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解抛光的常见问题
1.电抛光后,表面为什么会发现似未抛光的斑点或小块?原因分析:抛光前除油不彻底,表面尚附有油迹。
2.抛光过后表面局部为什么有灰黑色斑块存在?原因分析:可能氧化皮未彻底除干净。局部尚存在氧化皮。解决方法:加大清除氧化皮力度,可选用“ 不锈钢氧化皮清除液”,“不锈钢氧化皮清除膏”等产品。因除锈除氧化皮产品较多,具体适用产品可咨询威海云清化工开发院。
3.抛光后工件棱角处及尖端过腐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分析:棱角、尖端的部位电流过大,或电解液温度过高,抛光时间过长,导致过度溶解。解决方法:调整电流密度或溶液温度,或缩短时间。检查电极位置,在棱角处设置屏蔽等。
4.为什么工件抛光后不光亮并呈灰暗色?分析原因:可能电化学抛光溶液已不起作用,或作用不明显。解决方法:检查电解抛光液是否使用时间过长,质量下降,或溶液成分比例失调。
5.工件抛光后表面有白色的条纹是怎么回事?原因分析:溶液相对密度太大,液体太稠,相对密度大于1.82。解决方法:增大溶液的搅拌程度,如果溶液相对密度太大,用水稀释至1.72。在90~100℃条件下并加热一小时。
6.为什么抛光后表面有阴阳面,及局部无光泽的现象?原因分析:工件放置的位置没有与阴极对正,或工件互相有屏蔽。解决方法:将工件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工件与阴极的位置适当,使电力分布合理。
7.抛光后工件表面平整光洁,但有些点或块不够光亮,或出现垂直状不亮条纹,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分析:可能是抛光后期工件表面上产生的气泡未能及时脱离并附在表面或表面有气流线路。解决方法:提高电流密度,使析气量加大以便气泡脱附,或提高溶液的搅拌速度,增加溶液的流动。
8.零件和挂具接触点无光泽并有褐色斑点,表面其余部分都光亮是什么原因?原因分析:可能是零件与挂具的接触不良,造成电流分布不均,或零件与挂具接触点少。解决方法:擦亮挂具接触点,使导电良好,或增大零件与挂具的接触点面积。
9.同一槽抛光的零件有的光亮,有的不亮,或者局部不亮。原因分析:同槽抛光工件太多,致使电流分布不均匀,或者是工件之间互相重叠,屏蔽。解决方法:减少同槽抛光工件的数量,或者注意工件的摆放位置。
10.为什么抛光零件凹入部位和零件与挂具接触点接触附近有银白色斑点?原因分析:可能是零件的凹入部位被零件本身或挂具屏蔽了。解决方法:适当改变零件位置,使凹入部位能得到电力线或缩小电极之间距离或提高电流密度。
11.已严格按照工艺规范操作,为什么抛光后零件表面有或多或少的过腐蚀现象?原因分析:是否溶液温度过高或电流密度太大,如果溶液配制没有问题,又严格操作,则可能是抛光前的处理问题。解决方法:严格执行电化学抛光前处理的操作,在酸洗过程中避免过腐蚀。不要把清洗水留在零件表面,带进抛光槽。
12.“不锈钢通用电解液”为什么使用一段时间会出现泡沫?原因分析:工件表面未除油,一些油污浮在电解液表面,对操作带来了困难。解决方法:已经出现此情况的,建议将表面的油污捞出,未出现的建议在抛光前进行除油。
13.电化学抛光液内硫酸与磷酸之间有什么关系?原因分析:硫酸较多,抛光速度过快,对金属基体可加快腐蚀,磷酸较多,可在工件表面吸附一种黏膜,亮度下降,抛光速度变慢。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因素。解决方法:调整硫酸磷酸合适比例。也可以选择“各种无铬电解添加剂”配方。
14.工件抛光后表面无光泽,在浅黄色底子上有白色斑点,一般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分析:可能是电解抛光溶液中铬酐含量过高,甚至超过1.5%。解决方法:铬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对人体有致癌作用,污染环境,可选用无铬抛光液。推荐使用“不锈钢通用电解液”。
15.电解液成本核算主要是哪些?主要是电费、电解液、整流器、电解槽、极板、铜棒、加热管等。
16.不锈钢各种材质在电解抛光时电流密度是多少?与电解成本有什么关联?
原因分析:在市场常规情况下不锈钢各种材质在电解液的密度为:200系列不锈钢材质电流密度在25—50安培之间,300系列不锈钢材质电流密度在15—30安培之间,400系列不锈钢材质电流密度在30—55安培之间。200系列不锈钢材质电流密度在15—25安培之间,300系列不锈钢材质在10—15安培之间,400系列不锈钢材质在25—30之间。电流密度越大,耗电量越大。而在电解成本核算中,电费所占的比例很大。
17.抛光后经擦拭干净扔无光泽,有浅兰色阴影什么原因?
原因分析:可能是电化学抛光液配制后,未进行加热及通电处理,或溶液操作温度偏低。解决方案:120℃下加热电抛光液一小时或将电解液加热到规定温度。
18.抛光后无光并且有黄色斑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分析:可能电化学溶液的相对密度偏小,已小于1.70。解决方案:调整电抛光的相对密度或在80—100℃条件下加热浓缩以增大起相对密度。或是更换新液。
19.工件抛光后,为什么从槽中取出就出现褐色斑点?原因分析:可能是电抛光不够,或是时间较短。解决方法:首先适当延长抛光时间,如果无作用,则可能是温度或者电流密度不够的问题。
20.电解时为什么容易出现打火现象?
原因分析:导致这一现象有三点因素:一是挂具与工件接触点不牢固,二是电解液密度太低,三是电流密度过高。解决方法:多换几种挂具与工件连接方法,尽量多增加挂具与工件的接触点。如是电解液密度太低,可更换电解液,建议选用“不锈钢通用电解液”。
21.不锈钢电解液操作温度对电解抛光有什么影响?最佳温度是多少?原因分析:一般电解液使用温度为50—90℃之间,温度较低,抛光速度较慢,光亮度下降。温度过高,液体对工件腐蚀加快,容易引起工件过腐蚀,电解液有效成分容易分解。解决方法:温度较低应加热到规定温度,加热可使用各种加热管(如石英,钛材质加热管),长时间工作温度会上升,当温度超过90℃时应停止工作,散热可选用搅拌或冷却循环方式。最佳使用温度是50—90℃,“不锈钢通用电解液”的最佳使用温度为50—80℃。
22.不锈钢工件表面凹凸不平,麻点呈凸状,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分析:表面锈蚀较多,电解液只是微观腐蚀整平,较多的锈蚀电解液不能完全清除,如延长抛光时间,大量铁离子沉入电解液底部,降低电解液使用寿命。解决方法:将工件表面的锈蚀清除干净。推荐使用“不锈钢活化液”,“除锈水”,“氧化皮清除液”等产品进行清洗除锈。
23.影响电化学抛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温度,时间,工件材质,电解质,电压,电流,工件摆放位置。
24.在做不锈钢电解抛光时,表面吸附一层浅红色物质,再次放入电解液会有短时间的反应,什么原因?原因分析:用铜挂具,铜离子进入电解液吸附到阳极表面,影响抛光质量,再次放入会有短时间反应是因为电解液将工件表面的铜离子溶解了。解决方法:选用钛挂具,在夹具裸露处用聚氯乙烯树脂烘烤成膜,在接触点刮去绝缘膜,漏出金属以利于导电。
25.阴阳极的最佳面积比是多少?阳极比阴极为1:2—3.5之间。26.两极最佳极距是多少?阴极距阳极最佳距离为10—30厘米。27.不锈钢通用电解抛光液在老化后怎样维护?不锈钢通用电解液老化后可以添加硫酸(密度为1.84),添加量为槽液重量的6%,或是参考386A·H/L.28.初次进行电解抛光,不仅没有抛出亮度,而且工件表面全部变成黑色或灰色,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分析:发生这种现象一般是两极接反了,接反后铅板成正极溶解,工件成阴极吸附,工件溶解在溶液中的铁镍铬离子吸附在工件表面,形成了一层结合力不好的膜层。解决方法:将正负极重新连接,阳极接正极,阴极接负极。
❷ 关于电解抛光后工件上留有黑色及烧焦的挂点原因分析
挂点形成的原因:
首先可以肯定挂点并不是因为电解液的原因所造成的。而是因为所需电解的工件所需消耗的电流较大,而挂具丝所能通过的电流有限,已超过挂具丝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所以导致挂具丝因通过的电流过大,而挂具丝在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的情况下发生过热或烧红的现象,从而产生挂点。
解决方案:
1、
选择导电性能较好的材料做挂具:一般来讲,铜的导电率是钛丝的20倍以上,所以铜挂具的导电能力比钛挂具的导电能力要强,更不容易产生挂点。一般可以采用有弹性及硬度较好的磷铜丝做挂具。当然还要考虑挂个的使用寿命问题,钛挂具在耐腐蚀方面明显要优于铜丝。不同的电解液对铜的溶解能力不一,根据我的所见,有的厂家电解液可能三五天内铜丝可能就完全溶解完了。也有的一个月左右。但在凯盟牌电解液中铜丝基本寿命可以达到3个月或更长时间再更换。所以换铜丝做挂具还是可行的。相对成本与生产效率及品质相比,还是物有所值。
案例:江苏渭西集团电解抛光不锈钢拉篮,每个拉篮所需消耗的电流约为220A,首先采用钛丝做为挂丝,每个拉篮上挂三个点,电压需调节到8V才能达到所需的电流。在电解过程中,用手接触挂钩,明显感觉到挂钩发烫,电解后取出工件,在挂丝接触的地方有明显的烧黑挂点。而且发现钛的挂丝出现因温度过高,钛丝发蓝的现象。而改用相同规格的磷铜丝做为挂丝后,电压6.5V便可以达到所需电流,在电解过程中电压调节到10V挂钩没有发热现象,电解后的工件没有挂点。
2、
适当的增加挂点:当然首先要确定在现在挂点情况下所电解后工件的挂点情况。如果在现在条件下只出现轻微的挂点,通过增加挂点的方式基本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这就好比修路,现有的将电流运输到工件上的线路只有一条或几条,所出现有结果就是有挂点,而出现挂点的原因是因为通过挂丝的电流超负荷。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多增加一个或几个挂点,将电流分流流向同一个工件,减轻挂丝的电流负荷情况。对挂点大有改善。如果在现有条件下出现的挂点情况非常严重,则建议还是更换挂具材料,这种情况下增加几个挂点几乎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况且工人操作也很麻烦。
3、
适当调低电压:首先电解抛光前要调试确定出所电工件的最低电流,意思就是必须在多少电流以上工件才能电亮。低于正常电流的操作,会导致工件一直处理溶解状态,不出光。或是工件电解后表面会出现白雾状的脏污,需要手工擦拭后才能除掉,这是不可选的。当然高于正常所需电流操作是可选的,电压越高,出光速度会越快,可以减少电解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工厂生产时一般都会采用偏高于正常电流来操作,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目的。但当所调节的电压过高时,很可能就会超出挂丝的最大负荷,产生挂点。在这种情况下,挂点是可以通过适当放低输入电压来调节的。
4、
可以降低或控制电解液的温度:电解液的导电性和挂丝的导电性在不同的温度情况下,导电性能正好相反。温度越高,挂丝的电阻越大,因为金属挂具内的自由电子在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中振动越强,所通过的电流路线越弯曲,所能通过的电流越小。而电解液则会随之温度的升高,内部电离子越活跃,导电性能越强。所以当电解液温度越高时,就会产生二种对挂点不利的因素,第一就是挂具的导电性会大大下降,而工件所需的电流会大大提升。从而从容易产生挂丝超负荷而产生挂点。这种情况下适当的降低电解液的温度就可以解决。大部份电解液在50~100度之间都是可以工作的,所以当温度达到80度以上或出现挂点情况时,可以适当停机几小时,让温度降低。或者是在电解槽的外围再建一个冷却槽包围电解槽,以流动水不断循环来隔层控制电解池的温度。
❸ 什么是挂具丝,什么是焊接丝,关于钛如何有具体的不同还有如何增强钛的机械强度谢谢
钛挂具丝一般对钛合金的成分,性能要求不高,所以价格低。
钛焊丝对成分、尺寸、表面光洁度要求高,价格比较高。
钛合金一般用添加合金元素和变形强化的办法增加强度
❹ 钛丝的种类
钛丝分为纯钛丝和合金钛丝。
钛丝——纯钛钛丝,等级一般为TA1、TA2、TA3、TA4,美国标准等级为Gr1、Gr2、Gr3、Gr4
钛合金线——一般牌号为TA11, TA9, TA10, TC4,美国标准牌号为Gr7, Gr12, Gr5
纯钛眼镜线-纯钛眼镜线。
钛直丝——与普通盘绕钢丝的盘绕状态相比,钛直丝呈细棒状,不弯曲。
钛焊丝-用于焊接钛材料的焊接材料。同等级材料焊接一般采用钛焊丝。
钛吊架钢丝用于承载和悬挂重物。
钛盘绕线——与钛直线相比,钛盘绕线是绕制的。
钛亮线——钛丝的表面是光亮的钛丝,用于需要光亮表面而不需要氧化膜的场景。
医用钛丝——医用钛丝,符合医用级标准的钛丝,可植入体内,无毒素和排异反应,生物亲和力高。
钛镍合金线——钛和镍的合金,有很多种类型,常用作记忆合金材料。
钛丝密度低、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运动用品、眼镜、耳环、电镀衣架、焊丝等行业。它也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
宝鸡超隆钛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以钛棒,钛板,钛管,钛丝,钛锻件,钛靶材,钛标准件,钛加工件等有色金属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钛材供应商,销售热线:17719602970(同微信)详细请访问企业官方https://www.cltj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