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低碳钢的焊接方法
低碳钢焊接工艺的方法
(1)选对焊条,一般选抗裂性较好的焊条。(2)焊前预热。(3)减少焊接热输入,也就是小电流、快焊速、窄焊道。(4)焊后缓冷。
低碳钢焊接工艺的材料简介
B. 中、低碳钢焊接的特点及焊材的选用。
低碳钢有良好瞎烂的焊接性,焊接过程中一般不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中碳钢碳的质量分娄(CE)为0.25%-0.60%,当其处于0.25%时,如含锰%低,其焊接性能良好。随碳质量分数增加,焊接性变差。在采用手弧焊时,磨运漏可采取焊前预热或减小熔合比等措施予以改善。编制中碳钢焊接工艺应注意悄链几方面:
1)为防止裂纹和改善韧性可对焊接接头进行预热。焊接接头附近至少要有100-200mm范围的预热区,预热温度一般在150-250°C范围;
2)焊条应使用碱性焊条,采用U型坡口,并且选用小电流并降低焊接速度;
3)对大件、厚件、高刚性件、承受动载荷或冲击载荷的工件,一般选用600-650°C回火。
C. 中碳钢与低碳钢焊接用什么焊条
1毫米以下的,可能用氩弧焊好一点,不容易焊穿,焊缝表面比较美观。
1毫米回以上的,推荐使用答抽头式CO2气体保护焊更好,效率高、成本低、工件变形小。
低碳钢薄板采用等离子焊焊接方式。
D. 在一个工件上(中碳钢)焊接一块钢筋(低碳钢)的方法叫什么
堆焊,比如带极堆焊。可以在表面焊接另外一种金属,应该是一层而不是一块吧?
E. 中碳钢与低碳钢焊接用什么焊条
碳钢材料焊接,选择焊材的原则是:等强匹配。也就是说,选择的焊材,焊接完之回后,焊缝的强度不能答低于任何一侧母材的强度。
如果中碳钢和低碳钢焊接,由于中碳钢的含碳量高,强度肯定比低碳钢要高,所以要根据中碳钢材料来选择焊材。
中碳钢含碳量比低碳钢高,强度较高,焊接性较差。常用的有35、45、55号钢。中碳钢焊条电弧焊及其铸件焊补的主要特点如下:
(1)热影响区容易产生淬硬组织。含碳量越高,板厚越大,这种倾向也越大。如果焊接材料和工
艺规范选用不当,容易产生冷裂纹。
(2)由于基本金属含碳量较高,所以焊缝的含碳量也较高,容易产生热裂纹。
(3)由于含碳量的增高,所以对气孔的敏感性增加。因此对焊接材料的脱氧性,基本金属的除油
除锈,焊接材料的烘干等,要求更加严格。
提问者没有给出具体材料牌号。对于中碳钢来说,506焊条是一种适用焊条,可以尝试一下,做个焊接试验,进行选择。
希望对你有帮助。
F. 高碳钢和低碳钢用什么焊条焊接不开裂
低碳钢(mild steel)为碳含量低于0.25%的碳素钢,因其强度低、硬度低而软,故又称软钢。它包括大部分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一部分优质碳素结构钢,大多不经热处理用于工程结构件,有的经渗碳和其它热处理用于要求耐磨的机械零件。
中碳钢热加工及切削性能良好,焊接性能较差。强度、硬度比低碳钢高,而塑性和韧性低于低碳钢。可不经热处理,直接使用冷轧材、冷拉材,亦可经热处理后使用。淬火、回火后的中碳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约为HRC55(HB538),σb为600~1100MPa。所以在中等强度水平的各种用途中,中碳钢得到最广泛的应用,除作为建筑材料外,还大量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
高碳钢(High Carbon Steel)常称工具钢 , 含碳量从0.60%至1.70%, 可以淬火和回火,焊接性能很差。锤,撬棍等由含碳量0.75%的钢制造;切削工具如钻头, 丝攻, 铰刀等由含碳量0.90% 至1.00% 的钢制造。
低碳钢和高碳钢焊接性能的比较
钢材焊接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碳元素,也就是说金属含碳量的多少决定了它的可焊性。钢中的其他合金元素大部分也不利于焊接,但其影响程度一般都比碳小得多。
一般低碳钢焊接性好,一般不需采用特殊的工艺措施,只是在低温、厚板或有较高要求时,才需要用碱性焊条焊接,并适当预热。当低碳钢中碳、硫含量均偏于上限时,除要求采用优质低氢焊条、采取预热和后热等措施外,还应合理选择坡口形式、减少熔合比,以防止热裂纹产生。
中碳钢焊接时有冷裂倾向,含碳量越高,热影响区淬硬倾向越大,冷裂倾向也越大,焊接性越差。随着母材含碳量的增高,也会使焊缝金属的含碳量相应增高,再加上硫的不利影响,容易在焊缝中形成热裂纹。所以,中碳钢焊接应采用抗裂性好的碱性焊条,并采取预热和后热等措施,减小裂纹倾向。
高碳钢的焊接时,由于这种钢的含碳量高,焊接时会产生很大的焊接应力,焊接热影响区的淬硬和冷裂倾向较大,同时焊缝也更易产生热裂纹,高碳钢焊接时比中碳钢更容易产生热裂纹,所以这类钢焊接性最差,故在一般焊接结构中是不采用的,只用于铸件补焊或堆焊。焊后焊件应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应力,固定组织,防止裂纹和改善焊缝的性能。
G. 低碳钢常用的焊接方法有哪些
(1)低碳钢几乎可以采用所有的焊接方法来焊接。常用的焊接方法有:焊条电弧焊、埋弧自动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电渣焊等。
(2)当焊件较厚或刚性很大,同时对焊接接头性能要求又较高时,则要做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例如锅炉汽包,即使采用20g和22g等焊接性良好的低碳钢,由于板厚较大,仍要进行150℃预热和600、650℃的焊后热处理。
H. 中碳钢比低碳钢焊接性差,工艺上采用什么措施来提高其质量
楼主说的中碳钢,定义上说是碳的含量稍高而已,百分比在0.45-0.6,以下为低碳钢,以上为高碳钢。
关于中碳钢的焊接主要存在两点因素需要考虑:
第一、结晶裂纹;
第二、延迟裂纹。
首先,关于结晶裂纹主要由材料中的杂质元素形成的低熔点共晶物,或膜状铁素体较低的承载而容易在焊接过程中因较高的焊接应力而出现拉裂,即热裂纹现象。这样的解释虽然笼统,但反应本质,具体结晶裂纹的诸多要素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也不是本次讨论重点,如果你需要,我可以细说。
结晶裂纹的防止措施:
1)控制焊缝金属组织:焊缝组织是奥氏体+铁素体的双相组织时,不易产生低熔点杂质偏析,可减少热裂纹的产生。但双相组织中的铁素体不宜超过5%,否则易产生σ相脆化;
2)控制化学成分:减少焊缝金属中Ni、C、S及P含量,增加Cr、Mo、Si等元素,可以减少热裂纹的产生。为了得到双相组织,希望Cr/Ni=2.2-2.3。Ni含量过高,易产生热裂纹;
3)选用适当药皮类型的焊条:用低氢焊条可使焊缝晶粒细化,减少杂质偏析,提高抗裂性。用酸性药皮焊条氧化性强,合金元素烧损多,抗裂性下降,而且晶粒粗大,易产生热裂纹;
4)选用适当焊接规范和冷却速度:采用小规范即小电流,快速焊来缩短焊接熔池结晶时间,快速冷却以减少偏析,抗裂性提高。多层焊时要控制低的层间温度,要等前一道冷却到60度后再焊接。
其次,关于延迟裂纹(又称冷裂纹),是厚壁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焊接中最应注意的危害性裂纹,因为这种裂纹有一定的潜伏期,在压力容器行业就有统计,最高的潜伏期可达一个月之多,可见危害性之大,也非常隐蔽,必须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它的形成原因为以下三点:
1、熔敷金属及热影响区的扩散氢含量;
2、材料的淬硬倾向;
3、较高的拘束度。
所以,冷裂纹的影响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因此控制冷裂纹总原则就是控制影响冷裂纹的三大因素,即降低拘束应力、降低氢来源,改善组织。
下面具体说明冷裂纹控制措施,望对楼主有用:
冶金方面
1)选择抗裂性好的钢材
降低钢种杂质元素的含量,结合微合金化元素进而降低PCM;
2)焊接材料的选用
○1选用低氢或超低氢焊条;
○2选用低强焊条;
○3选用奥氏体焊条;
焊接工艺方面
1)预热温度的控制
斜Y型坡口拘束抗裂试验:T0=1440PW-392℃
X,U,V型坡口拘束抗裂试验:T0=1330PW-380℃
K型和T型坡口拘束抗裂试验:T0=2030PW-550℃
2)焊接线能量的控制
为防止产生淬硬组织,应降低冷却速度或增大t8/5,除了预热,适当增大线能量,但必须避免奥氏体晶粒过分粗化或形成马氏体。
3)多层焊层间时间间隔的控制
4)紧急后热的作用
与焊后热处理不同,紧急后热必须抢时间,潜伏期之前的紧急后热可以有效防止冷裂纹的产生。根据后热温度的高低,可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三种有利作用:a.减少残余应力;b.改善组织(减少淬硬性);c.消除扩散氢。
后热温度及时间同钢种的成分有关,为防止产生延迟裂纹,后热温度TPC应大于延迟裂纹形成的上限温度TUC。引进后热有关的碳当量[Cep]p如下:
[Cep]p=(C)+0.2033(Mn)+0.473(Cr)+0.1228(Mo)+0.0292(Ni)-0.0792(Si)+0.0359(Cu)-1.595(P)+1.692(S)+0.844(V)
TPC(℃)=455.5[Cep]p-111.4
可见,碳当量越大,后热温度TPC也越高。
本人江苏科技大学焊接毕业,现上海某焊接研究所,以上是我07年写的一份《常见裂纹产生机理及其控制措施》中为你归纳的部分。若有其它需要,尽可密我!
I. 低碳钢的焊接方法
用二保焊焊接。
推荐采用直径0.8㎜或1.0㎜镀铜实心er50-6细丝二保焊,低电压小电流焊接。以降低焊接输入温度,减少会铸铁的白口组织。
er50-6焊丝二保焊焊缝含氢比j506焊条还要低,具有良好的抗裂性。既适合普通灰铸铁的补焊,也适合普通低碳钢
q345强度级别的低合金钢焊接.
完全可以用于灰铸铁与低碳钢一种金属焊接。