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綜合金融是做什麼的
綜合金融服務是指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金融集團為客戶同時提供銀行、證券、保險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產品的一攬子金融服務。
沿著混業經營-分業經營-綜合經營的發展歷程和體系演變。
20世紀30年代以前:直接金融和投資銀行業作為相對獨立業務發展起來,但是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業務緊密聯系,沒有人為分割。
20世紀30至70年代:經濟大蕭條使得《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出台,限制金融混業經營,強行分離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嚴格限制商業銀行、證券、保險業、工商業相互滲透。
(1)綜合金融做什麼擴展閱讀:
優勢
1.協同效應:充分利用所有資源,實現在財務、客戶、銷售渠道、人力資源、資金等多方面的協同效應。
2.范圍經濟:金融產品的交叉銷售使銀行成為金融超市,提高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
3.規模經濟:通過將固定成本分攤到更廣泛的產品上,實現較低的邊際銷售成本,提高整體收益,降低客戶融資成本。
4.風險分擔:通過金融資源共享和集團內部協同平衡機制,可以提高單個機構的風險防範能力,有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
⑵ 成都銀行綜合金融崗是干什麼的
綜合金融崗一般包括櫃員崗、客戶經理崗、大堂經理崗等。每個崗位的工作不同。
更名後的成都銀行行徽顏色為金紅相配,外形由字母C、D組成,體現成都銀行「立足成都、走出四川、走向全國」的發展戰略,外形又似雙「U」對握,寓意聯合(union)和協作(unite),體現成都銀行與客戶心手相連、互利共贏的經營理念。
成都銀行成立於1997年5月8日,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25102.62萬元,多年來我行依法穩健經營,嚴格規范管理,已逐步發展成為一家初具規模、運行穩健的銀行。截至2012年末,總資產由成立時的48.2億元增長為2401.41億元,增長49倍。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存款余額由成立時的39.7億元增長為337.9億元,增幅達751%;貸款余額由成立時的26.3億元增長為218.7億元,增幅達731%;總資產由成立時的48.2億元增長為374.5億元,增幅達676%。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存款余額由成立時的39.7億元增長為914億元,增長22倍;貸款余額由成立時的26.3億元增長為549.7億元,增長20倍;總資產由成立時的48.2億元增長為1043億元,增長21倍。經營規模和綜合實力穩居西部城市商業銀行首位。
⑶ 綜合金融是什麼工作
綜合金融主要從事以承接外包服務方式從事系統應用管理和維護、信息技術支持管理與軟體開發、數據處理的信息技術和業務流程外包服務、金融信息咨詢及提供金融中介服務,所屬地區是廣東省,所屬行業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類型是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的具體經營范圍包含:接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金融外包服務;受金融機構委託對信貸逾期戶及信用卡透支戶進行電話通知服務;財務咨詢;經濟信息咨詢;會計代理記賬業務;外語翻譯業務;投資興辦實業;投資咨詢;商務信息咨詢。
⑷ 綜合金融是做什麼的
綜合金融是指在金融監管機構的許可下,金融機構同時經營銀行、證券、保險等兩項以上的金融業務。我國銀行業考慮實行綜合金融,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綜合金融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歷史地看,金融產品的創新使得各項金融業務差異越來越小;而技術創新也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概念中的資金融通成本、收益對比狀況,改變了傳統的金融服務提供方式。金融全球化極大地強化了競爭,迫使金融企業增加服務品種,提高服務效率。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⑸ 什麼是綜合金融
所謂綜合金融,是指在互聯網平台上對所有金融機構開放共享,為金融理財師發布各種金融理財產品、項目信息,甚至為客戶打造和定製金融理財產品。特別針對目前中國三萬家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為其免除疲於奔命,成為其互聯網服務平台。
風險分析
當前從我國金融綜合經營現狀中可以看出綜合經營風險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資產管理市場嚴重混亂狀況有所收斂,但未根本扭轉。當前,我國各類金融機構均已開展形式各異的資產管理業務,鑒於近幾年實踐中的慘痛教訓,一些監管部門在監管理念與政策上已有所調整,正在逐步統一。
2、金融機構關聯交易增多,出現嚴重的風險傳遞現象。綜合經營的最大優勢在於發揮協同效應,最大風險是如何防範不正當的關聯交易引發的風險傳遞。目前,由於我國對金融控股集團防範風險的防火牆制度尚未系統建立,隨著金融機構之間業務聯系的密切,關聯交易自然增多,風險傳遞問題日益嚴重;
⑹ 綜合金融是做什麼的
綜合金融是指在金融監管機構的許可下,金融機構同時經營銀行、證券、保險等兩項以上的金融業務。我國銀行業考慮實行綜合金融,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綜合金融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歷史地看,金融產品的創新使得各項金融業務差異越來越小;而技術創新也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概念中的資金融通成本、收益對比狀況,改變了傳統的金融服務提供方式。金融全球化極大地強化了競爭,迫使金融企業增加服務品種,提高服務效率。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⑺ 綜合金融是什麼工作
就是同時經營銀行、證券、保險等兩項以上的金融業務。我國銀行業考慮實行綜合經營,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綜合經營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歷史地看,金融產品的創新使得各項金融業務差異越來越小;
而技術創新也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概念中的資金融通成本、收益對比狀況,改變了傳統的金融服務提供方式。
金融全球化極大地強化了競爭,迫使金融企業增加服務品種,提高服務效率。
(7)綜合金融做什麼擴展閱讀:
綜合化經營可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帶來戰略優勢,包括信息優勢、協同效應、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以及多元化利益等,金融機構充分利用其有限資源,實現金融業的規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利潤來源的多樣化,提高了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增強了競爭力;「一站式」金融服務的競爭有利於優勝劣汰、提高效益,以及促進社會總效用的提高。
⑻ 成都銀行綜合金融崗是干什麼的
綜合金融崗一般包括櫃員崗、客戶經理崗、大堂經理崗等。每個崗位的工作不同。
更名後的成都銀行行徽顏色為金紅相配,外形由字母C、D組成,體現成都銀行「立足成都、走出四川、走向全國」的發展戰略,外形又似雙「U」對握,寓意聯合(union)和協作(unite),體現成都銀行與客戶心手相連、互利共贏的經營理念。
成都銀行成立於1997年5月8日,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25102.62萬元,多年來我行依法穩健經營,嚴格規范管理,已逐步發展成為一家初具規模、運行穩健的銀行。截至2012年末,總資產由成立時的48.2億元增長為2401.41億元,增長49倍。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存款余額由成立時的39.7億元增長為337.9億元,增幅達751%;貸款余額由成立時的26.3億元增長為218.7億元,增幅達731%;總資產由成立時的48.2億元增長為374.5億元,增幅達676%。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存款余額由成立時的39.7億元增長為914億元,增長22倍;貸款余額由成立時的26.3億元增長為549.7億元,增長20倍;總資產由成立時的48.2億元增長為1043億元,增長21倍。經營規模和綜合實力穩居西部城市商業銀行首位。
⑼ 中國人壽綜合金融是做什麼的
1.公司分配優秀VIP客戶,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金融理財服務;
2.通過與客戶溝通,了解客戶家庭財務方面的問題及理財方面的要求;
3.根據客戶的資產模式,生活目標,預期收益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需求分析,出具專業的理財計劃方案,推薦合適的理財產品;
4.協助客戶開立賬戶及一系列後期服務;
拓展資料
中國人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成立於1949年10月20日的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所經辦的人身保險業務。新中國建立剛剛20天,為迅速發展經濟,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國統一的保險機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下設人身保險室。
建國初期的人身保險業務有強制保險和自願保險兩大類,強制保險主要是鐵路、輪船、飛機旅客意外傷害保險,自願保險則分為職工團體人身保險和簡易人身保險兩類。到1958年,共實現人身險保費收入1.41億元,參加職工團體人身保險者達到300萬人,參加簡易人身保險者發展到180萬人,對安定群眾生活起到了積極作用。
1958年10月,國務院召開的西安財貿工作會議提出:「人民公社化後,保險工作的作用已經消失,國內保險業務應立即停辦」。1959年,人身保險業務和其他國內保險業務一道進入全面停辦狀態。
恢復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1979年4月,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會議紀要》,作出了「逐步恢復國內保險業務」的重大決定。11月,全國保險工作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中斷了20年的國內保險業務正式宣告恢復,中國保險業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在財產保險業務率先恢復的基礎上,1982年,開始恢復辦理人身保險業務。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健全,為保險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1982年至1995年的13年間,人身保險業務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遞增。
1995年,中國第一部《保險法》誕生。1996年,根據《保險法》關於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分業經營的要求,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在承繼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全部人身保險業務和重組17家地方壽險公司的基礎上組建成立,進入了專業化經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