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应用鱼骨图方法分析钢结构焊接过程表面裂纹产生的原因。
(1)厚工件施焊前预热不到位,道间温度控制不严,是导致焊缝出现裂缝的原因之一。工件施焊时,第一个焊道焊上去以后,往往还在从液态向固态凝固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焊缝金属到达凝固温度前后的短暂时间里,就被工件的大拘束力所拉断。
(2)熔池里存在偏析现象,这时偏析出来的元素多数为低熔点共晶体和杂质。这种低熔点共晶体和杂质往往最后才凝固,而他们凝固后的强度极低,焊道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工件的拘束力拉裂的。这就是厚工件焊接时会出现凝固裂纹的原因。
(3)焊丝焊剂的组配对母材不合适(母材含碳过高、焊缝金属含锰量过低)会导致焊缝出现裂纹。
(4)焊接中执行焊接工艺参数不当(例:电流大,电压低,焊接速度太快)引起焊缝裂纹。
(5)没有有效地控制钢材和焊接材料中的硫S和磷P的含量,也是导致焊缝中出现裂纹的原因之一。
未按WPS的规定烘焙焊接材料,往往会使焊缝中出现氢致裂纹。注:《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条文规定第7.2.3条一级焊缝和二级焊缝不得存在外观裂纹等缺陷,三级焊缝外观允许存在长度簇5mm的弧坑裂纹。第7.3.10.1条外观检查发现裂纹时,应对该批中同类焊缝进行100%的表面检测。第7.3.10.2条外观检查怀疑有裂纹时,应对怀疑的部位进行表面探伤。
❷ 钢结构施工常见的焊缝缺陷有哪些
钢结构焊接常见的六大缺陷:
1、热裂纹。其基本特征就是在焊缝的冷却过程中产生,其产生的原因是钢材或者焊材中的硫、磷杂质与钢材形成多种脆、硬的低熔点共晶物,在焊缝的冷却过程中,最后凝固的低熔点共晶物处于受拉状态,极易开裂。
2、冷裂纹。由焊接产生的冷裂纹又称延迟裂纹,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在200℃至室温范围内产生,有延迟特征,焊后几分钟至几天后出现,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与钢材的选择、结构的设计、焊接材料的储存与应用及焊接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
3、层状撕裂。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当焊接温度冷却到400℃以下时,在一些板材厚度比较大,杂质含量较高,特别是硫含量较高,且具有较强沿板材轧制平行方向偏析的低合金高强钢,当其在焊接过程中受到垂直于厚度方向的作用力时,会产生沿轧制方向呈阶梯状的裂纹。
4、未融合及未焊透。这两者产生原因基本相同,主要是工艺参数、措施及坡口尺寸不当,坡口及焊道表面不够清洁或有氧化皮及焊渣等杂物,焊工技术较差等。
5、气孔。按照产生形式可分为两类,即析出型气孔与反应型气孔。析出型气孔主要为氢气孔和氮气孔,反应型气孔在钢材即非有色金属的焊接中则以CO气孔为主。析出型气孔的主要特征是多为表面气孔,而氢气孔与氮气孔的主要区别在于氢气孔以单一气孔为主,而氮气孔则多为密集型气孔。焊缝中气孔产生的主要原因与焊材的选择,保存与使用,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坡口母材的清洁程度及熔池的保护程度等有关系。
6、夹渣。非金属夹杂物的种类、形态和分别主要与焊接方法、焊条和焊剂及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