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燃气管道改造焊接时如何处理才能防火防爆
在天燃气管道改造焊接时要做到防火防爆需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关闭要改造管道的来气端。确保无可燃气体进入改造管段,改造管段处于敞口状态。二是做好管道内气体置换。可用烟气、氮气、水蒸气等惰性气体置换。三是对低处管道重点采样化验、清理确保无残留物。四是用加热的水进行管壁的清洗清除余垢。五是焊接作业前进行取样化验确保无可燃气体、含氧量在20%,并每隔20分钟进行一次取样化验。六是作业时低压供风保持管道内空气流通。做到上述措施可确保安全,避免出现着火、爆炸事故的发生。
② 氩弧焊工作时如何防止火灾和爆炸
由于电弧及气体火焰的温度很高,而且在焊接过程中有大量的金属火花飞溅物,如稍有疏忽大意,就会引发火灾甚至爆炸。因此焊工在工作时,为了防止火灾及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下面的安全措施:
1、焊接前要认真检查工作场地周围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如棉纱、油漆、汽油、煤油、木屑、乙炔等),如有易燃、易爆物,应将这些物品搬离焊接工作点5~10m以外,且需用防火材料遮盖。
2、在高空作业时更应该防止金属火花飞溅而引起的火灾。
3、严禁在有压力的容器和管道上进行焊接。
4、不得在储存着汽油、煤油、挥发性油脂的容器上进行焊接,也不得在木板地上进行焊接。补焊储存过易燃物的容器时,焊前必须将容器内的介质放净,并用碱水清洗内壁,再用压缩空气吹干,并应将所有孔盖打开,确认安全可靠方可焊接。
5、在进入容器内部工作时,焊、割具应随焊工同时进出,严禁将焊、割具放在容器内而焊工擅自离去,以防止混合气体燃烧和爆炸。
6、焊接头及焊件不能随便乱扔,要妥善保管,更不能仍在易燃、易爆物品的附近,以免发生火灾。
7、每天下班时应检查工作场地附近是否有引起火灾的隐患,比如必须待焊完的焊件冷却后方可离开。
8、在油线室、喷漆室、油库、乙炔站、氧气站里严禁焊接操作。
9、焊接管子时要把管子两端打开,不准堵塞,管子两端也不准接近易燃物和有其他工作人员工作。
10、在锅炉内、管道中、井下、地坑及其他狭窄的地点进行焊接时,需事先检查确认没有易燃、易爆及有害气体时,方能进行焊接。
11、在容器内进行焊接时,禁止在已经进行涂装或喷涂过塑料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严禁用氧气代替压缩空气在容器内进行吹除。
12、焊接场地必须配备消防设施,并保证它们的作用良好,焊工也必须通晓它们的使用方法,需要时能立即使用。
13、在容器内焊接时,应打开被焊容器的入孔、手孔、清扫孔和散管等,方可进入容器内进行焊接。
14、一旦发生火灾,应首先切断电源。油脂、醇类、醚类和乙炔一旦着火,严禁用水灭火。
15、露天作业要采取防风措施,风级超过5级时,不宜焊接。
16、高空焊接作业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注意防止焊接火花、熔化金属散落而灼伤他人或引起火灾。
③ 焊工作业中怎么做好三防
焊工作业中的三防是指:防火、防爆、防触电。
一、 防火、防爆措施有:
焊接切割作业时,将作业环境 10m 范围内所有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净。
2.高空焊接切割时,禁止乱扔焊条头,作业完毕应做到认真细致的检查,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
3.应使用符合国家要求的气瓶,在气瓶的贮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作业前应仔细检查各类设备,对不良设备予以更换。
5.应该注意在焊接和切割管道、设备时,在作业前要仔细检查,对另一端的危险物品予以清除。
6、切割旧设备、废钢铁时,要注意清除其中夹杂的易燃易爆物品,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类事故。
二、防触电措施有:
1、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工作环境,施工前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2.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工具、设备是否完好,严防触电事故。
3. 电焊机金属外壳的接地线接触良好。
4. 工作完毕,必须断掉龙头线接头,检查现场,灭绝火种,切断电源。
④ 焊接时预防火灾和爆炸应采取什么措施
你好,预防火灾和爆炸,可以参考如下措施:
1.从事电、气焊割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培训,掌握焊接的安全技术操作规范,经考试合格,领取操作合格证方准操作。操作时应持本上岗,徒工学习期间不能单独操作,必须在师傅的监督下进行操作。
2.严格执行用火审批程序和制度,操作前办理申请手续,经本单位领导同意,消防保卫或安全技术部门检查批准后,领取用火许可证方可进行操作。
3.用火审批人员要认真负责,严格把关,批准前要深入用火地点查看,确认无火险隐患灾后再行审批,批准用火要采取定时(时间)、定位(层、段、挡)、定人(操作人、看火人)、定措施(应采取的具体防火措施),部位变动或需继续操作,应事先更换用火证。用火证只限当日本人使用,并要随时携带,以备消防保卫人员检查。用火证用完交回,以旧换新。
4.进行电、气焊割之前,应由工长或班组长向操作、看火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任何领导不能以任何借口纵容电气焊工冒险操作。
5.盛过或有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管道和设备,在未彻底清洗干净前,不得进行焊割。
6.严禁在有可燃蒸气、气体、粉尘或禁止明火的爆炸危险性场所焊割。在这些场所附近进行焊割时,应按有关规定,保持一定的防火距离。
7.遇有五级以上大风气候时,施工现场的高空和露天焊割作业应停止。
望采纳,谢谢。
⑤ 焊接及切割作业应遵守哪些规定
焊接及切割作业应遵守哪些规定?
1. 电焊、气焊工均为特殊作业人员,需通过专业安全技术学习、训练和考试,获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才能独立操作。
2. 焊接场地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应备有消防器材,保证足够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
3. 操作场地10米内,不应储存油类或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如在临时工地进行操作,应通知消防部门和安技部门到现场检查,采取临时性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操作。
4. 工作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眼镜或面罩。仰面焊接应扣紧衣领,扎紧袖口,戴好防火帽。
5. 对受压容器、密闭容器、各种有桶、管道,沾有可燃气体和溶液的工件进行操作时,必须进行检查,并经过冲洗除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解除容器及管道压力,消除容器密闭状态(敞开口、施开盖),再进行工作。
6. 在焊接、切割密闭空心工件时,必须留有出气孔。在容器内焊接,外面必须设人监护,并有良好通风措施,照明电压应采有12伏。禁止在已做油漆或叶涂过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7. 电焊机接地零线及电焊工作回线都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的物品上,也不准接在管道和机床设备上。工作台回线应绝缘良好,机壳接地必须符合安全规定。
8. 在有易燃、易爆物的车间、场所或煤气管附近焊接时,必须取得消防部门的同意并与煤气站联系好。工作时应采取严密措施,防止火星飞溅引起火灾。
9. 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采取防护设施并不准将工作回线缠在身上,地面应有人监护。
10. 工作完毕,应检查场地,灭绝火种,切断电源才能离开。
手工电弧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 应掌握一般电气知识、遵守焊工一般安全规程;还应熟悉灭火技术、触电急救及人工呼吸方法。
2. 工作前应检查焊机电源线、引出线及接线点是否良好;线路横越车行道应架空或加保护盖;焊机二次线路及外壳必须有良好接地;焊条的夹钳绝缘必须良好。
3. 下雨天不准露天电焊,在码销潮湿地带工作时,应站在铺有绝缘物品的地方并穿好绝缘鞋。
4. 移动式电焊机从电力网上接线或检线,以及接地等工作均应由电工进行。
5. 推闸刀开关时,身体要偏斜些,要一次推足,然后开启电焊机;停机时,先关电焊机,才能拉断电源闸刀开关。
6. 移动电焊机位置,须先停机断电;焊接中突然停电,应立即关好电焊机。
7. 在人多的地方焊接时,应安设遮拦时应提醒周围人员不要直视弧光。
8. 换焊条时应戴好手套,身体不要靠在铁板或其他导电物件上。敲渣子时应戴上防护眼睛。
9. 焊接有色金属器件时,应加强通风排毒,必要时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10. 修理煤气管或在泄漏煤气的地方进行焊接时,要事先通知煤气站及消防、安技部门,得到允许后方可工作。工作前必须关闭气源,加强通风,把积余煤气排除干净。
手工气割(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 严格遵守一般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电石、乙炔发生器、水闭锋封安全器、橡胶软管、氧气瓶的安全使用规则和焊(割)炬安全操作规程。
2. 发气量5立方米/时或一次加料10KG以上的乙炔发生装置,应采用固定式乙炔发生器,建立乙炔站(房)。并由专人操作,遵守乙炔站安全运行规程。乙炔站、氧气瓶存放间或固定式乙炔发生器(或乙炔气瓶间)与厂房或其它建筑物的距离应该符合乙炔站设计规范。
3. 工作前或停工时间较长工作时,必须检查所有设备。乙炔发生器氧气瓶及橡胶软管的接头,阀门及紧固件应紧固牢靠,不准松动、破损和漏气现象,氧气瓶及其附件橡胶软管、工具上不能沾染油脂的泥垢。
4. 检查设备、附件及管路漏气,只准用肥皂试验。试验时,周围不准有明火,不准抽烟。严禁用火试验漏气。
5. 氧气瓶、乙炔发生器与明火间的距离应在10米以上。如条件限制,也不准低于5米,并应采取隔离措施。
6. 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工启氧气或乙炔气阀轿门。
7. 设备管道冻结时,禁止有火烤或的工具敲击冻块。氧气阀或管道要用40℃的温水溶化;乙炔发生器、回火防止器及管道可用热水或蒸气加热解冻,或用23--30℅氯化钠热水溶液解冻、保温。
8. 焊接场地应备有相应的消防器材。露天作业应防止阳光直射在氧气瓶或乙炔发生器上。
9. 工作完毕或离开工作现场,要拧上瓶的安全帽,收抬现场,把气瓶和乙炔发生器放在指定地点。下班时应卸压、放水、取出电石篮。
10. 压力容器及压力表、安全阀、应按规定定期送交校验和试验。检查、调整压力器件及安全附件,应取出电石篮,采取措施,消除余气才能进行。
⑥ 焊接切割中的安全作业要注意什么
为防止焊、割作业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对焊、割件和焊、割场所,在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拆迁在易燃、易爆场所和禁火区域内,应把焊、割件拆下来,迁移到安全地带进行焊、割。
隔离对确实无法拆卸的焊、割件,要把焊、割的部位或设备与其它易燃易爆物质进行严密隔离。
置换对可燃气体的容器、管道进行焊、割时,可将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蒸气或水注入焊、割的容器、管道内,把残存在里面的可燃气体置换出来。
清洗对储存过易燃液体的设备和管道进行焊、割前,应先用热水、蒸气或酸液、碱液把残存在里面的易燃液体清洗掉。对无法溶解的污染物,应先铲除干净,然后再进行清洗。
移去危险品把作业现场的危险物品搬走。
敞开设备被焊、割的设备,作业前必须卸压,开启全部入孔、阀门等。
加强通风在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室内作业时,应进行通风,等室内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排至室外后,才能进行焊、割。
提高湿度,进行冷却。作业点附近的可燃物无法搬移时,可采用喷水的办法,把可燃物浇湿,进行冷却,增加它们的耐火能力。
备好灭火器材。针对不同的作业现场和焊、割对象,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对大型工程项目禁火区域的设备抢修,以及当作业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时,可以将消防车开至现场,铺设好水带,随时做好灭火准备。
技术测定对焊、割件内部的可燃气体含量,各种易燃易爆物质的闪点、燃点、爆炸极限进行技术测定,在安全、可靠情况下才能进行焊、割。
焊接、切割后的安全检查
焊、割作业中的火灾爆炸事故,有些往往是工程的结尾阶段,或在焊、割作业结束后。原因在于结尾阶段容易放松警惕,制定的各项安全措施没能自始至终地执行;还因焊、割结束后、留下的火种没有熄灭造成。因此,认真抓好焊、割作业后的安全检查,是焊、割防火防爆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坚持工程后期阶段的防火防爆措施。特别要注意焊、割作业已经结束,安全设施已经撤离,结果发现某一部位还需要进行一些很细小工作量的焊、割时,绝不能麻痹大意,要坚持焊、割工作大小一个样,安全措施不落实,绝不动火焊、割。
各种设备、容器进行焊接后,要及时检查焊接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对漏焊、假焊等毛病应立即修补好;不要待使用时再发现上述质量问题,那时就麻烦了。焊接过的受压设备、容器管道要经过水压或气压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凡是经过焊、割或加热后的容器,要待完全冷却后才能进料。
焊、割作业结束后,必须及时彻底清理现场,清除遗留下来的火种。关闭电源、气源,把焊、割炬安放在安全的地方,拿出乙炔发生器内未使用完的电石,存放进电石铁桶内,排除电石污染,并把乙炔发生器冲洗干净,加好清水,待第二天使用。
焊、割作业场所,往往留下不容易发现的火种,因此除了作业后要进行认真检查外,下班时要主动向警卫人员或下一班人员交代,以便加强巡逻检查。
焊工所穿的衣服上班后也要彻底检查一下,看是否有阴燃的情况;有一些火灾往往是由一焊工穿的衣服挂在更衣室内,经几小时阴燃后而起火的。
警卫人员要加强检查,发现有焦味等异常现象,须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