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什么胶水可以粘住硅胶
用G-988A硅胶胶水(硅胶粘硅胶专用)、KD-866硅胶胶水、KD-855硅胶粘金属胶水、KD-770处理剂、KD-833硅胶粘塑料(PP、PE、PA等塑料)胶水、KD-770处理剂等可以粘住硅胶。
H-1206不处理粘硅胶胶水主要特点:硅胶无需处理,可直接粘合;固化速度快,适用于需要快速粘合的硅胶与硅胶、硅胶与塑料、金属、竹木、纸、陶瓷等材质粘接; 粘接后硅胶材料可达到撕烂硅胶不脱胶(两粘接面溶为一体)的效果。
抗拉力,耐老化,防水,耐油,透明度高,操作方便,低白化,环保等特性,产品符合国际环保标准,通过欧盟ROHS标准和SGS检测。
(1)为什么锌合金表面有白雾扩展阅读:
硅胶粘剂使用方法:
1、在待粘硅胶表面点上适量H-1206不处理粘硅胶胶水(根据粘接面积大小,可在胶嘴前端套上PE导管或者针头以控制胶量)。
2、涂胶后将两个面合在一起,2-5秒即可定位,2-5分钟可达到撕破硅胶不脱胶效果。要测试强度需12小时完全固化。
使用H-1206不处理粘硅胶胶水后请将其密封好,防止胶水固化。H-1206不处理粘硅胶胶水须在干燥、阴凉、避光处密封保存,切忌阳光直射;长时间不使用,需冷藏(5-8度)储存。
㈡ 镀镍故障处理及实例的目录
第1章 镀镍故障根源辨明方法和赫尔槽应用1
1.1 二元交叉试验法1
1.1.1 有两条类似生产线1
1.1.2 只有一条生产线2
1.2 跳跃试验法2
1.3 赫尔槽试验3
1.3.1 赫尔槽试验原理3
1.3.2 赫尔槽试验遵循的原则5
1.4 赫尔槽试验应用6
1.4.1 赫尔槽试验对工艺条件的最佳值选择6
1.4.2 判断故障镀液中各种成分的加入量7
1.4.3 赫尔槽试验判断化工材料质量的优劣8
1.4.4 镀液中六价铬杂质的赫尔槽试验判断8
1.4.5 镀液中硝酸根(NO-3)杂质的赫尔槽试验判断9
1.4.6 镀液中锌杂质的赫尔槽试验判断10
1.4.7 镀液中铜杂质的赫尔槽试验判断10
1.4.8 镀液中铅杂质的赫尔槽试验判断11
1.4.9 镀液中铁杂质的赫尔槽判断及其处理法12
1.4.10 镀液中磷酸盐杂质的赫尔槽判断及其处理法12
1.4.11 故障镀镍层发暗的赫尔槽试验的原因探讨13
1.4.12 故障镀镍层发脆的赫尔槽试验的原因探讨14
1.4.13 故障镀镍层针孔、麻点的赫尔槽试验的原因探讨14
1.4.14 故障镀镍层白雾的赫尔槽试验的原因探讨15
1.4.15 赫尔槽试验结果与生产实际有时不一致16
1.5 小型镀槽试验16
1.5.1 小型烧杯试验16
1.5.2 中型镀槽试验17
参考文献17
第2章 镀镍液化学全分析法18
2.1 镀镍液主要成分分析法18
2.1.1 硫酸镍的测定18
2.1.2 氯化镍或氯化钠的测定22
2.1.3 硼酸的测定24
2.2 镀镍液添加剂分析法27
2.2.1 十二烷基硫酸钠或润湿剂的测定27
2.2.2 791光亮剂的测定31
2.2.3 丁炔二醇的测定33
2.2.4 糖精的测定36
2.2.5 磺化光亮剂的测定47
2.2.6 苯亚磺酸钠的测定48
2.3 镀镍液中杂质的分析50
2.3.1 铜的检测50
2.3.2 锌的检测61
2.3.3 六价铬的检测69
2.3.4 硝酸根(NO-3)的检测71
2.3.5 铁的检测80
2.3.6 铅的检测87
2.3.7 有机胶类物的检测89
2.3.8 磺基水杨酸的测定89
参考文献91
第3章 镀镍故障的可能原因94
3.1 光亮度差94
3.1.1 光亮剂的影响94
3.1.2 镀液成分的影响95
3.1.3 镀镍液杂质的影响97
3.1.4 镀镍工艺参数的影响98
3.1.5 其他因素的影响99
3.2 镀层粗糙、毛刺、烧焦100
3.2.1 粗糙的分类100
3.2.2 粗糙的成因100
3.2.3 非电镀因素所引起的粗糙102
3.2.4 烧焦的成因103
3.3 针孔、麻点104
3.3.1 针孔、麻点的区别104
3.3.2 针孔的成因104
3.3.3 麻点的成因106
3.4 脆性和内应力107
3.4.1 脆性与结合力不良的区别107
3.4.2 镀层的应力108
3.4.3 脆性镍层产生的机理111
3.4.4 脆性产生的可能原因112
3.5 镍层结合力不良114
3.5.1 镀层结合机理114
3.5.2 镀层结合强度豪者沙尔(Hothersall)观点115
3.5.3 生产中电镀件的结合力试验116
3.5.4 镀层结合力不良的可能原因之一:除油117
3.5.5 镀层结合力不良的可能原因之二:除锈与活化122
3.5.6 镀镍液组成对结合力的影响126
3.5.7 镀镍工艺参数对结合力的影响127
3.5.8 镀液中杂质对结合力的影响128
3.5.9 工艺流程对结合力的影响129
3.5.10 工艺流程中各工序对结合力的影响131
3.5.11 结合力不良实例分析133
3.5.12 基体钼及钼合金镀镍层结合力保障135
3.5.13 基体镁合金化学镀镍层结合力保障136
3.5.14 基体黏土烧结表面电镀层结合力保障137
3.5.15 基体钕铁硼永磁材料电镀层结合力和抗蚀性的保障137
3.5.16 铸铝合金件电镀层结合力的保障140
3.5.17 锌合金压铸件滚镀碱性镍的结合力保障141
3.5.18 锌合金压铸件缎面装饰镀镍的结合力保障141
3.5.19 镀层结合不良发生所在工序、可能原因及解决办法145
3.6 镀层发花、发雾145
3.6.1 镀层发花、发雾的根源145
3.6.2 基体金属对发花的影响146
3.6.3 镀前处理不良的影响146
3.6.4 氰化镀铜的影响147
3.6.5 酸性镀亮铜的影响147
3.6.6 光亮镀镍的发花、发雾的影响因素149
3.6.7 光亮镍层上镀铬层发花、发雾151
3.7 漏镀152
3.7.1 漏镀的机理152
3.7.2 氰化镀铜发生漏镀的影响因素153
3.7.3 光亮镍溶液发生漏镀的影响因素155
3.8 橘皮状镍镀层157
3.8.1 镀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过多157
3.8.2 镀液中残留有活性炭颗粒157
3.8.3 镀液中有微量的油脂、胶类或藻类158
3.8.4 镀液中有微量的铁、锌、铜等金属杂质158
3.9 镍镀层发暗灰、黑斑、黑色条纹158
3.9.1 铜杂质的影响158
3.9.2 锌杂质的影响158
3.9.3 铁杂质的影响159
3.9.4 镀前处理不良的影响159
3.9.5 镀镍层套不上铬而漏黄160
参考文献161
第4章 镀镍故障实例163
4.1 光亮镀镍层不亮163
4.1.1 光亮镀镍电镀工件底部不亮163
4.1.2 光亮滚镀镍产品突出部位无光亮164
4.1.3 生产线上镍层光亮度差、不均匀165
4.1.4 自行车圈条母孔处不亮165
4.1.5 亮镍大处理后镍层全灰白色166
4.1.6 镀镍层阴阳面167
4.1.7 亮镍镀层白花、无光泽168
4.1.8 镀暗镍零件边缘发黑,其余暗色条纹169
4.1.9 暗镍层有黑色条纹、粗糙、发脆170
4.1.10 镍层光亮性较差171
4.1.11 镍镀层发白171
4.1.12 光亮镍不亮,偶尔出现黑色条纹172
4.1.13 镍铁合金镀层无光泽,呈灰色,布满方向性直线条状黑纹172
4.1.14 亮镍镀不亮173
4.1.15 镀镍层不亮、发白173
4.1.16 亮镍层挂钩周围发白、不亮174
4.2 橘皮状或条纹状镍层174
4.2.1 车圈亮镍层出现橘皮状镀层174
4.2.2 亮镍表面呈橘皮状175
4.2.3 镀镍层出现不规则线状凸起条纹176
4.2.4 镍层上有严重的凸起条纹176
4.3 镍层粗糙与毛刺177
4.3.1 电镀亮镍粗糙177
4.3.2 镍铁槽镀件粗糙177
4.3.3 特殊的镀镍毛刺故障178
4.3.4 镀镍层严重粗糙179
4.3.5 光亮镍槽出现毛刺180
4.3.6 突发性镍镀层毛刺180
4.3.7 镀件出现大量细小颗粒状毛刺181
4.3.8 磁性作怪产生镀层毛刺181
4.3.9 车圈表面镀镍层粗糙182
4.3.10 镀件的边端出现镍晶须状毛刺183
4.3.11 汽车保险杆上双层镍发生严重粗糙184
4.3.12 在ABS塑料上镀亮铜和亮镍层粗糙184
4.3.13 管状钢铁件镀镍层出现严重粗糙184
4.3.14 镀亮镍挂具最下一排零件有毛刺185
4.3.15 自动线上镍镀层毛刺严重185
4.4 镀镍层脆性186
4.4.1 发夹断裂186
4.4.2 镍镀层脆性186
4.4.3 镍铁合金镀层脆性较大187
4.5 亮镍发花187
4.5.1 亮镍出现花斑187
4.5.2 车圈局部花斑橘皮状镍层188
4.5.3 镍铁合金出现花斑189
4.5.4 镍?铜?镍电镀生产线花斑故障190
4.5.5 镀亮镍发花、发雾、针孔191
4.5.6 镀亮镍后大面积发花192
4.5.7 电镀镍出现白斑192
4.5.8 亮镍层不花而套铬后发花193
4.5.9 镍铁合金镀层发花194
4.5.10 车圈镀镍产生花斑194
4.5.11 风扇网罩亮镍套铬发花195
4.5.12 滚镀镍发花,光亮度差195
4.5.13 镍铁合金镀层发花、发灰、发黑196
4.5.14 镍铁合金镀层出现雪花状云雾197
4.6 镀镍层结合力不好、脱落、起泡199
4.6.1 镀暗镍层与酸性亮铜层结合力不好199
4.6.2 车圈镀层起泡199
4.6.3 镍铁合金结合力不好201
4.6.4 钢管镀镍结合力差202
4.6.5 双层镍?铬镀层结合力不良203
4.6.6 乳化剂引起的结合力故障205
4.6.7 电解除油槽极性接反造成大面积脱皮206
4.6.8 镀层各种不同的起泡207
4.6.9 双层镍套铬镀层剥落208
4.6.10 多层镍层脱皮209
4.6.11 双层镍突现大量起泡和爆皮210
4.6.12 镍层出现黑色条纹并有鳞片状脱落211
4.6.13镍铁合金镀层上有黑斑并脱皮212
4.6.14 镍铁合金镀层脱落及条形波浪纹212
4.6.15 镍层带花和起泡213
4.6.16 双层镀镍脱皮、起泡214
4.6.17 意外引发镀镍起泡214
4.6.18 亮镍层龟裂215
4.6.19 双层镍层起泡215
4.6.20 铜镍铬镀层爆皮216
4.6.21 镀亮镍层爆皮216
4.6.22 黄铜线镀双层镍镀铬后脱皮217
4.6.23 不锈钢闪镀镍层起泡218
4.6.24 镀镍光剂失调引起车圈脱皮218
4.7 漏镀219
4.7.1 低电区漏镀光亮镍219
4.7.2 亮铜上镀亮镍局部露铜220
4.7.3 亮镍套铬局部露镍220
4.7.4 双层镍铁合金镀铬漏镀、露黄221
4.7.5 预镀镍发暗,高电区漏镀222
4.7.6 车圈上镍层孔白、孔黄222
4.7.7 光亮镍层发黑、起皮、漏镀223
4.7.8 镀镍漏镀,镀铬不上铬224
4.7.9 镍槽误加硼砂使镍镀不上225
4.7.10 亮镍套铬露黄225
4.7.11 亮镍镀层发灰、脆性大、龟裂、套不上铬226
4.7.12 镀铬后泛黄226
4.7.13 镀镍导致铬层发灰227
4.7.14 亮镍槽镀件无亮镍层227
4.7.15 车圈条母孔白228
4.7.16 镀不上镍229
4.7.17 轿车轮盘圆盖镀铬深凹处漏黄,周边烧焦229
4.7.18 滚镀镍小件凹处漏镀230
4.7.19 光亮镍套铬后发雾,漏铬处镍层彩色231
4.8 针孔、麻砂、麻点231
4.8.1 光亮镍上有麻点231
4.8.2 镍铁合金镀件呈蜂窝状麻点232
4.8.3 镀镍有针孔(细麻砂)233
4.8.4 亮镍镀层密集针孔233
4.8.5 钢轮边缘三层镍沉积层上针孔234
4.8.6 锌铸件上铜、半光镍和亮镍上针孔和粗糙234
4.8.7 光亮镀镍经常产生针孔234
4.8.8 车把镀镍出现针孔234
4.8.9 镍镀液镀件针孔严重235
4.8.10 三层镍出现细小针孔、麻点236
4.8.11 镀镍层有密集的麻点236
4.8.12 铜件镀镍出现针孔237
4.8.13 暗镍出现麻点238
4.8.14 镀镍层表面密集的麻点238
4.9 镍层发雾239
4.9.1 酸铜引起的亮镍发雾239
4.9.2 光亮镍小电区发雾240
4.9.3 亮镍镀层呈雾状241
4.9.4 镀镍件低电流密度区发雾241
4.9.5 镀亮镍出现大批量发雾241
4.9.6 新、老镍槽产生白雾242
4.9.7 快速镀亮镍的发雾243
4.9.8 添加剂过量而致镍层发雾244
4.9.9 由于pH过低致亮镍白雾甚至漏镀244
4.9.10 亮镍镀层白雾245
4.9.11 亮镍突然出现大面积不亮、发雾和麻点245
4.9.12 镍镀层橘皮和白雾246
4.9.13 滚镀镍出现白雾247
4.9.14 镍或镍铁合金镀层发花、灰雾248
4.9.15 亮镍发雾、倒光249
4.9.16 车圈镀亮镍发雾250
4.9.17 光亮镀镍发雾250
4.9.18 光亮镀镍雾状原因251
4.9.19 自行车中轴镀镍铬一头亮一头发雾252
4.9.20 光亮镍存放出现蓝白雾252
4.9.21 活络扳手镀亮镍套铬发雾253
4.10 镍镀层出现有色镀层、雾膜、斑点253
4.10.1 镀镍表面出现蓝灰色镀层253
4.10.2 光亮镍产生黑色条纹254
4.10.3 镀镍层呈现黑色条纹鱼鳞片状254
4.10.4 滚镀亮镍镀层发黑255
4.10.5 滚镀镍表面棕黑色斑迹255
4.10.6 滚镀镍黑色小斑点256
4.10.7 亮镍上出现黑膜,略带蓝色256
4.10.8 镍铁合金镀层灰黑发绿257
4.10.9 亮镍槽镀层突发黑、灰和无光泽259
4.10.10 亮镍活性炭大处理后镀层发黑259
4.10.11 镀亮镍层黑亮,带蓝色259
4.10.12 锌合金压铸件镀镍发黑、橘皮、起泡、粗糙260
4.10.13 亮镍除氢后发黄膜261
4.10.14 亮镍层发黑262
4.10.15 亮镍的暗黑斑点262
4.10.16亮镍钝化引发铬层发灰264
4.10.17 铜镍铬镀层泛黄点265
4.10.18 镍镍铬镀后出现生锈现象265
4.10.19 镀亮镍在镀铬后出现发雾或呈棕色斑迹266
4.10.20 镀亮镍层发黑267
4.10.21 镀镍层突然出现不规则黑色斑纹267
参考文献268
第5章 镀镍液的故障处理273
5.1 概述273
5.2 镀液大处理的几个单元操作273
5.2.1 酸化273
5.2.2 氧化274
5.2.3 活性炭吸附276
5.2.4 碱化279
5.2.5 过滤281
5.2.6 镀液调整282
5.3 镀镍液针对性大处理284
5.3.1 概述284
5.3.2 镀液除油处理284
5.3.3 有机杂质去除大处理285
5.3.4 镀液中有机胶类杂质大处理288
5.4 其他有害金属杂质等的处理288
5.4.1 铜杂质的除去288
5.4.2 锌杂质的除去291
5.4.3 铁杂质的除去294
5.4.4 铅杂质的除去295
5.4.5 六价铬杂质的除去296
5.4.6 硝酸根的除去298
5.4.7 高氯化镍浸镍预镀液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的除去300
参考文献302
㈢ 电镀:前处理碱性阳极去油的阳极板析出铜.几小时后溶液变蓝色
被处理制件是铜材?铜材不可以用阳极进行除油,铜太活泼,在阳极发生腐蚀溶解,,形成氢氧化铜,溶液呈蓝色。
㈣ 初三化学酸碱盐难度大,不太明白
给你一份完整的酸碱盐部分的总结吧,这个知识点你可以看看,多总结吧。你也可以下载一下,我上传的也有附件,希望可以帮助你。
初三化学《酸-碱-盐-金属》知识点总结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
特性
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脱水性
强氧化性腐蚀性
用途
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反应)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中和反应)
(5)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生成物要有气体或水或沉淀)
3、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Cl-
AgNO3及HNO3
SO42-
①Ba(NO3)2及HNO3②HCl及BaCl2
CO32-
HCl及石灰水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放热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不能干燥CO2、
SO2、HCl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
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③建筑:粉刷墙壁、
2、碱的通性(指可溶性碱的性质。可溶性碱有NaOH、Ca(OH)2、KOH、Ba(OH)2)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3)酸+碱→盐+水
(4)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ΔCuO+H2O
2Fe(OH)3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白色沉淀:AgCl↓BaSO4↓Mg(OH)2↓BaCO3↓CaCO3↓
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四、金属
一、金属材料
1、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10)最早被人类广泛利用的金属
3、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O2+3Fe===Fe3O4
2、金属+酸→盐+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置后,盐可溶”)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炼铁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Fe2O3高温2Fe+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炼钢
(1)原理:在高温下用空气或氧气把生铁中过多的碳以及硫、磷、硅等杂质除去。
3、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n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4、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①防止金属腐蚀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五、中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0714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2)pH值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CO2+H2O==H2CO3)
pH<5.6的雨水为酸雨
(4)人体体液的酸碱性:胃液含有HClpH为0.9-1.5;正常的血液pH为7.35-7.45,尿液为4.7-8.4)
(5)饮用水的pH标准为6.5-8.5
(6)酸性、碱性溶液稀释后,溶液的pH值都发生变化,pH值向7靠拢
六.盐
盐可以看做酸和碱中和后的产物
(一)各种各样的盐
氯化钠-----可食用的盐硝酸银---做胶卷硫酸钙---石膏硫酸镁—泻药
硫酸锌—----收敛剂硫酸钡----钡餐硫酸铜---制农药波尔多液
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建筑材料纯碱(碳酸钠)不是碱而是盐---可去油污广泛应用于制造玻璃、纸张和洗涤剂;小苏打(碳酸氢钠)用于制作糕点,治疗胃酸过多
(二)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1、原理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反应发生装置: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并且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反应装置与分解双氧水制氧气一样
3、气体收集装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二氧化碳微溶于水,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4、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品收集气体3、验满,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三)盐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可溶
硫酸盐除了硫酸钡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余都可溶
盐酸盐除了氯化银不溶,其余都溶
碳酸盐除了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碳酸镁微溶外,其余如碳酸钙、碳酸钡等不溶。
(四)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间的物质转化
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备注:常见物质的颜色
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Fe2O3)、氧化铜(CuO)、炭(C)、铁粉(Fe)
红色物质:铁锈、铜
溶液颜色:氯化铁——黄色氯化亚铁——绿色硫酸铜——蓝色
《酸-碱-盐》复习练习
1、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俗名与化学名称均一致的是()
A、CaO熟石灰氧化钙B、Ca(OH)2生石灰氢氧化钙
C、HCl盐酸氢氯酸D、NaOH纯碱氢氧化钠
2、下列有关说法,不是稀硫酸和两者共有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氢气B、金属表面除锈
C、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D、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3、实验室里鉴别稀硫酸和盐酸,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氧化铜B、氢氧化钡C、氯化钡D、硝酸银
4、下列四种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不可能存在单质的是()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5、能将Ba(OH)2、NaCl、K2CO3三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A、硝酸B、硫酸C、硝酸银D、石蕊试液
6、“雪碧”等碳酸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7、下列各组内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SO42-Ba2+NO3-B、Ca2+H+NO3-Cl-
C、Mg2+K+NO3-Cl-D、K+Na+Mg2+SO42-
8、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同时加入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CuSO4Na2SO4NaOHB、K2SO4Ba(OH)2HNO3
C、KOHMgSO4KNO3D、KClK2SO4KNO3
9、下列各组溶液中,不加任何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一组是()
A、CuSO4HClNaOHB、KOHHClNaCl
C、H2SO4CuSO4HClD、KOHMgSO4KNO3
10、用100克9.8%的硫酸溶液恰好中和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改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
1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CuCuOCuCl2Cu(OH)2CuOCu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4)
(5)
13、选择合适的试剂除去括号内的杂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1)FeCl2(CuCl2)
(2)KCl(CuCl2)
(3)NaNO3〔Fe2(SO4)3〕
(4)CO2(O2)
14、A、B等物质在溶液中存在如下三个转换关系:
(1)A+FeCl3→B↓(红褐色)+C
(2)C+D→E↓(白色)+F
(3)F+AgNO3→G↓(白色)+HNO3
完成C跟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写出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5、A为无色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取少量A做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推断下列物质的名称:A是,B是,C是
写出①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③④
16、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③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混合:。
(2)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和SO42-,而Cl-、H+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上述反应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3)请根据你的想象,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产物的示意图。
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定
义
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大多数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
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所有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
化
学
性
质
(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H2CO3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BaO+H2O==Ba(OH)2
CaO+H2O==Ca(OH)2
(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CO2+Ca(OH)2==CaCO3↓+H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2)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Fe2O3+6HCl==2FeCl3+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