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钢筋焊接如何报验
钢筋焊接的报验流程如下:
首先,在钢筋焊接作业完成后,需进行自检和初步的质量评估。这包括检查焊缝的外观,确认焊缝连续、牢固,无裂纹、气孔和夹渣等缺陷。同时,检查焊接接头的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焊接工艺是否满足相关标准。
接下来,制作并留置焊接试件进行送检。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从每一检验批接头中随机切取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试件的制作需符合规范,确保能够准确反映焊接接头的实际质量。送检时,需填写送检委托单,明确焊接方法、焊工姓名及证件编号等信息。
在送检过程中,检测机构将对试件进行严格的力学性能检验。这包括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等,以评估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韧性。检验结果将作为焊接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
最后,根据检验结果编制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应详细记录焊接质量评估的结果,包括外观检查、力学性能检验等各项指标的评定情况。如焊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则可判定为合格;如存在质量问题,则需及时进行处理,并重新进行检验和评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钢筋焊接报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焊接质量符合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管,也是保障焊接质量的重要手段。
㈡ 焊缝检测要求与标准
焊缝检测的要求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焊接检测标准见下文。
一、焊缝检测要求
1、一级焊缝要求对每条焊缝长度的100%进行超声波探伤。
2、二级焊缝要求对每条焊缝长度的20%进行抽检,且不小于200mm进行超声波探伤。
3、一级、二级焊缝均为全焊透的焊缝,并不允许存在如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檫伤等缺陷。
4、一级、二级焊缝的抗拉压、抗弯、抗剪强度均与母材相同。
焊缝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材料应与被焊接的基材相匹配,以确保焊缝的强度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可以提高焊缝的质量。
焊接前应对焊件进行充分的清洁。焊接材料与焊件表面的污垢、油脂和氧化物等会对焊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将焊件表面彻底清洁干净。
焊接时需要注意焊接电流和电压的设置。过高的电流和电压会导致焊接材料烧穿,而过低的电流和电压会导致焊缝强度不足。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应根据焊接材料的类型和厚度合理调整电流和电压。
焊接过程中要注意焊接速度和焊接角度。焊接速度过快会导致焊缝不牢固,焊接速度过慢会导致焊缝过热。焊接角度的选择也会影响焊缝的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角度。
㈢ 1. 焊接的质量检查主要有哪三种方式
一)焊接检验三种程序:
(1)焊前检验
焊前检验是指焊件投产前应进行的检验工作,是焊接检验的第一阶段,其目的是预先防止和减少焊接时产生缺陷的可能性。包括的项目有:
①检验焊接基本金属、焊丝、焊条的型号和材质是否符合设计或规定的要求;
②检验其他焊接材料,如埋弧自动焊剂的牌号、气体保护焊保护气体的纯度和配比等是否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
③对焊接工艺措施进行检验,以保证焊接能顺利进行;
④检验焊接坡口的加工质量和焊接接头的装配质量是否符合图样要求;
⑤检验焊接设备及其辅助工具是否完好,接线和管道联接是否合乎要求;
⑥检验焊接材料是否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去锈、烘干、预热等;
⑦对焊工操作技术水平进行鉴定;
⑧检验焊接产品图样和焊接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是否齐备。
(2)焊接生产过程中的检验
焊接过程中的检验是焊接检验的第二阶段,由焊工在操作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操作原因或其他特殊因索的影响而产生的焊接缺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包括:
①检验在焊接过程中焊接设备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②对焊接工艺规程和规范规定的执行情况;
③焊接夹具在焊接过程中的夹紧情况是否牢固;
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未焊透、夹渣、气孔、烧穿等焊接缺陷等;
⑤焊接接头质量的中间检验,如厚壁焊件的中间检验等。
焊前检验和焊接过程中检验,是防止产生缺陷、避免返修的重要环节。尽管多数焊接缺陷可以通过返修来消除,但返修要消耗材料、能源、工时、增加产品成本。通常返修要求采取更严格的工艺措施,造成工作的麻烦,而返修处可能产生更为复杂的应力状态,成为新的影响结构安全运行的隐患。
(3)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是焊接检验的最后阶段,需按产品的设计要求逐项检验。包括的项目主要有:检验焊缝尺寸、外观及探伤情况是否合格;产品的外观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变形是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产品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了热处理等。成品检验方法有破坏性和非破坏性两大类,有多种方法和手段,具体采用哪种方法,主要根据产品标准、有关技术条件和用户的要求来确定。
二) 三检一验:
自检、互检、专检、产品最终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