加氫催化劑常用有幾種,大多是金屬催化劑。
其中貴金屬的催化劑如鈀碳催化劑。
鈀炭催化劑
英文名稱:Palladium-carbon
catalyst
中文名稱:鈀炭催化劑
鈀——化學符號Pd
,是銀白色金屬,較軟,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能鍛造,壓延和拉絲。塊狀金屬鈀能吸收大量氫氣,使體積顯著脹大,變脆乃至破裂成碎片。
鈀炭催化劑是將金屬鈀負載到活性炭里形成負載型加氫精製催化劑,用於精製處理對苯二甲酸原料,生產精製對苯二甲酸。鈀炭催化劑已經先後在不同工藝的PTA裝量,如北京燕山、上海石化、遼陽石化、洛陽石化和天津石化等煉化企業,成功進行了工業應用。其主要技術指標:
項目
SAC-05
外觀
椰殼片狀
鈀含量%
0.48-0.52
粒度(4-8目)%
≥95
壓碎強度N
≥40
比表面積m2/g
1000-1300
堆密度g/ml
0.4-0.5
磨耗%
≤1
反應收率%
≥99
還有其他種類的貴金屬催化劑。
常用的比較廉價的有骨架鎳催化劑
主要成分是鎳鋁合金。存放於水中,有一定的有效期。該催化劑在空氣中易燃,雖然無毒,但是容易灼傷手,若不慎沾到手上,應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
10. 能做催化劑的物質有哪些
催化劑有三種類型,它們是: 均相催化劑 、 多相催化劑 和 生物催化劑 。 均相催化劑和它們催化的反應物處於同一種物態(固態、液態、或者氣態)。例如:如果反應物是氣體,那麼催化劑也會是一種氣體。笑氣(一氧化二氮)是一種惰性氣體,被用來作為麻醉劑。然而,當它與氯氣和日光發生反應時,就會分解成氮氣和氧氣。這時,氯氣就是一種均相催化劑,它把本來很穩定的笑氣分解成了組成元素。 多相催化劑和它們催化的反應物處於不同的狀態。例如:在生產人造黃油時,通過固態鎳(催化劑),能夠把不飽和的植物油和氫氣轉變成飽和的脂肪。固態鎳是一種多相催化劑,被它催化的反應物則是液態(植物油)和氣態(氫氣)。 酶是生物催化劑。活的生物體利用它們來加速體內的化學反應。如果沒有酶,生物體內的許多化學反應就會進行得很慢,難以維持生命。大約在37℃的溫度中(人體的溫度),酶的工作狀態是最佳的。如果溫度高於50℃或60℃,酶就會被破壞掉而不能再發生作用。因此,利用酶來分解衣物上的污漬的生物洗滌劑,在低溫下使用最有效。 催化劑分均相催化劑與非均相催化劑。非均相催化劑呈現在不同相(Phase)的反應中(例如:固態催化劑在液態混合反應),而均相催化劑則是呈現在同一相的反應(例如:液態催化劑在液態混合反應)。一個簡易的非均相催化反應包含了反應物(或zh-ch:底物;zh-tw:受質)吸附在催化劑的表面,反應物內的鍵因十分的脆弱而導致新的鍵產生,但又因產物與催化劑間的鍵並不牢固,而使產物出現。目前已知許多表反應發生吸附反應的不同可能性的結構位置。 僅僅由於本身的存在就能加快或減慢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組成和質量並不改變的物質就叫催化劑。催化劑跟反應物同處於均勻的氣相或液相時,叫做單相催化作用;催化劑跟反應物屬不同相時,叫做多相催化作用。 人們利用催化劑,可以提高化學反應的速度,這被稱為 催化反應 。大多數催化劑都只能加速某一種化學反應,或者某一類化學反應,而不能被用來加速所有的化學反應。催化劑並不會在化學反應中被消耗掉。不管是反應前還是反應後,它們都能夠從反應物中被分離出來。不過,它們有可能會在反應的某一個階段中被消耗,然後在整個反應結束之前又重新產生。 使化學反應加快的催化劑,叫做正催化劑;使化學反應減慢的催化劑,叫做負催化劑。例如,酯和多糖的水解,常用無機酸作正催化劑;二氧化硫氧化為三氧化硫,常用五氧化二釩作正催化劑,這種催化劑是固體,反應物為氣體,形成多相的催化作用,因此,五氧化二釩也叫做觸媒或接觸劑;食用油脂里加入0.01%~0.02%沒食子酸正丙酯,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酸敗,在這里,沒食子酸正丙酯是一種負催化劑(也叫做緩化劑或抑制劑)。 目前,對催化劑的作用還沒有完全弄清楚。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認為催化劑本身和反應物一起參加了化學反應,降低了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有些催化反應是由於形成了很容易分解的「中間產物」,分解時催化劑恢復了原來的化學組成,原反應物就變成了生成物。有些催化反應是由於吸附作用,吸附作用僅能在催化劑表面最活潑的區域(叫做活性中心)進行。活性中心的區域越大或越多,催化劑的活性就越強。反應物里如有雜質,可能使催化劑的活性減弱或失去,這種現象叫做催化劑的中毒。 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非常大,有的催化劑可以使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到幾百萬倍以上。催化劑一般具有選擇性,它僅能使某一反應或某一類型的反應加速進行。例如,加熱時,甲酸發生分解反應,一半進行脫水,一半進行脫氫: HCOOH=H2O+CO HCOOH=H2+CO2 如果用固體Al2O3作催化劑,則只有脫水反應發生;如果用固體ZnO作催化劑,則脫氫反應單獨進行。這種現象說明,不同性質的催化劑只能各自加速特定類型的化學反應過程。因此,我們利用催化劑的選擇性,可使化學反應主要向某一方向進行。 在催化反應里,人們往往加入催化劑以外的另一物質,以增強催化劑的催化作用,這種物質叫做助催化劑。助催化劑在化學工業上極為重要。例如,在合成氨的鐵催化劑里加入少量的鋁和鉀的氧化物作為助催化劑,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劑的催化作用。 催化劑在現代化學工業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現在幾乎有半數以上的化工產品,在生產過程里都採用催化劑。例如,合成氨生產採用鐵催化劑,硫酸生產採用釩催化劑,乙烯的聚合以及用丁二烯制橡膠等三大合成材料的生產中,都採用不同的催化劑。 酶,是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質,舊稱酵素。生物體的化學反應幾乎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進行。酶的催化作用同樣具有選擇性。例如,澱粉酶催化澱粉水解為糊精和麥芽糖,蛋白酶催化蛋白質水解成肽等。酶在生理學、醫學、農業、工業等方面,都有重大意義。目前,酶制劑的應用日益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