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锻造加工的设备有哪些
锻造设备的种类繁多,锤类锻造设备、热模锻压力机、螺旋压力机、平锻机、液压机等是目前锻造车间的常用生产设备。
锻造设备的合理选用,主要是由生产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所决定的。应该根据工厂现有设备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一般来说,中小型自由锻件选用自由锻锤;大型锻件选用自由锻锤或水压机;大批量生产的模锻件宜选用热模锻压力机;中等批量模锻件、小型复杂锻件宜选用有砧座模锻锤;难变形材料的大、中型模锻件宜选用对击狂;对称形精密锻件宜选用螺旋压力机;大型轻金属模锻件宜选用液压机。
世界上超万吨级的热锻模锻压力机、大型模锻自动生产线已经普遍可见,液压螺旋压力机的吨位已经超过8000t,模锻液压机超过70000t,多向模锻液压机超过65000t。
㈡ 当今世界最厉害的战斗机是哪一款战机
F22 F-22猛禽(Raptor)是美国研制的还未装备部队就引起世界轰动的一种新型战斗机。美国空军希望凭借少量的F-22抗击一切敌机,取得制空权。美国方面称其为制空(AirDominance)战机。 早在1981年,美国空军就决定研制更先进的战术战斗机取代F-15。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第1架F—22(编号4001)在1997年4月9日首次亮相,被赋予官方名称猛禽(Raptor)。该机在1997年9月7日首次试飞成功。` F—22战机乘员1名,全长18.92m,全宽13.56m,全高5m,空重13636Kg,最大起飞重量27273Kg;超音速巡航时飞行速度1590km/h,高空最大飞行233速率5km/h,海平面最大飞行速率1482km/h,升限为15240m。 武器系统:1门M61A220mm火神5管机炮,备弹480发。主武器舱可携带6枚AIM-120C主动雷达导引的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或者以2枚430Kg级的GBU-32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取代4枚AIM-120C导弹;侧方武器舱左右各携1枚AIM-9响尾蛇导弹。外部另有4个挂点,可携带其他的武器或副油箱。 使用的材料:F—22是美国战斗机中使用钛合金与复合材料最多的机型。其中钛—64合金约36%、热定型复合材料约24%、铝合金约16%、钢约6%、钛—52222合金约3%、热塑复合材料1%多些、其它约15%。F—22机身蒙皮全都是高强度、耐高温的BMI复合材料。新研究开发的高强度钴—62222合金,初问世就用在F—22上。主起落架使用Airmet100钢材。武器舱门与起落架舱门使用热塑复合材料。除了新材料之外,还有新的制作流程和环保工艺,以提高复合材料制品尺寸精确度与齐一性,并减轻这些制品的重量电脑。许多零组件甚至还考虑到制造过程与使用期间的环保问题。 主要战术性能:一是由于通信雷达设备先进,它能抢先发现敌机;二是由于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电子干扰能力,能偷偷接近敌方而不被发觉;三是由于武器装备精良,射击精度高、弹药杀伤力大,具有压倒式的杀伤力。 优越的整体战术性能,首先主要当归功于电脑的运用。以1969年的登月小艇为例,它的电脑只有37KB记忆,每秒10万次运算。F—22的主任务电脑“通用整合处理机”(CIPCOmmonInte gratedProcessor)记忆300MB、每秒运算105亿次。两者相比,记忆增加约1万倍、运算速率增加约10万倍。 F—22电脑系统最重要的是它的软件设计能够把大量复杂的资料整理成简单、易懂、明确的信息。飞行员不必读取许多仪表、显示器的数据与文字显示,来决定战术行动。这些都是由电脑软件取代了 其次是隐形手段的综合使用。有几种基本方式可以达成“偷偷接近”敌方而不被发现。一是传统的利用视线死角、云层、阳光等等;另外是借重隐形技术;第三当然是综合使用两者。F—22显然是要采取第三种方式。所谓隐形就是要在雷达、肉眼、红外线与声音四方面都使敌人极难以观察到F—22。 第三是使用新型的发动机。F—22使用2个F119—PW—100涡轮扇发动机,在使用后燃器时每个推力可达156Kn(350001b),即使不用后燃器推力也在F-15与F-16战斗机发动机有后燃的111.2-129Kn(25000-29000Ib)推力范围之上。装备这种发动机可作无后燃超音速巡航,F—22维持在Mach1.4以上的巡航速率,这有助于增加作战航程、缩短前往交战空域的时间,也有助于迅速撤离战场。 第四是F—22内载与外挂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 。 F—22无疑是目前美国空战的王牌,但也有2个主要方面的潜在问题值得研究。首先,少量精确制导武器的威力是颇为局限的,而且也是有懈可击的。其次,不论F—22如何先进,它与任何其它飞机具有一样的弱点,当它停在地面上的时候,一颗手榴弹就能够摧毁它。如果机场安全不保,它就会随之毁灭. F22是美军最新一代战斗机,虽说现在还没有成建制服役,但引来的动静不小。有人把F22归结为低可见度、超音速巡航、战场信息技术和高机动性。有人争论说,F22的机动性不好,不如SU27/37,甚至J10。正好5.1放假,本人也就来聊聊,纯粹的技术探讨。 首先澄清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现代空战还是类似于越南上空的“狗斗”。相互咬尾,然后在2000米内用cannon解决问题。实际上,这种战斗在假定的台湾海峡空战中很少真正出现,因为中距空空导弹的出现,加上全向红外导弹,使得双方真的冲到面对面的机会不多,大多会被导弹击毁。只有双方对头过后,才谈的上进入缠斗。但是由于双方都是多层次的多机,冲过头的飞机会被另外的战机用导弹击落。所以说,在正面冲突中进入缠斗的飞机会有,但是数量上不是起到对争夺制空权的绝对作用。 F22正好是在上述情形下有最大的优势,就是利中距饱和攻击,之后,做个超音速转弯,在后面的飞机掩护下迅速脱离。回家。 大机群作战,协调和对战场的感知问题很重要,作为作战体系,SA(situation awareness)就是F22的另外一个重点。F22的SA是另外一个优势。F22利用小区广播技术,可以实时和其他F22、预警机,在F22上自动集成所收集到的信息。并且机上电脑会对目标进行智能评估,谁是已经被同伴锁定、攻击,谁是最有威胁,总之老美在这方面的越南经验使得他们研究的很细致。有的网友说,打掉预警机,是个好主意是这些空中老大们斗躲在战斗机的后面,而且一般会有一架战斗机护航。所以,我们的飞机冲过去打,根本不现实。你能冲过去,就说明你已经消灭了几乎所有的战斗机,这样等于没有起到使敌机群制盲的作用。还有一种方法是远程空空导弹,400公里的射程,会导致制导方面比较容易被干扰,这种技术很不成熟,况且应对这种威胁,老美使用的是高能激光进行自卫,这就是为什么在747机头上安装激光的本质原因了。没有预警机的情况下,F22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系统上的优势,分享来自其他F22(主要是后面,在我方射程之外的)和其他基站的,比如F18的,军舰的,地面雷达的等等信息。至于说全波段干扰,我只能说出这个主意的网友没有学过物理学吧。 进入缠斗,是F22最不希望的一种情形。并非F22不适合缠斗,只是因为它的最大优势不在这里。实际上,由于老美在矢量推力(老美在90年代中期就给以色列的F15/16装上了轴对称矢量推力,来验证效果)、推进机体的一体化、自适应控制系统使得F22的机动性,敏捷性(简单的说敏捷性是机动性的导数)有了飞跃。F22的60度仰角是在可以控制的情况下,可以横滚,可以用来机头指向,更重要的是那是在典型对空作战的挂载下。而SU27的所谓110度,是在没有挂载、油箱半油,而且是不可控制的眼镜蛇机动中表现出来的,几乎不能说明任何实际意义。因为眼镜蛇是SU27的一种气动外形带来固有反应,一旦动作开始不能中途退出、改变。实际上SU27的仰角仅仅在27度左右,它的确是一种机动性比较好的大型战斗机,但是也仅仅是在第三代中比较好而已。至于三面翼,有人说它可以构成一个类似的柔性面,估计这也只是一种想象。这种布局加上矢量推力,看上去操纵面多,实际上对高度静不安定飞机而言是一种浪费,对于老式战斗机也许还有用处。 实际上美国也承认即便是F22,在进距离对抗装有全向红外导弹和瞄准头盔的J7的时候,不会有太大优势。不是机动性不好,只是因为对于可以做40G的导弹而言,任何有人驾驶的飞机的机动性都是枉然。老美正在积极研制无人战斗机,到时候,进入缠斗的仅仅是一个会飞的服务器。 另外F22的电传有智能重构的自适应的功能,加上关键部位的装甲,使得系统有足够的冗余。有很大的被弹强度,相比之下,SU系列就差远了。不是说我们的飞机不能带伤返回,只是说美国人的更好。实际上美国人正是研究了那些带伤返回的现象,才开发的自适应控制。你命中它,可能只是系统性能下降,但会让飞行员向往常一样驾驶,而不是一下掉下来。 说到各种气动技术,各种可能性,老美其实都早于苏联人进行了验证,X29验证了前掠翼技术、F15MST验证了三面翼和推进控制一体化技术,以及矢量推力。X31验证了鸭翼技术和矢量推力整合。早在90年代中期,以色列的F15就有轴对称矢量推力,实际上很多技术只是老美作为技术储备,并以此位基础,进一步成熟化,并非是俄罗斯领先。 说到J10,确实是一大飞跃,是我们走向自主设计、研制战斗机的飞跃。这种飞跃是自己比自己,实际上J10和只是比台湾的F16略强,基本上和mirage2000差不太多。实际上,战斗机的技术涉及到很多分支领域,是国家综合技术实力的体现,设计是一回事,制造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发动机一直是弱项,其实上主要是自动控制和材料工艺。早在90年代早期,美国GE的E88节能核心机的涡轮前温度就达到1550K,这是俄罗斯现在的发动机都做不到的。这涉及到C/C复合材料,陶瓷材料,金属间化合物,气膜冷却等技术,而目前。俄罗斯还停留在使用高温合金。 事实上,F22确实是普通意义上最好的战斗机。
㈢ 现在的笔记本外壳没有钛合金的呀,为什么不用了
钛合金确实坚固,但是相比目前的铝镁合金而言,就重了不是一点半点了,而且重要的是,钛合金对于工艺要求更高,不仅材料本身贵,成本也贵,一台笔记本的外壳选用钛合金,整体要贵上好几千块,而且因为太硬,实际上对于掉落冲击的抵抗并不好,外壳没法减少冲击,容易对内部的部件造成损伤。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因为成本太高。
钛合金:硬,耐磨,耐用,抗腐蚀,但是比较重,成本特别高
铝合金:硬度一般,容易变形,比较耐用,但是不是很抗腐蚀,但是很轻,成本很低,最重要的是,掉落的时候材料自身损坏或变形,可以很好地保护电脑里面的硬件
碳纤维:号称非常坚韧耐用的材料,现在笔记本真的用的不多,大多是个别地方用一下,成本很高,比较著名的就是thinkpad的X1,据说很坚固,耐磨,抗腐蚀,而且非常轻
玻璃纤维:貌似只有HP用过,除了好看没什么用,不耐磨,不耐摔,硬度不错,但是成本不低,很容易受损
㈣ 用碳化钛合金制造的高速线材导辊(导卫轮)有哪些厂家
制造高线导辊(导卫辊)的碳化钛合金有两种:
碳化钛硬质合金和碳化钛钢结硬质合金。
国外高速线材导辊多用碳化钛钢结硬质合金。因碳化钛钢结硬质合金热膨胀系数与钢接近,且生产成本低。
碳化钛硬质合金导辊生产商成都有一家。你可以上网查一下。
碳化钛钢结硬质合金导辊制造商上海有一家,叫,上海均吉金属复合材料加工有限公司。该公司好像专门生产钢结硬质合金。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
㈤ 目前什么东西里含有 钛合金属
东西太多了啊。
运动用品:自行车、高尔夫球头、高档赛车等。
军用:飞机、火箭、卫星、坦克、战舰、航母。
医用:医学植入金属基本都是钛的。钛关节、钛板钛钉(俗称钢板刚钉)、钛头盖骨、烤瓷牙、心脏起搏器外壳。
化工:太多了。大部分产品的电镀氧化都用到。
电子:电路板生产的设备上都用到大量的钛材。贴片机、回流焊、波峰焊等。
㈥ 钛合金的使用范围有哪些
钛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压气机部件,其次为火箭、导弹和高速飞机的结构件。60年代中期,钛及其合金已在一般工业中应用,用于制作电解工业的电极,发电站的冷凝器,石油精炼和海水淡化的加热器以及环境污染控制装置等。钛及其合金已成为一种耐蚀结构材料。此外还用于生产贮氢材料和形状记忆合金等。
㈦ 钛合金都有哪些分类类型
钛是同素异构体,熔点为1668℃,在低于882℃时呈密排六方晶格结构,称为α钛;在882℃以上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称为β钛。利用钛的上述两种结构的不同特点,添加适当的合金元素,使其相变温度及相分含量逐渐改变而得到不同组织的钛合金(titaniumalloys)。室温下,钛合金有三种基体组织,钛合金也就分为以下三类:α合金,(α+β)合金和β合金。中国分别以TA、TC、TB表示。
α钛合金
它是α相固溶体组成的单相合金,不论是在一般温度下还是在较高的实际应用温度下,均是α相,组织稳定,耐磨性高于纯钛,抗氧化能力强。在500℃~600℃的温度下,仍保持其强度和抗蠕变性能,但不能进行热处理强化,室温强度不高。
β钛合金
它是β相固溶体组成的单相合金,未热处理即具有较高的强度,淬火、时效后合金得到进一步强化,室温强度可达1372~1666MPa;但热稳定性较差,不宜在高温下使用。
α+β钛合金
它是双相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组织稳定性好,有良好的韧性、塑性和高温变形性能,能较好地进行热压力加工,能进行淬火、时效使合金强化。热处理后的强度约比退火状态提高50%~100%;高温强度高,可在400℃~500℃的温度下长期工作,其热稳定性次于α钛合金。
三种钛合金中最常用的是α钛合金和α+β钛合金;α钛合金的切削加工性最好,α+β钛合金次之,β钛合金最差。α钛合金代号为TA,β钛合金代号为TB,α+β钛合金代号为TC。
钛合金按用途可分为耐热合金、高强合金、耐蚀合金(钛-钼,钛-钯合金等)、低温合金以及特殊功能合金(钛-铁贮氢材料和钛-镍记忆合金)等。典型合金的成分和性能见表。
热处理钛合金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不同的相组成和组织。一般认为细小等轴组织具有较好的塑性、热稳定性和疲劳强度;针状组织具有较高的持久强度、蠕变强度和断裂韧性;等轴和针状混合组织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㈧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那上面能用到钛合金材料
钛合金按组织可分三类.(1钛中加入铝和锡元素.2钛中加入铝铬钼钒等合金元素.3钛中加入铝和钒等元素.)钛合金具有强度高而密度又小,机械性能好,韧性和抗蚀性能很好.另外:钛合金的工艺性能差,切削加工困难.在热加工中,非常容易吸收氢氧氮碳等杂质.还有抗磨性差,生产工艺复杂.
titanium alloys
以钛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钛的工业化生产是1948年开始的。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使钛工业以平均每年约 8%的增长速度发展。目前世界钛合金加工材年产量已达4万余吨,钛合金牌号近30种。使用最广泛的钛合金是Ti-6Al-4V(TC4),Ti-5Al-2.5Sn(TA7)和工业纯钛(TA1、TA2和TA3)。
钛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压气机部件,其次为火箭、导弹和高速飞机的结构件。60年代中期,钛及其合金已在一般工业中应用,用于制作电解工业的电极,发电站的冷凝器,石油精炼和海水淡化的加热器以及环境污染控制装置等。钛及其合金已成为一种耐蚀结构材料。此外还用于生产贮氢材料和形状记忆合金等。
中国于1956年开始钛和钛合金研究;60年代中期开始钛材的工业化生产并研制成TB2合金。
特点 钛合金与其他金属材料相比,有下列优点:①比强度(抗拉强度/密度)高(见图),抗拉强度可达100~140kgf/mm2,而密度仅为钢的60%。②中温强度好,使用温度比铝合金高几网络,在中等温度下仍能保持所要求的强度,可在450~500℃的温度下长期工作。③耐蚀性好,在大气中钛表面立即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氧化膜,有抵抗多种介质侵蚀的能力。通常钛在氧化性和中性介质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在海水、湿氯气和氯化物溶液中的耐蚀性能更为优异。但在还原性介质,如盐酸等溶液中,钛的耐蚀性能较差。④低温性能好,间隙元素极低的钛合金,如TA7,在-253℃下还能保持一定的塑性。⑤弹性模量低,热导率小,无铁磁性。
合金元素 钛有两种同质异晶体:882℃以下为密排六方结构α钛,882℃以上为体心立方的β钛。合金元素根据它们对相变温度的影响可分为三类:①稳定α相、提高相转变温度的元素为α稳定元素,有铝、碳、氧和氮等。其中铝是钛合金主要合金元素,它对提高合金的常温和高温强度、降低比重、增加弹性模量有明显效果。②稳定β相、降低相变温度的元素为β稳定元素,又可分同晶型和共析型二种。前者有钼、铌、钒等;后者有铬、锰、铜、铁、硅等。③对相变温度影响不大的元素为中性元素,有锆、锡等。
氧、氮、碳和氢是钛合金的主要杂质。氧和氮在α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对钛合金有显著强化效果,但却使塑性下降。通常规定钛中氧和氮的含量分别在0.15~0.2%和0.04~0.05%以下。氢在α相中溶解度很小,钛合金中溶解过多的氢会产生氢化物,使合金变脆。通常钛合金中氢含量控制在 0.015%以下。氢在钛中的溶解是可逆的,可以用真空退火除去。
类别 钛合金根据相的组成可分为三类:α合金,(α+β)合金和β合金,中国分别以TA、TC、TB表示。
① α合金含一定量的稳定α相的元素,平衡状态下主要由α相组成。α合金比重小,热强性好、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和优异的耐蚀性,缺点是室温强度低,通常用作耐热材料和耐蚀材料。α合金通常又可分为全α合金(TA7)、近α合金 (Ti-8Al-1Mo-1V)和有少量化合物的α合金(Ti-2.5Cu)。 ② (α+β)合金含一定量的稳定α相和β相的元素,平衡状态下合金的组织为α相和β相。(α+β)合金有中等强度、并可热处理强化,但焊接性能较差。(α+β)合金应用广泛,其中Ti-6Al-4V合金的产量在全部钛材中占一半以上。
③ β合金含大量稳定β相的元素,可将高温β相全部保留到室温。β合金通常又可分为可热处理β合金(亚稳定β合金和近亚稳定β合金)和热稳定β合金。可热处理β合金在淬火状态下有优异的塑性,并能通过时效处理使抗拉强度达到130~140kgf/mm2。β合金通常作高强度高韧性材料使用。缺点是比重大,成本高,焊接性能差,切削加工困难。
钛合金按用途可分为耐热合金、高强合金、耐蚀合金(钛-钼,钛-钯合金等)、低温合金以及特殊功能合金(钛-铁贮氢材料和钛-镍记忆合金)等。典型合金的成分和性能见表。
热处理 钛合金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不同的相组成和组织。一般认为细小等轴组织具有较好的塑性、热稳定性和疲劳强度;针状组织具有较高的持久强度、蠕变强度和断裂韧性;等轴和针状混合组织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固溶和时效处理。退火是为了消除内应力、提高塑性和组织稳定性,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通常α合金和(α+β)合金退火温度选在(α+β)─→β相转变点以下120~200℃;固溶和时效处理是从高温区快冷,以得到马氏体α′相和亚稳定的β相,然后在中温区保温使这些亚稳定相分解,得到α相或化合物等细小弥散的第二相质点,达到使合金强化的目的。通常(α+β)合金的淬火在(α+β)─→β相转变点以下40~100℃进行,亚稳定β合金淬火在(α+β)─→β相转变点以上40~80℃进行。时效处理温度一般为450~550℃。此外,为了满足工件的特殊要求,工业上还采用双重退火、等温退火、β热处理、形变热处理等金属热处理工艺。
㈨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战斗机是什么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战斗机当然是苏联时期的米格25,它是用不锈钢焊接机身,飞出的最快高达3.15马赫速度,至今都没有任何战斗机超越!
米格25是二代机的巅峰之作,是苏联设计的一款高空高速截击机,他第一次亮相是在多莫达多沃航展上,4架和以往完全不同的苏联战斗机通场而过,这是一款双发双垂尾,后掠翼机翼的重型战斗机, 苏联宣称这款战机能飞3.2马赫速度,航展上的西方观察团一下子就被惊到了,他们好奇米格25到底集合了多少苏联先进科技? 想尽一切办法探索米格25的秘密, 但是苏联保密工作太好了,无论西方多少间谍努力工作,但米格25的任何秘密都无法获取,如此高级的保密、如此惊艳的速度,这让西方对米格25做出了过高的评估,甚至认为这是一个高速、高机动性战斗机,目前任何西方战机都不能与之匹敌。
航展后苏联米格25不断的出现在各国报刊的头版头条,可谓风光无限! 苏联不断的用米格25P对西方国家境内侦查,其雷达开机高功率在20公里外人都能感觉到,甚至谣言“500米距离能烤熟一只飞奔的兔子”,这款雷达到底能看多远? 西方国家绞尽脑汁大胆猜测!第二在速度方面苏联所言非虚,米格25确实能飞出接近3.2马赫的速度,西方任何战机想要拦截速度完全跟不上,远远的只能闻闻米格25的尾气, 每次都是看着米格25肆无忌惮的进入国土侦查,又肆无忌惮的离开,却没有任何办法。
战机追不上不算什么,最后西方国家发现连导弹的都追不上,在米格25深入以色列侦查过程中,以色列太小了,双方战机很快遭遇, 以色列逮着机会近距离的发射了空空导弹,结果导弹是飞出去了,而米格25战机开着加力就把导弹给甩开了,这一下整个西方国家更震惊了,居然连空空导弹都追不上?米格25P到底有多先进呢? 直到别连科投降事件发生后,米格25神秘面纱最终被揭开!
当这架米格25被美国专家们拆解后,美国人可谓大失所望, 和之前推测的完全不一样,拆解后的米格25机身并非什么钛合金战斗机,结果80%都是不锈钢。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让其能够突破300℃热障,这款战机也硬生生的被苏联设计师们搞成了重达29吨重量, 堪称飞行的钢铁妖孽!
为了让这个29吨的铁疙瘩飞上天并推到高达3.2马赫速度,苏联人设计一款超大推力发动机R-15-300, 这款发动机的奇妙之处就是进气口加装了一个喷水口,用来喷射酒精,设计师用酒精和燃油混合物作为燃料,利用其燃烧后迅速膨胀来增加发动机的推力 ,这是R-15-300发动机能够爆发出13.7吨的秘密所在,也正是因为设计师大力出奇迹的设计理念,才成就了米格25高达3.2马赫的一代神机!
至于那个“500米能烤熟兔子”的机载雷达,同样是大力出奇迹的典型代表,苏联采用的是落后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孔径超过1米,重量接近1吨,雷达功率达到了600KW,这也是为何20公里外都能感受到这款雷达的存在,因为功率太大了 ,这与当时相对功率只有十几千瓦的普通雷达比起来简直堪称巨无霸,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像大灯泡一样的东西挤占在机头位置,其产生的热量更是需要液氮来冷却。 虽然不知道“500米能烤熟兔子”传说是否真实,但米格25飞行手册上确有明确规定:“不得在地面开启雷达,否则50米内没有活人”!
当年美国也是被自己给误导了, 美国当年设计了一款高空侦察机SR-71“黑鸟”,能够飞行到3.35马赫的最高速度,为了突破热障美国人想到了重量轻、强度高、还耐高温的钛合金,更好笑的是这些昂贵的钛合金居然是美国想尽办法才从苏联进口的一点, 正因为钛合金数量稀少,因此SR-71仅仅生产了32架就打住了。但在美国人看来苏联是不缺钛合金的,因此最初对米格25的评估完全是按照钛合金来考虑的,加上米格25的一系列神炒作等等, 这让美国对米格25产生了严重的错误评估!美国从来没有考虑过笨重的钢材居然还能造飞机,使用不锈钢也是苏联的权宜之计,苏联设计们大力出奇迹的智慧结晶,用不锈钢来突破3马赫下的高达300℃的热障想法,美国确实很难想到。
钢耐高温性能极好,别说300℃热胀,就是400℃也完全没有问题;钢足够结实,不管急剧跃升、高速俯冲,米格25都能问题;钢的后勤保养更是相当简单了;最重要的是不锈钢价格足够便宜,这是支撑米格25一口气造了1200架的底气所在! 而在美国人看来就是1200架的钛合金高科技战斗机,简直被苏联操作吓尿了!而钢最大缺点就是太重了,钢密度高达7.9吨/m³,而铝合金才2.7吨/m³ ,米格25由于太重也严重限制了载弹量,苏联人原本想设计一款高空高速截击机,最后米格25更多生产的是米格25P侦察机。而且因为太重,在3马赫速度飞行油耗太大,飞不了多久,而且对发动机损耗也非常大!
虽然别连科事件让米格25的真实实力暴露在美国面前,美国专家认为米格25水平只相当于F-4鬼怪,而之前显然太高估了米格25的水准! 其实米格25这款飞机已经服役有10年,保密工作已经做得了极致,甚至美国就是错误评估米格25而开发出了F-15,甚至连外形都大量抄袭米格25而来。这次其实苏联并不亏, 因为米格25P侦察机的良好表现,以及美国解剖米格25专家们的赞叹,这款飞机开始出售反而卖得非常好,苏联的小兄弟们大量的购买,让苏联找了一笔不小的外汇!
言归正传
目前世界上最快速度的战机就是美国的SR-71“黑鸟”, SR-71不但是采取隐形技术设计的飞机,更能以3马赫的高速躲避敌机与防空导弹,该机最快飞到3.35 马赫(4062千米/小时),世界上还没有战机能够超过它。不仅没有战机能超过它,就连常规导弹也赶不上它的速度。 换句话说,它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领空畅行无阻,而不用担心被击落。因为常规导弹都没办法跟上它。
自从飞机发明后,人类对于飞行速度的追求可谓是狂热难挡。目前,随着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的成熟,中美两家又开始了高超声速战机的角逐,也即第六代战机的角逐, 六代战机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高超声速,一般认为,只有达到5马赫以上的速度,才可以被称为第六代战机。目前而言,第六代战机距离实用还比较遥远,那么,在人类曾经制造出的飞机中,最快的是哪一种呢?相信这个问题,许多人会讲答案写成:米格-31,还有黑鸟。 这个答案不能说完全错误,但要是不考虑发动机类型的话,这两款飞机在另一款飞机面前,速度就毫无优势可言。这款飞机就是美国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制造出的X-15飞机,这架飞机的飞出的速度至今未被打破,飞行高度也是世界记录。
那么,X-15飞出的最高速度为多少呢?答案是:六代机的标准——6.7马赫,换算一下,其速度为7274公里/小时,在直接感受一下,那就是2.021公里/秒,可谓是非常的惊人。那飞出的最大飞行高度是多少呢?答案:距离地面107.8公里,冲出了卡门线,进入了太空。
X15的诞生就源于人类对飞机速度的追求。1947年,人类飞行首次冲破音速,查克·耶格尔驾驶的贝尔X-1飞到了1.06马赫,自此打开了人类飞行器冲击音速的窗口。1951年10月,贝尔飞机公司首席设计师罗伯特·J·伍兹向(NACA,NASA的前身)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当时的NACA启动高超音速飞机研究,这份报告得到了NACA的认可,太空飞机计划正式开始。1954年12月,美国空军组织邀请各大飞机制造巨头参与X-15项目竞标,最终,两家公司获得了项目合同,分别为:北美航空(NAA)公司负责制造X-15机体,反应发动机公司负责制造飞机使用的火箭发动机XLR99。
1958年10月,首架X-15-1下线并投入测试。这架飞机的机身修长,气动完全为了高超声速飞行而设计。尾部安装有火箭发动机,机翼翼展6.81米。 X15的机体由钛合金制造,表面蒙皮的承受温度为650度。由于是采用火箭发动机,因此X15没有自主升空作战能力,其升空需要B52轰炸机携带升空。 1959年6月8日,X-15完成首飞。在前期的试飞中,飞机总是发生一些事故,导致一直无法冲击高超声速记录,但其还是创造了一项世界记录——超音速迫降。1962年11月9日,X-15-2试飞,在降落时油门卡在30%推力处无法降低,于是这架飞机就在超音速状态下进行了迫降,最终速度过快导致翻滚,但飞行员受重伤后并无生命危险,迫降成功。
在一系列准备完成后,1967年10月3日,彼得·奈特驾驶X-15A-2飞到了6.7马赫。但很快,由于项目严重超支(起降一次费用为当时的60万美元),X-15最终下马。虽然,X-15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高超声速飞机,但其飞出的速度还是为人类航空事业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㈩ 钛棒加工用什么机器 钛棒加工需要的机器
1、钛棒加工用热锻,热轧,车光工具。
2、钛棒是α合金含一定量的稳定α相的元素,平衡状态下主要由α相组成,α合金比重小,热强性好,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和优异的耐蚀性,缺点是室温强度低,用作耐热材料和耐蚀材料,α合金通常又可分为全α合金,近α合金)和有少量化合物的α合金。
3、钛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钛合金因具有比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识到钛合金材料的重要性,相继对其进行研究开发,并得到了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